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半年多的沉寂,終於迎來了一部討論度極高的影片——【信條】
導演是享譽世界的大導演諾蘭,也是眾多影迷的偶像,所謂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本人也是諾蘭的忠實粉絲。
這次【信條】在上映時,我第一時間衝進了電影院。
第一遍看完,我思考著影片中各處細節,由於前期做了不少功課,所以並沒有非常難懂的地方。
但也是由於做足了功課,反而使得我較起了真,較真的地方就是影片的基礎設定——熵減(又稱:逆熵)。
意思就是時間不會倒流,而是始終向一個方向運動的,為熵增;那麼既然不能倒流,我就把時間調轉個方向,讓它向相反的方向走,就成為了逆向時間,為熵減。
這一點在我們當前所認知的物理上本身就是不成立的(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可按照影片中設定,角色在所處的逆向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反的,包括火所散發出來的是寒冷云云。
如果是這種一切絕對相反,那主角和自己對打的場景就很有問題了,因為正向世界中力是相互的,那逆向世界中力就應該是相斥的,那么正反向的自己互相對打雙方的設定應該會互相抵消,不會產生碰撞的影響。
當我想到這裡時我大罵自己幼稚,這只是電影,拿著硬物理來較真還不如去看物理書。
所以從劇情角度看呢?
咱們先來看看同樣是諾蘭導演最為知名的兩部燒腦神片【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
【盜夢空間】用了整整前半場電影鋪墊了導演想要闡述的夢境。
然後以主角自身為出發點,繼續向主角內心走;
主角的渴求,主角的心結,主角的抉擇。
無不牽動著觀眾的心弦,並用主角老婆的行為以及對主角的影響,向觀眾詮釋了導演自己對夢境的思考。
所以當你看完【盜夢空間】時,雖然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影片帶來的感受卻絲毫沒有落下,讓觀眾開始懷疑現實的同時,更多的是給觀眾以感動。
【星際穿越】使用了更硬一些的科學,導演甚至直接實景搭建出了一個四維空間。
走的仍然是主角的內心,主角對家人的牽掛,對女兒的愛貫穿了全篇。
當你以為愛僅僅是是影響主角的選擇時,導演卻讓愛成為了最後決勝的武器。
男主對女兒的愛使得女兒能感受到,使得那塊表能一直以自己設定的莫斯代碼跳動。
看似硬科幻的影片卻在闡釋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科學證明不了的元素——愛。
相信看完【星際穿越】的人即使有很多不解,但仍然會被影片感動,拍案叫絕。
那麼【信條】呢?
主角從頭到尾並沒有感情線,反而是女主的感情線很重,重到如果不是她漂亮一定會被罵慘的地步。
導演沒有給主角名字,口口聲聲說著是為了觀眾更容易沉浸影片,卻又不給主角感情線。
影片最有感情的部分就是最後主角與搭檔分離的時候。
說白了,影片沒有給人感動,就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表的純粹的特工片。
主角多次不管不顧也要信守對女主的承諾,甚至最後不惜殺死中間人也要保護女主;
再加上女主是一個就算讓世界毀滅我也要出一口惡氣的人設;
讓人感覺毫無理由,觀眾無法從情感上與主角共鳴,更別提感動了。
【信條】中很多地方確實存在導演的奇思妙想,甚至讓人驚嘆,最後的正反混合作戰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可是當理清楚影片中所有的不解後,這部影片還剩下什麼呢?
【盜夢空間】仍然讓我們懷疑世界的真實。
【星際穿越】讓我們相信愛的存在。
【信條】讓我們相信時間可以逆著走?讓我們相信承諾有多重要?還是讓我們明白了美國特工是真滴牛逼?
我很難從【信條】中提煉點什麼出來,這恐怕也是為什麼它現在僅僅只有7.8分的原因。
總結一句就是:驚喜有餘,回味不足。
但諾蘭仍然是諾蘭,從腦迴路方面來說更是只此一家。
相信諾導的下一部影片仍然會給我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