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信條》不丟人,懵逼也是一種樂趣

2020-09-06 獨狼映畫

我們注意到一個神奇的電影現象。

每當諾蘭的電影上映時,儘管頗有爭議,但總有不少人自發走進電影院。

無論是二刷,還是三刷,熱愛電影的觀眾,總是執拗地試圖拼出燒腦背後的真相。

曾經是燒腦到極致的《盜夢空間》,如今則是同樣令人傷腦筋的《信條》。



朋友圈不止一次有人發狀態,一遍看不懂,全程懵逼,不知所云。

看不懂《信條》似乎是一件頗為尷尬的事兒,感覺自己的智商遭受了一萬點打擊。

複雜的時間線,宏大的敘事,過去與未來的無限糾纏,包裹著整部電影。

其核心概念是反時間物質,導致時間逆向流動的物質。



故事設定上,在不久的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可能不是核彈問題,而是它。

影片中多次提及,反時間物質的濫用,可能會導致人類世界的毀滅。

如果只有反時間物質還好說,問題是圍繞這個概念,又加入了不少陌生的設定。

比如熱力第二定律、熵增熵減、祖父悖論、單電子宇宙等等。

當以上概念集中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空間當中,通過環環相扣的敘事表達出來時。

就會出現目前為止眾所周知的觀影狀態,還是那兩個字:懵逼。



坐在電影院,我們就像置身一個封閉的黑匣子當中,精力只能集中在眼前的熒幕。

無法倒回,無法暫停,更無法快進,若只看一遍,電影落幕時就會難免憂鬱。

特別是對於文科生來說,物理學上的知識本就是黑洞,看起來更是有無數個問號。

要知道,諾蘭可是找了物理學家基普·索恩閱讀劇本並確定了基本概念。

這就和之前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如出一轍,是以科學為基礎進行的想像。

伴隨電影上映,網上各種大V為造福廣大觀眾,展開了不辭辛苦的科普工作。



各種解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你方唱罷我登場,當真是好不熱鬧。

但你是否會有一種感覺,看的解讀越多,不見得撥開雲霧見日月,反而更加懵逼。

如果回到電影本身,本質上就是類似007系列的諜戰電影嘛。

諾蘭本人也是邦德電影的死忠粉,所以看男主角的扮相,分明有幾分邦德的氣場。



所不同的是,在情節設計上,因為物理學概念的融入,這讓簡單的敘事變得複雜。

一般諜戰片只會線性敘事,最多插敘一下,並通過快速剪輯營造緊張刺激氛圍感。

而諾蘭顯然不滿足於此,而是在經典題材上加入了環形敘事的軌跡。

這話說起來簡單,但如何通過大熒幕進行視覺呈現,並讓觀眾身臨其境則有難度。

圍繞正反時間線,片中出現了鉗形攻勢,一隊正時間,一隊逆時間,萬無一失。

於是我們會看到爆炸的大樓瞬間恢復原樣,射出的子彈又回到彈夾。



兩道時間線融合在一起進行敘事,才是《信號》的高能時刻。

而類似熵增熵減的概念其實只是諾蘭敘事的工具,並非電影真正的核心。

我的建議始終是,不能因為看不懂高能的設定,就對諾蘭的電影望而卻步。

他的電影,本來就是為大熒幕而生,只適合於電影院觀看。



哪怕你在電影院感到全程懵逼,其實也是一種樂趣。

畢竟這年頭,能在電影院感受到智商被碾壓的感覺,也是十分難得的體驗。

再說了,看不懂《信條》不丟人,不懂裝懂過度解讀才丟人。

還是那句話,不要試圖理解它,而是儘可能去感受它。

感受什麼?電影這門視覺藝術,究竟還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相關焦點

  • 我看不懂《信條》,很丟人嗎?
    這本沒有什麼,但當一個人對著看完電影後還一臉懵逼的你,侃侃而談並附帶一種「這你都沒懂嗎?」的眼神時,免不了一種不甘和氣憤油然而生。可以說,《信條》的大火,並不是因為其本身的精彩,只是身邊某個傢伙覺得他比你懂,而你只想擊破他的自以為是和虛榮。
  • 「朋友圈說看不懂《信條》很丟人,是真的嗎?」
    ——我為什麼要浪費下班後寶貴的兩個小時,來看這部不僅沒看懂,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哪裡不懂的電影?你為自己感到驕傲,甚至油然而生出了一種明明沒複習但還是考了全班第一的快樂。直到5分鐘後劇中人物突然開始介紹起世界觀——你就突然什麼都不懂了。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我昨天看完了《信條》,直到今天整個人還是懵逼的。 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智商一直被諾蘭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結束。說實話,看完《信條》,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個被震住的目瞪口呆、呆若木雞的呆瓜。像我這種生活裡本來反應就遲鈍的人,因為在看影院中不能暫停回放,很多情節都反應不過來,只能被電影劇情強行拖著走。請恕我本人才疏智淺,平時看電影時,最多能容納3層概念設定。
  • 信條:三刷之後,那些仍然懵逼的地方
    《信條》,不愧為一部燒腦巨作!連續刷了近乎三遍,然而有些東西,依然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糊裡糊塗。相較於初次觀影,多刷能夠看清楚更多的東西。而且對於這類燒腦的科幻神作,多刷應該是基本操作,同時也是對「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一種致敬!
  • 一名文科生看《信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實習生 鄭豔 一般導演的電影看不懂,觀眾會罵,這導演怕不是個傻子吧?諾蘭的電影觀眾要是看不懂,觀眾也會罵:「我怕不是個傻子吧?」諾蘭預判這個時候觀眾是懵逼的,他借片中女研究員之口說出了觀影規則,「不要試著去理解,而是要感受它們」。一句話,「接受設定,看就完事兒了。」男主明白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阻止逆時光的運行,因為正流的時光和逆時光一旦碰撞,整個人類社會就會瞬間消失。所以這就是諾蘭規則下的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 主演都看不懂的《信條》,男二殺青時:我這角色到底死了沒?
    相信很多朋友看完《信條》出影院時,是半懵逼狀態的。諾蘭一如既往的大開腦洞,設定一如既往的新奇,節奏一如既往的快,場面一如既往的獵奇驚豔,但設定的講解並沒有一如既往的高效精準,所以很容易把觀眾繞暈,不光能把觀眾繞暈,演員也不能例外。
  • 看完徹底懵了!「一遍看不懂」的《信條》刷屏:買票前必須了解這13...
    9月4日,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電影《信條》正式上映,目前豆瓣評分8.1,這次,看過影片和沒看過影片的觀眾罕見地沒有為劇透而「吵架」,因為「想劇透也透不明白,看了劇透也看不懂」。>來源:中國電影票房「極限燒腦」、「時空混戰」、「看不懂」……對喜愛諾蘭電影的觀眾來說,這些標籤是吸引其走進影院的原因,對不熟悉諾蘭的觀眾而言,可能會導致他們直接放棄
  • 看不懂《信條》不丟人!可不給人參觀的博物館是什麼鬼
    看不懂《信條》絕對不丟人導演諾蘭就沒打算讓觀眾看一遍就能懂這部電影中的概念很前沿涉及到逆熵、時間倒轉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時間鉗形運動下的《信條》時間線展開的劇情也很燒腦多線、迴環敘事不同人物正逆視角的無縫轉換……此外劇中重要場景奧斯陸自由港也是我等普通百姓無法理解的存在影片中,奧斯陸自由港是一個重要的場所。
  • 《信條》上映5天2.4億票房,為什麼看不懂,豆瓣還7.8分
    ,發現真的是自己水平不夠才看不懂,不能怪導演拍的太深奧,這一波觀眾還是很優秀的嘛。花煜寒想起有次夜場看《霍比特人》,也差不多是這種狀態,本就犯困劇情沒有足夠吸引,自然而然就睡著,等快結局時被先生拍醒,看了一眼,第二天完全不知道自己看過了什麼,一臉懵逼。
  • 看不懂《信條》不難為情,因為一遍真的很難看懂
    2】看電影之前,這些需要先了解一下《信條》和《星際穿越》一樣,也是有嚴謹的科學作為依據的。《信條》裡的「時間逆轉」,有物理理論基礎。《信條》裡出現的逆向武器,其運行軌跡與正常武器相反,子彈可以從彈孔裡自動回到槍膛。它們是由核裂變的反向輻射物製成的,「熵」也是相反的。
  • 《信條》上映首日 觀眾稱: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信條》於今日(9月4日)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影片放映後,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多名觀眾及影評人。有觀眾表示,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而不少影評人則為電影打了高分。9月4日上午記者截稿時,根據貓眼票房的實時數據,《信條》票房超過了3000萬元。
  • 文科生看《信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一次,諾蘭沒讓男主角死老婆
    諾蘭的電影觀眾要是看不懂,觀眾也會罵:「我怕不是個傻子吧?」9月4日,諾蘭的新片《信條》正式上映,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也在奧斯卡大上海影城搶先觀看了該片。對於熟悉諾蘭的影迷來說,知道他是一個對時間和空間極度偏執的導演,不管題材如何,故事怎樣,時間和空間永遠是諾蘭電影的主題。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是硬科幻,軟科學,就像歪果仁不懂功夫的痛
    騷年,就算你是九年義務教育畢業,三年高中,加上四年大學,如果你是一個填鴨式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看不懂《信條》也就見怪不怪了!自從國內觀眾被《星際穿越》碾壓智商之後,就有了一種觀影自卑心理。外國人看咱們的功夫大片也不是雲裡霧裡,只能望洋興嘆,興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功夫迷。怪只怪,咱們科學文化素養太低,老外也是不是對國產功夫神魂顛倒。說到底就是文化差異導致的文化迷信,作為咱們新一代有前途的智識階層,還是要保持冷靜理智。
  • 看不懂《信條》又如何
    有網友將《信條》比作江蘇高考數學題——「無論看多少遍題目,無論是否有解析,我都做不出來」: 還有網友表示,如果不事先做好功課,不認真預習觀看指南,那麼看《信條》將猶如「裸考」一般令人絕望:一些觀眾表示,《信條》敘事複雜,概念冗雜,觀影「門檻」高,更像是一部只為「諾蘭迷」而拍的電影——「不尊重觀眾,只在意影迷。」
  • 被評看不懂,但諾蘭《信條》口碑依然炸裂!二刷的理由是什麼?
    畢竟大家第一遍都看不懂,說出來你們也有可能看不懂哦)諾蘭導演的風格一如既往(這個時候忍不住想到我們中國科幻片的價值觀,當人類家園註定毀滅,我們中國人想的是如何用助推器帶著地球一起走,而不是返回過去、衝到未來,從其他同類的手裡搶奪活下去的機會,沒錯我是在說《流浪地球》)這時候主角和觀眾同樣一臉懵逼,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跟誰打、怎麼打?
  • 電影《信條》TENET你看懂了嗎?諾蘭的,看不懂就對了
    網友的評論真是五花八門,妙語連篇,比電影直觀多了:"反正諾蘭的,看不懂也是自己的問題""是我的錯,是我水平不高""可能是諾蘭高估了觀眾的理解能力……"花煜寒想起有次夜場看《霍比特人》,也差不多是這種狀態,本就犯困劇情沒有足夠吸引,自然而然就睡著,等快結局時被先生拍醒,看了一眼,第二天完全不知道自己看過了什麼,一臉懵逼。
  • 電影信條:導演,我們不懂科學知識,專看演員劇情,看美女可以嗎
    這是美國電影《信條》片首女科學家的臺詞,也是導演諾蘭對我們看電影的觀影建議。如果觀眾看電影滿腦子充滿問號,你手中的這張電影票估計就白費了。我們因為熟悉,所以陌生。我們生活的世界,很多我們不會去問為什麼,例如,電腦怎樣運行,手機怎麼運行,wifi原理,植物生長奧秘。除非你專門去研究,其實大家並不關心這些,這也並不妨礙我們,我們照樣依靠它們享受生活。
  • 女孩去公婆家被逼瘋?比《信條》更燒腦的電影來了
    說一句《信條》是最近最火的電影,沒人反駁吧!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叔一樣,明明抱著去看爽片的心,結果卻是一臉懵逼的走進電影院,又一臉懵逼的走出來……,到底什麼燒腦片,才能與《信條》一戰?而也這正是本片的獨特所在——看不懂的人
  • 女孩去公婆家被逼瘋?比《信條》更燒腦的電影來了
    說一句《信條》是最近最火的電影,沒人反駁吧!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叔一樣,明明抱著去看爽片的心, 結果卻是一臉懵逼的走進電影院,又一臉懵逼的走出來……
  • 上帝不會騙你,但會讓你懵逼.
    ▼上周末的時候發了一個問題:「說說你遇到的讓你懵逼的小概率事件。」  @顧少夫人我哥哥小時候也是不知道生了什麼病。一放屁就蹦出屎。每次放屁都要跑到廁所脫褲子在馬桶上放。我媽找我要了條裙子給我哥哥穿上。是的我哥就不去廁所放屁了我的裙子全是屎 還是公主裙。我哥和我想嚇唬我媽媽。就兩個躲進被子裡,假裝失蹤了。現在想起來那被子是冷氣被,我媽一眼就看出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