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因疫情影響,電影產業今年以來損失慘重,特別需要超級大片引爆市場,吸引觀眾重回電影院。《八佰》票房突破20億,開了個好頭,預計諾蘭的新片《信條》票房只會比《八佰》更多。
海報體現回文風格
一提起導演克裡斯多夫·諾蘭,喜歡電影的朋友幾乎無人不曉。諾蘭的作品長居豆瓣電影評分榜TOP250。如《記憶碎片》、《致命魔術》、《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等經典作品皆出他手。
諾蘭的電影一向以燒腦著稱,很少有觀眾第一次看就把所有情節、細節看透。相信此次《信條》觀影,很多朋友還是一頭霧水。別擔心,連演員們也是這種感覺。為了防止劇本洩密, 每個演員只拿到了自己飾演部分的劇本。原本多重時間線穿插的複雜情節,再加上殘缺的劇本,演員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演的是個什麼故事。
廢話不多說,以下為部分燒腦情節分析。
凱特首先在逆世界生存一段時間,回到那天,然後通過旋轉門又回到了正常世界,負負得正,她經過兩次旋轉門後,時間恢復正序,所以沒有口罩了。
羅伯特·帕丁森的角色尼爾(Neil)其實是凱特長大的兒子麥克斯(Max)。諾蘭玩回文遊戲。什麼是回文,即正讀反讀皆可。比如「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麥克斯的全名是Maxiamlien,正著讀前面是Max(麥克斯),反著讀是Neil(尼爾)。中間的imi是和Tenet(信條)一樣的回文,即i am(我是)。
而且,男主第一次遇到凱特,就是她去學校門口看望兒子。結尾也停在男主默默注視著她接兒子回家。兒子與 尼爾Neil都是金髮,而且影片中兒子雖然幾次出現,但是從未露出正臉。因此,尼爾為了報答當年男主救他們母子二人,在未來接受其招募,回到過去協助男主。
尼爾在男主第一次穿過逆轉機器時尼爾說如果看到了對面的你就說明你成功活下來了。而在紅藍組分開出發之前主角問為什麼沒有看到尼爾,側面證明尼爾沒能活下來。後續男主在發射井裡關鍵時刻得到一位背包有紅色銅錢吊墜的人相助,這個人最後死了。
而尼爾和男主逃離生天后,男主發現尼爾的背包上居然有相同吊墜,說明那個為他犧牲的人是來自未來的尼爾,而他身邊的尼爾是與他同一時間線的尼爾。也就是說,尼爾在未來被男主招募後,回到過去為男主而死。這也是尼爾臨走前對男主說「你我的交情在這裡結束,在未來開始。」
順時間紅色軍隊開戰前10分鐘進入戰場,逆時間藍色軍隊開戰結束前10分鐘進入戰場,順時間軍隊通過逆時間軍隊的規劃路線戰鬥,逆時間軍隊同時也能通過順時間軍隊的經驗戰鬥,形成一個鉗形。中間把一棟樓炸了兩次,這是兩個軍隊時間線交合的地方。
時間鉗形戰術指正向反向部隊各自按約定時間出發,各部隊按自己時間線開始作戰,直至旋轉門開始匯合,以此延續過去與未來。
就相當於一場考試,答完題和開始答題的人相互按時間線答題,直到某一時刻開始重合對答案,以此減少答題失誤率。像鉗子一樣一開一合構成時間線交匯。時間鉗形戰術的優勢是迫使敵人兩面作戰,形成局部以多打少,逐漸積累我方優勢最終合圍。
總之,《信條》真的是一部挑戰智商的電影。能把劇本設計如此繁複,不由得感嘆,諾蘭真牛!
我是錢微火電影,歡迎評論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