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信條》不難為情,因為一遍真的很難看懂

2020-09-04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文 通訊員 尹炳炎/攝

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好萊塢科幻動作大片《信條》正式上映。

9月3日晚,《信條》舉行了「跨時空連線」中國首映禮,諾蘭導演攜主演在線上現身,與杭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五城的首映場觀眾進行映後交流。

錢報記者參加了杭州的首映「跨時空連線」,雖然看完電影已是9月4日凌晨1點,但從1點到1點45分的連線交流,依舊讓影迷們興奮不已。

1】太燒腦,之前看了那麼多預告片還是一頭霧水

諾蘭的每部電影都被視作神作,上映後幾年、十幾年依舊被影迷細細解讀,甚至還有新發現,這就是諾蘭的魅力。

《信條》套了一個特工片的殼,一個特工拯救世界的故事。身手矯健的孤膽英雄、欲毀滅世界的大反派,漂亮的女主角,跨國取景等特工片的元素一應俱全。

但要挖出所有諾蘭埋的「坑」,搞懂時間逆轉的原理,找出每一處回文對稱……將諾蘭構思創作的「時間宇宙」中所有的線索連起來,發現其中的精妙,從而產生觀影樂趣,看一遍遠遠不夠的。

9月3日當晚,在杭州首映現場CGV杭州濱江天街店看完IMAX《信條》的一位影迷不住地感慨,「看了那麼多《信條》預告片,竟然發現一點劇透也沒有。」

還有影迷表示,她看過諾蘭所有片子,《信條》可以說是諾蘭作品的集大成者。導演前面幾部片子練手過的東西,都出現在了《信條》裡。但即使是諾蘭骨灰粉,她還是覺得《信條》信息量太大,要再去刷幾遍才能完全懂。

2】看電影之前,這些需要先了解一下

《信條》和《星際穿越》一樣,也是有嚴謹的科學作為依據的。《信條》裡的「時間逆轉」,有物理理論基礎。

「熵」是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在1854年提出的概念,是從熱力學第二定律中引入的一個參量。

熱力學第二定律定義了熱量不能從低溫的物體自發地轉移到高溫的物體,之於「熵」來說就等於世界上的事物都無法自發地趨於有序,而是越來越混亂,這就是所謂的熵增定律。

但「熵」一旦是反過來的,就會出現從無序到有序的「倒行逆施」。

《信條》裡出現的逆向武器,其運行軌跡與正常武器相反,子彈可以從彈孔裡自動回到槍膛。它們是由核裂變的反向輻射物製成的,「熵」也是相反的。

還有電影的「回文」結構,就像片名《TENET》,電影整體結構,人物命運都是對稱回文的。

男主角通過旋轉閘門回到過去時,身邊的人提醒他注意「時間鉗行運動」。

當人處於時間逆行時,在另一個時空裡會有一個對稱的自己,他的動作和運動軌跡都與這個時空的他截然相反,而他必須要在這個時空裡兼顧到另一個時空的自己,否則將無法再返回。

3】只有前面都看順了,才能領會「紅藍隊」大戰的奧秘

看諾蘭的電影和一般電影不一樣,如果只是看個故事大概,體會不到觀影樂趣。需要分分秒秒開動腦筋,越看到後面越會被導演折服。

《信條》最精彩之處,是高潮戲「紅藍隊」大戰。

你可以像片中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角色一樣,從一開始的一無所知的菜鳥,到慢慢知道什麼是順時間空間、逆時間空間,怎麼穿越回過去,在未來要怎麼行動,遇到逆時空裡的自己又該怎麼辦……都看順了,才能懂得「紅藍隊」大戰的奧秘。

這是諾蘭很自豪的一場「沙漠大戰」。退一萬步,就是看不懂也會驚訝於這種前所未見的戰爭奇觀。場面壯觀是不用說了,廢墟炸了又復原又炸了,真令人震驚。

至於「紅藍大戰」具體講了什麼,就不劇透了。

4】如果時間可逆想回到什麼時候?諾蘭回答「不願回頭」

此次《信條》是《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之後,諾蘭「時空三部曲」的第三部。

在首映連線現場,被問及為何如此鍾情「時間」這個概念時,諾蘭表示:「因為時間定義著我們的存在。而電影又是表達時間概念的最佳媒介,電影對時間的詮釋有著非常獨特的力量。」

在《信條》中,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男主角沒有具體名字,對此諾蘭解釋道:「這是採取了懸疑電影的一種傳統,因為展現的是現在時,而非已經發生的事情,能夠讓觀眾更好地沉浸於電影的故事裡。」

聊到如果時間可逆,諾蘭最想回到哪個時刻?

他說,就像片中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尼爾所說,「已經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他不願回到任何時間點。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說看不懂《信條》很丟人,是真的嗎?」
    ——我為什麼要浪費下班後寶貴的兩個小時,來看這部不僅沒看懂,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哪裡不懂的電影?,閱讀影評只是為了更好地看懂電影。」如果看不懂,那一定是觀眾的問題。」但就像很多人朋友圈裡那句雲淡風輕的「我不懂為什麼有人看不懂這個電影」,你也不能否定那一絲若有若無的優越感。
  • 《信條》內地票房破2億「一遍看不懂」的《信條》是救市大片嗎?
    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觀大片《信條》正在全國熱映中,首周末票房勇破2億人民幣。很多人認為,《信條》的票房表現將是重要的行業信號,票房高低代表著電影市場是否從疫情中恢復。其實《信條》上映後日票房兩次被《八佰》反超,豆瓣從開分8.4滑落至目前的7.9,貓眼從8.7滑落至8.3,淘票票從9.0滑落至8.6。這部「看一遍看不懂靠二刷」的電影能否真正救市?在《八佰》與即將上映新片《花木蘭》的前後夾擊下,留給《信條》的機會顯然已經不多了。
  • 觀影 |《信條》內地票房破2億,「一遍看不懂」的《信條》是救市大片嗎?
    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觀大片《信條》正在全國熱映中,首周末票房勇破2億人民幣。很多人認為,《信條》的票房表現將是重要的行業信號,票房高低代表著電影市場是否從疫情中恢復。其實《信條》上映後日票房兩次被《八佰》反超,豆瓣從開分8.4滑落至目前的7.9,貓眼從8.7滑落至8.3,淘票票從9.0滑落至8.6。這部「看一遍看不懂靠二刷」的電影能否真正救市?在《八佰》與即將上映新片《花木蘭》的前後夾擊下,留給《信條》的機會顯然已經不多了。
  • 年度最燒腦諾蘭《信條》,挑戰你的腦迴路極限,一遍保證看不懂
    當然,我說了這麼多,我也沒說這部電影我看不懂,《信條》我看懂了,而且是在看第一遍的情況下,我相信大家也一樣能看懂這部電影但這種看懂,就像影片中提到的一句臺詞(放心預告片出現過),「感受它,別試著理解它」。更直觀一些說,就像你看到了一塊精美的機械錶,它的功能是看時間,你確實能看懂時間...
  • 電影《信條》看不懂?網友調侃1億票房裡有9500萬都是沒看懂
    那麼這部《信條》究竟有多難懂,據說連電影的主演們都看不懂劇本裡的故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對於電影《信條》裡的故事情節也是非常的深奧,並非看一遍就能完全看懂的。反正我是沒有看懂。究竟這位導演是怎樣在《信條》裡玩弄時間的,我在這裡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 不要因為是諾蘭就可以吹,電影《信條》真的沒看頭
    他來了諾蘭導演今年帶著他的又一部燒腦神作《信條》來了,講真的看諾蘭電影有點累,真的太燒腦了。就像前面兩部我最喜歡看的電影一樣,《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兩部我不下看了三次上才算看明白了,而這次的《信條》前幾天在網上下載看了一次,直接覺得自已智商不在線上根本就看不懂,前面至少有那幾十分鐘的電影看得我想睡覺挺無聊且無趣。
  • 《信條》上映首日 觀眾稱: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
    觀眾:看不懂,看不懂《信條》講述一個特工為了逆轉未來拯救全世界,他在探索「信條」之謎的同時,將要不斷面對「時空逆轉」的巨大危機。看完影片後,觀眾表示,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逆轉交互的鏡頭,甚至紅藍兩色的房間也有著完全相反的時間定義,在營造視效奇觀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考驗著觀眾理解的程度和速度。有觀眾表示,「看不懂,看不懂。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
  • 諾蘭《信條》別想一次看懂,第一遍看劇情邏輯,第二遍看隱藏細節
    引子諾蘭的《信條》一直被視為拯救電影市場的力作,今天影片上映後,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第一時間前往觀影,一口氣看了兩遍。不得不說,和之前的諾蘭電影一樣,別想一次看懂,裡面隱藏了大量細節。看第一遍的時候,觀眾可以明顯感受到,《信條》是諾蘭的新巔峰之作
  • 《信條》太燒腦了!只看一遍可不能完全看懂
    然而,當我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時,很負責任的說,我只看懂了一半。 劇情簡介這部影片的劇情實在是太複雜太燒腦了,很難簡述,所以劇情簡介就複製黏貼豆瓣中的吧。而這次看《信條》給我的感覺和諾蘭的其他影片完全不一樣之前看諾蘭的影片,無論是《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還是《致命魔術》,就算是你不了解其中燒腦的部分,你都能被影片中的故事所吸引。
  • 《信條》看不懂?也許是因為它本身就很糟糕
    《信條》在上映前曾擁有眾口一詞的好評,但自周五正式上映以來,其口碑卻一路走低。有觀眾表示,就算將「增熵逆熵、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知識點都進行了解,也無法輕易捋順這部電影盤根錯節的時間線。而與這類「燒腦、看不懂」的讚譽同行的,則是「看懂又如何?無聊透頂」的辛辣吐槽。
  • 《信條》看不懂?也許是因為它本身就很糟糕
    《信條》在上映前曾擁有眾口一詞的好評,但自周五正式上映以來,其口碑卻一路走低。有觀眾表示,就算將「增熵逆熵、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知識點都進行了解,也無法輕易捋順這部電影盤根錯節的時間線。而與這類「燒腦、看不懂」的讚譽同行的,則是「看懂又如何?無聊透頂」的辛辣吐槽。諾蘭失手了嗎?
  • 沒人能一遍看懂《信條》這篇解答你的所有小問號
    看不懂《信條》,絕對不丟人。  看不懂《信條》,絕對不丟人。  除非你提前做足了劇透功課,否則諾蘭就沒打算讓觀眾看一遍就能懂。首先這部電影中的概念就很前沿,涉及到逆熵、時間倒轉、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其次由此展開的劇情呈現為多線、迴環敘事,有不同人物正逆視角的無縫轉換,也有一定劇情留白,需要自己腦補。
  • 諾蘭的《信條》,一遍真的能看懂嗎?
    諾蘭出品,必屬精品,果然,諾蘭新作《信條》上映後,引來了極高的討論度。而這其中被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不是你覺得怎麼樣?而是你看懂了嗎?真的看懂了嗎?其實並沒有人出賣他,因為從頭到尾他看到的都是他自己。剛開始看以為大boss是那位商人,沒想到真的就是他自己。
  • 《信條》排片率高達42%,竟不能超越《八佰》,影迷:因為看不懂
    近日,電影《信條》的上映衝擊著全國的影院市場,排片率高達42.8%的數據比前一段時間上映的《八佰》還要高出6%,儘管如此,目前的票房也僅在1億上下。因為多數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看不懂」,而帶著這種疑問就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大願意接受了。這或許是票房難以突破的 障礙。可儘管這樣,《信條》在豆瓣上依然獲得了8.3分的成績。
  • 《信條》排片率高達42%,竟不能超越《八佰》影迷:因為看不懂
    因為多數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看不懂」,而帶著這種疑問就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大願意接受了。這或許是票房難以突破的 障礙。可儘管這樣,《信條》在豆瓣上依然獲得了8.3分的成績。在科幻電影的歷史上,逆轉時空、穿越這類的題材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倒不是什麼驚喜。大部分影迷看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導演是拍攝了《盜夢空間》《記憶碎片》等作品的諾蘭。諾蘭擁有著一大批忠實的粉絲,而對於不喜歡看他電影的人來說,表達也非常直接,就是太費腦細胞。
  • 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但《信條》似乎就是不想讓觀眾輕易看懂,為複雜而複雜,至少作為對理工不敏感的文科生,我是沒有獲得流暢觀感的。其次,看不懂諾蘭為什麼這麼拍也是迷思之一。對此,男主演員在演採訪中解釋,自己看不到完整劇本,斷斷續續,看到的劇本又看不懂:「有時候我幾乎搞不清我在演誰,我意識到我太迷惑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原來看不明白《信條》這件事,還要加上一個他。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真·看不懂是對第一種「欣賞不能」的勸退。畢竟打著「高智商」標籤的《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觀眾只需集中精神,就能跟上劇情的發展。而《信條》映後,大部分觀眾都表示了「沒看懂」「無聊」,哄吵著「想要懂就要看第二次」。這是諾蘭的作品第一次出現現象級吐槽。
  • 諾蘭新片《信條》看不懂沒關係,先來看懂取景地
    電影《信條》背後的邏輯線、時間線成為近期熱議的話題,許多明星和網友紛紛直言,沒看懂《信條》。來看看《信條》裡的標誌性建築吧!諾蘭新片《信條》看不懂沒關係 先來看懂取景地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從電影開場的歌劇院,到奧斯陸港口,塔林是《信條》最主要的取景地。
  • 真正的燒腦電影沒有之一,看完一遍能看懂我算你贏
    以楪子的理解,《信條》是一部「反電影」的電影,尤其是倒放效果顛覆了以往電影的正常邏輯,我們以往的觀影經驗在這裡會全部失效。如今在網際網路上提起「信條」,自動跟上倆字,解析。為啥,第一遍沒看懂唄。就下面這場景,楪子看了兩遍還是沒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