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2020-09-07 福利電影社

我昨天看完了《信條》,直到今天整個人還是懵逼的。

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智商一直被諾蘭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結束。

這部電影對普通觀眾非常不友好,如果你不懂諾蘭那些複雜的設定,還有各種眼花繚亂的「熵」術語,就會徹底陷入自我懷疑的混亂。

特別是後半段的信息密度太大,大部分觀眾應該都是稀裡糊塗的看完本片,然後頭腦發漲的走出電影院。


我不想裝比說自己看懂了,然後說一堆大家看不懂的劇情。


說實話,看完《信條》,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個被震住的目瞪口呆、呆若木雞的呆瓜。


像我這種生活裡本來反應就遲鈍的人,因為在看影院中不能暫停回放,很多情節都反應不過來,只能被電影劇情強行拖著走。


請恕我本人才疏智淺,平時看電影時,最多能容納3層概念設定。

比如《寂靜之地》中的2項設定:


有種外星生物能被聲音吸引和誘發攻擊→


聲音大的目標會比聲音小的目標更容易引起攻擊。


該片也是在這2項設定中進行劇情推進,觀影體驗很好。


比如《盜夢空間》中的3項設定:


人可以製造夢境並請君入甕→


夢境可以嵌套但風險會同比增加→→


夢境中的結果可以影響人的現實決策→→→.......


這部片子看起來有點燒腦,但相對好理解,觀影體驗也不錯,在電影院下映之後,還會通過其他途徑再多次觀看回味。


而《信條》讓我撓到頭禿,因為它至少有5項設定:


1、時間和物質可以逆轉化並對正向世界造成危害→


2、人能通過某項裝置回到過去來影響未來發展→→


3、在逆向世界裡可以「逆逆得正」→→→


4、同一時間和空間內可進行不同時間流向的「時間鉗形攻勢」→→→→


5、時間逆轉不是時間旅行,而是時間循環→→→→→


6、→→→→→→............

所以,當我看《信條》的後半段時,同時處理這麼多概念設定,大腦直接宕機了。


算了,以後能從視頻網站再看《信條》時,到時候再細究吧,反正現在也看不太懂,索性調低預期,看個熱鬧。


就跟諾蘭本人開玩笑說的,「可以在電影院睡一覺,說不定醒來就懂了」。

昨天看豆瓣評分時,《信條》還勉強在8.0分,今天已經跌到7.9分了,打分人數13.8萬。

要知道,諾蘭之前作品的豆瓣平均得分都是8.7分。

《信條》這次拉低了諾蘭作品的整體口碑,現在IMDB評分,也跌到了7.9分。

國外影迷對《信條》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有繼續誇上天的。

也有看了兩遍後,依然破口大罵的。

從我個人而言,150分鐘的《信條》信息量過於密集了,如果能拍成10集的美劇,相信觀感會好很多。


像雷德利·斯科特這樣的超級導演,都開始拍美劇《異星災變》(9.2分)來描繪自己的哲學理念了。


那想去電影院裡看《信仰》的觀眾,尤其是第一次看的人們,如何才能有個較好的觀影體驗呢?

當然按照導演建議的方式去看,除了提前做好功課以外(我覺得果殼那篇科普文很實在),還要「用本能去感受它」(諾蘭親口告誡我們的)。

對於無法立即明白的東西,先去試著接受它,感受它。


中國不是有句老話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以後可以多看幾次,諾蘭可以在電影裡讓時間逆轉,你也可以在現實中用滑鼠讓進度條逆轉。

看不懂別著急,看《信條》第一遍,爽就完了。

炸飛機爽不爽?

公路追逐戲、翻車戲爽不爽?

諜戰片爽不爽?

大帥哥玩制服誘惑,養眼不養眼?


有沒有想起曾被《王牌特工》裡一眾紳士支配的興奮刺激?

1.9米的大美女,腿比郭敬明本人都長,還泳裝高跟鞋出鏡,美不美?


這次真沒想到,諾蘭也開始注重女演員的顏值了。



說實話,像諾蘭這樣的大導演,搞來一兩輪飛機/輪船/大樓當煙花放,找些名演員玩玩大場面,根本不是問題了,無非是消耗多少預算。

那什麼才是問題呢?

能激發諾蘭不斷嘗試、挑戰自己的好作品,才是最大的問題。

科幻片拍過了,《星際穿越》豆瓣9.3。


戰爭片拍過了,《敦刻爾克》豆瓣8.4。


懸疑片拍過了,《盜夢空間》豆瓣9.3。


超級英雄片拍過了,《黑暗騎士》豆瓣9.2。


犯罪片拍過了,《記憶碎片》豆瓣8.6。


古裝懸疑片拍過了,《致命魔術》豆瓣8.9。

《信條》這次把諜戰片的空白也補上了,到底還有多少類型的電影能讓諾蘭再去挑戰呢?


諾蘭也到了一個創作瓶頸期,拍出票房火爆口碑爆棚的電影對他來說,沒什麼挑戰。


拍出別人沒拍出來的故事,把電影藝術玩出令人仰視的高度,才是他真正追求的目標。



像諾蘭這樣一個功成名就的大導演,願意冒著砸招牌的風險,嘗試給我們帶來一個與眾不同的故事時,我們不用太著急去理解他想要表達什麼。


《信條》則是他挑戰自己的新作品,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每一個在電影院裡看過《信條》的觀眾,都是諾蘭再次成長的見證人。


至少,感謝諾蘭為我們造夢,又帶來一次奇特、絢爛而又顛覆的電影新體驗。


就當是,你在電影院中完全沉浸在一個150分鐘的夢裡,如同《盜夢空間》般虛無又漫長的綺夢,那個陀螺到底停還是轉,由你說了算......




相關焦點

  • 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徒有虛名還是實至名歸?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
  • 看燒腦電影《信條》,不要糾結在懂與不懂上
    《恐怖遊輪》的影評視頻(地獄境界自心營造——電影《恐怖遊輪》影評)發了以後,有朋友推薦我去看剛剛公映的《信條》。,不過在《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兩部片中,精彩的劇情鋪陳與眩目的特效畫面將一個燒腦內核圓潤地包裝起來,得以華麗地呈現給觀眾。
  • 太燒腦《信條》口碑創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地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
  • 看不懂《信條》不丟人,懵逼也是一種樂趣
    我們注意到一個神奇的電影現象。每當諾蘭的電影上映時,儘管頗有爭議,但總有不少人自發走進電影院。無論是二刷,還是三刷,熱愛電影的觀眾,總是執拗地試圖拼出燒腦背後的真相。曾經是燒腦到極致的《盜夢空間》,如今則是同樣令人傷腦筋的《信條》。
  • 諾蘭的《信條》,燒腦科幻,值得一看
    今天看了《信條》這部電影,果然是諾蘭,鬼才,思維比較開放,電影給人以另一種觀影體驗。電影常見的類型有帶入情感的生活片,展現大場面的動作片、戰爭片,還有一些是架空幻想的武俠片、魔幻片、超級英雄片等。而諾蘭的幾部確實是給人超越想像的新體驗,《信條》就是這樣的一步片子,可謂真正意義的科幻片。看這類片,不必過分追究裡面說的正確與否,還有是否嚴謹,我們更應該去享受電影提出的新觀點和基於這個觀點再現出的「真實」場景,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新體驗。而不管電影還是圖書都能起到塑造這種場景的作用,這也是享受電影和圖書的一個意義所在。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國內外電影評分
    《信條》是諾蘭又一部燒腦巨製,但並非單純的玩結構與技術,視覺呈現、敘事結構上諾蘭再賦新意,《信條》並不是簡單的描述時間逆轉和時空穿越,而是在一個畫面裡把正向和逆向時間同時呈現,起點即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諾蘭新作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觀影指南
    你看了諾蘭的《信條》了嗎?你看懂諾蘭的《信條》了嗎?《盜夢空間》就能看出來,有一點燒腦。但是《信條》一上映,小焰差點在電影院裡哭出聲來:這也太燒腦了吧!有朋友去看了信條,回來信誓旦旦地告訴小焰,他懂了。在小焰問了他兩個問題之後,他嘆了一口氣,說了三個字:草率了。
  • 三個要點讓《信條》來燒你的腦,這部電影到底要看多少遍才能懂?
    三個要點讓《信條》來燒你的腦,這部電影到底要看多少遍才能懂?在疫情的肆虐下,終於有一部強檔電影脫穎而出!甘願在這樣一個尷尬的時刻上演,可見導演對自己的作品有多麼自信啊!現在,來談談2020年最強的諜戰片——《信條》。
  • 影評:《信條》的時空穿梭 這次諾蘭不太燒腦
    寫個新片——《信條》。諾蘭的《信條》是我今年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上映兩天,國內票房已經破1.3億,給很不景氣的電影行業帶來了一點熱度,最終票房破8億肯定沒問題。如果打分的話,我就給個8分(滿分10 分)吧。扣掉的2分,1分在故事,1分在題材。
  • 影評:《信條》的時空穿梭 這次諾蘭不太燒腦
    寫個新片——《信條》。諾蘭的《信條》是我今年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上映兩天,國內票房已經破1.3億,給很不景氣的電影行業帶來了一點熱度,最終票房破8億肯定沒問題。如果打分的話,我就給個8分(滿分10 分)吧。扣掉的2分,1分在故事,1分在題材。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字文的放倒讀閱法無類人像就,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寫這篇影評之前,我原本想了這樣一個標題,因為擔心影響讀者閱讀而放棄了,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顯然不擔心這樣的表述方式會影響觀眾觀影。這句話的正常表述順序是「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就像人類無法閱讀倒放的文字」。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了。「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正向時間的人和逆向時間的人怎麼能對話?」「不是說穿越回去和自己發生碰撞會粉身碎骨,那為什麼男主角和過去的自己打鬥沒事?」……翻看豆瓣、貓眼等平臺上網友對《信條》的評價,對劇情的困惑和解答成為最熱門的討論內容。
  • 諾蘭新片《信條》太難懂,觀眾腦子不夠「燒」了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曾拍攝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大片的諾蘭終於給觀眾呈上新作《信條》,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了。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懵。」
  • 《信條》上映首日 觀眾稱: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
    觀眾:看不懂,看不懂《信條》講述一個特工為了逆轉未來拯救全世界,他在探索「信條」之謎的同時,將要不斷面對「時空逆轉」的巨大危機。有網友表示:「看前部分感覺是一流的特工片,好像也沒有那麼難懂,看到中間,被瘋狂燒腦,各種看不懂;後半部分,我又懂了;看著解釋我發現我又不懂了,看完解釋,我懂了,但依舊很難消化。」不少網友在豆瓣為影片打出高分,但也有網友說:「和預期有落差。」
  • 《信條》一部你或許看不懂,卻也不容錯過的燒腦大片
    《信條》這部電影自籌備以來就是焦點,換句話說導演諾蘭的每一部作品沒有一部是被忽視的。上映以來,關於這部電影的爭議也已經大過了電影的內容。太多人看不懂了,很多人走進電影院的人都調侃,電影開始五分鐘的時候就開始蒙圈,電影過去半個小時候的就已經完全跟不上電影的節奏了。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請收下這份觀影指南
    時隔三年,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攜「燒腦」新片《信條》重返中國院線。不過,首周末突破兩億的票房難稱理想,迄今較開畫下降0.5的豆瓣評分也漸漸呈現口碑兩極分化之勢,「門檻太高」「看不懂」等成為觀眾主要的吐槽點,演員秦昊更發文調侃:如果自己表示看不懂,會不會被質疑智商問題。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向來標榜高概念的諾蘭似乎從未對觀眾這麼「不友好」過。
  • 燒腦的《信條》看了個寂寞,諾蘭電影的感覺,你能說出幾分味道?
    大導演諾蘭執導的新作《信條》終於在國內上映,這引發了網友們的熱情關注。這部片子算得上是諾蘭繼《敦刻爾克》之後的燒腦回歸之作,再次發揮他獨樹一幟的導演風格,上演了一場時空逆轉。這也能證明了一點,諾蘭這個導演已經與燒腦二字的綁定,大家都想通過能夠看懂諾蘭的片子,來證明自己不錯的智商。
  • 諾蘭三連映,壓臺的《信條》最燒腦
    看過了《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熟悉了諾蘭精巧的敘事風格和對時空理念的探索,相信觀眾很難不對《信條》報以最高的期待吧?,就算看完正片,你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借用小萬家族有幸提前觀影的小夥伴的評價,看《信條》,「第一遍,看不懂;第二遍,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