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2020年電商界的行業熱詞,那麼直播帶貨一定是那個最火爆的詞。雙十一期間,薇婭直播間銷售額53.2億元,李佳琦直播間銷售額38.7億元。直播帶貨就像一個新鮮出爐的蛋糕,各路人馬紛紛加入了瓜分蛋糕的隊伍中,各大明星也逐漸開始直播帶貨。
但在行業野蠻生長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各式各樣的「翻車」。
快手辛巴假燕窩事件陳小春直播賣金條,消費者收到塑料片黃聖依否認10萬坑位費只賣掉5個保溫杯中消協點名汪涵、李雪琴、李佳琦有刷單造假、售後不滿意問題
直播帶貨亂象叢生
中消協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在直播間裡,主播和商家演戲炒作賣慘。增加砍價戲碼,商家宣稱不願讓利後,主播製造衝突強迫商家改價或擅自改價,以此誇大商品的價格優勢,帶動直播間氣氛。
為了數據好看,吸引觀眾下單、吸引商家「入坑」,買單刷流量成了行業內心照不宣的選擇。直播間幾百萬觀眾,卻只有十萬真實的存在,大部分都是虛假機器人粉絲,其他觀眾人數都是花錢刷量。直播間結束後,很多客戶訂貨又退貨。一場直播下來,商家不僅賺不到任何錢,還要倒賠巨額損失。
針對當前各大頭部主播頻頻翻車事件,國家果斷出手。先是中消協率先發布了一則《「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列舉了明星直播圈粉熱,刷單售假頻「翻車」的案例。
緊跟著,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嚴格規範涉及直播平臺、帶貨主播等方面的多種行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近10份監管文件出臺。
這說明,直播帶貨正在向一個更加平坦、安全的道路發展,直播帶貨更趨於健康化。
那麼作為商家,我們怎麼才能避開那些容易翻車的坑呢?
理性看待明星,選擇合適主播
很多人認為,明星粉絲幾千萬幾百萬,振臂一呼肯定能幾秒鐘內將商品搶購一空。但明星不代表有專業的帶貨能力,粉絲也不代表銷量。直播選品、供應鏈、粉絲互動、商品價位都需要專業的團隊和主播。有的明星不僅不專業,本身粉絲黏性不足,也沒有好的商業價值,自然而然帶不動貨。
而且要注意商品和明星之間的匹配度,選擇垂直領域主播。例如某某明星未婚,卻帶貨母嬰用品。明星本身有自己的定位和粉絲人群定位,現在也有反向垂直領域,比如男明星代言口紅等化妝品,一個原因是有的男明星女粉絲佔比多,二是現在也正在颳起男性化妝的風潮。
避開第三方中間商
直播帶貨主要是品牌主通過主播機構 MCN ,以坑位費+佣金抽成的方式讓主播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推廣售賣商品。
但在這個環節中,或許有更多的中間商加入進來。
黃聖依直播保溫杯的創業公司,就是經歷了太多的第三方公司。從品牌方到直播方,中轉廣告公司、代運營招商機構、代運營公司,最後到直播活動招商方,經手4家公司。費用層層升級,信息傳達不及時,都容易爆發問題。商家一定要找到正規的直播機構。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直播電商交易額突破3000億元,國內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直播電商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直播在產品、機制方面也越來越規範,直播帶貨將成為各電商平臺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