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315金融產品檢閱臺|裝修公司步步誘導業主「泥足深陷」 第三方消費分期平臺卻全身而退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朱丹丹 單美琪 北京報導
近幾年,涉及「裝修貸」的各類投訴案件激增。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上半年,因網際網路裝修公司「跑路」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已成為十大投訴熱點之一。
記者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近些年的相關法律訴訟案例發現,被告上法庭的除了「跑路」的網際網路裝修公司之外,第三方金融服務公司的身影也頻繁出現,其中一家就有上海易日升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一方面,消費金融帶來是好的,但如果運作不規範,會放大風險,直接損害消費者利益。但那些被告上法庭的第三方金融服務公司,大多以勝訴結尾,案件也被列為因裝修公司「經營不善」而導致的民事糾紛。
此類案件中消費者不僅有許多質疑,還有不少證據將矛頭指向第三方金融機構,而這其中造成的損失,消費者就要逆來順受的全盤接受嗎?
誘導消費者辦理裝修貸款
近年出現了一系列網際網路裝修平臺因為出現資金鍊斷裂,最終損害業主利益的案件。這些案件中,多數裝修業主缺乏足夠防範意識,或因貪圖利益而放鬆防範,大部分是利用了消費者急於貸款或貪圖「貼息」或「免息」等佔便宜的心理,將其一步步誘導至圈套中。
正如西安的一位消費者在相關網站上投訴稱,上海易日升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易日升金融」)聯合陝西檸檬樹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陝西檸檬樹裝飾公司」)進行合同詐騙,雖然該投訴帖發於2018年5月29日,但截至目前該投訴貼仍處於「未回復」狀態。
該業主稱,自己於2018年3月31日與陝西檸檬樹裝飾公司籤訂了家裝合同,約定費用總計13.3066萬元。籤訂裝修合同時,該公司人員以低價、借款無利息、可分期還款、在裝修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或施工逾期可以不還款或延時還款等優惠條件竭力鼓動其辦理了易日升金融貸款。
但在其籤訂家裝合同以及辦理易日升金融貸款之後,該裝飾公司的家裝開展得斷斷續續,直到5月17日完全停工,撤走所有施工人員,但其裝修工作並未完成。隨後,在該業主追問下,項目經理表示「公司沒有給我們錢,無法購買裝修材料。」隨後上述業主接到陝西檸檬樹裝飾公司工長的電話,告知該公司資金鍊斷裂,公司倒閉,致使其家裝無法進行。
上述業主強調自己是事後才得知,用於貸款的13.0066萬元是易日升金融通過上海永達小額貸款公司放的款,並且為牟取高額利潤,易日升金融公司在放款當天一次性付款給檸檬樹裝飾公司。但當業主向易日升金融索要與檸檬樹裝飾公司的貸款協議,易日升金融也一拖再拖就是不給。
據該業主表述,與其同樣遭遇的西安受害業主近二十人,金額高達上百萬。當初易日升金融為其貸款時曾承諾專款用於家裝,現在檸檬樹裝飾公司已單方停止裝修合同的履約,還要繼續償還裝修貸款。該業主強調說,「更何況,裝修公司和我籤訂的合同是按工程進度分期付款,現在既然停止裝修了,是不是就不應該再償還貸款了。但我與易日升金融聯繫後,對方卻拒不接受為其停貸還款的訴求。」
另外,記者發現,關於上述金融公司的類似投訴並不在少數。例如,一位上海的嚴女士曾於2018年6月4日在上海黃浦區網上信訪(投訴)受理中心官網上反映易日升金融公司無視金融風險聯合深圳檸檬樹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檸檬樹裝飾公司」)坑騙業主裝修款行為。
嚴女士講述一起維權的還有很多新購深圳新房的業主。他們和深圳檸檬樹裝飾公司籤訂了裝修合同。在籤訂合同之前,檸檬樹裝修公司再三慫恿他們向易日升金融公司進行貸款支付裝修款,一來可以分期付款,二來利息可以免息。結果裝修工程開始沒多久,檸檬樹裝修公司就人去樓空,目前全部工地停工,很多業主的工程都沒開始動工,數百家業主損失慘重(約數千萬之多)。
嚴女士表示,作為業主已將情況告知易日升金融公司,但是易日升金融公司答覆已經全部將款項打給檸檬樹裝修公司,責任由業主個人承擔。她還質疑,「對於一個金融服務機構,如果它依然按照目前的模式和方法進行經營,會有更多的業主和百姓受到損失,而且易日升在整個過程中只追求利益,根本無視業主的利益損失。」
天眼查資料顯示,易日升金融是一家專業的消費分期服務公司,總部位於上海。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2月,總部位於上海,註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在全國設立10大分中心,與超5000家居企業合作,為之配套分期信息服務,其中消費分期業務覆蓋家裝、家具等場景消費領域。
早前,曾有自媒體曝出,有受害業主查出易日升放款的來源是內蒙古包商銀行。但當向包商銀行諮詢該筆款項的流向問題時,銀行卻表示不予回復,且只是強調包商銀行與易日升金融是合作關係。而當業主向上海易日升索要貸款轉帳憑證時,該公司也未能出具。
天眼查顯示,易日升金融涉及的法律訴訟案件達146起,僅今年年初以來就有29起,關於服務合同糾紛就有107起。其中上述涉及案件多為被告。記者還注意到,在多數案件中,除了關聯的裝修公司之外,一起被列為被告的還有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究其原因,作為一家服務消費分期的公司,其不具備放貸資質。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經營範圍為資產管理、投資管理、財務諮詢(不得從事代理記帳)、企業管理諮詢、商務諮詢、會務會展、金融設備運營管理維護、技術諮詢服務;計算機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自有設備租賃(除融資租賃)。
值得注意的是,「裝修貸」訴訟案件鬧得最「兇」的時間起,即2018年5月25至2019年6月25日的短短兩年時間內,該公司連續發生三次法人變更,當前法定代表人顯示為厲朝陽。
是騙貸還是「經營不善」?
另外,在21CN聚投訴上,還有消費者發布「上海易日升非法竊取老百姓財產」。其表示自己於2018年3月30日用易日升金融為常州面對面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家裝服務進行無息貸款。4月26日,常州面對面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宣布倒閉。
該消費者補充表示:「由於常州面對面夥同易日升金融合夥欺騙我貸款,所以我得知消息後立即在易日升金融服務平臺上,解綁了建設銀行銀行卡,但是5月23日,上海易日升利用寶付網絡,強行從我的銀行卡扣錢,使我蒙受不明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投訴中提到的寶付網絡即寶付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漫道金服旗下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而網上關於該公司「在用戶未知情況下被扣款」等亂扣費的投訴事件也非常多。
這些「莫名被扣款」的情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位來自江蘇的消費者在網上曝出關於易日升金融與裝修公司的「騙貸流程」。該消費者稱,易日升金融和南京面對面裝飾有限公司(一號家居網)以跟五大行合作提供無息分期付款為由,誘導消費者辦理裝修貸款,實則私下裡用業主個人信息進行網絡貸款。
在這個過程中,裝修公司工作人員以操作複雜為由拿走消費者手機,並讓設計師在旁推薦裝修材料或討論裝修方案,隨後私自用業主手機籤訂網貸合約,並刪除驗證簡訊。所以,貸款生成當天,本該按工程進度發放的裝修款被一次性匯入裝修公司老總私人帳戶。後期裝修公司以各種藉口拖延工期,直至突然關門跑路。現在房子沒人裝修,業主被催還貸款,有的被上徵信,甚至被告上法庭。
「這麼明顯的騙貸行為,只要業主去報案就往裝修公司倒閉事件裡一合併,刑事詐騙變成『經營不善』的民事糾紛。」該爆料人如是表示。
而對於上述內容,《華夏時報》記者於近日多次撥打該公司官網電話聯繫未果。截至記者發稿前,對方也沒對發送的提綱作出任何回應。
一位接近金融監管人士告訴記者,這類型案件中消費者之所以面臨風險,除了上述裝修公司的違規經營來帶之外,也與消費者對自身信用不重視有關。其次,此類事件的發生透露了行業監管存在缺失和空白地帶的問題。由於缺乏有效監管,上述各種借貸活動引發了大量的風險和亂象,同時合作銀行以及消費金融機構等也未盡審慎放貸義務,放貸主體要加強對貸款額度及用途的管控,並在放貸前嚴格限定貸款「專款專用」的投向。
「在提醒消費者做好授權管理的同時,更要督促監管層建立統一的爭議解決機制,妥善解決消費糾紛。精準識別第三方金融服務平臺在其中的參與的角色,金融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也應配合公安機關進行嚴厲打擊不法分子將裝修貸等引發非法集資、金融欺詐等違法犯罪行為。」該人士說道。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