現在的老師的確是夠忙碌的,除了日常教育教學,還要應付很多的評比,檢查,表格填報等,這些在無形之中就佔據了老師們很多的精力,而且還是持續性的,所以教師減負是勢在必行。
那麼教師減負是否意味著家長和學生的負擔也會減輕呢?家長是否還需要批改作業呢?
我認為三者的減負是同一個頻道上的問題,只有共同減負,才能實現家校關係的和諧共生。家長批改作業的現象必須要杜絕。
一、多省出手發布教師減負「清單」
教師的減負關鍵在於理清工作職責,劃清工作範圍,我注意到福建省發布了《福建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在這份清單上,明確了檢查評比考核事項,規範了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了教師相關報表填寫,規範了隨意抽調老師等問題,可以說是全面排查了教師的負擔,最大限度減少了非教學任務負擔。
關於教師減負問題,實際上教育部此前也披露過,對全國各地的教育系統實施教師減負督查力度很大,目前已經有超過20個省市出臺了教師減負清單,到2020年12月底,全國所有省市都要出臺減負清單。
二、教師的非教學任務負擔有哪些
對於基層的教師來說,除了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完成很多的非教學任務,這就使得老師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生的培養上來,疲於應付使得家校關係變得極度不和諧。
從黑龍江,四川,湖南,雲南等省份的規定來看,未經過報批的涉及到中小學老師的監督檢查評比考核活動一律不得開展,還有天津、海南等省市提出不得隨意抽調老師去履行社會事務職責,確需借用的必須要走審批程序。
值得關注的是,報表填寫,各種工作群,各種APP下載打卡成為教師負擔的焦點。
三、教師減負意味著學生和家長負擔減輕嗎?
教師的減負清單出來後,很多工作職責實際上也就明確了,那麼減負後的老師能否對學生和家長減負帶來積極意義呢?
在我看來,積極的意義是肯定有的。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段時間有家長「退群」的事情,一位小學生家長對於批改作業不勝其煩,所以怒而退群,從而引發了全社會關於家長批改作業負擔的討論。
當時就有很多老師在吐槽,每天有那麼多的工作要忙,還有大量的作業要批改,根本就完成不了,所以只好讓家長代勞一部分作業批改任務。
看到教師減負清單,有家長直言:現在教師如果能從非教學任務中釋放出來,豈不是就意味著老師有更多的時間來專注於教學和批改作業了?
教師事情多是客觀存在,教師減負實際上就是要使得教書育人純粹化。讓教師,學生和家長都各司其職,各安其位,作業必須由老師來批改。
寫在最後
教師減負清單出臺並不是結束,而是教育減負的開始,清單只是一張紙,能否有實際作用關鍵還是在於落實和推動。校園不是一個名利場,所有人都必須要為學校開展專業的教書育人保駕護航。
教師減負,學生減負,家長減負,實際上是同一個頻道上的「節目」。教師需要從非教學任務中抽身,家長需要從批改作業中釋放,學生需要從學業負擔中解脫,這並非是一件觸手可及的易事,需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出爐,從而實現教育生態的和諧共生。
你認為教師減負後家長還會被「安排」批改作業嗎?
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