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2020-12-23 鹹魚的童謠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

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在很多影迷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諾蘭是神」「老諾蘭吹了」「諾蘭出品,必屬精品」,這種話,大家都說膩了吧。

似乎這次《信條》出現了意外,其中不乏一些人,像我一樣,認為看不懂《信條》是自己的問題。也有另一些人,則認為《信條》是一部諾蘭玩崩了的電影。前者認為《信條》的逆熵設定,邏輯自洽。後者認為,《信條》的複雜流於表面,信息冗餘,經不起推敲。影片上映那麼久,這類的觀點有很多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裡就不說了。

對於這種討論,可能電影的燒腦展示在表面,討論反而過於深刻,更像是上學時期在做奧數題。我要能解出來,今天也就不會被一個「熵」搞得雲裡霧裡了。所以,放棄掙扎吧。來看看《信條》的主題吧。

拯救世界,找回自己。大概是這樣吧。要說就要說這兒。反觀諾蘭之前的作品,無論是《盜夢空間》,還是《星際穿越》,主人公都有很強的感情動因。虛頭巴腦的學術討論,花裡胡哨的視覺特效,諾蘭也能玩,但是這不是諾蘭。諾蘭真正區別於其他科幻電影導演的是他電影裡一貫的充沛的感情。

私以為,《信條》刺激但不動人。你可以說我沒看懂。我確實在時間逆轉這個事情上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歡迎大家來交流分享。所有關於《信條》這部電影的看法。最後,很喜歡尼爾這個角色。寫到這,謝謝你。

相關焦點

  •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朋友們,《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電影都沒到一半,我就開始漸漸懵神,緊接著進入懷疑自己智商的階段。出了電影院之後只要確認過眼神,是看過《信條》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你看明白了嗎?
  • 《信條》諾蘭導演作品跌下「神壇」?
    昨天影迷們期待已久的《信條》終於迎來上映了,導演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提到諾蘭相信有些人並不熟悉這個人名,但一定熟悉他的一系類部作品比如說2010年9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是諾蘭在商業領域內的一次全新嘗試。
  • 諾蘭的回應令人驚訝,你看懂《信條》了嗎?
    《信條》正在熱映,有網友翻到一條視頻,導演諾蘭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關於自己電影過於燒腦的提問,當他被問及是否會擔心觀眾看不懂電影,諾蘭的回答十分自信,他並不太在意觀眾的看法。網友對於諾蘭的回答卻有不一樣的看法,有網友覺得諾蘭更在意自己對電影的表達,而不是觀眾能不能看懂。
  • 電影《信條》TENET你看懂了嗎?諾蘭的,看不懂就對了
    花煜寒|文《信條》TENET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麥可.凱恩、肯尼斯.布拉納聯袂主演。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 「諾蘭」導演:《信條》劇本靈感來源於《記憶碎片》
    「諾蘭」導演:《信條》劇本靈感來源於《記憶碎片》,演員稱:「我也沒看懂劇本!」當年諾蘭拍攝《記憶碎片》時其中有一幕是一顆子彈,在時間逆行之下重新回到了槍口,正是這一幕讓導演諾蘭萌生了拍攝一部關於「時間逆行的電影。
  • 太燒腦《信條》口碑創諾蘭作品新低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地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
  • 幫直男找自信的諾蘭,有那麼難理解嗎,《信條》你看懂了幾成?
    關於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及其新作《信條》,除了口碑的褒貶不一,網絡上還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新梗,叫「他那麼平凡卻那麼懂諾蘭」。恰逢《信條》上映,以作品「燒腦」著稱的名導演諾蘭迅速成為這部分人彰顯優越感的墊腳石,他們的思路在於:看懂諾蘭電影就等於智商高,就值得旁人頂禮膜拜,因此哪怕連刷幾遍,提前做好功課,也得把劇情解析這關闖過去。
  • 其實,諾蘭的《信條》,真的很容易看懂
    《信條》上映後,在IMDb和豆瓣上,《信條》分別得分7.9和7.8。問題是,這在諾蘭的11部作品中,只排了個倒數第二。諾神這部籌備多年的大製作,為啥評分好像不太理想?會不會是因為太燒腦,影響了觀眾的共情意願?
  • 《信條》,無疑是諾蘭最差的一部作品
    事實上,諾蘭導演至今都沒有獲得過好萊塢電影體系裡最高表彰——奧斯卡獎。僅有的一次導演提名,還是國內諾蘭粉最不待見的《敦刻爾克》。二、沒看懂《信條》的諾蘭粉,只能說你們沒理解《致命魔術》諾蘭並不是一個高產的導演,如果你以「諾蘭粉」自居,那麼他那幾部電影長片你應該至少都看一遍吧?很多人把這部影片拿出來和《記憶碎片》比,但在我看來,說看不懂這部電影的人,是沒有真正理解《致命魔術》這部電影。
  • 信條:諾蘭的《想見你》
    《信條》又再一次打破了我們的觀影體驗。諾蘭,除了《失眠症》這部個人最低分(7.5分,這也不算低了)以外,他被影迷成為活得足夠長,註定是要統治電影歷史榜單TOP250的男人。不管你關不關他,是不是他的狂熱影迷,他都主動是影史沒法繞開的導演。
  • (無劇透)稍稍改變思維,讓你看懂諾蘭《信條》:逆轉的藝術
    ,而在上映之後,口碑方面卻是出現了兩極分化,觀眾們都說這部電影最終看懂的還是少數?並非如此,從導演出發,諾蘭的作品看不懂就對了,包括在《信條》中出現的時間線、細節等等,這樣一來看似觀影的門檻有了提升《信條》中,正是因為諾蘭導演構架的這個龐大空間體系,讓很多觀眾覺得主角和主角的動機方面幾乎都是難以支撐的,或者說是勉強支撐,畢竟諾蘭的電影,看一遍是不明白的,《信條》比起《盜夢空間》可能不是一部最為理想的作品,但卻能看得出諾蘭的野心。
  • 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諾蘭《信條》票房破2億,科幻燒腦,口碑兩極,你看懂了嗎?
    諾蘭導演的經典作品包括《敦刻爾克》、《星際穿越》、《盜夢空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記憶碎片》等等,都是些廣為人知的作品。此次新作《信條》,也是一如既往的諾蘭風格,講述了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故事
  • 看完諾蘭《信條》首映,5種觀感可知,能不能看懂不是你說了算
    近日,諾蘭新作《信條》首映,許多科幻迷表示萬分期待的同時,也表示沒看明白。是的,如果你指望只看一遍就能看懂諾蘭的電影,小編只能說,看懂算導演輸。事實上,翻開諾蘭往年的所有電影,幾乎每一部再次觀看都會帶給你不同的體驗,而《信條》也絕對值得N刷(本文不涉及太多劇透,可放心觀看)。
  • 《信條》,你看懂了嗎?
    諾蘭:「有關。」 記者:「請問這部電影和時間穿越有關嗎?」作為2020年電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信條》上映一周,不但票房突破了2.5億,而且引發了極大的話題,看沒看懂?準備幾刷?如何解讀?是否過譽?……嘖嘖,燒腦大師,果然名不虛傳。
  • 諾蘭這次拍砸了?就算沒看懂《信條》,我也要說它很無聊
    這兩天影迷圈的問候語大概是:諾蘭《信條》你看懂了嗎?跟諾蘭此前的影片相比,《信條》可以說是他野心最大的一部作品了,因為這次劇情信息量真的超大,場景又多又複雜。對觀眾而言,這可能也是觀影門檻最高、最不「觀眾友好」的諾蘭作品了。
  • 看懂了他在《信條》裡的帥點,就看懂了「最燒腦」的諾蘭
    超越諾蘭在電影中布下的逆熵、時間倒轉、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所有物理學迷局,這才是影片真正的內核——「我們相識是在我的過去,你的未來。」搜索了一個多小時,旁邊的人跟他打招呼,他才發現旁邊坐著的是《碟中諜》5、6、7、8的導演克裡斯託夫·邁考利,「我之前沒跟他會過面,天啊,過去一小時他在看著我google我自己!」但華納沒因此幹掉帕丁森,從坎城回來後,他終於來到試鏡場地,費了好大勁穿上蝙蝠俠戰衣。不久後他就接到導演的電話:你就是新一任「蝙蝠俠」!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而諾蘭的第十一部長篇電影《信條》堪稱他最難懂的電影,你去網上一搜,會發現關於《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看《信條》是極其疲憊的,假如你抱著娛樂放鬆的心態去看,那麼這部電影根本不適合你。  並且,我覺得《信條》對非影迷觀眾極其不友好,他根本沒有設置任何愉悅點。  再打開豆瓣評論區就有意思了,有人因為沒看懂怒打一星,也有人因為沒看懂但導演是諾蘭的情況下打五星,堪稱近期評價兩極分化最嚴重的一部電影
  • 諾蘭《信條》內地票房破億,這部超燒腦影片你還沒看嗎?
    諾蘭《信條》內地票房破億 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9月5日13時37分,諾蘭新片《信條》內地票房破1億,用時不到2天。作為疫情後首部在內地上映的好萊塢全新大片,《信條》在內地的首日票房為6017萬元,高於前作《敦刻爾克》首日的57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