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後,我失業了」

2021-02-13 青年文摘

前段時間,在銀行工作了五年的師姐宣布,她準備跳出舒適圈。師姐覺得圈裡的生活正在讓她越來越頹廢,失去了以往的上進心。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師姐離開銀行,加入了一家初創企業。



兩個月後,師姐告訴我她失業了。在電話裡,師姐說她以為挑戰和痛苦會帶來上進心和動力,可她收穫的卻是更多的焦慮和煎熬。事前做了計劃,行業選擇也有前景,可最後迎接師姐的,只有郵箱裡躺著的辭退通知。


「舒適圈」這個概念一問世,就讓無數像師姐這樣生活在舒適圈中的職場人,如夢初醒般地開始逃離,一時間,所有的職場負面因素都由舒適圈買了單。


是的,所有人都在想著如何逃離舒適圈,可好像從來沒有人想過,然後呢?



拼命逃離舒適圈後

我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在我的職場心理諮詢經歷中,有許多人提出過關於舒適圈的問題:


「我覺得我過得太頹廢了,是不是該做出一些改變?像我同事一樣。」


「我想要變得和××一樣優秀,我是不是該跳出我的舒適圈?」

他們的問題聽起來都對,我們確實該努力一些,嘗試些新鮮事物,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只不過每次聽到這類問題,我都會想起我的朋友小菲。


小菲是我的髮小,家裡幾乎所有人都在政府工作,他們自然也都希望小菲能夠考上公務員。聽從了家人的意見,小菲報考了相關專業,通過拼命的努力,終於考上了當地最好的公務員崗位,家裡人都為這件事感到驕傲。



小菲的工作做得還算不錯,可無聊的工作內容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不僅無法帶給她快樂,反而給了她更多的負擔。


對於現狀,小菲有些迷茫。這份工作是她不斷逼迫自己努力才得到的,為了這份工作,她壓抑活潑外向的天性專注於學業,忍住了與人交往的衝動,將所有的寒暑假都交給了圖書館,努力地準備公務員考試。


可為什麼如此努力之後,得到的一切卻不能讓自己快樂?如果當初選擇自己舒適圈裡喜歡的專業,生活會不會有些不一樣?不斷跳出舒適圈的自己,到底得到了什麼?


小菲得到的一切,似乎都是她的主動選擇,可事實上,小菲一直都在被動地被推向遠離自己內心舒適區的方向。她取得了成功,卻也失去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實和我的那些來訪者們一樣,「小菲們」都被別人定義了成長的標準,從而被動地想要跳出舒適圈,而這正是心理學上計劃行為理論中社會主觀規範所產生的影響。


當「留在舒適圈就是逃避,而跳出來才是上進」成為社會期待時,促使我們這樣去做的,就再也不是主動的意願,而是被動地想要渴求身份的認同。


實際上,拼命逃離的我們,不是在跳出舒適圈,而是在跳進別人給我們畫的圈。



跳出舒適圈後,

不舒適的除了你,還有你的工作


在《我就是演員》中,對於佟大為挑戰夏洛的角色,姜思達的評價是:「當我們在強調脫離舒適圈時,脫離舒適圈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舒適。」有人說不舒適的只是自己,可就像佟大為的表演讓觀眾不舒適一樣,跳出舒適圈的職場人,也會讓他們的工作不舒適。



工作也有它的舒適圈,但沒有人有能力讓它「跳出來」。


工作在找的,永遠都是能夠讓它感到舒適的職場人,而讓它不舒適的,最後只能被淘汰。


火爆全網的帶貨天王李佳琦,在某一期的《吐槽大會》中說:「很多人覺得我莫名其妙就成功了,其實我真的默默無聞地做了三年主播。」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住了三年,李佳琦成了月收入七位數的網紅達人。


有人說這只是因為他站在了風口上,然而帶著明星光環外加無數好友助陣、擁有更高起點的李湘,卻在轉型帶貨主播的路上翻了車,曾經直播賣皮草,160萬人觀看,銷售額為0;賣奶粉,銷售量為77罐。


慘澹的成績被李湘歸結為選的產品不夠物美價廉,然而事實上,真正讓她翻車的,是她並不親民的直播風格和並不專業的帶貨能力。無法適應直播帶貨這個工作的舒適圈,是李湘輸給李佳琦的最根本因素。


在呼籲跳出舒適圈時,有一個狂妄的前提,就是我們無所不能和成本無限。似乎只要我們努力嘗試做好計劃,我們就能夠滿足所有工作的舒適圈,而當我們無法滿足時,我們就可以把它當作試錯及時抽身,乾淨利落。


可人力有窮時,機會成本也大得嚇人,而最關鍵的是,你當初跳出來不難,跳回去,卻不再容易。



最好的選擇是

「拼盡全力活在舒適圈裡」


《圓桌派》中,竇文濤曾說:「如果你選擇待在舒適圈裡,你的舒適圈就會逐漸縮小。」這句話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在說不能待在舒適圈裡,而在我看來,他是在說待在舒適圈裡其實也並不容易。


舒適圈會變小,但是我們跳出舒適圈的目的,不過也只是為了在舒適圈變小時給予自己更多的餘地。用心地經營自己的舒適圈,在對抗外在壓力的同時保持它不被縮小,其實也已經足夠讓職場人拼盡全力。



首先,對抗縮小的舒適圈從來都不是只有逃避一個選項,我們總能在舒適圈內找到適合自己的對抗外力的方法。


比如愛吃而無法堅持運動的人,通過研究均衡的飲食一樣可以讓身體更健康;而擅長文案卻不愛展現自己的人,提供詳實的基礎資料和方案,同樣也能在工作裡持續做出貢獻。


「短板理論」一直是逃離舒適圈的重要依據,然而在社會高度分工的今天,「長板理論」卻成了人們新的選擇。


成為那塊長板,你一樣可以和其他長板一起合作,裝下更多的水。


其次,雖然職場裡的大部分規則由多數人制定,但越來越具有包容性的職場也給予了少數人自己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在完成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小體系。


例如內向不喜歡交流的人,不僅可以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人建立小圈子,面對其他外向者,他們也可以通過建立其他溝通渠道,如微信或郵件等方式,在減少交流時間的同時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溝通。


而在能夠滿足工作舒適圈的前提下,這些並不是問題。就像深海魚類一樣,深海是它們生活最舒適的地方,可沒有光線、水壓巨大的深海,使得它們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能力對抗海底的生活。深海依然存在著各種風險,但這裡始終是深海魚類的舒適區。然而深海裡的魚從來都不會想要跳出舒適圈浮到海面,因為等待它們的不是全新的體驗,而是死亡。


下次,如果再有人告訴你該跳出舒適圈,我想,你可以告訴他:


相關焦點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  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 睡前思考:跳出舒適圈真的好嗎?
    當你享受安穩的時候,總有人會對你說跳出「舒適圈」,就好像跳出「舒適圈」就是我優秀、我獨立、我成長、我高貴、我氣質、我個性.......的標籤。當你反駁的時候,總有人列舉不少名人的案例來告訴你,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變得更加優秀。於是乎,馬雲辭去老師,走上漫漫創業路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最終才成就了阿里巴巴的偉業;王健林放棄公務員工作,下海經商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才最終成就了地產巨頭「萬達集團」;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跳出學校裡的「舒適圈」,才創造出了改變世界的蘋果公司。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當然,人都會有惰性,有些人會不安於現狀,會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斷的拼搏,不斷的前行;有些人安於現狀,生活在自我的舒適圈選擇了安逸和滿足。其實當一個人在自我的舒適圈生活久了,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未來的規劃是麻木的。時間長了,反而會厭倦社會的百態。情緒就受到了幹擾,總會覺得在生活上事事不如意,工作上煩惱不斷。
  • 跳出舒適圈,主宰自己的生活!
    打破原有的,跳出固有的圈圈,重新建立新的東西,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你偷過的懶,總會有需要還回去的時候。敢於跳出舒適圈,做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改變,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在工作中她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甘心只做點小買賣,所以她決心要作出改變,那就必須跳出原有的舒適圈,不斷學習,追求進步。要想做出改變,意味著要放棄原有的,開啟人生的新一頁,這個放棄也意味著原來穩定的收入也會一併失去,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必須從低學起,生活的保障也會一下子失去平衡。
  • 何潔:跳出舒適圈做更好的自己
    3日,何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一路走來,最大的體會就是要跳出舒適圈,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就是喜歡唱歌,沒有那麼多套路和粉飾。可能有人覺得『野』、太粗糙,但『野』也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經歷過風霜的野草才能生長得更頑強,我會繼續唱下去,唱歌的感覺真好。」自2005年出道至今已有15年時間,何潔一路走來雖然並非一帆風順,但是她從未放棄過對唱歌的熱愛。提及這些年在樂壇摸爬滾打的心得體會,何潔坦言:「我是選秀出來的歌手,機緣巧合得到一些關注,然後被移植到『溫室』。
  • 于小偉:不斷跳出舒適圈
    正在央視電視劇頻道熱播的電視劇《流金歲月》中,天津籍男演員于小偉飾演的職場精英李一梵上線後,因其帥氣的形象和靠譜的行事風格,贏得眾多網友喜愛。接受記者採訪時,于小偉講述了自己對表演的感悟。 《流金歲月》由秦雯編劇,沈嚴執導,劉詩詩、倪妮、陳道明、董子健等領銜主演,于小偉特別出演。
  • 從今天開始,跳出舒適圈,讓我們離成功近一點,再近一點
    於是,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己的夥伴:「你們快過來吧,這邊簡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說:「我在這裡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懶得動了。」不久,水溝裡的水幹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細心的小夥伴發現了,這個故事和溫水煮青蛙異曲同工。曾經有網友這樣調侃:「小孩子才想打破舒適圈,成年人只想在舒適圈裡躺到天荒地老。」那麼,什麼是舒適圈?
  • 楊紫曝結婚計劃,演戲跳出舒適圈生活卻沒有?張一山的差距有點大
    楊紫演戲跳出舒適圈,生活卻沒有?楊紫在演戲的過程中,不斷跳出舒適圈,一路走來,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她7歲就開始演戲,12歲因為參演《家有兒女》被觀眾熟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外形問題而苦惱,也是因為《戰長沙》,她重新引起了觀眾們的注意。
  •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那麼,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呢?大致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舒適圈真的舒適嗎?回答是當然舒適,不需要計劃未來,也不需要管好當下,每天無憂無慮,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像個豬一樣每天快活度日。唯一的差別是豬是吃了睡,你是吃了玩了睡。這樣的舒適圈,換誰願意跳出來?
  • 37歲唐嫣,是時候該跳出你的舒適圈了
    十幾年前出道時,唐嫣就已經開始演各種傻白甜瑪麗蘇的角色,如今十幾年過去,37歲的唐嫣已經為人母,她的同班同學童謠已經拿了視後,她卻還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出不來。37歲的唐嫣,是時候該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了。早期的唐嫣,是從出演傻白甜偶像劇開始入行的。
  • 跳出舒適圈自己話事
    毅然決定向外闖,陳婉婷否認是有感在TVB機會有限而心灰意冷離巢,只是想嘗試跳出舒適圈,「離開不代表不合作,只是不籤長約,因籤長約要把全部日子留給公司,如果我要做其他工作就要請假。我在無線又無經理人,隨著外面的工作開始多,再請假就要扣錢,所以想轉換合作形式」。
  • 胡鴻鈞《降魔的2.0》熱拍 生日許願跳出舒適圈
    他接受訪問時坦言喜歡在工作中過生日,對於粉絲每年都會為他慶祝生日,他表示:「本身粉絲俱樂部想幫我組織生日會,但我要開工......年紀越大越覺得身體健康要緊,也希望自己有拼勁、衝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跳出舒適圈。」
  • 跳出舒適圈,在天行一中找到讓自己真正優秀的舞臺
    在文章中他回顧了2019年,這一年,原本在省內一所重點學校的國際部接受了近一年國際教育的他逃離了之前的舒適圈,背井離鄉轉入天行中美班。在天行不到半年,他收穫良多。展望未來十年,他希望可以不忘初心,來日可期。歲月的暖,漫過時間的河,撫過久閉的心扉,我在時光斑駁深處,聆聽到花開的聲音。
  • 每日一句英語 Day75——TED演講:如何跳出舒適圈?
    管教你自己,我的意思是你的職責就是做你不想去做的一些破事,這樣你就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了。—— 梅爾·羅賓斯《TED演講:如何跳出舒適圈?》我再也不受這種委屈了。——《牛津詞典》【4】 be everything that you're supposed to be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人be supposed to be/do...
  • 學員專訪 | 陳明軒-「理工男」進階成男主,追夢的人請跳出舒適圈
    追逐夢想的人都有勇氣跳出舒適圈陳明軒:「我本人比較喜歡玩遊戲,第一次知道配音是因為高中的時候玩某款國產仙俠單機遊戲,那時候的中文配音的遊戲非常少,再加上這種創作給人物造就的鮮活形象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此埋下了一顆種子。到了大學,我非常幸運的加入了學校裡剛成立的一個配音社團,我以很高的熱情參與其中。
  • 不安於現狀,不拘泥自我,跳出舒適圈的於朦朧如此耀眼
    努力跳出舒適圈用亮眼舞臺撕掉刻板標籤其實,在《追光吧哥哥》官宣名單時,並非所有人都看好於朦朧,畢竟大眾對他的認知是演員、歌手,跳舞並非他的專長「我從不介意嘗試各種新事物,也不拒絕被貼任何標籤,我想永遠都走在挑戰的路上」,關於未來,於朦朧給出了開放性答案。或許就像他所說的那般,站上《追光吧哥哥》的舞臺,就是他生命中的一次挑戰、一次嘗試,也是一種自我超越。
  • 《光明日報》評《勝算》跳出"舒適圈"諜戰劇創新突破的有益嘗試
    跳出諜戰「舒適圈」這種處理也讓作者認為,並未一味追求緊張感的《勝算》,跳出了諜戰劇的「舒適圈」。
  • 《光明日報》評《勝算》跳出「舒適圈」諜戰劇創新突破有益嘗試
    跳出諜戰「舒適圈」「著眼世界格局」、「營救」、「犧牲」、「影響戰場走勢這種處理也讓作者認為,並未一味追求緊張感的《勝算》,跳出了諜戰劇的「舒適圈」。
  • 《光明日報》評《勝算》跳出「舒適圈」諜戰劇創新突破的有益嘗試
    跳出諜戰「舒適圈」「著眼世界格局」、「營救」、「犧牲」、「影響戰場走勢」,幾個關鍵句式便展現出了《勝算》故事題材的宏大,以及中共產黨隱蔽戰線特工人員唐飛的艱難處境。這種處理也讓作者認為,並未一味追求緊張感的《勝算》,跳出了諜戰劇的「舒適圈」。
  • 走出舒適圈,是你精彩人生的第一步
    而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主動跳出舒適圈。02『 主動跳出舒適圈,掙脫「惰性」束縛』今年,「李寧」牌運動服因為一系列極具國際範兒的設計引得很多年輕人追捧,又再次贏得人們的關注。「李寧」的創始人——奧運冠軍李寧也是一個跳出舒適圈,轉行做了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事的典範。在運動員生涯中,李寧號稱「體操王子」,獲得的金牌多達106塊。輝煌時期,李寧在體育界意氣風發,享盡榮光,是全國人民心中的明星偶像。但在漢城奧運會失利後,他選擇了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