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讀書會|「力量之聲」帶大家坐上美聲的時間列車

2020-11-24 澎湃新聞

聽過不一樣的貝多芬,遊過鋼琴家的作曲夢,由寶山區大場鎮文化中心、閻華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場部主辦的行知讀書會之「古典音樂季」又迎來了新的驚喜。

美聲組合「Vocal Force 力量之聲」

著名流行美聲組合「Vocal Force 力量之聲」來到「行知讀書會」,宋罡、餘笛、王志三位歌手在開場為讀者們帶來一曲義大利組曲。隨後,「力量之聲」的三位歌手順著美聲的時間軸梳理其來龍去脈,帶大家坐上美聲的時間列車。

「力量之聲」的三位歌手現場講解歌劇的發展

講述從「聲樂」這個概念開始,餘笛說道:「聲樂就是用人聲發聲的一種音樂,樂器就是以人的聲音為主。其實人的聲音不只是嗓子,是整個人的身體,嗓子只是一個發生的出口而已,所以說用我們人身體的身加上聲音的聲放在一起作為樂器來演奏的音樂就叫做聲樂。」

宋罡補充道:「聲樂,它是作為一個發聲手段,實際上有很多載體,包括我們知道的一些歌劇、樂劇、音樂劇、戲劇包括藝術歌曲,它主要是分成兩大體系,一種是歌劇的體系,一種是歌曲的體系。」從歌劇和歌曲之間的區別來看,餘笛說明:「歌劇其實就是帶有限定的角色,而且是為整個戲劇服務,包括音樂劇、戲劇之類的,有一定的唱腔和角色感。歌曲類就包括藝術歌曲、套曲、民歌、流行歌曲等,它們更加精緻而細膩。」我們需要打破「劇比歌更高大上」這樣的慣性思維,可以用平行宇宙的概念來更好地理解它們的區別。

在聲樂的體系中,從歌劇這個部分衍生出了「聲部」的概念,直觀上我們認為能唱得高就是男高音、女高音,唱得低就是低音,一般人都是中音選手,但其實在歌劇中,聲部實際上是由角色來決定的。比如說男高音,男高音的角色類似於戲劇中的小生,一般會飾演王子、年輕人等角色,一般男中音會演比較聰明、智慧型的角色,但是也會有些腹黑的、較壞的角色。女高音通常會演一些公主、年輕女孩。有些女中音也可以唱男高,有些男中音也可以唱女高,有些男高音也可以唱得很低。聲部並不是用音區來區分,而是用音色和角色。

人聲的構造其實跟器樂是一樣的,我們的聲帶就像琴弦,有長有短,有薄有厚,因而有不同的音色,區分出不同的聲部。餘笛說道:「他們在劇中不會用自己最漂亮最細膩最抒情的聲音,前提是一定要滿足角色,所以在做歌曲的時候,可能一首歌要錄很多很多遍來選裡面最細膩的東西。」

接下來,宋罡解釋了歌劇與美聲,兩個可能是大家比較模糊的概念,認為歌劇就是美聲、美聲就是歌劇,其實,美聲這個詞並不是用來形容唱法的,唱法這個概念是有的,一般我們會認為有美聲、民族還有通俗這三大唱法,其實只有在中國大家比較認可,但實際上在世界範圍內通常不用唱法來表達音樂的形式。歌劇和美聲不屬於同一範疇,歌劇有戲劇性,是一個題材、一個作品,但美聲Bel canto,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被稱為一種音樂風格,義大利語Bel,就是通常說的美麗,canto就是演唱、歌唱,所以說在那個時期的演唱的風格叫美聲。宋罡解釋:「如果有人問我,你是唱什麼的,我們都會介紹我們是唱歌劇的,或者是唱藝術歌曲的,或者我們是唱清唱劇的,用風格來區分的。」

西方音樂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在17世紀,巴洛克音樂興起,我們可以聽到非常複雜的聲樂結構,因為這個時期,人文已經極致到一定的程度,不停地在空間、線條中進行繁複奢華的描繪,包括在巴洛克時期我們可能看到非常複雜的建築、雕塑等。「巴洛克」意指不規則的珍珠放在一起,最初帶貶義,人們用它來諷刺風格的繁瑣,簡單來說就是非要繞幾個彎。後來經過巴赫、亨德爾等人的努力,巴洛克音樂最終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愛。

介紹巴洛克時期的閹人歌手

巴洛克時期有一類特殊的歌手——閹人歌唱家,為留住美妙的童聲,人們對孩童時期的他們進行閹割。長大後這些歌手擁有小孩時期的聲帶和成年人的肺,他們的演唱技術效果空前,活動現場播放的電影《絕世豔姬》就讓大家感受到了這種「可怕」的震撼。作為一種教會陋習,這一特殊的唱法如今已不復存在,但正是這些閹人歌手奠定了今天歌劇的輝煌。

巴洛克時期講究即興創作,譜子上的三個音符可能要即興唱兩分鐘,閹人歌手因而凌駕於作曲家之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流量」擔當。進入古典時代後,音樂慢慢地走向規範,因為當時有很多作曲家是指揮家,譜子上本來寫了三個音符,但是指揮家要等兩分鐘,因為這不是他想要表達的情緒。所以作曲家和指揮家慢慢地奪過這個權利——必須在臺上要表達我想要表達的,所以後面就慢慢地變得規範,沒有那麼多華彩的東西。如莫扎特作品《魔笛》中的花腔女高音,雖然華麗,但都是作曲家提前寫好的,歌手唱得非常規範,沒有一個音是自己添加的。

餘笛對古典時代這個詞做了解釋,為什麼說音樂史分出來一個古典時代,為什麼把巴洛克之後,十七世紀一直到十八十九世紀,在貝多芬之前,亨德爾、巴赫之後的這段時間叫做古典,在前面提到的巴洛克有一個規範到增加很多華彩的部分,但是古典時期是把結構確定下來的時期,所以古典時代是一個「立了規矩」的年代,而到了浪漫年代——美歌時代,這一規範又被打破了。美歌時代的音樂戲劇性越來越強,歌劇都是伴奏型,相對比較簡單一點,以聲樂為主,唱得好聽就行,樂隊相對簡化一些,也越來越接地氣,出現了《塞維亞理髮師》等眾多展現平民階層的作品。王志達提到莫扎特是第一個音樂家個體戶,他之前是為神職或者為皇家作曲,這種作曲家一般寫的東西自我審核都比較厲害,只能寫一些神話故事,寫一些高大上的,到了莫扎特之後音樂就越來越接地氣,就是完全平民階層的故事。

威爾第是美歌時代最後一位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弄臣》中,誕生了歌劇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段四重唱。在同一時間,四個角色完全不同的情感完美地交織在一起。這裡宋罡提到歌劇有一個特別神奇的功能,那就是在任何藝術表達上幾個人可以同時說不一樣的話,用不一樣的旋律來表達。體現在歌劇《弄臣》中就是四個角色在完全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動機,不同的獨白和對白背景下,在相同的時間裡面,展現出不一樣的音樂,不一樣聲部,不一樣的節奏出來,而且音樂配合很完美。

美歌時代之後,真實主義歌劇出現了,戲劇張力更強,氛圍感更重,音樂形式越來越像電影音樂了。歌劇不同於古典音樂、巴洛克音樂那樣的規範,完全是跟著演員跟著戲劇的情緒做起伏。

法蘭西戲劇《卡門》是全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劇,是比較少見的以女中音為主角的歌劇。《波希米亞人》、《託斯卡》與《蝴蝶夫人》等是普契尼的代表作,在他之後,義大利經典的歌劇時代基本上就結束了。

在介紹完聲樂、歌劇和美聲之後,「力量之聲」的三位歌手繼續帶大家了解藝術歌曲、音樂劇、流行美聲的無限魅力。

藝術歌曲是聲樂與詩歌相結合的一種體裁,深受浪漫主義作曲家喜愛,其中,德奧藝術歌曲在19世紀西方音樂中居重要地位。

音樂劇是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特技和綜藝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它的獨特性在於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從歷史角度看是因為在一戰之後,以及經濟大簫條的背景下,人們需要狂歡,所以那個時候有很多百老匯的戲劇存在,大家就要去放鬆、去開心,包括當時的康康舞,就是那個時候產生的,然後加在一起變成喜歌舞劇,慢慢地發展就變成了音樂劇。

流行美聲的代表人物有沙拉·布萊曼、安德魯·波切利等,演唱組合有美聲紳士(Il Divo)、飛翔組合(Il Volo)等,「力量之聲」是中國首個流行美聲組合。

如果說繪畫是空間的藝術,那歌唱就是時間的藝術,一方面,從演唱開始到結束中間是不能停下的,宋罡講:「作為一個演唱人,唱歌時所想的,可能並不是一句歌詞,可能會想到譜面上,有歌詞、有伴奏、有合作的成分,然後要用特定的形式表達出戲劇的內容和語氣,要把所有的信息量,濃縮在同一個時間內完成。」這是時間的藝術,另一方面,音樂是又多個音符按照時間順序串聯起來組成的,如果所有音符都在一個時間點同時出發,那就不叫音樂了。

「力量之聲」與行知讀書會淵源頗深,每次行知讀書會開場前播放的MTV《愛滿天下》就由「力量之聲」演繹,活動最後「力量之聲」也為大家現場演唱了這首歌,在他們的歌聲中,行知讀書會之「古典音樂季」落下了帷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行知讀書會上,駛來了「力量之聲」的「美聲專列」
    由寶山區大場鎮文化中心、閻華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場部主辦的行知讀書會之「古典音樂季」再度迎來新驚喜。著名流行美聲組合「Vocal Force 力量之聲」在「行知讀書會」完成三人同臺合體,宋罡、餘笛、王志達三位帥哥一展歌喉,活動開場即以一曲義大利組曲驚豔了眾人。原來,「力量之聲」與行知讀書會淵源頗深,每次行知讀書會開場前播放的MTV《愛滿天下》就由「力量之聲」傾情演繹。這也是他們為陶行知先生送上的一首歌。
  • 2020雲上之聲美聲巔峰上海站座位圖!
    來自一個高級美男團的聲音巔峰現場,傾聽世界美聲的高級演唱會,2020雲上之聲美聲巔峰上海站,最新又出了個座位圖,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是怎樣的吧!2020雲上之聲美聲巔峰上海站時間:2020-02-15 19:302020雲上之聲美聲巔峰上海站地點:上海東方體育中心2020雲上之聲美聲巔峰上海站門票價格:380、580、780、980、1280、1580阿雲嘎,一開始見到阿雲嘎就被他深邃的雙眼、憂鬱的氣質吸引,在《聲入人心》中的表現更是讓人對他刮目相看,最近阿雲嘎還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我們的歌
  • 分享「茶」之道,行知讀書會打開「宋人生活季」
    2020年11月28日,由寶山區大場鎮文化中心、閻華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場部主辦的行知讀書會正式打開「宋人生活季」第一集,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國家高級茶藝師張海嵐做客,分享宋代的茶文化,透過「茶」之道再現宋人的生活美學。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這個人物及其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之一。陶行知的相關知識點在考試中考查的方式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單選題和多選題,時常也會讓考生論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相關教育思想比較多。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認為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很吃力。對此,今天就以時間為線索來梳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大家的備考獻出綿薄之力。
  • 萬世師表—陶行知
    為什麼陶行知先生能夠享有如此之多的美譽,這和他一生致力於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實踐觀是分不開的。1927年,創辦了曉莊師範學校,確立「生活即教育」思想;同年創辦了南京燕子磯幼稚園。1932年,創辦了山海工學團;首創「小先生制」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知識和所學文化隨時隨地傳給別人。1939 年,為了收容戰爭中流離失所的兒童並培養其特殊才能,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
  • 當代中國教育史教材上的陶行知原名應作陶文浚
    陶行知是「中國現代傑出的人民教育家、大眾詩人和堅定的民主戰士」。華東師範大學版《中國教育史》(第三版)(孫培青主編)「第十四章 國民政府時期的教育」之「第九節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介紹:「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後改知行、行知,安徽歙縣人。」
  • 力量之聲組合《別離曲》MV首發引熱議 電影大片質感驚豔樂迷
    由余笛、宋罡、王志達組成的中國首個流行美聲組合Vocal Force力量之聲本周五推出了熱門單曲《別離曲》的全新MV,繼上個作品《雪夜·緣》的古裝穿越,這次MV回歸現實生活題材,歷時一年奔赴多地取景,畫面精美、多線敘事,分別講述高考離家的考生、為愛而苦的情侶和迷茫的都市青年做出抉擇離開當下去尋找人生的動人故事。
  • 坐上特色列車,才是真正踏上九州的開始
    限定黑白布丁&列車上的紀念章 特快「坐A列車去吧」 運行車站:熊本三角
  • 巡演丨香港樂隊ToNick 帶你坐上「不停站」列車,與你共同出發!
    阿恆(主音 / 吉他)小龜(吉他)Ryan(低音吉他)晨曦(鼓)四名成員各具個人特色ToNick創作的音樂充滿率性玩味和澎湃的能量歌詞詼諧幽默又有著溫暖人心的力量ToNick用內心溫柔的力量化作溫暖的音樂作品終於這輛搖滾列車要各站停靠與大家見面
  • 從嶽西深山走出的教育家,被稱為陶行知後的「陶先生」
    爺爺早上東方泛白就叫醒孫子,晚上天黑後才回家,在山上的較長的時間正好看書。儲朝暉的腦海裡經常浮現這樣的一幕。在屋後排、楊樹淌、塘灣、犬形崗的山坡上,兩三水牛正在啃著青草,爺爺和自己坐在自製的獨腳看牛凳上,自己捧著一本書看,看到興奮之時,不禁大聲朗讀起來。爺爺在一旁聽著,偶爾哈哈道「你又念白字了」,開心地予以糾正。
  • 我們的時間正在被「偷取」:今今樂道讀書會帶你揭秘「隱藏的惡俗...
    在後消費時代,眼球經濟逐漸把握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密度,讓我們把碎片化的時間都花費在娛樂上。除此之外,惡俗文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侵蝕我們的精神和生活,而這正是全民閱讀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接下來,我將帶大家剖析惡俗文化的現象、本質以及影響。
  • 教師招聘常考人物:陶行知
    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浚、陶知行,安徽歙縣人,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從事了豐富的教育實踐活動,提出了許多值得傳承發展的優秀教育思想。在教師類的考試中,有關陶行知的考點屬於。為此,中公講師對有關陶行知的考點進行梳理,以幫助各位考生能夠更加地把握。
  • 大家都經常坐的高鐵,那麼使用多長時間才退役呢?
    作為國內比較快捷的交通工具,相信經常出行或者旅遊的朋友對高鐵比較熟悉,有時候他們在比較遠的時候選擇高鐵出行,挺快的,也挺舒服的,得益於國內高鐵的先進技術,速度提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舒適度也非常好,一些乘客曾經把一杯水放在桌子上,結果跑的時候,那杯水根本沒有劇烈的動,乘客坐在車上也沒有感覺到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高鐵真的挺好的。
  • 坐上時間列車,2021的每一天藏於日曆.
    時間如同老列車,駛向旅途的終點。過往的回憶都在不停的行駛中慢慢淡去...而那些被時間所遺忘的故事,時間票根銘記著。插畫部分可沿虛線撕下,每一張都是獨特的存在。存放於外包裝中,在這輛時間列車中留下記憶的烙印。
  • 臨湖讀書會|帶上一本好書,分享一段故事
    」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張元濟8月30日上午,臨湖讀書會「帶上一本 好書,分享一段故事」主題讀書分享會如期在九龍湖臨湖書吧舉行。臨湖讀書會便是一群人讀書分享的平臺,同一本書,不同的人都能讀出不同的感悟。參與本次讀書分享會既有60後退休的老教師,也有10後會背唐詩的小學生。有團區委的幹部,也有普通的工廠職工。大家分享著自己帶來的書,從不同視角闡述自己閱讀感悟。
  • 多彩貴州 書香高原·讀書會大展臺之明湖悅讀讀書會|27°黔地標...
    2018年,六盤水師範學院提出構建「書香明湖」方案,旨在培養學生喜愛閱讀、勤於寫作、明曉真理、善於思考,養成閱讀和思考兩個良好習慣,錘鍊寫作和交流兩個基本能力,營造書聲、水聲、鳥聲和諧共響的濃鬱校園文化氛圍。在此背景下,明湖悅讀讀書會應運而生。
  • 美聲一點都不神秘,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練習美聲唱法的技巧
    所以大家要好好愛護自己的嗓子,天天去唱歌吧,那真是有病治病,沒病大補。」美聲練習必須循序漸進程志談到,美聲和民歌、流行歌曲的區別就在於它要求呼吸的力量要大,更需要呼吸的支持。那麼美聲唱法該怎樣練習呢?所以組建歌唱愛好者的沙龍很有必要,大家在一起經常唱,「這樣旁邊的耳朵就多了,說你這個聲音沒有用上氣,你這個聲音太緊,不好聽,就形成了一種研究。」程志告訴大家,哪怕是再大的歌唱家也不能離開聽眾,沒人聽你唱歌,時間久了就得該改行了,而且自己走了彎路也不知道,聲音就得靠別人去聽,來把準它。程志:我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長江之歌》《松花江上》等。
  • 美聲唱法與京劇唱法區別
    他(指陳大滬)說京劇,我說美聲,找它們的共同點和獨特味。結果,我們發現義大利美聲發聲方法和京劇在其發聲的基木原理上不衝突的,是互補的。說到最高音的共鳴點上的時候, 根本一樣,沒有區別。像京劇的十六字訣氣行於背,聲貫於頂,勾住眉心, 腦後摘筋,也適用於美聲教學。我覺得在我國人民中流傳下來的戲曲, 曲藝唱法是科學的。只有不科學的人,沒有不科學的劇種。」
  • 帳篷讀書會
    2020年7月17日,固陽縣蒙古族學校與青山富強路小學「暢遊書海,共話書香」結對共建帳篷讀書會,在時有時無的綿綿細雨中開始了。天公看似作殊景,沾露吟詩意更濃。以《唐詩說唱》開場,操場上頓時讓人夢回大唐,沉入那「天階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朦朧意境。——學校,就是要將孩子們帶入某種氛圍。這種氛圍就是:像尋嗅美食一樣喜歡閱讀。
  • 陶行知人物雕像;探尋名人故事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陶行知畢生從事平民教育事業,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口號,並且真正做到身體力行,同貧苦學生同勞動、同甘苦。在曉莊師範的茅屋禮堂兩旁有一副對聯:「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梁菽麥黍稷下功夫。」體現了陶行知面對工農大眾的教育方針。陶行知成名以後,生活依然儉樸,他曾自撰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對聯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