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迎來了2021年。新的一年開始,我們已經踏上新的徵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你是不是也剛剛跑完20.21公裡?
庚子年終於要離我們而去。1840年的鴉片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1960年的大饑荒、今年的新冠疫情,每一個庚子年都給我們深刻的傷痛和難忘的記憶。減緩傷痛、忘卻記憶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時間熨平一切。
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就是新冠疫情。新冠改變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也讓跑步成為一項更奢侈艱難的事情。眾多賽事不得不取消,有限的國內賽事名額難求,許多夢想跑遍六大滿貫賽的跑友留下了滿滿的遺憾。遺憾的還有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失去了連續七年不敗的金身……我們見證了很多很多。
我們也看到,即使新冠疫情的恐懼籠罩在心頭,有人打破了世界紀錄,很多人跑出了PB。也許,新冠讓我們更專注,減少了無效社交,擁有了更多的奔跑時間、更好的成績、更好的身體狀態。
誰都不能偷走我們的2020年,只要我們足夠珍惜。一年可以很短,有人來不及跑上幾次,也可以很長,有人已經跑了3000多公裡。過去的一年,你跑了多少公裡?年初許下那麼多宏偉的心願,實現了多少?從紙面目標到地面行動的驚險一躍,也許需要很久很久。
新冠也許會持續很久,未來還會有更多衝擊。作為一個跑者,不管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歲月靜好還是風雨飄搖、身心疲憊還是生龍活虎,能做的就是用奔跑迎接變化,用汗水擁抱時代,用堅持贏得未來。
時間對你意味著什麼,你就是什麼。時間在哪裡,未來就在哪裡。把一小時花在迷迭香牛排能獲得舌尖上的快感,花在閱讀上能獲得智慧和啟迪,花在新天地的酒吧能短暫的放空自己,花在跑步上能排除毒素一身輕鬆。時間分配決定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為全馬PB 2小時39分的跑者,大徐也許是上海灘銀行業跑馬最快的人。這幾年銀行業的苦日子有目共睹,加班加點成了標配動作,84後大徐有了大叔的滄桑,跑步也沒那麼系統規律。上馬前大徐一臉認真的告訴我們,「最近加班太多,不知道能不能跑完全程」。當時我們都很理解。當大徐2小時46分跑完上馬時,大家都有一種被凡爾賽體擊倒欺騙的感覺。
其實,當我們說一個人太凡爾賽的時候,可能是他太裝了,也可能是別人真的誤解了他。和很多開口就是幾十億大項目的陸家嘴金融白領相比,大徐明顯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他雖然很忙,但仍然能擠出時間跑步。
在很多個風黑月高的夜晚,晚上八九點鐘,姍姍來遲的大徐吃上一口全家超市的麵包,拖著疲憊的身體出現在源深體育中心,脫掉白天的西裝,換上運動裝,開始一個人的奔跑。很多人的一天即將結束,大徐的奔跑才剛開始,時間在這裡延長。如果說時間就像乳溝,擠一擠還是有的,大徐太狠了,擠出了36E的時間,讓人側目。
太狠的不僅是84後的大徐,還有50後的金班。1952年出生的金班始終保持一周3次訓練,即使是疫情原因,今年的跑量也達到了2500公裡。有時候大家開玩笑批評他,你這個年齡這麼拼幹什麼?但他每次訓練都一絲不苟,用心投入,從不遲到早退,每次比賽都認真備戰,爭取最好成績。極致投入能夠改變人,也能夠成就人。因為長期堅持跑步,年齡和時光似乎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身材猶如專業運動員,身體棒的好比90後。
衰老往往源於你承認自己老了,金班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老了,所以他有源源不斷的信念和潛能,還有很多夢想。做世界的跑者,跑遍所有的賽道,金班不僅活成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也活成了每一個跑者想成為的樣子。
金班比我大三十歲,我經常想,三十年後,我還能不能像金班一樣自律和投入?還能不能在40度的夏天和零下5度的冬天不放棄每一次訓練?還能不能一年去全世界跑三四場馬拉松比賽?
「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閒,閒則樂餘年。」大概的意思就是,年輕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才不會心浮氣躁,年長要放慢節奏、達觀通透,才會活得更有樂趣。
不管是年輕忙碌的大徐,還是年長淡然的金班,他們都選擇把足夠的時間花在跑步上。春醒後以融雪的速度奔來,夏炎中的間歇跑許內心一絲涼意,秋深時託染霜落葉寄意,寒冬中的冬訓蟄伏等待發芽,一年四季都是他們跑步的好時光。
跑者有三個境界,不怕跑、跑不怕、怕不跑。第一重境界不怕跑,就是風霜雨雪、30公裡拉練不需要心理建設,平頭哥的態度,不服就幹。第二重境界跑不怕,就是一周四次五次也甘之如飴,一個月300公裡也不在話下,絲毫沒有枯燥乏味的感覺,像頭種馬,不知疲倦。第三重境界怕不跑,就是兩天不跑就心裡發慌、雙眼無神、雙腿無力、手心冒汗,像吸大煙似的,跑步上癮。
對大多數跑者而言,能做到不怕跑就很好了,能做到跑不怕極其不易,能做到怕不跑,基本是骨灰級跑者。也許我們永遠達不到這麼高的境界,但至少應該學習大徐和金班對奔跑的不敷衍的態度、不衰減的熱情、不減少的時間。
齊天大聖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500多年終獲新生,走向取經之路。西西弗斯將石頭奮力推向山頂,等待石頭的再次滾下。東西方的兩個經典故事,表面看是困境與懲罰,其實是超越與新生,忍耐與等待,用時間贏得空間。在逼仄的空間裡用時間苦心孤詣,才能在未來的新世界建立自己的城堡。誰的生活不是一座座壓力山大的石頭壓頂?誰的人生不是充滿一段段不足為外人道的至暗時刻?誰的前行路上不是碰到一個個看似難以逾越的坎坷?
沒有祝福、只有孤獨,周而復始、永無止境,每個人都有過這種感覺。是一籌莫展等待巨石碾壓,還是蓄精養銳等到石破天驚?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喪失鬥志,還是在重複枯燥中日益精進?孫悟空和西西弗斯選擇了後者,在時間無涯的荒野中,努力向高處掙扎。
面對平淡瑣碎的生活,面對再大的壓力和困難,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和意外衝擊,唯有以汗水努力為原料,以迭代進化為目標,用時間治癒傷痕、擺脫疲憊、戰勝怯弱、贏得自信,才能創造新世界、打開新天地。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奔跑是關於時間的藝術。奔跑的核心是時間投入。有一種說法,時間可分為暗時間、正意時間、黑洞時間。暗時間是吃喝拉撒生活瑣事花掉的時間,正意時間是用心投入認真做事的時間,黑洞時間就是被癖好吞噬的時間。一天24小時,如果說9小時上班是正意時間,吃飯睡覺坐車上下班10小時是暗時間,其餘的5小時就是被看手機、聊天等消耗掉了。
作為一個跑者,不僅要在奔跑時將心注入,也要善於減少黑洞時間,讓時間更高效。少打幾局網路遊戲,少看幾個抖音視頻,少幾頓應酬,不要讓瑣事癖好吞噬你的時間,只有這樣,你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奔跑。
衡量每次奔跑的質量,除了汗水,更重要的是愉悅程度。跑者不是專業的演員,而是愉悅的詩人。我們不以表演為生,而以生產快樂為目標。我們不需要在馬路和田徑場上表演賣弄3分/公裡的速度贏得回頭率,而要從6分配速中感受克制,從一小時慢跑中體驗冷靜,從零下3度的每一滴汗水中感受激情,這才是奔跑的魅力,也是奔跑的初心。
那些跑步不帶手錶的人值得敬佩,如果總是被配速、時長影響,奔跑的快樂也會下降很多。只有將心注入、全心投入,忘記了時間,才找得到快樂和本性。對於每一個嚴肅跑者,不是用奔跑來填充時間、消磨時間,而是用時間來盛滿奔跑、填滿奔跑。不要因為時間原因提前終止一場奔跑,也不要以時長衡量一場跑步的質量。
奔跑是為了寧靜和快樂,很多人卻陷入焦慮狀態。使人疲憊的不是明天圍著世紀公園5圈30公裡,而是隔壁小王不久前比賽比你快30秒的PB。不要因為超越了99%的跑友而欣喜若狂,能按照自己的配速計劃跑完全程就是最大的快樂。心為形役,塵世牛馬。如果內心被這些外在的東西束縛裹挾,我們和牛馬又有什麼差別?
奔跑的意義是什麼?為內心熱愛還是為PB成績?萬法不離自性,自性具足、心向內求。向內求索才是奔跑永恆的命題。每一次奔跑,都產生無限的可能,工作上的靈感、心靈上的皈依和獨一無二的體驗。
「孰能濁以止?靜以徐清。」怎樣才能消除渾濁?就是靜靜的等待,用時間沉澱喧囂,用耐心對衝浮躁。紅塵歷練、生活百態,都是修行。有的人在廟宇,有的人在路上,奔跑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每一次奔跑都是一次靜心沉澱的過程,助你消除戾氣、長出格局、放大胸懷。真正的跑者自有一種沉澱的氣質,不僅是去除風塵疲憊的鬆弛,更有洗盡鉛華的淡定、樂觀豁達的態度。
有乍交之歡易,無久處之厭難。我們都見過很多瘋狂的人,有的在遙遠的城市和世界的盡頭跑過馬拉松,有的全馬跑進3小時,有的一年參加十場馬拉松。但炙熱的激情終沒有抵過歲月無聲的侵蝕,熱鬧一陣子後,很少聽到他們的消息,朋友圈再也沒有他們跑步的動態。難的不是跑三年,而是跑三十年。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深情易折、激情易失,奔跑不是廉價的激情,而是無價的堅持。
如果說跑在2021年只是一場有限遊戲,跑上一輩子則是一場無限遊戲。哲學家詹姆斯·卡斯在《有限與無限的遊戲》中指出,有限遊戲是以勝負論英雄,以某一方的獲勝或失敗結束,大家都會努力去爭取勝利。而無限遊戲唯一的規則和目的就是讓遊戲繼續下去。按照這個邏輯,奔跑不是一場創造PB就光榮隱退的有限遊戲,而是一場久久為功、持之以恆的無限遊戲。越是將自己視為成功者,往往越是失敗者。
PB是奔跑的結果,也可能是奔跑的終結。對過往PB入戲太深,總是將自己視為破三高手和精英選手,是無法投入到下一場奔跑中的。你不是一曲成名管一輩子巡演的歌手,也不是寫出一部《紅樓夢》就載入史冊的曹雪芹,目標永遠在明天。讓過去的成為過去,才是真正的跑者。三年前戈壁灘上的英姿永遠抵不過現在操場上6分配速的奔跑,五年前破三的壯舉也抵不過今年全馬的5小時。
如果放棄奔跑,過去的成績又有什麼意義?跑在當下、跑在未來,而不是回憶過去的成績,才是正確的態度。一直跑下去比曾經跑過的PB更有意義,讓奔跑成為一場永不停止的無限遊戲。
奔跑需要的不僅是時間管理,還有良好的時機管理。丹尼爾·平克在《時機管理》中指出,由於心理因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人在半途可能有一個低潮期,並提出「U型模式」的理論,即人生狀態總是先鬥轉直下,低谷徘徊,之後上揚。
跑步幾年後,由於家庭、工作、傷病等原因,跑步的頻次下降、熱情消退,沒有興趣、失去方向、缺乏動力。就像中年危機一樣,很多人進入中場低潮期。是放棄跑步、退出跑圈,還是把中場休息作為新的起點,重燃夢想、繼續奔跑?每個人都會跌入人生的山坳裡,在山坳或至暗時刻,更需要審視自己、思考未來、重新出發,跑出人生新的加速度。陌路不倦怠,暗處不苟且,運來時策馬奔騰,運滯時韜光養晦,這既是生命的節奏,也應該是奔跑者的節奏。
奔跑固然要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但也要學會按下暫停鍵。許多運動項目都有中場休息時間,比如籃球和足球。休息不僅是身體的恢復,也是心理的放鬆與重建。「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機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當身體和心靈都處於極度疲勞時,要懂得鬆弛和休息,否則就會像盛滿的水溢出、快到極限的樹木折斷,輕則厭跑,重則受傷。
即使是基普喬格,每年也有一個時間段刻意不跑步。作為一個跑者,既要知道什麼時候發力上強度,也要懂得休養生息、張弛有道的道理。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那些養精蓄銳更久的鳥往往能飛的更高,那些爭先恐後綻放的花朵往往凋謝的更早。不要著急起飛,也不要著急綻放,保持對跑步的熱愛,抓住時機再出發。
「流水不爭先,而爭滔滔不絕。」人生不是要曇花一現的衝在最前面,而是要更長周期的勇立潮頭。去年少跑一點、多跑一點,都不是關鍵。我們不只是跑幾個馬拉松,跑在2021年,而是跑到天荒地老。在人生奔跑的路上,可以慢一點,但要熱愛的更久一點。奔跑從來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