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據說諾蘭闊別三年又帶著新片回歸了,就在昨天,《信條》在內地正式上映。我當然是第一時間去看了首映,你還別說,我第一反應是感動得差點哭出來: 別的科幻片都只知道用量子和黑洞,唯獨這片
原標題: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據說諾蘭闊別三年又帶著新片回歸了,就在昨天,《信條》在內地正式上映。我當然是第一時間去看了首映,你還別說,我第一反應是感動得差點哭出來:
別的科幻片都只知道用量子和黑洞,唯獨這片子竟然是用的熵,熱力學竟然有朝一日混出頭來了,真是可喜可賀可歌可泣……很多人說這個電影太硬核,其實並沒有,而且科幻電影本身也不需要觀眾了解概念。不過,諾蘭塞的這些科學點,其實是相當用心的,我先幫大家簡單梳理一下。本文有一點點劇透,但真的、絕對不會影響你觀影,而且反而會讓你看的更爽。
1)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克里斯多福·諾蘭,上一部大片是《敦刻爾克》,大家可能忘了他喜歡在電影裡解讀「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在《星際穿越》中,諾蘭解讀了四維空間的理念:時間穿越了現實中的三維空間,只要能在時間中自由流動,「空間」的三維定義就能被打破。
三維空間中,時間就像一條河流,是順著走的。四維空間中,時間變成了進度條,可以自由拖動,人身處其中就能突破空間限制。道理就像視頻剪輯一樣,你拖進度條回到前面,插入原本不存在的素材,之後這個素材就能一直出現,從而改變整個現實。
《信條》也一樣,時間可以人為操控,過去 – 現在 – 未來被放在同一個時空下,「燒腦」的感覺由此而來。所以,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這部電影裡,「時間」這個概念是全新的,它就是進度條,只是不由你來拖動。
2)「TENET」的象徵
電影的英文原名「TENET」,來自拉丁回文「Sator Square」,它長這樣:
看到上面的「TENET」了吧?這則回文,最早出現在義大利龐貝城的遺址之中,大意是「先祖阿勒頗抓住了旋轉的輪子」。這只是直譯,裡面的各種含義,直到今天也沒有統一的說法。它最特別的地方是,無論你從什麼方向去讀它,都會出現「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這五個詞。
還有各種奇妙的對稱,玄之又玄這五個詞,會在電影中不斷出現,屬於關鍵銜接詞,具體我就不劇透了。注意到它們,你就大概能跟上諾蘭的邏輯線,瞪大眼睛!
這種拉丁回文,也象徵著《信條》是一個循環,順著來、逆著來都可以。還是那句話,不要局限於時間線,一切皆是循環。
3)「熵」的概念
熵讀「shang1」,一種物理學概念,衡量的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熵越高,說明系統越混亂,反之則越有序。
奶油溶解,冰塊融化,輪胎漏氣,都是熵值提高我們拿拼圖來舉例。當拼圖被完整拼好、沒有錯位且被固定時,熵值最小。拼圖內部和外界環境的變化,都會改變熵值,當熵值瞬間提高時,整個拼圖體系就會徹底錯亂。比如,一個熊孩子撲到拼圖上搞破壞,這一刻熵值就會爆表,導致物理世界徹底亂套。
仔細看,這是「把子彈吸回來」物理學定律中,世界上所有事物都無法自發地趨於有序,因為熵值會不斷增加。然而,一旦熵反過來了,世界就會從無序變成有序。《信條》中出現的各種逆向武器,以及瞬間改變時空、讓毀掉的物體變回原狀,就是瞬間把熵給逆反過來。
這如何實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理解《信條》的邏輯:逆反規律,創造新規律,但這個新規律無法違反基本的因果律。
4)平行宇宙
如果人可以自由穿梭時空,勢必會有新的問題:假設有個大反派想要消滅人類,如果他回到過去,把人類的祖先消滅了怎麼辦?但這也隨即產生了悖論:大反派也是人,如果他消滅人類的祖先,他自己也將會不存在。
或者你這麼想:假設你回到過去,不小心弄死了你的祖先。那麼,你的父輩也既將不存在,那你是否也會存在?如果你依然存在,這就是悖論。如果你也不存在了,那到底是誰不小心弄死爺爺的?
這種悖論,可以用平行宇宙來解釋:你操縱時間回到過去,其實是進入了另一個平行宇宙,那裡的一切與這裡一模一樣,然而兩個宇宙沒有任何交集,所以那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影響到這邊。
因為平行宇宙的存在,《信條》裡出現的各種「疑似不合理的悖論」,也就得到了解釋。
5)因果律
不是因果律武器啊,不要把張召忠搬出來。
因果律不難理解:兩件事物之間,一定存在著必然聯繫,兩者也同時受到客觀規律的支配。引發兩者狀態、關係改變的事件是「因」,其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果」,因果之間的關係不以人為意志而改變。
《信條》是四維空間,時間固定的觀念被打破,但因果律依然存在:就算因果關係能夠超越時空,它依然會產生客觀影響,哪怕在可變的時間軸中,「因」存在於未來,「果」則存在於過去。
所以,電影裡的人和事,只要做出了改變,就一定會在某個時間點展現出結果。這是《信條》的最高規律。
再講下去我也要成烤腦花了
以上是五個關於《信條》的重點,它構成了電影世界觀的基礎,又沒有任何劇透。如果你讀完了發現沒懂,那就嘗試去看看電影吧……
《信條》這個片子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確實難懂,比《盜夢空間》更難。但是我的感覺是,它的主線還是非常清晰的,並且關鍵情節都會正反播兩遍,所以「基本看懂」並沒有那麼難。
當然,實際觀影的時候銀幕上同時發生的事情太多,容易感覺想要追逐支線劇情而心慌,或者被細節的奇怪之處吸引而走神。
自從家裡買了投影儀就再也不想去電影院看電影了!
期待這部電影早日上線,到時候在家裡用當貝投影大屏觀影非常的不錯!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