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意境。根據百科的解釋,意境就是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藉助形象所表現出來意蘊和境界。而這句詩之所以有意境就是因為有很深刻的意蘊。要想真正的了解,還要從這首詩的背景說起。
這句詩是蘇軾寫給張先的。張先,人送外號「張三影」,也是宋朝有名的文學家,不過他大了蘇軾幾十歲,兩個人算是忘年交。張先在八十歲的時候,身體還是很硬朗,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八十與十八,這一顛倒,可是顛倒了一個甲子。張先非常高興,寫了首詩給蘇軾: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這簡直就是在赤裸裸的炫耀,但是蘇軾也不是省油的燈,於是寫下了《戲張先》來回應。
《戲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軾一個「戲」字,就表明了蘇軾並沒有諷刺之意,而是對朋友的調侃。
知道了這句詩的背景,我們再體會這句詩的意境就會有新的理解。拋開整首詩,單把「一樹梨花壓海棠」拿出來看,這就是一句優秀的描寫春景的詩句。雪白的梨花壓在紅豔的海棠之上,一幅美麗的春景圖躍然紙上。我們看到的是春天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單這一點就十分有意境。
但是把前面的幾句詩聯繫起來,這句詩就會被玩兒壞。這句詩的意境能夠給人一種美的感覺,把人物完美的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而沒有絲毫的維和之感。而且更難為可貴的是,這句詩雖然實際寫的是洞房之樂,但不會給人一種邪淫的感覺,這才是真正優秀的詩詞。
像這樣的詩詞在歷史上也不乏少數,比如朱慶餘的那句「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張先的「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都有一種與之類似的意境。
結論:這句詩表面上是寫春景,實際寫人,不論從哪個角度來欣賞都能夠給人美的意境,不會有絲毫雜念。「思無邪」——沒有邪念。這便是我最直觀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