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完端午假期,由於聲音嘶啞、咽喉疼痛、講話費力,市民王女士不得不去醫院耳鼻喉科「報到」。原來,假期時王女士輔導孩子寫作業,每天吼娃一小時後,聲帶突然出了問題。「明明我有喝水潤喉,吼的聲音也不大,為什麼還會啞嗓子?」王女士感到費解。
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獲悉,最近兩個月,不時有用嗓過度的患者就診,有些人用嗓習慣不正確,導致嗓音病急性發作。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和老師,輔導功課時不要頻繁喝水,少作「長篇大論」,不要突發「獅子吼」,保重嗓子。
該院耳鼻喉科主任鄭億慶教授建議,預防嗓音疾病,應該遵循5原則:
1.培養良好的用嗓習慣。講話要適量,切勿過度用嗓。生病尤其感冒的時候,儘量少用嗓,此時聲帶黏膜充血水腫,容易產生病變。女性在經期時儘量減少用嗓,注意休息。如果媽媽來例假,儘量不要吼娃。
有些人喜歡在講話間頻繁喝水「潤嗓」,實際上未必是護嗓的好方法。該院耳鼻喉科楊金珊醫生表示,用嗓過程中頻繁、大量喝水,可能衝淡聲帶自身分泌的黏液,無法對聲帶起到潤滑、保護作用。建議在用嗓前喝足水,用嗓後稍事休息再補充水分。用嗓前後不要飲用過熱、過冷、過於刺激的水或飲料。
2.保持良好健康狀態。經常鍛鍊身體,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炎性疾病發生。另外,人的聲音極易受情緒影響,要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避免大怒大悲、憂傷恐懼等不良情緒影響。
3.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休息,不熬夜;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忌暴食暴飲。少食糖分過多、乾燥、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蔥、大蒜、芥末以及過於油膩的油餅、油條、大肥肉、紅燒肉等;禁菸酒。堅持用淡鹽水漱口,可以有效預防炎症、保護嗓子。
4.嗓音訓練。用聲不當是引發嗓音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長期不正確的發音,就會引起炎症、聲帶疲勞、閉合不良等,藥物是無法根治的,大量用嗓仍會反覆發作,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是治本的關鍵。因此,嗓音訓練也是預防嗓音疾病的有效方法。
5.針對職業特點進行預防。嗓音疾病被稱為教師的「職業病」。短時間內用嗓負荷過重、大課室環境下需要提高嗓音音量等因素更容易導致教師嗓音疲勞。因此,教師們應該合理安排單日授課課時數,如果班容量太大可以藉助擴音器等,有利於減低教師嗓音障礙的風險。(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張陽、林偉吟)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