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十年前全民迷周潤發。
我還記得上小學五年級的那個夏天,忽然在電視報(對於90後來說,電視報也是一個老古董了,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了)上看到預告說將要播出《流氓大亨》,興奮極了。
我之前看《海外星雲》雜誌的時候知道周潤發演的這個,和班裡同學都嘚瑟了一圈。結果那天晚上開演的時候,一連三集的播放,直到最後一分鐘也沒見到周潤發的出現,男主角是個和他差不多塊頭的叫萬梓良的傢伙,我被大夥嘲笑了好幾天。
多年後才知道,那個周潤發演的《流氓大亨》是個在臺灣上映的香港電影,原名叫作《秋天的童話》。
電影在臺灣上映時,名字被改作了《流氓大亨》。
這樣的時令天氣,適合有一些回憶起來泛黃的、暖暖的東西。
《秋天的童話》是容易讓我們能想到的浪漫,那個延宕了幾十年的浪漫童話,發生在1987年的經典愛情故事。這是一部連吻戲都沒有但是能把你感動得一塌糊塗的電影,它的經典已歷經三十年的洗禮。
它的首映時間是1987年7月16日,拍攝於1986年10月份,這部戲的選角工作在1986年8月份之前就完成了。這個時間點說出來是有意義的。
1986年8月份之前的周潤發依然頂著「票房毒藥」的帽子,之前的TVB長劇之王在轉投大銀幕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窘境。儘管在1985年就憑藉《等待黎明》拿到了金馬獎的影帝,但他主演的電影都票房欠佳,在家鄉香港更是一直與金像獎無緣,不叫好不叫座。
投資方希望找當紅的許冠傑出演這個角色,主要是票房有保證。
但執著的張婉婷堅持周潤發出演,覺得他戲路寬,可以演流氓也可以演紳士,他身上有一種浪漫的氣息,最適合演《秋天的童話》的男主角。
周潤發感激張婉婷的慧眼,特地邀請她去看剛剛上映的《英雄本色》。
張婉婷看完說你會火起來的,周潤發很忐忑地說我知道你在安慰我。其實忐忑的不止周潤發一個人,在這個電影首映的那一晚,另一個影壇的失意人吳宇森聽說午夜場慘澹的排片後很鬱悶,她的太太更是因為當晚影院裡稀稀拉拉的觀眾而暗自啜泣。
但也就在1986年8月份首映那晚之後,一切都變了樣。口碑的爆棚使得《英雄本色》迅速佔滿了各大影院的排片檔,小馬哥橫空出世,讓周潤發一下子紅得發紫。
導演張婉婷很是擔心已經爆紅的發哥會辭掉要遠赴紐約拍攝《秋天的童話》的計劃,但周潤發信守承諾,沒有因為躥紅,檔期排滿就拒絕舟車勞頓。
張婉婷的這一把賭得沒錯,那個粗鄙和粗俗之下隱藏著小小可愛的美國底層小人物「船頭尺」,成為周潤發最經典的銀幕角色,也讓他憑該角色再奪金馬影帝。
2
船頭尺,是跑船掌舵的人,廣東話裡也代指性格豪爽樂於助人的人。他沒什麼文化,不過是一個退役的33歲水手,好賭,重義氣。他知道自己配不上來美國讀書的十三妹,但是默默在努力在尋求改變。他說女人是麻煩,是茶煲(trouble),但是他終於喜歡上了茶煲妹。
二人分開時彼此相送禮物,各自打開後都悵然若失。
船頭尺送茶煲妹的是傾其所有買到的表鏈,而茶煲妹送給他的則是那塊沒鏈的歐米伽手錶。
這個橋段是取自歐·亨利小說《麥琪的禮物》裡的情節,書中的男女主人公都為對方捨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毫無作用了嗎,電影的溫馨結尾告訴我們未必。起碼船頭尺因此改頭換面,終於實現了自己在大西洋岸邊開小餐館的夢想,那塊沒有鏈的表一定發揮了難以想像的激勵作用。
《秋天的童話》由此成為香港影史文藝片的經典之作。
張婉婷和羅啟銳這對情人拍檔,處理影片一如他們堅持了幾十年的感情,溫情但不做作,熱烈但不煽情。所有的細節處理,都是點到即止,又讓你意猶未盡。
在一起三十多年沒有結婚的香港影壇著名情人搭檔,在《秋天的童話》上映後接受採訪。
一如片中所有的音樂處理。
3
大師盧冠廷在給此片配樂前剛剛因電影《最愛》主題曲創作,而獲第六屆香港金像獎最佳主題歌獎。
我們經常會在老港片裡看到小配角盧冠廷,其實他的主業是搞音樂,他出名的作品是《大話西遊》中的主題歌《一生所愛》。
那部張艾嘉電影的調性是張婉婷所喜歡的,因此邀請到盧冠廷創作《秋天的童話》主題音樂。盧冠廷也不負眾望,創作的背景音樂極為熨帖地隨情節緩緩遊走,開篇的鋼琴曲就定下了全片細膩委婉的基調。
盧冠廷還創作了片尾曲《別了秋天》,由當年曾和張學友一起開「雙星」演唱會的呂方演唱。
當年和張學友同時起步,可惜最後發展大相逕庭。
和張學友一樣的小眼睛呂方,聲線、樂感都極為出色,可惜多年來浮浮沉沉,即使是在當打之年也是半紅不紫,為大陸觀眾所熟知還是因為在林正英的奇幻喜劇系列片中的演出。
他的歌曲傳唱較高的一是翻唱的大陸歌曲《彎彎的月亮》,二是四大天王時期他的偶爾閃亮之作——《朋友別哭》。
這首《別了秋天》節奏舒緩,正符合電影開放式的結尾,極容易將觀眾的情緒帶入片中。
情感,
是滿載痛苦與奧妙,
又再次停留呆望這表,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
對於內心深愛的茶煲,船頭尺自知與其無論是年齡、經歷,還是學歷、層次,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他自感配不上,只能狂跑過幾條街看著心上人的車越走越遠。
之前船頭尺說的那句話像似這一霎的讖語:我一輩子什麼都沒有,最起碼還有點自尊。
人生,
似變化無常,誰能預料,
望再次尋回我心所愛
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
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
幾年過去,又一個秋天。
在紐約長灘的海邊,茶煲領著主人家的小女孩在沙灘漫步重遇船頭尺。當年那個外表邋遢不修邊幅的粗魯漢子,已經變成了西裝革履彬彬有禮的餐館老闆,那個餐館就是茶煲給他取的名字——舢板。
鍾楚紅的一笑是80年代港片中最溫情動人的笑容。
當年情對上眼前人,只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
4
其實片中還有個未唱出來的歌也是經典之作。
片中陳百強演的負心人對茶煲妹鍾楚紅提分手時說,
伍迪·艾倫說過「愛情就像是海裡的鯊魚,要不斷前進,如果停留在原地就會死去的」,
在一旁早就看不過去的船頭尺發哥搶白到,
「阿倫什麼時候說過這個,他說的明明是『這陷阱、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
負心人說的那個是經常在紐約四十五街上出現的電影大師,那句話是他經典名作《安妮霍爾》中的臺詞。
而船頭尺說的阿倫則是當時的香港天皇巨星譚詠麟。
「這陷阱、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這句是譚詠麟經典曲目《愛情陷阱》中副歌部分的歌詞。
《愛情陷阱》是譚詠麟在1985年發行的專輯。也是奠定他香港歌壇至尊地位的「愛情三部曲」的第三張(首部曲《霧之戀》,次部曲《愛的根源》)。
這三張專輯中都有以「愛」字為首的情歌,如《霧之戀》中的《愛的替身》,《愛的根源》中的《愛的根源》和《愛在深秋》,以及這張專輯中的《愛情陷阱》。
這幾首歌基本都是日本流行歌曲的翻唱,尤其是頗受譚詠麟喜愛的日本著名音樂人芹澤廣明作曲的《愛情陷阱》,更是經典中的經典。終使譚詠麟成為許冠傑之後香港歌壇新的統治者。
雖然電影中雞同鴨講,但是船頭愛茶煲之心「昭然若揭」,不可能的愛情故事尤其讓人一往情深。
但世上哪有什麼童話。唱《別了秋天》的呂方,曾經和鄭裕玲做過16年的男女朋友,因為他個子矮而且年齡小,他倆的愛情被戲稱「長短腳之戀」。
更因為鄭裕玲是香港出了名的掙錢機器,而呂方則性格內向,加上香港歌壇在譚張之後又開始了四大天王統治年代,其他歌手很難出頭,他竟然幾乎多年不出來工作,被不良媒體指為「軟飯王」。
兩人歷經多年風雨,從來不被看好,也最終「如媒體所願」一拍兩散。
真實情況外人並不知曉。但單就呂方曾經奪得香港新人歌唱大賽冠軍的殊榮來說,多年不發唱片,可惜了一把好嗓子,沒有好歌聽,辜負了歌迷的一番期待。
而且就堅持和努力的程度來說,遠遠比不上另一位在四大天王陰影下卻一直堅持的李克勤。甚至不如勇敢追求自我的船頭尺。
當然,童話的故事只能是電影。依然像片中臺詞所說,如果真是對的,哪裡會那麼容易錯過。
張婉婷說,真實的船頭尺一直在唐人街做小混混,後來因為幫人帶白粉被抓住了,在加拿大坐牢。她去探監時看見,加拿大的監獄很漂亮,玻璃天窗,他還做了監獄老大。船頭尺在裡面學了畫畫和電腦。監獄裡還有「中國之夜」,放中國電影,有一次放《秋天的童話》,他就哭得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