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不得不說,人類確實非常的厲害,就連太陽、月亮這些遙不可及的天體都可以製造了。就拿太陽來說吧,它是我們生存必不可少的存在,太陽光讓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植物又能給食草動物提供食物,食草動物又能給食肉動物提供食物。正應了那句歌詞「萬物生長靠太陽」。
除了陰天和夜晚,太陽總是會掛在天上給地球上的萬物以光亮,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什麼是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顧名思義就是人為製造的太陽,那它與真實的太陽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相當於130個萬個地球。而人造太陽畢竟是以地球為場地製造的,它比地球肯定是要小多了,更不用說跟太陽比了。事實上,人造太陽並不是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的太陽,它是一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這項計劃是由世界多個國家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從1988年開始,僅僅10年的時間就耗資超過50億美金。
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太陽,一個是由多個國家聯合研發的一項科研項目,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
當然,能夠稱得上是「太陽」,人造太陽與太陽也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人造太陽也能釋放能量。太陽之所以看起來非常的亮,就是因為它在「燃燒」,但是在太空中沒有氧氣,自然不滿足燃燒的條件,所以太陽的燃燒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燃燒,而是一種核聚變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熱核反應,太陽的熱核反應是將太陽中的氫轉化為氦的一個過程,具體的說是4個氫原子核轉化為1個氦原子核,在轉化的過程中,約有千分之六的損耗,而這些損耗就轉化為了能量,使得太陽看起來像一個大火球一樣。
而人造太陽其實也是核聚變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是熱核反應的「原材料」不同,人造太陽是用的氫的同位素氘和氚作為聚變的原材料,而最終產物為氮和能量,在氘和氚的核聚變反應中同樣也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而且氘和氚從海水中就能夠提取,所以,人造太陽的原材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人造太陽有什麼用處?
看到人造太陽,許多小夥伴可能會說:後裔好不容易把天上射到了還剩一個太陽,再造一個不是添亂嗎?(開個玩笑)當然不是,人造太陽並不是要代替太陽,畢竟想要代替太陽,人造太陽必須得足夠大才行。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
01 新能源
由於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資源被過度的開發和使用,像石油、煤炭等能源除了是不可再生資源外,還對大氣存在著較大的汙染。而人造太陽其實可以看作是新能源的一項實驗。首先,人造太陽的原材料取之不盡,其次,它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最值得一提的是,人造太陽核聚變後,並不會產生汙染。因此,人造太陽的成功能夠解決能源不足和能源燃燒產生有害氣體和二氧化碳的現狀。
02 未雨綢繆
畢竟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僅僅是冰山一角,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沒法預測。所以,人造太陽的出現,可以說是一種未雨綢繆。想像一下,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節點,太陽被烏雲長時間的遮住,大地失去光明時,最需要的是什麼?顯然就是能夠代替太陽的存在,而人造太陽就是區域性的滿足這一點。
總結
人類畢竟也是茫茫宇宙之中的滄海一粟,只有不斷的發展,才能應對更多的未知,而且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過度的排放有害氣體以及使用能源)已經讓我們自身的處境變得不容樂觀,而人造太陽的出現,顯然能夠應對未來更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