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可能性研究

2021-02-08 國文鋒語



單論情節刺激人物鮮活,水滸傳勝過紅樓夢太多。尤其前七十回敘述幾位主要人物的上山前的傳奇經歷,那真是引人入勝又令人神往。比如第七回這段「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智深收服了一眾潑皮,被邀吃酒)吃到半酣裡,也有唱的,也有說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裡喧鬨,只聽得門外老鴉哇哇的叫。眾人有扣齒的,齊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們做什麼鳥亂?」眾人道:「老鴉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裡取這話!」那種地道人笑道:「牆角邊綠楊樹上,新添了一個老鴉巢。每日只聒到晚。」眾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幾個道:「我們便去。」智深也乘著酒興,都到外面看時,果然綠楊樹上一個老鴉巢。眾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淨。」李四便道:「我與你盤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眾潑皮見了, 一齊拜倒在地……

 

這當然是藝術的誇張,記得電視劇《水滸傳》拍攝這一段時,是提前把樹挖出來再埋回去,「拔」時又暗中用了一臺大型起重機綁住樹頂往上吊,才「幫助」魯智深成功完成了拔樹的表演。

正常人直接去拔,哪怕是最強壯的大力士,都絕無成功之可能。

之所以敢這麼確定,是因為最近看到了知乎上一位網友對拔樹所需力量的一個相當精密的計算。節錄如下——

但是有一種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樹木被拔起來,那就是出現狂風的時候,通常颱風天氣我們都可以看到有許多的樹木被連根拔起,這種力量是非常恐怖的。而把樹要吹起來需要多大的風級呢?至少是10級風,那我們就以最小值計算。

不同大小的樹木看做在同樣風級下,會受到同樣的破壞效果,即大樹會被拔起來,小樹也會被拔起來,(小樹被拔起來容易,但小樹的樹冠小,受風面積小,受到的力也小。大樹不容易被拔起來,但他的樹冠大的多,受風面積大,同樣風力的情況下,大樹更容易被拔起來。)

根據伯努利方程,可以得出一個數字,10級風吹來(取最大風速28.4米/秒),每平方米迎風面將承受約51千克力。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其他力的影響,質量為51千克的物體,如果迎風面積為1平方米,將被風吹倒甚至吹走。

而魯智深要拔的垂楊柳上面有烏鴉的巢,那麼樹高應該在七到八米,別說烏鴉的巢搭在10米以上,我見過烏鴉,沒有那麼高,六七米足夠了。這樣柳樹的胸徑至少也有40釐米,而樹冠的寬度,應該和樹的高度差不多,所以樹冠的橫截面積應該在50平方米左右.,葉子的展開面積也就是迎風面積至少是1000平方米。

那麼將樹拔起的力量就有51噸,如果換算成市斤的話就是十萬斤零兩千斤。而金箍棒的重量一萬三千五百斤,但是古代的斤都是十六兩的,所以換算成現在的斤數應該是兩萬一千六百斤,所以要想把這樣粗的樹連根拔起的力量,比拿起金箍棒的力量還大。

 

如上,這樣艱巨的工程別說魯智深,連孫悟空都辦不到。

 

我由此想到改變一件事物的難度。尤其是改變某種制度的難度。我感覺青年人的一大缺點,就是容易固執於改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忽視了改變的可行性。他們動輒對現實不以為然甚或強烈不滿,卻很少有耐心去弄懂現實背後不得不然的內在邏輯。

 

幾乎每一種現存的事物都不是憑空堆在世界平面上的木頭,而是有遠遠超出我們想像的龐大根系一直延伸到歷史、文化、習俗、權力博弈、利益爭奪和人性本能的深處。

 

還是回來說說高中軍事化管理這個事情。有朋友留言說雖然都是統一校服,但是伊頓校服難道不比國內的漂亮多了?為什麼我們不肯借鑑一下呢?他(或者她)並且控訴道,國內學校是在「故意壓制審美」,是在「重要的審美養成階段」,「剝奪學生美的能力」,這「破壞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審美」,「難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嗎」?

 


確實「可悲」。我百分百尊重這位朋友的感受,因為這些也曾是我高中階段常常「憤憤不平」的事情,我那時甚至還要更偏激。不管我多麼熱愛自己的母校,任何一個正常人都能看出來河間一中的校服比伊頓公學差得太遠了。這麼難看的校服,憑啥還不許卷褲腿?

 

我母校落後於伊頓的又何止校服!校舍建築哪有人家氣派?教學師資哪有人家雄厚?課外活動哪有人家多彩?膳食供給哪有人家豐富?……這難道不是在學生最重要的發展階段,剝奪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權利嗎?難道不是毀滅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創造力嗎?「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嗎」?這麼差的條件,憑啥要求學生認真學習?

 

這些追問多麼理直氣壯義正詞嚴!我只是抄了一遍,都有點陷入對自己「大義凜然」的革命先鋒形象的陶醉感了。

 

可惜忽略了基本的現實條件的制約——比如,經濟條件。

 

想讓我母校看齊伊頓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有更多的錢,足夠多的錢。事實上,居我所知,就在我們中國,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甚至一些省會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級市,仿照伊頓公學那種高昂學費優裕條件的私立學校多得是,其中必定不乏採用伊頓同款校服者。依照之前的推理,那些學校應該不會「扼殺學生美的能力」了吧?各位朋友,請問您當初為什麼沒去呢?

 


我當然不是煽動大家「恨爹不成鋼」。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在給定的環境下生活生長。這同樣是是孫悟空都無法改變的事情。誰要是怨恨自己不是王思聰,肯定是已經發瘋。生存條件再差,總勝過根本不曾擁有生命。何況我們每個人都還有憑藉現有條件來改變自己命運的可能。

 

下面這句很像常見的雞湯格言: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奮發向上。

 

「審美」當然很重要,但「審美」是昂貴的——不信去打聽一下那些美術培訓班——想在客觀條件不如別人的情況下追趕別人,只能靠犧牲(主動或者被動)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來獲得一些明顯更為重要的東西。舍此,別無他法。

 

最後,請允許我重複上篇文章的中心句:「在目前國內多數高中還不具備一線城市那些搞素質教育高中的教學條件的硬性制約下,軍事化管理幾乎是他們能為高中生做的最有益最負責任的事情。」

 

因為這也是「河間一中」們唯一有可能拼過「伊頓公學」們的事情。

 

請儘快忘掉「徒手拔樹」的幻想,有這功夫,不如把自己變成一棵樹。


原文連結: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可能性研究

相關焦點

  • 不要被水滸傳騙了,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真相可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幾乎與林夫人被調戲的同時,魯智深在大相國寺菜園也站穩了腳跟,後來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被人津津樂道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那麼真相是什麼呢?本期楊角風談水滸:不要被水滸傳騙了,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真相可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 原來水滸傳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真相是這樣的:得出的結論震撼
    最近小編在研究《水滸傳》,前面一期談到了,現實生活中的壯士武松,打死老虎的概率有多大?這裡無法加超連結,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查看之前的文章。今天看到水滸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眾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淨。」李四便道:「我與你盤上去,不要梯子。」
  • 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什麼梗?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梗的起因介紹
    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什麼梗?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梗的起因介紹時間:2020-11-18 23: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什麼梗?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梗的起因介紹 為什麼大家都在說林黛玉倒拔垂楊柳,這是什麼梗呢,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為你帶來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別再別人說半天你還不知道什麼意思了。 一、出處     原標題;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什麼梗?
  • 臧金生增肥90斤演史上最完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命懸一線
    《好漢歌》中這句家喻戶曉的歌詞,形容的正是《水滸傳》中最重要的角色魯智深。魯智深為人豪爽直率,但又粗中有細,在眾多版本的魯智深中,曾有人評價,臧金生就猶如從小說中走出來的「花和尚」,他將嫉惡如仇的硬漢形象塑造得近乎完美。而臧金生也不止一次表示,《水滸傳》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戲。
  • 核雕《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
    從去年開始陸續創作了一些水滸傳題材的作品,水滸傳裡故事最多的當屬魯智深,武松,林衝等幾位好漢。魯智深活的最豁達,快意恩仇無所顧忌。
  • 武松魯智深為什麼進不了梁山五虎將?兩個條件就把他們淘汰了
    論武藝,魯智深能倒拔垂楊柳,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舞動如飛。武松景陽崗三拳兩腳打死猛虎,鬥蔣門神如戲童稚。他們倆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為什麼沒有入選地位更高的五虎將,卻和武藝較低李逵劉唐楊雄石秀等人混在一起,只當了個步軍十頭領呢?直到重讀水滸傳,才明白其中大有玄機。
  • 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11-17 20:07   來源:手機樂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什麼梗?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為什麼大家都在說林黛玉倒拔垂楊柳,這是什麼梗呢,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為你帶來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別再別人說半天你還不知道什麼意思了。 一、出處 林   原標題: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什麼梗?
  • 我是魯智深,假和尚也能成正果
    花和尚魯智深是「水滸」中最經典人物之一,原名魯達,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漢,天孤星,十員步軍頭領第一位。我們對於「水滸」中他的故事耳熟能詳: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單打二龍山、徵方臘。
  • 《水滸傳》霸氣紋身,魯智深大氣,燕青文雅秀氣,還有個你說是誰
    《水滸傳》裡的好漢可以說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高手,各有各自的能力和本領,其中除了他們各自難懂的稱號外,其實還有幾位身上的紋身也是十分亮眼,其中魯智深的紋身十分大氣,燕青紋身顯得文雅秀氣,還有一個大家說是誰?魯智深可以說是名頭響亮,其中倒拔垂楊柳可見他的力大無窮。
  • 同樣是「魯智深」,徐錦江、李永林、晉松、臧金生誰最深入人心!
    水滸傳最為我國四大名著,在水滸傳中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其中魯智深這個角色值得很多人去研究,他身長八尺,腰闊十圍,擁有標誌性的絡腮鬍須。在書中塑造了「倒拔垂楊柳」、「拳打鎮關西」等經典情節,廣為流傳。所以《水滸傳》被翻拍成眾多版本,但真能演出魯智深的演員寥寥無幾。
  • 魯智深的布拉格之戀
    ▼見證汴京盛況的《清明上河圖》在汴京的塵世繁華中,上演了許多悲歡離合,在大宋,汴京是首都也是最佳的舞臺,魯智深、林衝、林娘子、高衙內等,紛紛粉墨登場。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在北宋的汴京,也有著相似的故事:既是聖徒也好色之徒更是思想者的男人魯智深。以及一個仿佛被命運放在塗了樹脂的籃子裡,順水漂到男人身邊的林衝的娘子。▼魯智深與林衝
  • 魯智深若和武松拼死相搏,誰能活到最後?景陽岡店小二道出真相
    加之二人上了梁山之後同為步兵頭領,因此魯智深和武松是一對非常要好的生死兄弟。 倘若魯智深和武松結下了血海深仇,二人定要拼死相搏的話,誰能活到最後?我們認真仔細的比較一下就知道答案了。 先看武松,他最著名的幾件事就是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以及血濺鴛鴦樓。
  • 元代故事裡的(水滸傳)魯智深。
    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梁山有一零八條好漢,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作者用力刻畫的不過寥寥幾位,寫得最深入人心、動人心魄的,無疑當屬林衝、武松、魯智深三人。林衝和武松都是因為家人蒙冤受屈,最終逼上梁山。而那魯智深,從第二回拳打鎮關西開始,到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落草二龍山,一路都是無牽無掛的孤身英雄。他的家人去哪了,沒有妻子,也沒有父母嗎?答案是,當然有。
  • 重溫山東版《水滸傳·魯智深》,了解一下魯智深的飾演者
    該劇講述了宋江、魯智深、武松、林衝等梁山好漢殺富濟貧、路見不平行俠仗義的故事。山東版《水滸傳》是我國內地觀眾第一次以電視劇的形式觀看《水滸傳》的故事,這版《水滸傳》與後來的版本不同,以人物傳記的形式表現水滸人物。
  • 魯智深的「提轄」是個啥官?正史答案出人意料,放現代又是啥官
    看過水滸傳的小夥伴都知道,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武藝高超、俠肝義膽。由於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下手過重便被迫開始了流亡生涯、先是落髮為僧。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中美兩國巔峰對決的國祚密碼,"土"氣篇
    老美的諸多表現都可以驗證這一點,他們對應金德為"義",對應金魔為"殺",之前的文章已經涉及過了,不再詳述。美國的金運靠什麼維持呢?土生金,金運之母是土,土代表黃色,屬"中"。如果"土"氣空虛,母弱子病,土不生金,美國國運裡的金氣就會越來越弱,所以"土"對美國很重要,是維持國運不衰疲、持續壓制東方中國木運的關鍵點。
  • 讀《水滸傳》之魯智深
    花和尚之所以花,只因為其一身的花繡,即文身全是花兒,在第二十七回,原文道:「因他脊梁上有花繡,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魯智深。」這跟好色八竿子打不著,說沒關係,細想來,還是有點關係的。因為一身的花繡,所以魯智深一生就跟女性有了緣分,一共遇見五個女性,每次都是解救。那麼,魯智深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 譚志剛的"淡"與"雅"
    "我當農民沒有土地,當工人又沒有崗位。所以,到了我這裡什麼都簡單了,留給我的路就只有藝術了。"譚志剛說話,總是如此淡然。"        我很欣賞這句話。可是,今天一番暢談,我才知道,他的"閒雅"只是他的一種生活態度,而他真正的生活狀態卻是內心的"負累"。本來,二者是難以調和的對立,但在譚志剛這裡,卻來了個矛盾的對立統一。不得不說,譚志剛活出了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比單純的閒雅更讓人尊敬。那就是二個字:"淡"和"雅"。儘管南下廣州只有短短的五年,但卻是譚志剛藝術生涯中一段漫長的"悽風苦雨"的歲月。
  • 世間再無魯智深
    --選自崑曲《虎囊彈·山門》   這是《山門》中魯智深的唱詞,英雄末路滿腔悲苦又無可奈何,細讀催人淚下;《紅樓夢》中,薛寶釵評「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句是絕妙;「哪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賈寶玉品咂此句,悟了禪機。品著這段詞,魯智深的傳奇經歷便在我面前徐徐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