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凌晨,全國多地的大銀幕都被《信條》點燃。
「儘管在深夜,不能喝水,還得全程戴著口罩,但我還是很開心。」影迷小羅參加了克里斯多福·諾蘭(以下簡稱諾蘭)新片《信條》的首映,她告訴每經記者,這是她今年9個月來首次走進影院,「影城幾個月前就開業了,不過大都是重映片」。
《信條》劇照(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提起諾蘭,想必不少人都看過他的作品,《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幾乎每一部都是高質量精品。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剛剛上映沒兩天的《信條》,口碑已然出現兩極分化:喜歡的粉絲直呼「諾蘭是天才」,並有不少人表示會多看幾遍,「看了《信條》,覺得《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不燒腦了」;但也有觀眾直言,「這部電影著實累人」、「雲裡霧裡,看不懂」……
若能逆轉時空,想回到何時?
諾蘭:不願回到任何時間點
諾蘭與眾不同的敘事技巧,幫助他將腦海中的創意完美地呈現在銀幕上,而在時間和空間的把控上,諾蘭有著超強的掌控力。
10年前的《盜夢空間》可謂是諾蘭的「封神」之作,翻轉的街道讓觀眾不由自主地走進夢境,該片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並橫掃多項大獎:8項提名入圍201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終狂攬最佳視覺效果等4項大獎。隨後,時間錯亂、空間交叉的《星際穿越》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在擁有高票房的同時,還斬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第15屆美國電影學會獎的年度佳片等。
作為諾蘭「時空三部曲」終章的《信條》,繼承了他影片一貫的「燒腦」傳統,大玩「逆轉時空」的概念,製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時空迷局,試圖打破「時空」天花板。
《信條》主創人員,於9月4日凌晨與中國觀眾「雲見面」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因為時間定義著我們的存在,而電影又是表達時間概念的最佳媒介,對時間的詮釋有著非常獨特的力量。」9月4日凌晨,在《信條》「跨時空連線」中國首映禮上,諾蘭向北京、上海等五城的首映現場觀眾透露了他為何對創作「時間」特別喜愛。
那麼,假如能逆轉時空回到某個時刻,諾蘭最希望到穿越到何時?對此,諾蘭的答案出乎意料,他直言自己不願回到任何時間點,就像片中主角所說:「已經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
口碑分化,《花木蘭》即將來襲
《信條》能創造多少票房?
諾蘭的每部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受到世界觀眾的喜愛。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等,每一部都如雷貫耳,實現了商業和藝術雙贏。時至今日,諾蘭究竟創造了多少票房?
每經記者根據Box Office Mojo粗略統計發現,從2000年至今,諾蘭共執導9部電影,累計全球票房高達48.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9.23億元)。而在近10年裡(從2010年至今),在中國市場上映的4部電影合計票房超20億元。其中,「時空三部曲」中的前兩部,《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票房分別為:4.92億元和8.77億元,也是諾蘭目前在中國市場票房Top1、2的影片。
與《盜夢空間》的多重夢境、《星際穿越》的五維空間相比,《信條》則是以時間為武器,通過逆轉時空去戰鬥並拯救世界。可以說,這部電影依然很諾蘭。
而從觀眾的反響來看,可能由於太過「燒腦」,上映一天的《信條》並未延續諾蘭「時空三部曲」的高口碑。目前,《信條》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為8.3分,遠低於均為9.3分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但開畫後,票房成績還是不錯,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9月5日18時,《信條》在中國市場的票房為1.26億元,且未來幾天,該片排片佔比均高達4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Box Office Mojo顯示,自8月26日《信條》在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上映後,目前已攬收53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66元)的全球票房,並霸佔了32個國家及地區票房榜冠軍。無疑,《信條》為疫情籠罩下的全球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提振了全球影市的復甦。
不過,《信條》一方面陷入口碑兩級分化,另一方面還面臨著迪士尼重磅影片《花木蘭》的即將來襲,最終能為諾蘭330億的票房池加碼多少,還亟需市場的檢驗。
記者|杜蔚
編輯|董興生 趙雲 肖勇 杜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