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2020-12-28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不得不說,人類確實非常的厲害,就連太陽、月亮這些遙不可及的天體都可以製造了。就拿太陽來說吧,它是我們生存必不可少的存在,太陽光讓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植物又能給食草動物提供食物,食草動物又能給食肉動物提供食物。正應了那句歌詞「萬物生長靠太陽」。

除了陰天和夜晚,太陽總是會掛在天上給地球上的萬物以光亮,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什麼是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顧名思義就是人為製造的太陽,那它與真實的太陽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相當於130個萬個地球。而人造太陽畢竟是以地球為場地製造的,它比地球肯定是要小多了,更不用說跟太陽比了。事實上,人造太陽並不是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的太陽,它是一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這項計劃是由世界多個國家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從1988年開始,僅僅10年的時間就耗資超過50億美金。

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太陽,一個是由多個國家聯合研發的一項科研項目,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

當然,能夠稱得上是「太陽」,人造太陽與太陽也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人造太陽也能釋放能量。太陽之所以看起來非常的亮,就是因為它在「燃燒」,但是在太空中沒有氧氣,自然不滿足燃燒的條件,所以太陽的燃燒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燃燒,而是一種核聚變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熱核反應,太陽的熱核反應是將太陽中的氫轉化為氦的一個過程,具體的說是4個氫原子核轉化為1個氦原子核,在轉化的過程中,約有千分之六的損耗,而這些損耗就轉化為了能量,使得太陽看起來像一個大火球一樣。

而人造太陽其實也是核聚變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是熱核反應的「原材料」不同,人造太陽是用的氫的同位素氘和氚作為聚變的原材料,而最終產物為氮和能量,在氘和氚的核聚變反應中同樣也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而且氘和氚從海水中就能夠提取,所以,人造太陽的原材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人造太陽有什麼用處?

看到人造太陽,許多小夥伴可能會說:後裔好不容易把天上射到了還剩一個太陽,再造一個不是添亂嗎?(開個玩笑)當然不是,人造太陽並不是要代替太陽,畢竟想要代替太陽,人造太陽必須得足夠大才行。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

01 新能源

由於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資源被過度的開發和使用,像石油、煤炭等能源除了是不可再生資源外,還對大氣存在著較大的汙染。而人造太陽其實可以看作是新能源的一項實驗。首先,人造太陽的原材料取之不盡,其次,它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最值得一提的是,人造太陽核聚變後,並不會產生汙染。因此,人造太陽的成功能夠解決能源不足和能源燃燒產生有害氣體和二氧化碳的現狀。

02 未雨綢繆

畢竟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僅僅是冰山一角,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沒法預測。所以,人造太陽的出現,可以說是一種未雨綢繆。想像一下,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節點,太陽被烏雲長時間的遮住,大地失去光明時,最需要的是什麼?顯然就是能夠代替太陽的存在,而人造太陽就是區域性的滿足這一點。

總結

人類畢竟也是茫茫宇宙之中的滄海一粟,只有不斷的發展,才能應對更多的未知,而且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過度的排放有害氣體以及使用能源)已經讓我們自身的處境變得不容樂觀,而人造太陽的出現,顯然能夠應對未來更多的變化。

相關焦點

  • 中國曾被西方拒之門外的「人造太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有何意義
    如果說這一指標完成的話,那麼,它將能夠推進我國甚至世界的託卡馬克反應堆的研究。由此可見,我國在這一領域上將會創造出巨大的成就。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國在「人造太陽」項目上的研究歷程卻是非常不易的。由於「人造太陽」項目建設周期長、項目規模大、投資成本高,因此,在當時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解決「人造太陽」項目上的所有難題,因此,在1985年的時候,美國和蘇聯的首腦為此提出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由於參加該計劃的基本上都是當時世界上的科技強國,因此,「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也被稱為強國俱樂部。
  • 人造太陽核心溫度上億,用什麼材料能隔絕熱量而自身不會融化?
    可以說太陽的溫度是十分可怕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地球上有沒有什麼物質可以直接拿去靠近太陽,而不會被太陽熔化的呢?或者在宇宙中存不存在拿到恆星表面而不會被熔化的物質呢?
  • 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可以說太陽的溫度是十分可怕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地球上有沒有什麼物質可以直接拿去靠近太陽,而不會被太陽熔化的呢?或者在宇宙中存不存在拿到恆星表面而不會被熔化的物質呢?地球熔點最高的物質要拿到太陽附近而不被熔化,這就意味著這個物質可以抵抗住太陽表面5500-6000度的高溫。
  • 用小麥棉花換回破銅爛鐵,科學家怎樣把它建成先進的「人造太陽」
    近日,號稱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人造向日葵也能向太陽啦
    人造花可以在室溫條件下,根據入射光情況進行自適應調整。據美國「物理學網」11月5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UC)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發文闡述了一種趨向性材料的製造方法與測試情況。
  • 「我的天空沒有太陽,只有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
    我們身處在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裡,很多事情都是自找的或善良、或大惡、或幸福、或悲哀,全憑我們自己去領悟,就在一念之間我們會選擇什麼?可是大惡就是惡嗎,善良有多難得,痛苦來源什麼?「我的天空沒有太陽,只有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這就是在《白夜行》中唐澤雪穗的真實感受吧。寥寥草草的看完了東野圭吾的這本小說,感覺很唏噓。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運行,這可能是永久解決能源問題的黑科技
    「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 以下內容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建剛的演講實錄: 人造太陽 受控的核聚變裝置 大家都知道太陽,但什麼是人造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
  • 人造太陽高達1億度,是太陽的7倍,地球為何沒有被「燒穿」?
    有沒有想過中國「人造太陽」,運行溫度高達1億攝氏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7倍,那麼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熱量?
  • 「千言」我的天空沒有太陽,但它並不昏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
    #文案句子控#完美有一個嚴重的缺陷愚蠢的人對什麼事都有個答案,小說的智慧在於對任何事都有疑問。Stupid people have an answer to everything, and the wisdom of the novel is to have questions about everything.
  • 貨車司機改裝「人造太陽」,車頭裝62個大燈,直視它需要勇氣
    汽車上出現了非常多輔助車主開車的功能,讓大家能夠少操一些心,開起車來也更加安全。但是這些功能必須要合理利用,才能夠發揮它的價值,如果胡亂使用,反而會給其他車主帶來一些麻煩,比如說車上的遠光燈。雖然這樣能夠讓他們更好看清路況,但是這些強烈的光線會嚴重幹擾其他車主的正常行駛,是非常危險的。為了懲治這些亂開遠光燈的車主,有一位貨車司機就發明了一個「人造太陽」,在他的車頭上裝滿了大燈。當這些大燈同時打開的時候產生的光線非常強烈,就好像是一個太陽一樣。用這種方式一定能夠讓這些亂開遠光燈的車主長長記性。
  • 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太陽,為什麼還要再造一個?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那麼,究竟什麼是「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實現了哪些技術突破和自主創新?中國之聲獨家專訪了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二個太陽?
  • ...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 解讀「人造太陽」和核聚變的奧秘
    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那麼,究竟什麼是「人造太陽」?它的建成實現了哪些技術突破和自主創新?中國之聲獨家專訪了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
  • 63年,中國「人造太陽」顛覆性突破:曾經對我愛搭不理,如今讓你望塵莫及
    這段時間一直有人來問我「人造太陽」到底是什麼?真的有那麼牛逼嗎一聽就花了很多錢到底有啥意義啊不會是浪費我們納稅人錢吧?!!其實這個「太陽」並不是真正的太陽造好後也不會被掛在天上它是一個核聚變實驗裝置原理和太陽內部爆炸相同
  • 太陽是什麼顏色的?
    2015年10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拍攝到一張太陽發射的中層太陽耀斑的圖像。如果你回想起學校,還記得你的老師用光透過稜鏡創造了一道人造彩虹,那麼你很可能已經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整個太陽及其所有層次都在發光。太陽的顏色是太陽光中存在的各種顏色的光譜,它是由太陽各個部分複雜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因此,從本質上講,如果我們試圖弄清楚太陽是什麼顏色,我們需要解剖地球上的太陽光,並對其進行量化。
  • 你有看過《主君的太陽》嗎?
    點擊上方的「SICFL韓語系」關注我們喲 《太陽的後裔》、《 來自星星的你》、《 擁抱太陽的月亮》、《 主君的太陽》·······
  • 太陽上有水?而且還是雙星系統?關於太陽你所不知道的事
    前段時間我國的人造太陽裝置首次實現了放電,雖然說是人造太陽,但本質是一個可控核聚變裝置,在了解人造太陽的過程中,我發現關於太陽上刷新我原本認知的事還挺多,所以這次聊聊太陽。太陽上有水?不信是吧,這當然不是我說的,頂級科學雜誌《Science》曾在1995年5月26日和1997年7月18日發表過兩篇發現太陽上有水的論文,現代科學家可以根據光譜學測出恆星所包含的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根據太陽光就可以知道太陽上面都有什麼,從化學的組成來看太陽幾乎擁有我們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當然太陽質量73.46%是氫,24.85%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總共加起來還不到
  •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人造太陽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目的並不是真正的製造出一個可以掛在天空當中的太陽,而是希望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核聚變,為人類源源不斷的提供新的能量。
  • 中國「人造太陽」橫空出世,星際飛船不再是夢
    不論是民用領域的汽車、輪船、飛機,還是軍用領域的軍艦、坦克、戰機,都離不開它。但石油儲量畢竟是有限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此外還對環境產生汙染。因此人類需要一種既清潔又能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這種新型的能源就是可控核聚變。
  • 從鋼鐵俠方舟反應堆到中國人造太陽,斯坦·李的這些天馬行空正在走向現實
    「人造太陽」學名為磁約束核聚變堆,利用核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即使在地球資源枯竭的狀態下也能源源不斷提供清潔能源。鋼鐵俠中託尼·史塔克使用的主要能源也是由核聚變裝置所產生的,在電影設定中託尼上世紀 90 年代從麻省理工畢業後,首先建造的史塔克工業的方舟反應堆裝置(ARC reactor)就是一個磁約束核聚變反應堆,體型較為巨大,構造上與我國的「人造太陽
  • recap:「地獄的人造太陽」
    八咫烏被稱作是棲息於太陽的烏鴉。用肉眼來看會比較困難,但在地面上還是可以觀測到它們的身姿。八咫烏的身姿正是被人們稱作是太陽黑子的那種東西。大約每隔十一年有一次力量上升,可以看到很多的黑點。這位神明的力量是太陽之力,神之火。原封不動地成為了她的力量。神之火這種東西,在超高溫的前提下就算放著不管也會持續燃燒,所以控制起來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