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2020-09-09 中國吉林網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

「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正向時間的人和逆向時間的人怎麼能對話?」「不是說穿越回去和自己發生碰撞會粉身碎骨,那為什麼男主角和過去的自己打鬥沒事?」……翻看豆瓣、貓眼等平臺上網友對《信條》的評價,對劇情的困惑和解答成為最熱門的討論內容。

作為大導演諾蘭最具野心的新作,《信條》將特工片與科幻片相結合,打造出一個利用時空逆轉拯救世界的故事。一向善於玩轉科幻高概念的諾蘭,這次在片中引入了祖父悖論、熵增墒減、鉗形行動、單電子宇宙等物理學知識,對觀眾的挑戰極高。觀影前需要了解哪些定義、觀影后復盤全片劇情,已有不少網友貼心整理出觀看《信條》的各種攻略,甚至還有人畫各種思維導圖、劇情時間線來幫助觀眾理解劇情。

《信條》仿佛是諾蘭出給觀眾的一道物理大題,大家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觀眾坦言自己相當專注地看完全片,但還是不太明白,需要二刷;有的觀眾表示,大概的原理懂了,但有些細節理解不到位;還有的觀眾說,「我的腦子覺得我看懂了,但是我沒法形容。」

為什麼《信條》很難看懂,影迷肖先生給出這樣的解釋:「它的劇情推進過於依賴導演的概念設定,而這個設定又過於『高精尖』和複雜,於是為了讓觀眾不至於過於犯蒙,導演只能不斷填充各種『補丁』,造成信息過載,觀眾基本很難去欣賞電影,只能在強勁的背景音樂和間不容髮的密集動作裡被迫接受一個又一個全新的名詞。」

看電影不需要「硬核」知識

「上蒼保佑,看三遍才懂,別成為好電影的標準。」看完《信條》,影評人韓浩月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在他看來,反覆觀看同一部影片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文藝片身上,每隔一段時間後看一遍又有新的感受,這是對佳片的肯定;但對於商業片而言,為了「看懂」要在短時間內連看三遍,他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在營銷上有意為之的「商業陰謀」。

「假如一部電影需要很『硬核』的物理知識才能看懂,那這部電影就是失敗的。我們看一部英國宮廷片也不一定得是歷史學家吧。」影評人賽人認為,看電影需要知識,但不是『硬核』的學科知識。

「《信條》的問題不在於看不懂,而在於不夠好看,讓人沒興趣去深究看不懂的地方。」網友育瑩說。

「如果再看《信條》,就會對它故事的俗套感到厭煩,比如片中的追車、最後一秒營救等諜戰、動作元素一點也不新鮮,別的影片已經講過很多遍。抽離掉片中的這些物理概念,純粹去看故事,就會發現《信條》的文本一塌糊塗,只是用這些高概念來轟炸觀眾。」韓浩月直言,該片可能在諾蘭作品序列中排名倒數。

賽人認為,一切電影都需要講人和人的情感,對商業片來說更是如此,但遺憾的是,《信條》的故事太平庸無聊,情感太冰冷空洞,無法打動多數觀眾。「這部電影冷冰冰的,沒有情感,或者說感情太概念化,不夠深入和細膩,主角們一次次逆轉時空就像玩遊戲一樣,失敗了就重來。影片劇情的一大核心驅動力,是男主角利用反派和女主角貌合神離的婚姻進入反派系統內部,但電影沒告訴我們,他倆的婚姻為什麼破裂。反派權勢滔天,也看不出他很愛女主角,但為什麼他要一心控制女主角呢?」同樣是講述時空穿越的作品,賽人認為《信條》比不上1995年的《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至尊寶為了救愛人一次次使時光倒流,劉鎮偉拍得讓人哭,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靜,而《信條》裡看不到人,只有一堆物理學知識。」

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票房上,《信條》的表現低於預期。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影片上映首日票房為5694萬元,不及已經上映半月之久的《八佰》,首周末兩天的票房也均被《八佰》壓制。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最終票房為4.59億元,這一成績低於諾蘭此前大爆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

從影片口碑上看,《信條》在豆瓣的評分目前已從開分時的8.4分跌至7.9分。對於其他導演來說,這樣的分數已經相當高,然而在諾蘭的作品序列中,《信條》可能會成為口碑最低的作品之一。在他的11部長片中,《信條》評分目前僅高於7.5分的《失眠症》。

「從技術上說,《信條》還是無可挑剔的,視聽效果非常好,片中的槍戰、追車、飛機撞美術館等動作戲都拍得不錯。」影評人劉紹禹認為,諾蘭依然是當世全球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之一,以他目前的票房號召力,一部作品失敗不會太影響他後續的拍片。

北京日報記者 袁雲兒

相關焦點

  • 《信條》:劇情設定太燒腦 口碑兩極分化
    ,在顛覆感官的同時,更是將「燒腦」發揮到了極致。目前,《信條》正在全國熱映中,熱度持續走高,然而影片的評分卻一跌再跌,豆瓣開分8.4,目前已下降至7.8,除此之外,網友們對影片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網友們的精彩點評。
  • 《信條》太燒腦了!只看一遍可不能完全看懂
    劇情簡介這部影片的劇情實在是太複雜太燒腦了,很難簡述,所以劇情簡介就複製黏貼豆瓣中的吧。同時,我也希望各位能去電影院看看這部優秀的新電影。也就是說,在諾蘭以往的影片中,燒腦部分和主線劇情是分開的,燒腦部分只是作為影片中的附加點,就算是你不了解影片中的燒腦部分,你也能被主線劇情的故事本身所吸引。懂了燒腦部分則能讓你更進一步的去理解影片。
  • 電影《信條》:劇情太燒腦晦澀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正在熱映的電影《信條》,影片主要講述了主角在同隊友做任務時被假死,醒來後以無名氏的方式加入了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的任務圖片來自網絡,侵刪燒腦的劇情讓有的觀眾叫苦不迭,讓有的觀眾高潮疊疊。
  • 評燒腦電影《信條》——信條與情懷
    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諾蘭的《信條》,就能理解為什麼影片的口碑比較兩級。有人說它是燒腦的神作,有人覺得沒有新意,大家的角度各不相同。我看這部電影,覺得自己腦容量智商都不太夠,一次是肯定看不懂的,所以我一共看了三次,才十分不容易地梳理出來故事的脈絡。電影講述的不是時空旅行,而是逆轉未來。
  • 秦昊發文《信條》太燒腦看不懂?周筆暢神吐槽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信條不過,電影自上映以來,「燒腦」「難懂」等評論便不絕於耳,許多觀眾在網上瘋狂「求解析」,也有不少選擇直奔影院二刷。日前,秦昊就發文表示沒看懂《信條網友們則紛紛表示「你要相信,你不是一個人」「連數學天才張東升也難逃一劫」,蓋章了《信條》的高能燒腦。
  • 理科式燒腦影片《信條》看完了,這部文科式燒腦影片你看了沒?
    喜歡燒腦類影片的朋友肯定不會錯過最近期上映的《信條》,諾蘭導演的又一部燒腦佳作。信條這部作品就很好的將時間與空間結合起來,講述了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而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信條這部影片中夾雜著許多常人極少了解且不易懂的物理量知識,所以我們把它稱為理科式燒腦影片。
  • 太燒腦《信條》口碑創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地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
  • 《信條》燒腦程度再升級!真就那麼難懂?
    《信條》其實就是一粒後悔藥!為什麼燒腦的《信條》就是一個簡單的後悔藥?《信條》將會是諾蘭燒腦電影中,燒得連灰都不剩的一部電影,僅憑預告片都覺得自己沒帶腦子,不過我們是去看電影的,不是去花Q補課的,所以別把電影想得太複雜,就好比你會開車卻不需要知道汽車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說,電影《信條》像是一個後悔藥。
  • 諾蘭三連映,壓臺的《信條》最燒腦
    這部豆瓣排名第九的燒腦口碑之作復映當天空降票房榜第三,有人十年前錯過趕來補票,有人抓緊機會大銀幕重刷。 因此《盜夢空間》一度被影迷冠以「硬核燒腦」的標籤,很多觀眾沉浸在二刷三刷尋找細節、解構夢境的快樂中。
  • 諾蘭的《信條》,燒腦科幻,值得一看
    今天看了《信條》這部電影,果然是諾蘭,鬼才,思維比較開放,電影給人以另一種觀影體驗。電影常見的類型有帶入情感的生活片,展現大場面的動作片、戰爭片,還有一些是架空幻想的武俠片、魔幻片、超級英雄片等。而諾蘭的幾部確實是給人超越想像的新體驗,《信條》就是這樣的一步片子,可謂真正意義的科幻片。看這類片,不必過分追究裡面說的正確與否,還有是否嚴謹,我們更應該去享受電影提出的新觀點和基於這個觀點再現出的「真實」場景,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新體驗。而不管電影還是圖書都能起到塑造這種場景的作用,這也是享受電影和圖書的一個意義所在。
  • 《信條》並不燒腦,只是繞腦子,甚至比《盜夢空間》略遜一籌
    《信條》不是燒腦,是繞腦子>相信觀看該片的觀眾有大部分人是被諾蘭的名號所吸引去的,影片也是長達150分鐘,這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給觀眾帶來的幾乎是「燒腦」般的劇情。很多觀眾都覺得影片燒腦,其實如果細說起來,並不是很燒腦,應該準確地說是繞腦子。在影片開頭男主角就被女科學家簡單的介紹了逆轉的事情,接下來的故事也是主要圍繞這一點展開。
  • 怕不怕觀眾看不懂?諾蘭的回應令人驚訝,你看懂《信條》了嗎?
    《信條》正在熱映,有網友翻到一條視頻,導演諾蘭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關於自己電影過於燒腦的提問,當他被問及是否會擔心觀眾看不懂電影,諾蘭的回答十分自信,他並不太在意觀眾的看法。回看諾蘭的作品不難發現,諾蘭的電影風格一直都是比較燒腦的。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國內外電影評分
    近日由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主演的《信條》成為影院最熱影片。《信條》是諾蘭又一部燒腦巨製,但並非單純的玩結構與技術,視覺呈現
  • 極度燒腦的《信條》,是「救世擔當」還是「水土不服」?
    燒腦電影,究竟有多「燒」時空、概念、結構等是諾蘭電影中的經典元素。他拍的電影,都以「燒腦」著稱。《信條》亦是如此。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光憑這幾句簡介,其實都能嗅出其中的「想像力」。但看過影片的人都說,這部電影在燒腦程度上比十年前的《盜夢空間》有過之而無不及。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徒有虛名還是實至名歸?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
  • 看《信條》學英文,燒腦的英文不是brain burning
    近期討論度最高的電影非《TENET信條》莫屬,不僅劇情燒腦讓人想要二刷三刷,臺詞更是彩蛋滿滿,讓人看完只想狂刷影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燒腦這些必知的詞彙英文怎麼說,以及原文臺詞中有多少值得討論之處。一、到底什麼是TENET?
  • 《信條》熱映中:諾蘭的作品,就連海報都很燒腦
    各位看官大家好~不知道各位最近有沒有被電影《信條》刷屏呢?這個電影的評論兩極分化也太嚴重了吧!一半人拍手叫好,另一半人大呼「燒腦」!今天仍然是忙到沒有時間去看電影的Jolly醬,但是!Jolly醬可以看海報呀!
  • 《信條》全國上映 | 諾蘭執導,燒腦來襲
    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作《信條》全國各大影院同步上映。這些不同題材的電影,在他的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燒腦。諾蘭《信條》豆瓣開分8.4 超四成觀眾給出5星好評。8.4分在諾蘭導演的作品中不算高,目前是諾蘭作品中豆瓣評分第九高的電影。在豆瓣短評中,許多觀眾表示「看傻了」「很燒腦」,以及視覺和音效很震撼;但也有小部分觀眾表示影片的文戲顯得有些無聊沉悶。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他電影的難懂燒腦,從來不是刻意為難觀眾,而是他自我對時間的思考。在網友們看來:其他導演的電影看不懂:是部垃圾。諾蘭導演的電影看不懂:你是垃圾。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琢磨諾蘭在影片裡,埋下的所有伏筆和深意。你就會不由自主愛上他,大讚一句:這個男人的腦子,實在太牛逼了!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