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2020-09-09 西安晚報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

「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正向時間的人和逆向時間的人怎麼能對話?」「不是說穿越回去和自己發生碰撞會粉身碎骨,那為什麼男主角和過去的自己打鬥沒事?」……翻看豆瓣、貓眼等平臺上網友對《信條》的評價,對劇情的困惑和解答成為最熱門的討論內容。

作為大導演諾蘭最具野心的新作,《信條》將特工片與科幻片相結合,打造出一個利用時空逆轉拯救世界的故事。一向善於玩轉科幻高概念的諾蘭,這次在片中引入了祖父悖論、熵增墒減、鉗形行動、單電子宇宙等物理學知識,對觀眾的挑戰極高。觀影前需要了解哪些定義、觀影后復盤全片劇情,已有不少網友貼心整理出觀看《信條》的各種攻略,甚至還有人畫各種思維導圖、劇情時間線來幫助觀眾理解劇情。

《信條》仿佛是諾蘭出給觀眾的一道物理大題,大家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觀眾坦言自己相當專注地看完全片,但還是不太明白,需要二刷;有的觀眾表示,大概的原理懂了,但有些細節理解不到位;還有的觀眾說,「我的腦子覺得我看懂了,但是我沒法形容。」

為什麼《信條》很難看懂,影迷肖先生給出這樣的解釋:「它的劇情推進過於依賴導演的概念設定,而這個設定又過於『高精尖』和複雜,於是為了讓觀眾不至於過於犯蒙,導演只能不斷填充各種『補丁』,造成信息過載,觀眾基本很難去欣賞電影,只能在強勁的背景音樂和間不容髮的密集動作裡被迫接受一個又一個全新的名詞。」

看電影不需要「硬核」知識

「上蒼保佑,看三遍才懂,別成為好電影的標準。」看完《信條》,影評人韓浩月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在他看來,反覆觀看同一部影片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文藝片身上,每隔一段時間後看一遍又有新的感受,這是對佳片的肯定;但對於商業片而言,為了「看懂」要在短時間內連看三遍,他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在營銷上有意為之的「商業陰謀」。

「假如一部電影需要很『硬核』的物理知識才能看懂,那這部電影就是失敗的。我們看一部英國宮廷片也不一定得是歷史學家吧。」影評人賽人認為,看電影需要知識,但不是『硬核』的學科知識。

「《信條》的問題不在於看不懂,而在於不夠好看,讓人沒興趣去深究看不懂的地方。」網友育瑩說。

「如果再看《信條》,就會對它故事的俗套感到厭煩,比如片中的追車、最後一秒營救等諜戰、動作元素一點也不新鮮,別的影片已經講過很多遍。抽離掉片中的這些物理概念,純粹去看故事,就會發現《信條》的文本一塌糊塗,只是用這些高概念來轟炸觀眾。」韓浩月直言,該片可能在諾蘭作品序列中排名倒數。

賽人認為,一切電影都需要講人和人的情感,對商業片來說更是如此,但遺憾的是,《信條》的故事太平庸無聊,情感太冰冷空洞,無法打動多數觀眾。「這部電影冷冰冰的,沒有情感,或者說感情太概念化,不夠深入和細膩,主角們一次次逆轉時空就像玩遊戲一樣,失敗了就重來。影片劇情的一大核心驅動力,是男主角利用反派和女主角貌合神離的婚姻進入反派系統內部,但電影沒告訴我們,他倆的婚姻為什麼破裂。反派權勢滔天,也看不出他很愛女主角,但為什麼他要一心控制女主角呢?」同樣是講述時空穿越的作品,賽人認為《信條》比不上1995年的《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至尊寶為了救愛人一次次使時光倒流,劉鎮偉拍得讓人哭,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靜,而《信條》裡看不到人,只有一堆物理學知識。」

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票房上,《信條》的表現低於預期。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影片上映首日票房為5694萬元,不及已經上映半月之久的《八佰》,首周末兩天的票房也均被《八佰》壓制。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最終票房為4.59億元,這一成績低於諾蘭此前大爆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

從影片口碑上看,《信條》在豆瓣的評分目前已從開分時的8.4分跌至7.9分。對於其他導演來說,這樣的分數已經相當高,然而在諾蘭的作品序列中,《信條》可能會成為口碑最低的作品之一。在他的11部長片中,《信條》評分目前僅高於7.5分的《失眠症》。

「從技術上說,《信條》還是無可挑剔的,視聽效果非常好,片中的槍戰、追車、飛機撞美術館等動作戲都拍得不錯。」影評人劉紹禹認為,諾蘭依然是當世全球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之一,以他目前的票房號召力,一部作品失敗不會太影響他後續的拍片。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太燒腦《信條》口碑創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地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這部片子看起來有點燒腦,但相對好理解,觀影體驗也不錯,在電影院下映之後,還會通過其他途徑再多次觀看回味。 《信條》這次拉低了諾蘭作品的整體口碑,現在IMDB評分,也跌到了7.9分。 以後可以多看幾次,諾蘭可以在電影裡讓時間逆轉,你也可以在現實中用滑鼠讓進度條逆轉。 看不懂別著急,看《信條》第一遍,爽就完了。 炸飛機爽不爽?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了。「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正向時間的人和逆向時間的人怎麼能對話?」「不是說穿越回去和自己發生碰撞會粉身碎骨,那為什麼男主角和過去的自己打鬥沒事?」……翻看豆瓣、貓眼等平臺上網友對《信條》的評價,對劇情的困惑和解答成為最熱門的討論內容。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曾拍攝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大片的諾蘭終於給觀眾呈上新作《信條》,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了。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懵。」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文|閒雲友情提示:有劇透。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雖然成績也不錯,但用諾蘭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你會發現《信條》的差距顯而易見。
  • 諾蘭三連映,壓臺的《信條》最燒腦
    這部豆瓣排名第九的燒腦口碑之作復映當天空降票房榜第三,有人十年前錯過趕來補票,有人抓緊機會大銀幕重刷。 借用小萬家族有幸提前觀影的小夥伴的評價,看《信條》,「第一遍,看不懂;第二遍,說不清」。 燒腦程度幾何式遞增的情況下,諾蘭還玩起了自己最擅長的非線性敘事,電影正敘倒敘結合,前後呼應最終形成閉環,燒腦程度真·逼死觀眾。
  • 《信條》過於燒腦?別忘記諾蘭是懸疑片導演
    儘管電影很牛逼,但不少觀眾的觀影體驗是這樣的:看完電影之後,一臉懵,因為不懂講了什麼!但又不敢說出來,因為怕被夥伴笑智商低,或沒品味。「「諾蘭出品,必屬精品」的諾蘭導演不可能拍不好!覺得電影有問題,肯定不是導演的問題,是自己不懂欣賞!」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徒有虛名還是實至名歸?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
  • 《信條》劇情設定燒腦 網友整理觀影攻略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
  • 諾蘭新片點燃全國大銀幕,「燒腦」的《信條》能創造多少票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剛剛上映沒兩天的《信條》,口碑已然出現兩極分化:喜歡的粉絲直呼「諾蘭是天才」,並有不少人表示會多看幾遍,「看了《信條》,覺得《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不燒腦了」;但也有觀眾直言,「這部電影著實累人」、「雲裡霧裡,看不懂」……若能逆轉時空,想回到何時?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國內外電影評分
    《信條》是諾蘭又一部燒腦巨製,但並非單純的玩結構與技術,視覺呈現、敘事結構上諾蘭再賦新意,《信條》並不是簡單的描述時間逆轉和時空穿越,而是在一個畫面裡把正向和逆向時間同時呈現,起點即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
  • 諾蘭的《信條》,燒腦科幻,值得一看
    今天看了《信條》這部電影,果然是諾蘭,鬼才,思維比較開放,電影給人以另一種觀影體驗。電影常見的類型有帶入情感的生活片,展現大場面的動作片、戰爭片,還有一些是架空幻想的武俠片、魔幻片、超級英雄片等。而諾蘭的幾部確實是給人超越想像的新體驗,《信條》就是這樣的一步片子,可謂真正意義的科幻片。看這類片,不必過分追究裡面說的正確與否,還有是否嚴謹,我們更應該去享受電影提出的新觀點和基於這個觀點再現出的「真實」場景,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新體驗。而不管電影還是圖書都能起到塑造這種場景的作用,這也是享受電影和圖書的一個意義所在。
  • 燒腦電影《信條》,上映2天破2億,諾蘭的又一神作誕生
    這也是諾蘭的最新一部作品,對於喜歡看諾蘭電影的影迷們來說前有《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重映,後有硬核燒腦的《信條》,簡直不要太爽。《信條》跨越7國拍攝,總預算超過了2.27億美元(上一部戰爭懸疑大片《敦刻爾克》都才只花了1億美元),成為了諾蘭導演生涯中成本第二高的電影。
  • 坐擁330億電影票房的諾蘭,能憑「燒腦」《信條》再掙多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剛剛上映沒兩天的《信條》,口碑已然出現兩極分化:喜歡的粉絲直呼「諾蘭是天才」,並有不少人表示會多看幾遍,「看了《信條》,覺得《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不燒腦了」;但也有觀眾直言,「這部電影著實累人」、「雲裡霧裡,看不懂」……
  • 坐擁330億電影票房的諾蘭,能憑「燒腦」《信條》再掙多少?
    《信條》劇照(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提起諾蘭,想必不少人都看過他的作品,《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幾乎每一部都是高質量精品。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剛剛上映沒兩天的《信條》,口碑已然出現兩極分化:喜歡的粉絲直呼「諾蘭是天才」,並有不少人表示會多看幾遍,「看了《信條》,覺得《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不燒腦了」;但也有觀眾直言,「這部電影著實累人」、「雲裡霧裡,看不懂」……  若能逆轉時空,想回到何時?
  • 「鬼才」諾蘭新片《信條》究竟燒的什麼腦?
    《敦刻爾克》講了二戰,諾蘭緊接著就講三戰了。如此燒腦最終是導向對冷戰的思考。看美國,全球最大連鎖影院AMC的債務升至6.3億美元,另申請3億美元貸款。許多翹首企盼的大片接連更改檔期,連準備2021-2027年上映的星戰新系列和阿凡達2、3集均延期一年(「沒有人比我對新片檔期延後更沮喪了」——卡梅隆如是說),甚至於迪士尼未來十年電影的檔期也大作調整。
  • 諾蘭新作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觀影指南
    你看了諾蘭的《信條》了嗎?你看懂諾蘭的《信條》了嗎?《盜夢空間》就能看出來,有一點燒腦。但是《信條》一上映,小焰差點在電影院裡哭出聲來:這也太燒腦了吧!有朋友去看了信條,回來信誓旦旦地告訴小焰,他懂了。在小焰問了他兩個問題之後,他嘆了一口氣,說了三個字:草率了。
  • 《信條》燒腦程度超出以往,諾蘭又來挑戰觀眾智商
    「《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