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2020-12-25 騰訊網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雖然成績也不錯,但用諾蘭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你會發現《信條》的差距顯而易見。

值得一提的是,《信條》的爛番茄指數也只有74%,情況看起來異常的糟糕。

畢竟這才剛剛上映不到一周。

大多數人對於諾蘭的電影,抱著崇高的敬意和期待。

以至於即使沒有看懂《信條》,也會出口成章:「太燒腦了,諾蘭牛X」

那麼《信條》很難懂嗎?

當然

但是

如果脫下那些快速剪輯和細節這些外套後,你會發現,《信條》的內核,其實非常簡單。

單從表面故事線來說,講的就是一個患了癌症的boss,要毀滅全世界,而男主(無名)拯救世界的故事。

暗線則是講述男主和男二尼爾的信條約定。尼爾則是女主和boss的兒子,兒子長大後成為了尼爾,尼爾在時間穿梭中,幫助男主完成信條約定的使命。

然後套上了時間旅行的外衣。

而男主無名氏一手導演了這場時間旅行。

so,就是這麼簡單。

本來故事並不複雜,但諾蘭用高超的剪輯和敘事手法,再加上逆熵、逆轉子彈、逆轉時間、時間鉗形攻勢、九種算法,這些非常非常唬人的名詞之後,《信條》就變成了你現在看到的、不太喜歡的樣子。

為了解釋這些名詞,讓《信條》的邏輯看起來,非常的可以理解。

諾蘭不厭其煩地用臺詞對話手段,來向觀眾進行半遮半掩地傳達。

男主在與男二尼爾的對話,男主與女配蘿拉的對話等等,都是在為這部電影做註解。

然而時間旅行概念,豈是一兩句臺詞,能夠解釋明白的?

所以,諾蘭偷懶了,如果無法自圓其說,諾蘭就祭出了最關鍵的臺詞:

「別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潛臺詞非常明顯,不明白不要緊,看就完了。

關於時間旅行,無數的電影人已經探討了很多遍。

經典電影包括《回到未來》《十二猴子》《環形使者》《原始碼》《前目的地》《蝴蝶效應》《恐怖遊輪》《彗星來的那一夜》,甚至包括《復仇者聯盟34》,也可以算在其中。

這些經典電影,已經創造了比較成熟的時間旅行概念,要麼改變未來(比如《蝴蝶效應》,你的每一次在過去的行為,都會產生不同的未來),要麼創造平行宇宙(比如《彗星來的那一夜》),要麼任你掙扎,也無法逃脫宿命(《前目的地》《恐怖遊輪》就是最好的代表作)。

諾蘭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寬,從而提出了一種新概念。

首先,《信條》是一個閉環。

其次,諾蘭也認為: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

這些都是以前電影人玩過的梗了。

於是諾蘭劍走偏鋒,創造了新概念:空間不變,時間逆流。

一個人回到過去,不是跟隨正向的時間流發展,而是以逆向狀態前行。

簡單來說,就是高速公路上其他車輛都正常行駛,而你在逆向穿行。(逆向行駛怎麼處罰2020?罰你200,扣你12分。)

但不管怎麼創新,時間旅行總是存在悖論的。

比如電影裡反覆提到的祖父悖論,其實也是祖母悖論。

為了避免悖論的發生

於是,諾蘭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

自己不能和過去的自己碰面,否則正逆粒子相遇,會灰飛煙滅。

為了區分未來和過去的自己。

諾蘭給穿越回去的人戴上了一個呼吸器或者面罩。(哈哈,是不是很照顧觀眾?)

諾蘭並沒有交代,不能碰面的距離到底是有多近?

實際上電影裡,男主和男主自己有過遭遇,只不過都帶著面具,不知道對方而已。

女主和女主也都有過目視對方的行為,天知道,她們之間是否認出了自己。

新概念,一直是諾蘭電影賴以大獲成功的不二選擇。

不過《信條》裡的這些概念,並不是太新,對於時間旅行的影迷而言,屬於老生常談,過多科學名詞的穿插,又影響了普通觀眾的觀感。

這就像是李安的《雙子殺手》,在克隆羊多莉誕生後的23年,才拍攝一部關於複製人的電影,再怎麼玩技術,觀眾也沒有新奇感了。

更何況《信條》和《雙子殺手》一樣,並沒有深刻的刻畫人類的感情。

觀眾沒有感同身受,自然對影片的評價就不會太高。

反觀諾蘭之前的作品《星際穿越》,無論是茫茫宇宙還是微觀宇宙,不同的維度隔開了兩個世界,一個父親眼看著女兒,卻不能溝通,是一種什麼樣的共情?

《盜夢空間》裡的小李子,到底能不能回到現實,見到自己的孩子?網友到現在還在爭論。

《致命魔術》到底誰是反派,誰是正派?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人性的兩面,小丑和蝙蝠俠,包括雙面人究竟是怎麼共存的?

都是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諾蘭電影最重要的核心。

而這次的《信條》,核心過於簡單了。

最後來說一下,為什麼叫《信條》。

什麼是信條?信條是不能改變的信仰,信條是遵循時間和空間本來的現實和意義。

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

你一定要相信這個公理。

公理是不可以改變的,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影片最後的時間鉗形戰鬥,就是如此,雖然派出了紅藍兩隊在一個戰場進行攻擊,藍隊也早已知道了戰鬥的結果如何,但他們出現的作用不是改變結果,而是幫助紅隊順利的完成這個結果。

所以,男主無名,男二尼爾,都是在遵循信條,即使是死,也要去做一些事情。換句話說,世界本來就沒有毀滅,男主只不過是回去去重複這一過程,尼爾則相信自己的死亡能幫助男主實現這一過程。

這就是信條。

相關焦點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文|閒雲友情提示:有劇透。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雖然成績也不錯,但用諾蘭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你會發現《信條》的差距顯而易見。
  • 太燒腦《信條》口碑創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地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
  • 《信條》:劇情設定太燒腦 口碑兩極分化
    ,在顛覆感官的同時,更是將「燒腦」發揮到了極致。目前,《信條》正在全國熱映中,熱度持續走高,然而影片的評分卻一跌再跌,豆瓣開分8.4,目前已下降至7.8,除此之外,網友們對影片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網友們的精彩點評。
  • 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國內外電影評分
    近日由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主演的《信條》成為影院最熱影片。《信條》是諾蘭又一部燒腦巨製,但並非單純的玩結構與技術,視覺呈現
  • 諾蘭《信條》票房破2億,科幻燒腦,口碑兩極,你看懂了嗎?
    電影《信條》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片,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電影已於9月4日中國內地上映。此次新作《信條》,也是一如既往的諾蘭風格,講述了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故事
  • 諾蘭三連映,壓臺的《信條》最燒腦
    這部豆瓣排名第九的燒腦口碑之作復映當天空降票房榜第三,有人十年前錯過趕來補票,有人抓緊機會大銀幕重刷。 因此《盜夢空間》一度被影迷冠以「硬核燒腦」的標籤,很多觀眾沉浸在二刷三刷尋找細節、解構夢境的快樂中。
  • 《信條》過於燒腦?別忘記諾蘭是懸疑片導演
    儘管電影很牛逼,但不少觀眾的觀影體驗是這樣的:看完電影之後,一臉懵,因為不懂講了什麼!但又不敢說出來,因為怕被夥伴笑智商低,或沒品味。「「諾蘭出品,必屬精品」的諾蘭導演不可能拍不好!覺得電影有問題,肯定不是導演的問題,是自己不懂欣賞!」
  • 《信條》全國上映 | 諾蘭執導,燒腦來襲
    對於諾蘭這個名字,有些觀眾可能並不那麼熟悉,但提起《星際穿越》、《盜夢空間》,《致命魔術》、《記憶碎片》、《敦刻爾克》、《蝙蝠俠:黑暗騎士》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印象深刻的。這些不同題材的電影,在他的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燒腦。
  • 《信條》評分走低,不是因為諾蘭江郎才盡,而是他脫離了群眾
    《信條》自從上映以來,評分是越來越低,無論是IMDb還是豆瓣,在諾蘭的電影裡都已經排到倒數第二了。不過,其實即使這樣,《信條》的豆瓣評分依然高達7.8,這可能是許多電影人一輩子都拍不出來的高分作品呢。諾蘭是誰?那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商業片大導演,商業片就是賣錢的。諾蘭不傻,他喜歡玩高深的概念,並不是說他故意讓觀眾看不懂以體現自己牛B,而是他講高深的東西拍得深入淺出,大部分人都能看懂,這才是真的牛B。真正讓你不懂的是在大學物理課堂,不是在電影院。
  • 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硬核解析諾蘭的時間理論
    原因只有一個——快節奏的推進和無處不在的細節鋪墊應接不暇,燒腦的時間線相互交錯,逆向場景的呈現有悖於慣性思維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這一次,諾蘭將時間和空間兩者擰成了一股麻花擺在眼前,如此新奇有趣的設定,帶來的是視覺的盛宴也是給思維碰撞上點了一把火。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諾蘭《信條》上線,燒腦到無法劇透,又一部「神片」預定
    這部打著「逆轉未來」旗號的科幻片 ,絕非像以往的類似科幻片一樣將「逆轉未來」這個梗蜻蜓點水地用一下,而是深層次地融合了「逆轉未來」「時空穿越」「平行世界」等等著名科幻梗,在物理學知識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力,堪稱「燒腦」巨作。
  • 諾蘭《信條》上線,燒腦到無法劇透,又一部「神片」預定
    不少網友預測,相比迪士尼的《花木蘭》,諾蘭的科幻片《信條》才是真正的「救市之作」。這部打著「逆轉未來」旗號的科幻片 ,絕非像以往的類似科幻片一樣將「逆轉未來」這個梗蜻蜓點水地用一下,而是深層次地融合了「逆轉未來」「時空穿越」「平行世界」等等著名科幻梗,在物理學知識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力,堪稱「燒腦」巨作。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徒有虛名還是實至名歸?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
  • 諾蘭新片點燃全國大銀幕,「燒腦」的《信條》能創造多少票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剛剛上映沒兩天的《信條》,口碑已然出現兩極分化:喜歡的粉絲直呼「諾蘭是天才」,並有不少人表示會多看幾遍,「看了《信條》,覺得《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不燒腦了」;但也有觀眾直言,「這部電影著實累人」、「雲裡霧裡,看不懂」……若能逆轉時空,想回到何時?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諾蘭的作品素以「燒腦」著稱,《信條》更將「燒腦」發揮到極致。很多人走出影院時,都有一種大腦「燒到短路」的感覺,即便是看了各路大神的逐幀解密帖,仍然難以理出頭緒。在《信條》面前,「看不懂」的通感,超越了文科思維或理科思維。無論你是電影專業還是研究物理的達人,在《信條》面前統統敗下陣來。「N刷」越多或是看過越多細節解析,越覺得這部電影是無法全然理解的。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這部片子看起來有點燒腦,但相對好理解,觀影體驗也不錯,在電影院下映之後,還會通過其他途徑再多次觀看回味。而是時間循環→→→→→6、→→→→→→............ 《信條》這次拉低了諾蘭作品的整體口碑,現在IMDB評分,也跌到了7.9分。
  • 最燒腦!《盜夢空間》導演諾蘭新作《信條》玩轉時空迷局升級
    時隔三年,諾神還是那個諾神2020 燒腦神作的稱號諾蘭喜歡在電影中引入新鮮的概念,用複雜的方式(令人眼花臉亂的多線敘事)講述簡單的故事。從這些特點來說,《信條》依然是典型的諾蘭電影。但這次諾蘭玩得更大,特別大!
  • 「鬼才」諾蘭新片《信條》究竟燒的什麼腦?
    《敦刻爾克》講了二戰,諾蘭緊接著就講三戰了。如此燒腦最終是導向對冷戰的思考。被福布斯稱為全球商業價值最高的諾蘭新片《信條》巳被期許是2020年全球影院票房的「救命稻草」。該片在我國已定檔9月4日。諾蘭的電影在我國票房不錯,口碑也不錯。他本人在與中國觀眾互動中表示「非常興奮能將《信條》帶給中國觀眾」。他還特意撰寫了一本幕後書《〈信條的秘密〉:走進諾蘭的量子冷戰》,於公映日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