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我國科學家發現人中和抗體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的N端...

2020-12-23 生物谷

2020年6月25日訊/

生物谷

BIOON/---COVID-19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爆發已成為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COVID-19是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這種病毒是一種正鏈包膜RNA病毒,可引起人類咳嗽、頭痛、呼吸困難、肌痛、發熱和嚴重肺炎等症狀。

SARS-CoV-2是β冠狀病毒屬的成員,分別在2002年和2012年引起流行病的SARS-CoV和MERS-CoV也屬於β冠狀病毒。SARS-CoV-2與SARS-CoV具有大約80%的序列一致性,並使用相同的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進入宿主細胞。

三聚體刺突蛋白(S蛋白)裝飾著冠狀病毒的表面,在病毒進入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感染過程中,S蛋白被宿主蛋白酶(比如TMPRSS2)切割成N端的S1亞基和C端的S2亞基,並從融合前狀態轉變為融合後狀態。S1和S2由胞外結構域(ECD,1-1208個胺基酸)和單個跨膜螺旋組成,分別介導受體結合和膜融合。S1由N端結構域(NTD)和受體結合結構域(RBD)組成,對決定組織嗜性和宿主範圍至關重要。RBD負責與ACE2結合,而NTD的功能尚不十分清楚。在一些冠狀病毒中,NTD可能在初始附著時識別特定的糖基團,並可能在S蛋白從融合前狀態到融合後狀態的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MERS-CoV S蛋白的NTD可以作為中和抗體的關鍵表位。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6952。

具有強效中和活性的靶向SARS-CoV-2 S蛋白的單克隆抗體(mAb)是開發COVID-19治療幹預的一個重點。許多研究報導了靶向RBD和抑制S蛋白與ACE2之間結合的SARS-CoV-2中和抗體的功能和結構。使用單一的RBD靶向抗體可能會誘發冠狀病毒產生抵抗性突變。靶向非RBD表位的抗體可能被添加到針對SARS-CoV-2的抗體組合療法中。

不僅位於S蛋白的RBD上的表位分布,而且位於整個S蛋白上的表位分布都可用來指導開發靶向SARS-CoV-2的治療性藥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西湖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從10名康復期COVID-19患者中分離並描述了mAb。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6月22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neutralizing human antibody binds to the N-terminal domain of the Spike protein of SARS-CoV-2」。

他們分離出的三種mAb顯示出對真正的SARS-CoV-2的中和活性。一種名為4A8的mAb對真正的SARS-CoV-2和SARS-CoV-2假病毒都有較高的中和效力,但並不結合RBD。他們解析出4A8與S蛋白結合在一起時的總體解析度為3.1埃的低溫電鏡結構和針對4A8-NTD界面的局部解析度為3.3埃的低溫電鏡結構,從而確定4A8的表位為S蛋白的NTD。這表明NTD是針對COVID-19的治療性mAb的一個有希望的靶點。

鑑於COVID-19大流行仍在持續,迫切需要對SARS-CoV-2感染進行預防和治療幹預。這項研究揭示從10名康復期患者的B細胞中分離出的天然存在的人類SARS-CoV-2 mAb在基因使用和S蛋白的表位識別方面具有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分離的mAb並不識別RBD,而且所有中和真正的SARS-CoV-2的mAb都不能抑制S蛋白與ACE2的結合。這些出乎意料的結果表明,除了抑制這種冠狀病毒與ACE2的相互作用外,還存在其他重要的SARS-CoV-2中和機制。

靶向S1的mAb 4A8不能阻斷ACE2與S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是在體外對真正的SARS-CoV-2和SARS-CoV-2假病毒均表現出高水平的中和作用。據報導,許多靶向SARS-CoV-2的中和抗體都是以S蛋白的RBD為靶點,阻斷RBD和ACE2之間的結合。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4A8與S蛋白的NTD結合,具有強效的中和活性。之前的研究已表明,mAb 7D10很可能是通過抑制RBD-DPP4結合和S蛋白從融合前狀態到融合後狀態的構象變化來與MERS-CoV S蛋白的NTD結合。這些研究人員將7D10與MERS-CoV S蛋白的NTD結合在一起時的晶體結構與4A8-S蛋白複合物結構進行了比較,發現這種mAb與NTD之間的界面有部分重疊。7D10可能通過它靠近RBD的輕鏈抑制MERS-CoV和DPP4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種4A8-S蛋白複合物中,4A8的輕鏈遠離RBD。因此,他們推測4A8可能通過抑制S蛋白的構象變化來中和SARS-CoV-2。此外,SARS-CoV-2、SARS-CoV和MERS-CoV S蛋白的序列比對顯示了可分別被不同mAb所識別的不同NTD表面序列。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報導了一種識別SARS-CoV-2 S蛋白上脆弱的NTD表位的全人中和mAb,它的作用機制與受體結合抑制無關。4A8與RBD靶向抗體的結合可能會避免這種病毒的逃逸突變,成為有前景的抗體組合療法。這項研究獲得的信息可用於開發基於結構的SARS-CoV-2疫苗設計。(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Xiangyang Chi et al. A neutralizing human antibody binds to the N-terminal domain of the Spike protein of SARS-CoV-2.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6952.

相關焦點

  • SARS-CoV-2突刺蛋白的抗體混雞尾酒療法可防止快速突變逃逸
    SARS-CoV-2突刺蛋白的抗體混雞尾酒療法可防止快速突變逃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7 21:39:13 美國再生元製藥公司Christos A.
  • Science子刊詳解!開發和評估四種檢測SARS-CoV-2抗體的血清學測試...
    ELISA測試方法:兩種ELISA測試方法是基於SARS-CoV-2的全長N蛋白(ELISA N)或SARS-CoV-2刺突蛋白(S)胞外結構域(ELISA S)的常規測試方法。優點:這兩種測試方法是基於一種易於移植的技術,可用於商業試劑盒。ELISA S測試方法比ELISA N測試方法的靈敏度稍高。
  • ...發現一種強有效的新冠抗體:濃度低於10微克/ml,5天就能完全中和...
    Affinity Biosciences是一家專注於癌症治療抗體發現的私人控股公司。該公司對其含有1000億種人類抗體的抗體庫進行了篩選,以確定能夠阻止新冠病毒蛋白峰值與受體結合的抗體。通過彼得多爾蒂感染和免疫研究所的測試顯示,其抗體濃度低於每毫升10微克,可以中和病毒的傳染性。今年3月,Affinity開始篩選其1000億種人類抗體的專有抗體庫,以發現那些可能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
  • Science詳解: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常見的刺突蛋白突變D614G讓新冠...
    2020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冠狀病毒SARS-CoV-2發生的一種稱為D614G的突變使得這種病毒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傳播,但是這種發生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的突變也可能使得這種病毒對疫苗更加敏感。
  • 瑞典發現有效中和新冠病毒納米抗體 有望用於開發抗病毒藥物
    瑞典發現有效中和新冠病毒納米抗體 有望用於開發抗病毒藥物 2020-09-08 06:47:20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納米抗體有望用於開發靶向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  這次鑑定出的納米抗體是駱駝身上天然存在且可適應人體的抗體片段。今年2月,瑞典科學家在羊駝身上注射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方面起關鍵作用),60天後,羊駝的血液樣本顯示出對刺突蛋白的強烈免疫反應。
  • 降低受體與蛋白結合力!我國科學家開發重組ACE2-Ig抗體,或可中和新...
    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融合蛋白,對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結構域具有高結合親和力,並且在小鼠中表現出良好的藥理性質。此外,融合蛋白可在體外「中和」掉那些模仿SARS-CoV或SARS-CoV-2的假病毒的刺突蛋白。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刺突糖蛋白的結構、功能和...
    SARS-CoV和幾種SARSr-CoV通過結構域B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直接相互作用而進入靶細胞。由於冠狀病毒S蛋白暴露於病毒表面並介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因此它是感染後中和抗體的主要靶標,也是藥物開發和疫苗設計的重點。S蛋白三聚體受到N-連接聚糖的廣泛修飾,這對於它們的正確摺疊和調節宿主蛋白酶和中和抗體的可接觸性至關重要。
  • Cell: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RBD結構域的中和位點和免疫顯性位點
    SARS-CoV-2與另外兩種密切相關的高致病性病毒SARS-CoV和 MERS-CoV同屬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屬。SARS-CoV-2有一個大小為30kb的正義、單鏈RNA基因組。它的核衣殼蛋白(N)和由膜蛋白(M)、包膜蛋白(E)以及刺突蛋白(S)組成的外膜包覆著它的基因組。
  • 日本研發出新型SARS-CoV-2抗體
    撰寫:華科甘草 轉載留言即可5月7日,日本北裡大學官網發消息稱大村智(2015年與屠呦呦和威廉·坎貝爾共同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紀念研究所病毒感染防控實驗室片山和彥團隊、Epsilon Molecular Engineering株式會社和花王株式會社共同研發出具有抑制SARS-CoV-2感染能力
  • 《科學》雜誌:高福等學者發現2種阻斷新冠與受體結合的抗體
    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中分離出的兩種單克隆抗體B38和H4抗體,可以阻止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之間的結合。隨後在小鼠模型中的治療研究證實,這兩種抗體可降低小鼠感染後肺部的病毒載量。
  • bioRxiv:研究開發可同時中和SARS-CoV-2和SARS-CoV的中和性治療抗體!
    2020年6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目前還沒有批准的用於治療COVID-19的疫苗或療法。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食品和藥物控制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H014,通過與S受體結合區域(RBD)結合,在納米水平上有效中和SARS-CoV-2和SARS-CoV偽病毒以及真實的SARS-CoV-2。
  • SARS-CoV-2表面凸起糖蛋白的結構、功能和抗原性
    研究團隊揭示SARS-CoV-2刺突蛋白的結構、功能和抗原性。 他們表示SARS-CoV-2 S利用ACE2進入細胞,並且SARS-CoV-2 S和SARS-CoV S的受體結合域與人ACE2他們發現,SARS-CoV-2 S糖蛋白在S1 / S2亞基之間的邊界處具有furin蛋白酶切割位點,該位點在生物發生過程中被加工,並將這種病毒與SARS-CoV和
  • 解藥|多個中國團隊發現抗新冠中和抗體 或嘗試雞尾酒療法
    研究者從一名新冠病毒感染康復患者體內分離出4個中和抗體,分別名為B5、B38、H2和H4。新冠病毒可通過表面S蛋白(刺突糖蛋白)與宿主細胞融合,上述抗體則可通過與位於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進行中和,從而阻止新冠病毒入侵細胞。
  • 最新突破,南開大學邵一鳴教授團隊發現兩種HIV-1廣譜中和抗體
    近年研究表明,在 HIV-1 自然感染過程中,部分感染者可產生針對膜蛋白保守區的廣譜中和抗體(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NAbs)。bNAbs 一般在病毒感染後 2-3 年出現,能以極低濃度中和大部分愛滋病毒株。
  • Cell:深度突變掃描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突變對S蛋白...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Jesse Bloom和他的同事們已經將近4000種不同的突變如何改變了SARS-CoV-2與人類細胞結合的能力進行了編目。他們的數據以交互式地圖的形式在網上公開,是科學家們開發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以對抗SARS-CoV-2引起的傳染病COVID-19的新資源。這項研究還揭示了單個突變可能如何影響這種病毒的行為。
  • 新冠快速康復者體內持續產生抗SARS-CoV-2病毒抗體
    我們定量分析了血漿IgG和IgM,以及血漿IgG對多種SARS-CoV-2抗原的穩定性,大多數被試都是輕度感染者。我們發現抗SARS-CoV-2抗體分布廣泛,且與症狀嚴重程度相關。雖然大多數人表現出IgG衰減,但有一個明顯的亞群在同一時間段內顯示出持續的抗SARS-CoV-2特異性IgG水平。
  • 謝曉亮: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長城網記者 耿佳 攝長城網12月23日訊(記者 耿佳)今天上午開幕的2020崇禮論壇上,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表示,其團隊目前發現了BD-368-2中和抗體,對新冠效果顯著,正在積極推進臨床試驗。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 bioRxiv:詳解我國科學家開發出針對SARS-CoV-2的CAR-M細胞免疫療法
    COVID-19的病死率因年齡不同而有明顯差異,從5~17歲患者每1000名人中0.3人死亡到85歲或以上患者每1000名人中304.9人死亡。在重症監護室住院的患者中,病死率可達到40%。目前還沒有針對SARS-CoV-2的人類疫苗,但大約有120種候選疫苗正在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