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有三個自己最喜歡的角色,第一出是《上海灘》的許文強,第二是《英雄本色》的小馬哥,第三是《秋天的童話》的船頭尺。
但發哥認為只有船頭尺更接近真實的自己,他說:「船頭尺很接近我的生活方式,吊兒郎當呀,我喜歡戲中的生活,我比較基層。」
《秋天的童話》導演張婉婷是香港導演中少有的海歸科班出身。在紐約大學修讀電影期間,她認識了同班同學也是她日後的搭檔、伴侶羅啟銳,也接觸了很多非法移民。
在紐約我認識了很多非法移民,他們不會問為何世界對自己不公平,只要有兩餐一宿已經很滿足。經過苦難後,對生活的要求降到最低,也學會知足。認識了這些人,讓我的人生也轉變。我懂得聆聽別人說話。在紐約這個地方,只要是黃皮膚黑頭髮的都會放下了所有成見和包袱,做朋友。——張婉婷。
接觸這些非法移民給了張婉婷拍電影的靈感。1985年,張婉婷與羅啟銳在邵氏電影公司的支持下,拍攝了他們移民三部曲的第一部《非法移民》。
憑藉這部電影,第一次觸電做導演的張婉婷就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對於張婉婷來說,最佳導演可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榮譽,最重要的是,她從片場一個不太被信任的女學生可以成為一個海歸導演、可以繼續開戲。
很快她就開始籌拍移民三部曲的第二部,也就是《秋天的童話》。
《秋天的童話》是一個延續,其實我還是講身邊的人,唐人街那麼多奇形怪狀的人還未講,我便繼續寫。船頭尺的原型是我見過最有趣的人叫皺皮檸,十三妹也是根據我自己讀書時的經驗寫成。至於為什麼叫《秋天的童話》其實沒什麼原因,只是因為好聽。——張婉婷。
《秋天的童話》劇本完成後,找投資卻成了張婉婷最大的問題,當時她幾乎找了大半個香港的電影公司,但是都沒有人願意投拍這部電影。期間雖然嘉禾有意合作,但因為他們想用許冠文做主演,所以也只能作罷。
張婉婷心中的船頭尺是周潤發。其實她與發哥沒什麼交集,只是因為羅啟銳幫周潤發和鍾鎮濤寫過一個《殺妻二人組》的劇本大家才認識。
但戲裡戲外的接觸讓張婉婷認為,全港九新界可以當爛鬼又可以浪漫的,只有周潤發一個演員。
電影最終可以拉倒投資應該感謝羅啟銳的港大師兄陳冠中,這位《號外》雜誌始創人向他們推薦了當時德寶的主事人岑建勳,向來有些另類的岑建勳第二天就答應投資,童話似乎就要上演。
好事多磨吧,大家都不會想到,就在所有東西都要搞定的時候,張婉婷最執念的部分,讓發哥做主演卻出現問題。
當時張婉婷與發哥的戲約只是口頭約定,在很多人眼中周潤發就是票房毒藥,但《英雄本色》上映後發哥一下就爆紅,根本排不到檔期。好在發哥為人夠義氣堅持履行約定,硬是撥出一個月時間才讓這部電影順利開拍。
德寶雖然給到了電影投資,但費用自然不會很高。演員之外張婉婷幾乎還是沿用了《非法移民》的班底,而且所有內景其實都是在香港拍攝。
出國費用很高,過了三百萬以後,我就要讓內景回香港拍,船頭尺的那個房子,外面畫得很漂亮的那堵牆是在紐約拍,但一進房子就是在香港拍。因為沒錢帶紐約的團隊回來,所以我們在香港找了另一位美術指導。把唐人街的全部照片給他看,他根據資料搭建了兩層的背景。——張婉婷。
張婉婷很幸運,《秋天的童話》最終賣了二千多萬,而且我們拿了包括金像獎最佳影片、金馬獎影帝在內的很多獎。
但那時候的張婉婷可沒有想到這些,甚至在拍完外景回香港前,她還跟工作人員說,我走了,這可能這是我最後一部,回去可能被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