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表演大師將要上場的時候,學生攔住他說鞋帶鬆了。
這位大師應聲點頭道謝,蹲下身子將鞋帶系好。
等到這位學生轉身走了之後,大師又蹲下來把鞋帶弄得松松垮垮的。
有人看到,好奇地問:「老師,你為什麼又把鞋帶弄鬆呢?」
大師回答說:「因為我要演的是一個勞累的旅人,經過長途跋涉,他的鞋帶都鬆開了,這個細節能夠展示他的憔悴和疲憊。」
「那你為啥不告訴你的學生呢?」
「他能夠細心地發現這一點,還熱心地提醒我,我要保護他的積極性,給他鼓勵和反饋。至於將鞋帶鬆開,可以更好地表達旅人的狀態這一點,我可以在之後再教他。」
這位大師的行為,令人肅然起敬。
不願意打擊學生積極性的他,願意點頭應是和道謝,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特別是他立即附身系住鞋帶的動作,給了學生最好的反饋,這就是我們溝通中非語言溝通的魔力。
非語言溝通,就是通過與語言無關的途徑所表達的信息。
比如我們溝通時的嘆息聲,笑聲,表情和肢體動作等等,都屬於非語言溝通。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教授就曾經在1971年提出,有效溝通包含三大要素:肢體語言、語音語氣語調和文字內容。
這三個要素對溝通結果的重要性佔比分別為:肢體語言55%,語音、語氣、語調38%,而文字內容僅有7%的意義。
還有研究發現,技巧熟練的非語言溝通者比不熟練的非語言溝通者更有說服力,他們還可以在職業生涯、牌局甚至是戀愛等場景中,更好地表達自我的想法和情緒,繼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般情況下,非語言溝通可以幫助我們達到以下的效果:
1.非語言溝通,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營造更好的形象,給別人帶來更好的感受。
比如,我們新認識一個人的時候,微笑可以使我們更快速地熟悉起來。
2.非語言溝通,能幫助我們反映和塑造人際關係。
當我們去車站接遠道而來的朋友時,握手、點頭、微笑或者一個擁抱,能夠讓我們更加親近。
尤其是戀愛中的男女,如果坐得近一點,手牽著手,深情地注視等,都可以讓戀人更親密。
3.非語言溝通,能夠傳遞我們的情緒。
當我們和朋友相處的時候,笑容滿面和愁腸百結,絕對會帶給對方不同的情緒感受。
4.非語言溝通,還有更多的功能。
比如,我們為別人解釋說明的時候,可以附帶手勢加以說明;
當我們交流的時候,可以用表情、動作來替代我們不想用語言表達的內容;
……
因此,我們要重視非語言表達。
接下來,為了更好地交流和溝通,建議大家這樣做:
Part1,在傾聽的時候,注意觀察別人的非語言表達。
當我們在與人交流的時候,除了要聽清楚別人語言所表達的內容之外,還要注意觀察別人的肢體語言、語音語調和表情等等。
因為有時候,他所說的話,也許是反話,或者帶有別的情緒等等。
這時,我們就要小心,千萬不能會錯意哦!
Part2,在表達的時候,注意加上非語言表達。
溝通時,語言不一定能夠全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可以加上手勢、表情、語調等,幫助我們更精確地表達自我。
此時,我們要千萬注意,一定不能表錯情哈!
我是【一享書香】,接下來我將持續更新更多更優質的內容給大家,歡迎關注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