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裡就切實體會了什麼叫退休雙軌制!
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呀!
我爸是警察退休,我媽曾經是教師後來轉到企業,然後在企業辦理的退休。
我爸一個月6000多,我媽一個月2000多。
為啥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養老金差距這麼大?改革後,能夠縮小差距嗎?
下面為您深度解析:
什麼是退休雙軌制?
退休雙軌制指的是養老金的計算標準,採用的是兩種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結算方式。
所以被稱為雙軌制,主要是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採用不同的退休金計算方式。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在職時無需繳納養老保險費,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直接與本人工資掛鈎。
具體來說,是以本人退休時的工資為基數,與本人工齡掛鈎。
工齡35~40年,發放本人工資的90%左右;工齡30年~35年,發放本人工資的85%左右;工齡滿20年到30年,按80%計發工資。
因為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本身就比較高,而養老金直接與本人工資掛鈎,退休後養老金大部分在5000元以上。
企業人員:
企業人員養老金的計算,可以說與工齡無關,而是以本人實際繳費年限為標準來計算。
與本人的工資也無關,而是以本人的實際繳費基數來計算。
由於大部分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目的,所以在給工人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往往是以最低基數來交納的。
甚至,有些私營企業等小企業,是不給員工繳納養老保險的。
這就導致,企業退休人員雖然也有三四十年的工齡,但實際繳費年限往往沒有那麼多。
雖然本人工資能拿到四五千元,但因為按照最低基數繳費,導致養老金只有兩三千元。
實際案例:
以我前幾天剛辦理的一名退休人員實際數據為例:
繳費年限32年,養老金只有2300元!
因為她一直是60%的最低繳費基數!
退休雙軌制的取消
不過從2014年10月份開始,機關事業,養老單位開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自2014年10月1號起,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要繳納養老保險了!
將採用跟企業計算養老金一樣的計算方式,由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組成。
養老金的計算,也將與本人繳費年限與繳費基數掛鈎。
取消雙軌制以後,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差距會縮小嗎?
但是,改革後,並不會縮小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
這是因為:
第一,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基數高,完全是以本人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的。
第二,為了彌補改革後的養老金差距問題,機關事業單位另外設立了職業年金,用於補充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所以,改革形式上是與企業統一了退休機制,但是實際上,並不會縮小與企業人員養老金的差距!
重點總結:
退休雙軌制是歷史的產物,是不公平的!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繳納養老保險費,養老金卻普遍較高。
企業人員實際繳納了養老保險費,養老金卻普遍較低。
在2014年10月1號開始進行改革,取消退休雙軌制,機關事業人員將與企業人員採用同一個退休養老金計算系統。
最起碼實現了表面上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