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晏非 新周刊
紐約曼哈頓街頭的CK廣告。/網友供圖
一則廣告,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觸及社會觀念,尚不得而知,倒是急匆匆推出新廣告的商家,利用公眾的一片熱忱打開銷路的心思昭然若揭。
發現了嗎?被認為是「小孩子不能看」的內衣廣告,這幾年正在逐漸摘下「性感」的噱頭。不僅如此,大碼、有色人種等類型模特的次第登場,也讓內衣廣告的觀感變得更加豐富。
但一個集多個標籤於一身的模特,竟會就此引發一場罵戰。
近期,著名服飾品牌Calvin Klein(簡稱CK)在紐約曼哈頓街頭投放了一個新海報。不再是熟悉的大胸蜂腰白人女性,而是一個非裔大碼女模特。
模特本人在廣告牌前與朋友合影,並和家人分享喜悅。
這位黑人模特Jari Jones,同時具有變性人、女同性戀的身份,其妻子亦是變性人,兩人共同收養了不同膚色、不同性取向的孩子。有評論認為,這可能是「史上最政治正確」的形象。
由於部分媒體將其與2009年的性感海報進行對比,反對的聲浪更加猛烈。
喊著「不買CK」的人,有多少是CK的忠實消費者呢?
對於大多數國內消費者而言,連周冬雨代言維密這件事都還沒能完全理解,就看到了黑人大碼模特海報出街,顯然是很難接受的。
但就這件事而言,討論的範疇已經不再僅限於內衣本身。內衣廣告要不要性感、模特究竟美不美、不喜歡應不應該提出異議、品牌方是否過於「政治正確」……都成了這場爭議中無可迴避的問題。
想要討好市場的品牌
正在假裝「包容」
實際上,這次宣傳策劃是針對性少數群體在「驕傲月」投放的宣傳,並不指向中國市場。
受邀出鏡的模特總共有9位,包括巴西變裝皇后Pabllo Vittar,知名YouTube博主Chella Man,酷兒歌手Gia Woods以及出演《13 Reasons Why》的演員Tommy Dorfman等,都是性少數群體中的領軍人物。
只是相比之下,被單拎出來的Jari Jones,確實是外形上爭議最大的一位。
說起來,也不能怪看客們對CK有這麼大的意見。畢竟在此之前,CK根本不是「為人民發聲」的人設。他家最愛玩的伎倆,就是用廣告打情色擦邊球。
2009年,CK在同一塊廣告牌上,投放了一張極具性暗示的海報,引發了市民的極大不滿。即便是在消費者眼中,這樣的廣告也是「毫無底線」的,完全無法給產品本身帶來應有的關注度,還容易讓人對品牌的價值觀產生懷疑。
惡評如潮水般湧來,CK很快撤下了這則廣告,換上了一位0號女模特單獨出鏡的海報,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品牌的形象。
有趣的是,這張海報剛好在這次討論中被拿來橫向對比了,並且得到了大多數網民的認可。但不難發現,即便是看起來相對主流的「標準式」性感,在CK這裡其實只能算保守。
那麼CK是直到今天才開始變得「包容」「開放」的嗎?顯然不是。
至少在去年,CK就已經邀請到黑人大碼說唱歌手Chika Oranika擔任模特,在同一個位置投放了宣傳海報,在當時同樣引起了相當大的討論。
不少人認為,這是在宣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也有聲音表示,能讓黑人模特、大碼模特得到更多機會,讓少數群體得到更多的曝光度,「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如果說去年的海報是對市場的一次試探,那麼今年的策劃,顯然是抱定了「搞個大新聞」的決心。剛好撞上了#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熱點,想不爆都難。
不少人詬病CK這次過於「政治正確」,殊不知再不緊跟「多元化」潮流,內衣品牌都要活不下去了。
同樣是靠性感打天下的維密,每年的大秀從一票難求到收視率逐步下跌,到去年乾脆就不辦了。營收逐年遞減,線下關店不停,今年6月更曝出破產清算的消息。
「大胸細腰」不香了,無鋼圈薄杯文胸開始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尊重自己原本的身材,追求真正的舒適。如此境況下,老品牌CK又怎能不慌?
內衣品牌們開始越來越多地用不同年齡、不同身材的素人擔任模特,展現身體之美。/內外
實際上,不管對標什麼人群,只要夠精準就會有市場。只賣0碼的服飾品牌Brandy Melville,一邊因扭曲的價值觀被罵了一臉唾沫星子,一邊照樣賺得盆滿缽滿。但它的前輩American Apparel才倒閉沒幾年,這麼看來,BM的生命力或許並不能持續太久。
走過半個世紀的CK可不一樣。小品牌才做選擇,CK什麼都想要。所以,他們請了帶貨力超強的網紅超模Bella Hadid擔任品牌形象大使,請了一時風頭正盛的許光漢當大中華區的代言人,還在驕傲月拉了一車的性少數群體領袖來為品牌背書……處處打點到位,聰明勁兒簡直溢出屏幕。
企業趨利無可厚非,但CK選擇了平權議題最突出的時刻,擺出一副最「好看」的姿態,就很難不讓人懷疑它的動機——儘管是否能如預想中那樣贏得所有消費者的歡心,還是一個未知數。
Bella Hadid受邀出鏡的CK泳衣廣告。
「我覺得她不美,
這是一種歧視嗎?」
不管是在中文網際網路,還是在全球範圍內,模特都遭到了廣泛的質疑。
有人認為,肥胖是一種疾病,宣揚這種身材並不可取。
模特只負責展示真實的穿著效果,沒有承擔男性性幻想對象的職責。
同樣的問題,在CK去年發布黑人大碼模特出鏡的海報時,也出現過。
對此,模特本人直接給出了回應,表示自己沒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體重增加是因為多囊卵巢症候群,並奉勸各位看客「少管我」。
誠然,過度肥胖會給健康帶來一定影響,但回過頭看,至今仍是主流的0號模特就特別健康嗎?
顯然不是的。
一代名模凱特·摩絲(Kate Ann Moss)就是典型的0號身材,面頰凹陷雀斑遍布,沒胸沒臀還O型腿。剛出道的時候,被輿論批為「病態」,《名利場》雜誌要讓她上封面,還得頂著巨大的壓力。
可是如今呢?病態成為了一種美學,且在潛移默化數十年之後,已經完全改變了主流社會的審美。
Kate Moss, Nepal, for British Vogue, March 1994.
多少姑娘為了瘦,減肥節食不吃飯甚至摳喉,生生把自己折騰成骷髏。即便如此,你還會覺得用0號模特展示產品是合理的嗎?
更何況,為凸顯曲線而存在的鋼圈文胸、加厚文胸、束身衣等,本來就是對健康有害的。
還有人覺得,可是我就是覺得她不美啊,還不能提出反對意見了嗎?
需要承認,美是一個相當主觀的事情。亞洲人喜歡白瘦幼,歐美圈偏愛蜂腰豐臀厚唇。汝之砒霜,吾之蜜糖,但正因為如此,世界才如此豐富得可愛。
美的標準本身也是相當不穩定的。時尚界可以用幾十年讓人們接受0號模特,未來也很難說會不會掀起「慕胖」的風潮。
每個人對美的認知都不一樣,你當然可以覺得Jari Jones不美,但是我們仍然應該尊重她的存在。
身為女性,自出生以來就承受了無盡的男性凝視。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不能太黑也不能太蒼白,胸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穿得多說你無趣,穿得少說你騷……不管你長什麼樣,總能被挑出毛病。
即便是美麗如夢露、芭蕾舞演員、女團成員,依然難逃被嫌棄「胸型不美」「脖子短」「腿粗」的命運。
而Jari Jones的出現,正是在告訴所有人:我是胖子,我是黑人,但我很喜歡自己,我可以穿得很好看,你也可以。不要在意所有人,請你做你自己。
CK選擇Jari Jones來展示產品,當然不僅僅是看重她的胖。不同身材、不同膚色甚至不同性取向的人群,CK都用產品型錄照顧到了。剩下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如何讓更多人看到品牌方的倡導。
Jari Jones無疑是有影響力的。具有演員、模特、劇本顧問、電影製作人等多個身份,更是首位帶著作品角逐坎城影展的黑人變性女星。
她本身就是勵志的存在,能給失去方向的人帶來更多鼓舞,而這種精神激勵就有可能扭轉社會的刻板印象,為倡導多元化的聲音帶來支持,給消費者帶來正向的啟發,為品牌帶來銷量。
那麼,品牌方的廣告,是否一定要美?
正如時尚界經常會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秀一樣,宣傳手段的目的在於傳達品牌的價值觀,只要把想傳達給大眾的內容說清楚了,引發了品牌方期待的社會討論,這個廣告就是成功的。
至於美不美,完全是其次。
時尚界從來不存在絕對的正確。之所以稱為「潮流」,就是因為身處其中的人們時刻在改換方向。從這個意義來說,時尚界可以說是社會中最先鋒的一個小試驗場,難免會給我們造成不適,但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帶來反思。
需要被「政治正確」的人
才是真正不被看見的弱者
有些人認為,「政治正確」的CK吃相過於難看,和服裝品牌貝納通比起來,實在是太刻意了。
確實,早在上世紀,貝納通廣告就以呈現種族歧視、宗教衝突甚至各種政治問題而聞名於世。即便在今天看來,也具有絕對的前瞻性。
但在當時,即便是在時裝界贏得了滿堂彩,貝納通同樣不能免除在社會上收穫罵聲一片的局面。只是時過境遷,人們只記住了經典的畫面,卻忘了當年的爭議。
在今天,「政治正確」似乎成了一個不那麼好的詞。越來越多的媒體、商家開始照顧少數族裔的感受,對影視作品做出調整,收回帶有歧視性質的廣告詞。但這樣的改變,並沒有得到一邊倒的喝彩。
其實,是真的尊重,還是迫於市場壓力的迎合,明眼人一看就知。
去年,迪士尼宣布啟動真人版電影《小美人魚》的拍攝項目,並邀請到黑人演員Halle Bailey出演主角,頓時引起軒然大波。不僅是白人觀眾,黑人觀眾也未見得接受。
黑人觀眾發視頻吐槽黑「美人魚」,稱這是一種偷懶。
動畫片也難逃「群眾審查」。CNN有消息稱,《辛普森一家》將不再使用白人演員為非白人角色配音。雖然這確實能給少數族裔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但真的有必要通過這種方式嗎?
受近期#Black Lives Matter活動影響,部分化妝品公司決定刪去護膚產品上「美白」「白皙」「提亮(膚色)」等字眼,以此「反對任何形式的不公正」,讓一直相信宣傳說辭的消費者一臉懵。
但看起來「投機取巧」的行為,就是無意義的嗎?當然不。
最近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在這場抗議中下架的《亂世佳人》。在美國知名影視流媒體平臺HBO Max表示,這部1939年公映的影片刻畫了「種族歧視」,這在「當年是錯誤的,現在也是錯誤的」。
在這部影片中,黑人承擔了奴隸的角色,且始終處於忠心耿耿、心滿意足的生活狀態。在黑人群體看來,這種演繹顯然是對這段屈辱歷史的美化。
有人提出,為什麼在當時《亂世佳人》沒有被質疑,在今天反而「政治不正確」了?
實際上,在當年影片上映的時候,未必沒有人發出抗議,但都被主流媒體忽視了。直到近些年,黑人群體的聲量漸大,過去懸而未決的問題才被重新翻出來審視。而這在既得利益者眼中,就是一種「矯枉過正」。
少數族裔、女性、性少數群體……都是被主流觀念下受壓迫的人。他們之所以要求「被看見」,要求媒體和品牌方照顧他們的情緒,正是因為身為弱者的他們,已經被輿論忽視、傷害了太久。
政治正確不該天然受到批評,也不該淪為商家的包裝紙。
人類的觀點永遠不可能統一,在爭論之中,比唯一的標準答案更重要的是相互傾聽。
這一次圍繞廣告產生的爭議,再一次體現了當下性別議題的撕裂:反對CK的人會被批直男審美,但支持CK的人,恐怕也很難回答另一個質問——如果覺得這是一種「美」,那廣大女性是不是一定要拋棄傳統的認知,展現一種流於表面的包容和僅存在於形式上的接納?
更難回答的是,CK從三十年前請Kate Moss打造「流浪兒」白幼瘦的審美潮,現在又蹭BLM運動打造多元化的形象,貌似極端的兩種審美,背後動機和邏輯卻是一致的:時尚消費主義對女性身體的利用。
說白了,不過是商家利用女性運動,為自己的商品搖旗吶喊,如果一個群體的索求和吶喊,最後變成品牌的包裝紙,那也實在大可不必。
Black trans model Jari Jones fronts Calvin Klein's Pride campaign,Jacqui Palumbo, CNN,2020-06-26
Black Trans Model Jari Jones Fronts Calvin Klein 2020 Pride Campaign,Jacqui Palumbo,CNN,2020-0628
After orgy ad fiasco, Calvin Klein tones down racy SoHo billboard... sort of,SARAH ARMAGHAN,DAILY NEWS WRITER,2009-06-23
Top 10 Shockingly Controversial Billboards,,2019-12-11
Plus-size rapper unfazed by fatphobic tweet about Calvin Klein billboard,Megan Sims,2019-10-19
Calvin Klein is using plus-size models to reinvent its brand,Faran Krentcil,2019-08-31
Woman Shames Calvin Klein’s Plus-Size Rapper Billboard, She Responds And Starts A Heated Discussion,Jonas Grinevičius & Justinas Keturka,2019-11
The NSFW History of Calvin Klein's Provocative Ads,JONATHAN EVANS,2016-07-07
作者 | 晏非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她這麼醜,憑什麼穿性感內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