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
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在很多影迷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諾蘭是神」「老諾蘭吹了」「諾蘭出品,必屬精品」,這種話,大家都說膩了吧。
似乎這次《信條》出現了意外,其中不乏一些人,像我一樣,認為看不懂《信條》是自己的問題。也有另一些人,則認為《信條》是一部諾蘭玩崩了的電影。前者認為《信條》的逆熵設定,邏輯自洽。後者認為,《信條》的複雜流於表面,信息冗餘,經不起推敲。影片上映那麼久,這類的觀點有很多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裡就不說了。
對於這種討論,可能電影的燒腦展示在表面,討論反而過於深刻,更像是上學時期在做奧數題。我要能解出來,今天也就不會被一個「熵」搞得雲裡霧裡了。所以,放棄掙扎吧。來看看《信條》的主題吧。
拯救世界,找回自己。大概是這樣吧。要說就要說這兒。反觀諾蘭之前的作品,無論是《盜夢空間》,還是《星際穿越》,主人公都有很強的感情動因。虛頭巴腦的學術討論,花裡胡哨的視覺特效,諾蘭也能玩,但是這不是諾蘭。諾蘭真正區別於其他科幻電影導演的是他電影裡一貫的充沛的感情。
私以為,《信條》刺激但不動人。你可以說我沒看懂。我確實在時間逆轉這個事情上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歡迎大家來交流分享。所有關於《信條》這部電影的看法。最後,很喜歡尼爾這個角色。寫到這,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