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論情節刺激人物鮮活,水滸傳勝過紅樓夢太多。尤其前七十回敘述幾位主要人物的上山前的傳奇經歷,那真是引人入勝又令人神往。比如第七回這段「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智深收服了一眾潑皮,被邀吃酒)吃到半酣裡,也有唱的,也有說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裡喧鬨,只聽得門外老鴉哇哇的叫。眾人有扣齒的,齊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們做什麼鳥亂?」眾人道:「老鴉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裡取這話!」那種地道人笑道:「牆角邊綠楊樹上,新添了一個老鴉巢。每日只聒到晚。」眾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幾個道:「我們便去。」智深也乘著酒興,都到外面看時,果然綠楊樹上一個老鴉巢。眾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淨。」李四便道:「我與你盤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眾潑皮見了, 一齊拜倒在地……
這當然是藝術的誇張,記得電視劇《水滸傳》拍攝這一段時,是提前把樹挖出來再埋回去,「拔」時又暗中用了一臺大型起重機綁住樹頂往上吊,才「幫助」魯智深成功完成了拔樹的表演。
正常人直接去拔,哪怕是最強壯的大力士,都絕無成功之可能。
之所以敢這麼確定,是因為最近看到了知乎上一位網友對拔樹所需力量的一個相當精密的計算。節錄如下——
但是有一種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樹木被拔起來,那就是出現狂風的時候,通常颱風天氣我們都可以看到有許多的樹木被連根拔起,這種力量是非常恐怖的。而把樹要吹起來需要多大的風級呢?至少是10級風,那我們就以最小值計算。
不同大小的樹木看做在同樣風級下,會受到同樣的破壞效果,即大樹會被拔起來,小樹也會被拔起來,(小樹被拔起來容易,但小樹的樹冠小,受風面積小,受到的力也小。大樹不容易被拔起來,但他的樹冠大的多,受風面積大,同樣風力的情況下,大樹更容易被拔起來。)
根據伯努利方程,可以得出一個數字,10級風吹來(取最大風速28.4米/秒),每平方米迎風面將承受約51千克力。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其他力的影響,質量為51千克的物體,如果迎風面積為1平方米,將被風吹倒甚至吹走。
而魯智深要拔的垂楊柳上面有烏鴉的巢,那麼樹高應該在七到八米,別說烏鴉的巢搭在10米以上,我見過烏鴉,沒有那麼高,六七米足夠了。這樣柳樹的胸徑至少也有40釐米,而樹冠的寬度,應該和樹的高度差不多,所以樹冠的橫截面積應該在50平方米左右.,葉子的展開面積也就是迎風面積至少是1000平方米。
那麼將樹拔起的力量就有51噸,如果換算成市斤的話就是十萬斤零兩千斤。而金箍棒的重量一萬三千五百斤,但是古代的斤都是十六兩的,所以換算成現在的斤數應該是兩萬一千六百斤,所以要想把這樣粗的樹連根拔起的力量,比拿起金箍棒的力量還大。
如上,這樣艱巨的工程別說魯智深,連孫悟空都辦不到。
我由此想到改變一件事物的難度。尤其是改變某種制度的難度。我感覺青年人的一大缺點,就是容易固執於改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忽視了改變的可行性。他們動輒對現實不以為然甚或強烈不滿,卻很少有耐心去弄懂現實背後不得不然的內在邏輯。
幾乎每一種現存的事物都不是憑空堆在世界平面上的木頭,而是有遠遠超出我們想像的龐大根系一直延伸到歷史、文化、習俗、權力博弈、利益爭奪和人性本能的深處。
還是回來說說高中軍事化管理這個事情。有朋友留言說雖然都是統一校服,但是伊頓校服難道不比國內的漂亮多了?為什麼我們不肯借鑑一下呢?他(或者她)並且控訴道,國內學校是在「故意壓制審美」,是在「重要的審美養成階段」,「剝奪學生美的能力」,這「破壞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審美」,「難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嗎」?
確實「可悲」。我百分百尊重這位朋友的感受,因為這些也曾是我高中階段常常「憤憤不平」的事情,我那時甚至還要更偏激。不管我多麼熱愛自己的母校,任何一個正常人都能看出來河間一中的校服比伊頓公學差得太遠了。這麼難看的校服,憑啥還不許卷褲腿?
我母校落後於伊頓的又何止校服!校舍建築哪有人家氣派?教學師資哪有人家雄厚?課外活動哪有人家多彩?膳食供給哪有人家豐富?……這難道不是在學生最重要的發展階段,剝奪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權利嗎?難道不是毀滅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創造力嗎?「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嗎」?這麼差的條件,憑啥要求學生認真學習?
這些追問多麼理直氣壯義正詞嚴!我只是抄了一遍,都有點陷入對自己「大義凜然」的革命先鋒形象的陶醉感了。
可惜忽略了基本的現實條件的制約——比如,經濟條件。
想讓我母校看齊伊頓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有更多的錢,足夠多的錢。事實上,居我所知,就在我們中國,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甚至一些省會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級市,仿照伊頓公學那種高昂學費優裕條件的私立學校多得是,其中必定不乏採用伊頓同款校服者。依照之前的推理,那些學校應該不會「扼殺學生美的能力」了吧?各位朋友,請問您當初為什麼沒去呢?
我當然不是煽動大家「恨爹不成鋼」。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在給定的環境下生活生長。這同樣是是孫悟空都無法改變的事情。誰要是怨恨自己不是王思聰,肯定是已經發瘋。生存條件再差,總勝過根本不曾擁有生命。何況我們每個人都還有憑藉現有條件來改變自己命運的可能。
下面這句很像常見的雞湯格言: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奮發向上。
「審美」當然很重要,但「審美」是昂貴的——不信去打聽一下那些美術培訓班——想在客觀條件不如別人的情況下追趕別人,只能靠犧牲(主動或者被動)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來獲得一些明顯更為重要的東西。舍此,別無他法。
最後,請允許我重複上篇文章的中心句:「在目前國內多數高中還不具備一線城市那些搞素質教育高中的教學條件的硬性制約下,軍事化管理幾乎是他們能為高中生做的最有益最負責任的事情。」
因為這也是「河間一中」們唯一有可能拼過「伊頓公學」們的事情。
請儘快忘掉「徒手拔樹」的幻想,有這功夫,不如把自己變成一棵樹。
原文連結: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可能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