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信條》就要在中國上映了,開啟了9月國內院線大片模式。八月底,該影片在歐美幾個國家首映,據網上數據,上映首周全球票房已經超過5300萬美元。
從國際來看,這部電影顯然是「救市擔當」。那麼在中國呢?是否會如同國際市場一樣火爆?
燒腦電影,究竟有多「燒」
時空、概念、結構等是諾蘭電影中的經典元素。他拍的電影,都以「燒腦」著稱。《盜夢空間》讓人們熱議了十年。《信條》亦是如此。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惟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光憑這幾句簡介,其實都能嗅出其中的「想像力」。但看過影片的人都說,這部電影在燒腦程度上比十年前的《盜夢空間》有過之而無不及。
小編通過梳理看過電影的網友評論以及預告片隱約了解,這是一部基於「熵」的影片。為了寫這篇文章,小編特意去腦補了「熵增」原理。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熵」增加,系統的總能量不變,但其中可用部分減少。也就是說萬事萬物最終都將歸於毀滅,是大自然的規律。
而《信條》則反過來,講了一個「逆熵」的故事。由於鈽元素的出現,通過一道機器閘門的作用可以將粒子變為「逆物質」,從而出現「逆熵」現象。事物的運動狀態會變為與常規相逆的狀態,這就是網友所說的影片中為什麼「人會倒行,熱感也會變成冷感」的原理。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完成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任務。
這會是一部「基於真實而又玄乎」的電影。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會有多「燒」呢?評論說,這是諾蘭迄今為止「玩得最極端癲狂」的一次。而影片的主演們在接受採訪時都表示,自己不理解影片的故事,也不確定自己所扮演的是不是反派。
在中國的前景預測
那麼這樣一部「高智商」的電影,是否也會在中國引起很大反響呢?
「艾維電影」認為:大概率是不會。
這是有「前科「的。十年前的《盜夢空間》,雖然熱議不斷,豆瓣評分9.3分,但體現在票房上,與國際市場有不小的差距。全球8.3億美元,中國內地大約6000萬美元。
從《盜夢空間》來看,大有「水土不服」的意味。
那麼這一屆觀眾的口味還會和十年前一樣嗎?從數據來看,似乎並沒有多大區別。喜歡的早已迫不及待,不喜歡的始終不感冒。從這幾天的預售上來看,《信條》甚至都沒有《在時間的盡頭等你》預售來得強勁。點映以及預售票房迄今剛剛過2000萬。
「燒腦「可以成為影片的亮點,卻也可以是「槽點」。但顯然,片方是將此作為賣點的。諾蘭前作《盜夢空間》故事複雜,對於《信條》,宣傳點放在了「更難懂」上。
諾蘭說「不要試圖去看懂影片」,主演們說「自己也不懂故事情節」,「看不懂」這樣的營銷點,對部分觀眾來說可能不夠友好。特別是女性和三四線城市的觀眾。對他們而言,可能「簡單粗暴」更能引起共鳴。
貓眼專業版的「想看」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想看用戶畫像中,男女比例為4:1,這是一部性別區分十分明顯的影片。而三四線城市的想看用戶加起來都不足三成,這又是一部地域區分很明顯的影片。這樣的數據,足以影響影院的排片。客觀來講,在排片上,《信條》的下行壓力很大。
「越燒」並不意味著口碑「越高」。這一點已從海外得到證實。正式公映後,《信條》的各站評分呈下降趨勢。IMDb從8.5,降到8.2,再降到8.0;Metascore掉落了70分線,現在是69分;只有爛番茄從新鮮度80%微微上升到了82%,這在諾蘭電影中算是中下水準。
再有,如今國內觀眾的「好萊塢」情節在慢慢改變,已經不再「唯好萊塢是從」了。去年,雖然《復仇者聯盟4》票房突破40億,大幅度提升了進口片的票房量級,但從整體看,進口片在這幾年的表現是倒退的。
需要承認的是,好萊塢電影在「想像力」、「動作特效」等方面,確實是上乘之作。然而長時間面對同一類影片,觀眾的審美疲勞日漸突顯,差異化的需求更強烈。回顧2019年進口片的表現,「X戰警」、「黑衣人」等多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都處於不及格位置,可見如果大片只是做到了動作特效的精彩,而缺少走心的多元化的故事,這類影片對於觀眾依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就連卡梅隆大製作《阿麗塔:戰鬥天使》,也難以脫穎而出。
從大的方面講,《信條》還是屬於同一類「爆米花」電影。雖然加入時空逆轉等元素,也未必能擺脫「爆米花」電影的「宿命」。
所以,「艾維電影」判斷,《信條》國內大概率是沒有辦法超越10億體量的,6億左右是極限。
我們的「信條」,是影院
究竟有多少票房,只有最後一刻才能揭曉。也許對於《信條》,不用以「救市」的角度去看待。我們唯一的「信條」,是影院。
耗資2.05億美元,堅持在影院上映。這樣一部影片,是為影院而生的。正如諾蘭在為中國觀眾錄製的短片中所說:「《信條》是我們為大銀幕量身打造的作品,我是電影院的頭號粉絲,一生都痴迷於電影院所帶來的儀式感……我們盡最大可能將《信條》打造成一部傳奇大片,在大銀幕上呈現最沉浸的動作場面。」
這是目前諾蘭唯一一部製作預算超過2億美元的影片,是其職業生涯中場面最宏大的一部動作片。預告片上,大戰中被炸廢的孤樓從下方復原後再被從上方炸掉,這樣的「反向動作場面」如果放在大銀幕上,勢必會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奇觀。
出品方華納兄弟表示:「諾蘭是首個使用IMAX攝影機拍大片的人,在《信條》中這位大導演更是開闢了新天地,用了160萬英尺(約合48萬米)的膠片完成了絕大部分場景拍攝。諾蘭團隊還重建了膠捲盒中的機械部件,並重構了電子元件,讓IMAX攝影機能夠正向逆向同時拍攝。」
據傳,全球僅有4臺IMAX攝影機。IMAX攝影機採用70mm膠片,畫面解析度要比普通35mm膠片高10倍,是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攝影機。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場景在IMAX銀幕上滿屏呈現,觀眾可以看到比普通銀幕多約40%的畫面。用IMAX攝影機拍攝,為後期各類電影版本的製作帶來便利,在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更上一層,沉浸感更強。
所以,這樣的影片註定是要去影院看,才能體會到「時空逆轉」的魅力。
有影評人說:「《盜夢空間》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持續十年的夢境,也許《信條》將成為諾蘭開啟下一個十年的鑰匙」。究竟是否如此,去影院體會一下吧。
以上為原創作品,如需轉載或引用該等文章的任何內容,請私信溝通授權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