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新片又要來了。
2017的《敦刻爾克》之後,諾蘭又將帶來他非常拿手的科幻題材影片《信條》(或者《天能》、《時空追捕》以及其他)。
這部新作在開拍階段就一直保持著諾蘭作品一貫的神秘感,直到影片上映前都不會透露太多細節。唯一確定的消息是,該片不是此前盛傳的「《西北偏北》式愛情動作片」,而是一部「龐大的、新穎的、動作商業大片」。
華納公司給出的電影官方劇情梗概是: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而主角唯一的武器只有一個詞,那就是「信條」。他將肩負拯救世界的使命,對抗國際諜戰的陰謀。而在這個非常規的世界裡,存在著一些超越時間的概念的未知事物。
聽著很「科幻」對不對?據說這部新片有可能比《盜夢空間》還要複雜、還要懸疑、還要燒腦,喜歡看此類影片的小夥伴們可以開心啦!
TENET被譯為「天能」、「信條」,其實這個詞的含義有很多——宗旨、信條、原則等等,而且其來回正反順序的字母都一樣,再結合預告片中出現的「時間倒流」的概念,有人猜測這其實暗示了影片中會有時間的正反錯亂流轉,可以讓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回到之前進行一些事件的轉變,從而改變由此引發的結果。
相較而言,《盜夢空間》講述的主要是夢的解析,夢的探索。而《信條》講述的是時間的流轉,以及因此導致的結果。已經有影迷猜測這和「時間的莫比烏斯環」有關了,總體而言《信條》還是更加宏大的世界觀,燒腦程度可謂前所未有。
因為時間是一個更加抽象化的東西,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時間的定義都是人類給出的公認的、科學的解釋。但是真正的時間是如何運作的,有將如何改變?在這些方面人類目前所做的研究幾乎為零,基本靠猜。
所以,這部《信條》也就是諾蘭根據現有的關於時間的相關科學知識和定義所做的一次大膽猜測了。不過不影響我們的觀影體驗就好。
《信條》將於7月31日前後在全球多個國家上映,當然,因為「諾蘭出品,必屬精品」的標籤,再加上和《盜夢空間》一樣的氣質,所以這部作品被譽為「拯救」電影院線的救世之作。
這次諾蘭並沒有選擇老朋友進行搭檔,例如克裡斯蒂安·貝爾或者馬修·麥康納,而是啟用了首次合作的三位演員——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和伊莉莎白·德比齊。
羅伯特·帕丁森大家都很熟悉了,可謂好萊塢當紅炸子雞,憑藉《暮光之城》系列吸引了大量人氣(當然,最早他也演繹了《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霍格沃茨校草塞德裡克·迪戈裡),最近更是要飾演DC新版《蝙蝠俠》中的主角布魯斯·韋恩,也即是新一代的蝙蝠俠。
而約翰·大衛·華盛頓以其大鬍子被很多國內影迷調侃為NBA球星哈登,其實他是著名演員丹澤爾·華盛頓的大兒子,曾作過橄欖球運動員,後來成為演員,曾經出演《黑色黨徒》、《球手們》等電影電視劇。
丹澤爾·華盛頓作為同時拿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演員,在指導兒子演技方面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最右邊是約翰·大衛·華盛頓
根據約翰·大衛·華盛頓自己回憶說,拍攝諾蘭的戲給了他很大的震撼,此外預告片中他在火車鐵軌上被痛揍的戲也讓他印象深刻。
「場地有非常多的群眾演員在,他們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後期數字特效添加進去的。他們表演很投入,能演諾蘭的電影當然會興奮。我也是,感覺花了一輩子的功夫才爭取到這個機會。諾蘭在現場很平靜但也組織有序,他喊開拍時現場亂糟糟,但最後還是順利拍完了。」
伊莉莎白·德比齊是澳大利亞女演員。出生在巴黎,父親是波蘭人,母親是澳大利亞籍愛爾蘭後裔,伊莉莎白五歲時隨家人搬到墨爾本生活。2011年,出演了電影處女作《好男人不多》,2013年,她參演出巴茲·魯曼導演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等大牌合作。其後也是參演了一系列電影。
近日三位演員一同登上美國《娛樂周刊》封面,也曝光了全新劇照和工作照。而全球最大的院線AMC近日發表了聲明,將在7月15日在北美重開450家影院,等到7月底《花木蘭》和《信條》上映之後,會根據情況完全恢復營業。
對於防疫措施,AMC的CEO亞當·艾倫表示,員工會佩戴口罩和測體溫,但不會強迫觀眾佩戴口罩。而北美兩外兩家院線Regal和Cinemark均表明了它們的復工時間會和AMC差不多。
此前,亞當·艾倫告訴外媒《綜藝》說:「我們不想把事情鬧到政治爭議的程度,當你強制要求那些不相信戴口罩能防疫的人戴口罩,效果會適得其反。但我覺得大部分觀眾還是會自願戴口罩,反正我去影院肯定會戴,做個良好的示範。」
當然,《信條》本來信誓旦旦說是不會延期上映的,但最後還是抵不過疫情發展,僅僅推遲了兩周,從原定的7月17日北美上映,改為了7月31日。
《信條》可以說是是北美影院開始復業後上映的首部大片,被看成觀眾回歸影院的問路之作和救市之作,不過目前北美的疫情發展情況並不能讓人樂觀,《信條》的最終整體票房會使如何,很難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