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已經落伍?中國「人造太陽」橫空出世,星際飛船不再是夢

2020-12-27 網易

2020-12-25 20:16:43 來源: 悠悠小草

舉報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應用的最為廣泛。不論是民用領域的汽車、輪船、飛機,還是軍用領域的軍艦、坦克、戰機,都離不開它。但石油儲量畢竟是有限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此外還對環境產生汙染。因此人類需要一種既清潔又能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這種新型的能源就是可控核聚變。

  

  其實核聚變早就被人類研發了出來,只不過率先運用於軍用領域,也就是通過核聚變釋放能量的氫彈。而在民用領域,由於核聚變要實現可控面臨很大的技術難度,因此其研發進度一直很緩慢。但在近期,成都傳出一個好消息。由中核集團建造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可控核聚變裝置成功放電,標誌著中國在未來新能源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步。而由法國主導,美英俄日參與的ITER(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在今年7月28日才開始組裝。

  

  「中國環流器二號M」也被外界稱為「人造太陽」,之所以這樣稱呼,主要是因為可控核聚變原理與太陽類似,能夠將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其離子溫度將超過1億攝氏度,可將電流從中國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升到3兆安培。而太陽的核心溫度才在1500萬-2000萬度,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是太陽的五六倍。為了將這種1億度的等離子體包裹起來,中國科學家在2006年建造了世界首個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成功地解決了這個棘手的難題。

  

  未來如果核聚變一旦實現和平利用,地球上的能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外,在可控核聚變的支持下,將為大型艦船、星際飛船提供強大的動力。如果未來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採用核裂變釋放核能的核動力裝置可能會被淘汰,而核聚變將成為各大國競爭的主要領域。令國人欣喜的是,中國率先走在最前沿,相關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據中國科學家介紹,由於燃燒的氘氚等離子體被磁場約束在真空容器內,其密度比空氣低數個量級,聚變堆氘氚燃料含量也較低,因此不會引起爆炸,也不會導致洩漏事故。因此,可控核聚變要比現有的核裂變更為安全,未來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

  編輯:嚶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NASA計劃製造核動力飛船,目標是在2035年之前飛上火星
    12月2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NASA近期正與多家公司和機構進行溝通,計劃開發由核裂變與核聚變作為動力的星際飛船,目標是在2035年前讓核動力飛船飛向火星。 科學家們對核火箭的設想由來已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一系列計劃中,化學火箭會先將飛船發射至地球之外,再由核動力火箭持續驅動飛船在星球之間穿行。
  • 星際爭霸中神族亞頓之矛的能量供應系統原來是一顆人造太陽
    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星際爭霸遊戲中人族的戰列巡航艦使用的是核聚變引擎來支撐其運轉需求,而神族的亞頓之矛作為一艘長達70000米的超級戰艦其體型是人族戰巡艦的幾十倍,那麼支撐她運轉的是什麼樣的能源呢?
  • 距離旅行者號發射已經42年了,為何人類不再發射星際探測器
    從1957年人類有能力發射人造衛星開始到今天,人類的太空發射任務已經累計超過4000次了,我們發射了很多的探測器,但是真正被人們記住的卻沒有幾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旅行者系列,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旅行者1號,他已經發射升空持續飛行超過42周年了。他是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探測器。
  • 全球多國還在為油價喋喋不休之際,中國已經創下多個綠色能源之最
    我們注意到,這只是中國太空計劃的一部分,最新消息顯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核動力飛船將定期往返於行星際空間,在遙遠行星和小行星上的採礦地之間運送工人,而下一個目標將是火星。同時,中國對太陽能、風能、電池和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和應用也非常廣泛,不僅於此,中國預計還將在幾十年內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託卡馬克裝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而就在這個時候,媒體又傳來重大的利好消息。
  • 星際飛船壓力測試出奇招 「星蟲寶寶」橫空出世 馬斯克這次很省錢
    去年11月,星際飛船1號原型機在加注燃料時意外爆炸後,SpaceX很快進行了調整,關閉佛羅裡達州的製造廠,人員也大量向德克薩斯州的博卡奇卡基地轉移。以往在那些傳統的大型航天公司中,如此迅速又大規模的變動是不可思議的,但在馬斯克這裡,「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被利用的爐火純青。
  • 【同人宇宙3】人類的第一次星際大戰
    而這一次,天宮一號飛船上的十萬名星際戰士,實際上也都是人造修仙者,不過這些星際戰士都是20年以內的修仙者,距離成為魔道還有50年,再加上這些修仙者都是軍人出生,所以雖然他們都知道自己以後會走火入魔,但是都沒有任何的動搖,依然嚴格的執行著上級命令。
  • 太空中的不明飛行物,是外星飛船嗎?
    第一次發現後3年過去了,它已經被人們遺忘,至少媒體不再提它了。可是,1995年4月時一位叫鄧肯·斯蒂爾的知名天文學家兼作家發表了一篇文章,不僅再次引發了圍繞「1991 VG」的爭論,還把這次爭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因為他大膽地指出,那個不明飛行物不只是「人造物體」,甚至有可能是宇宙其他星球派來的飛船!
  • 「旅行者」飛船姊妹攜手,穿越星際空間,探索太空深處的奧秘
    圖源:NASA當時,沒有辦法知道宇宙飛船是否可以穿越星際空間,或者它是否能夠在太空深處進行如此漫長的旅程。但截至去年,旅行者2號和它的姊妹飛船「旅行者1號」都已進入星際空間。它們穿越的差異給了科學家們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比較旅行者1號和2號收集的數據。這些數據也使科學家能夠像觀察銀河系其他恆星一樣觀察太陽——從我們太陽系周圍的邊界向外看。
  • 全球還在爭論石油之際,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又一張國家名片將出世
    我們注意到,這只是中國太空計劃的一部分,最新消息顯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核動力飛船將定期往返於行星際空間,在遙遠行星和小行星上的採礦地之間運送工人,而下一個目標將是火星。同時,中國對太陽能、風能、電池和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和應用也非常廣泛,不僅於此,中國預計還將在幾十年內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託卡馬克裝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而就在這個時候,媒體又傳來重大的利好消息。
  • 哆啦A夢同人劇場版(第二部)
    本文作者蘇涉之向我們投稿,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哆啦A夢同人劇場版,世雄的太陽系大冒險(第二部)新太陽、新家園誕生!(一開始畫面出現在,22世紀的太陽系俯視圖)時間經過了1年,老化的太陽已經被大型銀河列車逐漸的拉遠離我們居住的太陽系了。
  • 旅行者號飛船飛了43年,動力一直存在嗎?
    1977年,美國航天局先後發射了旅行者二號和旅行者一號飛船(沒錯,是先2號後1號)。四十多年過去了,這兩艘飛船仍然在執行它們飛出太陽系的使命。目前旅行者一號飛船已經距離地球超過210億千米,人類仍然能夠接收到來自它的信號。
  • 星際旅行不能靠化學燃料火箭,發展這些技術才能實現星際旅行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馬斯克最近的星際飛船正在如火如荼的測試,但這種飛船的原理和已有的飛船一致,都是靠化學燃料進行推動的,並沒有突破它們只適合去往月球,最多也就是火星,完全無法勝任飛出太陽系的任務,要想要飛出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需要發展新的飛船推進技術。星際空間的距離之所以化學燃料推進無法完成星際旅行的任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就是另人絕望的天體之間的距離。
  • 哆啦A夢同人劇場版 世雄的太陽系大冒險(第一部)啟動人造太陽計劃
    地球科學家表示:想法是很棒,一但把太陽拉離我們居住的太陽系,沒有了太陽的陽光,地球、月球、火星、都會進入冰河時期,生活在上面的人類該什麼辦?火星科學家表示,我們可以利用目前最頂尖的科技,星球製造機,重新建造一個人造太陽!這樣永遠不再出現,因太陽內核老化,而吞沒整個太陽系的事情再次發生了!
  • 人造向日葵也能向太陽啦
    人造花可以在室溫條件下,根據入射光情況進行自適應調整。據美國「物理學網」11月5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UC)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發文闡述了一種趨向性材料的製造方法與測試情況。
  • 旅行者號飛出太陽圈,人類卻很失望,那裡輻射更強人類無法承受
    總有一天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甚至是任何生命的生存,原因有很多,包括: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無法抗拒的災難,如超級火山爆發、小行星撞擊、太陽耀斑爆發、太陽壽終正寢等等;這些事件都會影響地球生態環境,給生命造成致命的傷害。
  • 是外星飛船還是自然天體?人類觀察到的首個星際天體Oumuamua到底是...
    來源:視覺中國2017年10月19日,人類發現了第一個太陽系星際天體,科學家們都急急忙忙地去觀察這個奇怪的天體。支持外星人飛船說法的人就排除了噴流模型的可能性。」雷蒙德說,這些科學家可能過早地排除了噴流的可能性。雷蒙德寫道:「氣體逸出導致的彗星自旋變化是一個很活躍的研究領域。這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另一個模型顯示,當彗星天體經過太陽時,其總質量將損失約10%,揭示了一個與「Oumuamua」自旋相符的自旋現象。
  • 中國曾被西方拒之門外的「人造太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有何意義
    中國「人造太陽」項目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展開了「人造太陽」的研究,人們口中所謂的「人造太陽」則是一種以核聚變為基礎的新能源,由於「人造太陽」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國在這一領域中一直在不斷地鑽研,近日,我國的「人造太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 報導稱SpaceX星際飛船原型SN10接近完工
    在SpaceX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的博卡奇卡工廠,公司開始對星際飛船原型SN10鼻錐部分進行最後的組裝。就在幾天前,SpaceX公司的第二艘全尺寸星際飛船原型SN9在高塔設施內發生傾斜,倒向高塔內壁。
  • 《星際探索》影片顛覆了我所有對星際太空的認知
    2.男主被選為調查老爸飛船失蹤的最佳人選,搭配了一個監視者,結果就剛剛登月就遇到了掠奪者,難道在月球建造基地和飛船已經是任何人都可以隨意隨時完成的嗎?而且這時他們使用的武器也堪比雷射槍,然而最終只是把太空服打破了而已,還不說按照月球的引力那種開車的速度,車都可以直接上天了吧。
  • 中國引進國外航母天才,《人骨拼圖》中北京艦核動力航母指日可待
    這是著名網絡小說家白鹿無涯連載於17k小說網《人骨拼圖》中,對中國核動力航母的美好想像,現在我國已經擁有雙航母編隊,相信不用多久,國產核動力航母也會列裝海軍服役,保衛祖國的碧海藍天。就在前不久,傳來了一個令國人振奮的消息。甚至對於中國的核動力航母研發來說,絕對是一次重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