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雙11避開直播賣貨的7個「坑」

2021-02-07 消費者導報

「雙11」走進第12年,直播今年成了商家的「標配」。但直播帶貨「光鮮」的背後,也埋了許多「坑」。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了《網絡直播侵害消費者權益類型化研究》報告,梳理了7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其中包括:虛假宣傳、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品、利用「專拍連結」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濫用極限詞和直播內容違法。


今年3月,中消協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對直播購物中宣傳環節滿意度最低,僅為64.7分,其中,虛假宣傳是重要的考核指標。中消協指出,根據虛假宣傳內容不同,網絡直播銷售中的虛假宣傳主要包括兩種行為,一是圖文不符,推薦產品與實物不一致;二是誇大宣傳,毫無根據地誇大產品功效。


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直播帶貨作為新型網絡購物方式,應提供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但現實中,某些網絡直播電商出於各種理由不遵守該規定,因拒絕售後、限制退貨、拒絕退貨等問題導致的消費糾紛頻發,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中顯示,消費者對售後退換貨滿意程度為72分。更有甚者,在直播間裡賣起了違禁品,中消協發現,一些在線下禁止出售、限制出售的物品,悄然通過網絡直播電商流入市場。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未經審查不得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農藥、獸藥、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進行發布前審查的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直播電商會利用直播間裡的「專拍連結」來誤導消費者。這些連結內不包含與所售商品相對應的詳情介紹,即使消費者購買到的商品與主播介紹的商品一致,該連結仍屬於違規的專拍連結。如果消費者使用主播提供的專拍連結,將導致消費者無法通過購買記錄證明所購產品的指向,若主播刪除直播回放或不保留回放,消費者在維權時將難以拿出相關證據證明雙方交易的內容,自身權益將難以得到有效保護。

有的網絡直播電商還通過語言、文字、圖形、動畫、動作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引導消費者轉入原網絡直播電商平臺以外的微信等社交軟體平臺進行交易。


中消協發現,場外交易消費者在維權時往往存在舉證能力、主體認定、責任分擔等方面的較大困難,建議消費者應儘量避免進行場外交易,如發現主播存在誘導進行場外交易行為的,要及時通過截屏、錄像等方式保存有關證據,並及時向網絡直播電商平臺投訴舉報。


在網絡直播電商中,處於信息劣勢地位的消費者往往在「限量秒殺」等言語引導下「衝動消費」,有的主播便用「最佳」「第一」「頂級」等極端描述性的詞語,誇大產品的功能和價值,博人眼球、提振銷量。

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直播狂歡購物「雙11」,既要量力而行,理性消費,繞過商家套路,也要擦亮雙眼,注重維權,合法自我保護,才能真正抓住這場購物節帶來的優惠紅利。

相關焦點

  • 早知道 | 雙11主播摺疊:頭部主播帶貨百億,有人顆粒無收;「雙11」避開直播賣貨的 7個「坑」
    「雙11」走進第12年,直播今年成了商家的「標配」。但直播帶貨「光鮮」的背後,也埋了許多「坑」。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了《網絡直播侵害消費者權益類型化研究》報告,梳理了7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其中包括:虛假宣傳、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品、利用「專拍連結」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濫用極限詞和直播內容違法。
  • 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雙11」直播帶貨和...
    本報訊(記者  王薇)為全面了解「雙11」期間消費者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聚焦「購物節」消費體驗短板,完善「消費季」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昨天,《「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出爐。
  • 明星帶貨頻繁「翻車」,還能看好直播行業嗎
    要問2020年電商界的行業熱詞,那麼直播帶貨一定是那個最火爆的詞。雙十一期間,薇婭直播間銷售額53.2億元,李佳琦直播間銷售額38.7億元。直播帶貨就像一個新鮮出爐的蛋糕,各路人馬紛紛加入了瓜分蛋糕的隊伍中,各大明星也逐漸開始直播帶貨。
  • 直播帶貨決戰雙11:主播007,避開李佳琦
    早在李佳琦直播間的聲聲鑼響前,商家和機構就已開啟了針對「雙11」的籌備。各種人找貨、貨找人的合作消息在微信群中此起彼伏,每一句「無坑位費、純傭、有意私聊」、「大量現貨、價格全網最低」的「黑話」背後,是交易大潮接連湧起。有上半年的行業大浪在前,今年「雙11」周期拉長,把需求推向新的高度。
  • 中消協點名李佳琦、李雪琴直播帶貨問題 二人都回應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2日電 近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列舉了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以及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等案例。對此,李佳琦及李雪琴方面相繼回應。
  • 中消協發布「雙11」報告,點名汪涵、李佳琦、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
    中消協20日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影響力」指標的造假,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同時,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舉報等同業競爭也汙染了直播生態。在列舉典型案例時,特別點出汪涵直播帶貨翻車疑雲、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典型案例。
  • 李雪琴工作室就中消協《「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發表聲明
    21日李雪琴工作室關於中消協《「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發表聲明。李雪琴作為直播嘉賓,並沒有參與運營,也對數據統計過程還不知情。李雪琴工作室聲明此前中消協出爐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出爐,汪涵、李雪琴、李佳琦皆被點名 。
  • 中消協公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直播帶貨等問題多
    中國消費者報任震宇北京報導 11月20日,中消協公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槽點密、熱度高,是今年「雙11」線上線下兩個消費場域輿情的最大特點。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
  • 李佳琦李雪琴被中消協點名 二人這樣回應
    雷達財經 文丨梁春富 編|深海11月20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列舉了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以及李雪琴親歷的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等案例。對此,李佳琦回應稱,經過品牌方與顧客初步溝通,該款運動鞋已經售罄而無法換貨,可以支持退貨退款。
  • 明星帶貨又「翻車」?被曝收10萬「坑位費」僅賣貨695元,黃聖依工作...
    來源:中國經營報今年來,直播帶貨大火,還吸引了不少明星下場。但近來有關明星直播帶貨「翻車」的消息也經常出現。日前,就有消息稱黃聖依在直播帶貨時收了商家萬元「坑位費」,但只賣出了5個杯子,引發熱議。@黃聖依工作室則於今日就此事發出聲明,予以否認。
  • 明星帶貨又「翻車」?被曝收10萬「坑位費」僅賣貨695元,黃聖依工作室回應
    日前,就有消息稱黃聖依在直播帶貨時收了商家萬元「坑位費」,但只賣出了5個杯子,引發熱議。@黃聖依工作室則於今日就此事發出聲明,予以否認。被曝收10萬「坑位費」僅賣貨695元近日,有直播代運營平臺高層向媒體吐槽明星帶貨太坑,花10萬坑位費找楊坤帶貨,只賣出18348元銷售額。
  • 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直播帶貨最終要回歸商品交易本質
    2020年的疫情是個催化劑,線下消費被限制,一些地方農產品滯銷,傳統渠道被阻斷之後,直播變成了實現商品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這也是直播電商在今年為社會做的特殊貢獻。新京報:以電商平臺為支撐的直播帶貨,和視頻平臺直播帶貨有什麼區別?朱劍橋:實際上這是電商直播還是直播電商的問題。電商直播是已經是電商平臺的,加了直播的方式,責任主體比較清晰。
  • 這20起翻車,抖出了直播帶貨的所有亂象
    在不斷挑戰極限的業績背後,直播亂象也層出不窮,一系列翻車事件密集曝光。 中消協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直接點名了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數據造假等亂象。1.高投入低產出,坑位費成「大坑」  在直播場中,高「坑位費」往往並不代表著高ROI。今年7月份,有商家表示,在與吳曉波的直播合作中,付了60萬元坑位費,但實際成交額不到5萬元,僅11月份,被曝出的類似案例就有多起。
  • 被曝收10萬「坑位費」僅賣貨695元,黃聖依工作室回應
    今年來,直播帶貨大火,還吸引了不少明星下場。但近來有關明星直播帶貨「翻車」的消息也經常出現。日前,就有消息稱黃聖依在直播帶貨時收了商家萬元「坑位費」,但只賣出了5個杯子,引發熱議。@黃聖依工作室則於今日就此事發出聲明,予以否認。
  • 被中消協點名!李佳琦之後,李雪琴也回應了
    近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消協點名了汪涵、李佳琦和李雪琴。其中報告顯示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 據此,李雪琴工作室發布聲明,表示李雪琴本人及工作團隊未參與任何直播運營,對直播數據統計過程毫不知情。
  • 獲中消協肯定,「帶貨一哥」李佳琦主動擁抱強監管
    直播帶貨告別草莽期之際,「帶貨一哥」李佳琦主動擁抱監管,並獲得中消協肯定。12月26日,記者從中消協官網獲悉,12月25日,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接待了來訪的淘寶主播李佳琦及所屬公司美腕(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雙方就明確直播帶貨主體角色定位,規範直播電商行業發展,加強消費教育引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溝通。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消費者需謹防「入坑」
    從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11月20日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看出,直播平臺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影響力」指標造假等現象,已形成一條產業鏈。   同時,直播平臺的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產品也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點,嚴重侵害了直播生態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記者注意到,近期的多起明星帶貨「翻車」事件,讓直播營銷陷入信任危機。
  • 中消協:直播帶貨成為"吐槽"重災區 羅永浩、得物"翻車"
    其中,直播帶貨成為「吐槽」重災區,相關負面信息多達11.2萬多條。   國美:商家私自更改發貨日期   中消協上述報告提到,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消費維權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價格競爭、簡訊騷擾、紅包活動、假冒偽劣等方面。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的問題也最多。   報告顯示,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112384條。
  • 中消協秘書長:部分直播帶貨平臺「恃寵而驕」!亟須步入法治軌道
    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指出,與消費者對直播帶貨這一新業態新模式的積極響應和包容忍讓相比,部分直播帶貨平臺卻因新零售、新業態的身份「恃寵而驕」,利用規則與標準的暫時缺席,大肆轉嫁行業集體試錯的成本。為此,朱劍橋建議通過落實法律責任令相關各方「各司其職」,助推直播帶貨行為提速步入法治軌道。
  • 雙11撕下直播帶貨「底褲」 營收模式或迎變局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雙11」撕下直播帶貨的「底褲」過了「618」,就得準備「雙11」,可見「雙11」對商家的重要程度。可有的企業孤注一擲,高高興興地準備直播帶貨,卻垂頭喪氣地走上了維權之路。近日,一名商戶發朋友圈稱,11月6日,該公司店鋪參加銀河眾星直播機構旗下藝人汪涵專場直播,開播費10萬元,當天成交1323臺,退款1012臺,退款率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