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18歲,高三畢業。18歲,成年,奔向理想與未來。 日前,同時被8所世界名校錄取的執信「鋼琴王子」吳雨松在青雲書院做客拙見會客廳,分享《我的18歲》。這個假期,他忙著整理創作17首歌曲,錄製專輯。
被8所世界名校錄取
這個盛夏,廣州市執信中學高三13班的吳雨松沒有參加高考,因為他已經手握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南加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皮博迪音樂學院、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奧柏林學院及音樂學院、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羅切斯特大學及伊斯曼音樂學院、密西根大學等8所大學的錄取通知。
吳雨松
他最終選擇了羅徹斯特大學藝術、科學及工程學院和伊斯曼音樂學院雙學位,並獲得該校高額獎學金。學制五年,除了鋼琴,他的第二個專業打算選擇經濟。伊斯曼音樂學院是羅徹斯特大學附屬音樂學院,獨立招生,在U.S.News排名中多年穩居第一,是公認的世界最頂尖音樂學院。
吳雨松4歲學琴,11歲考入香港演藝學院,家住增城的他日常在學校學習,每周末到香港學琴。2016年剛升入初三,正是全力備戰中考之時,媽媽卻查出癌症,頂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他更加努力學習和學琴,爭取獎學金以減輕家庭負擔。2017年,他以720多分的高分考入廣州市執信中學。
寫17首歌曲準備錄製專輯
今年6月,吳雨松年滿18歲,他笑說,「這意味著得到更多權利,但也要承擔更多義務。比如要考慮大學怎麼打工、賺錢」。
受疫情影響,吳雨松何時能到校上課還是未知數,開學後也只能暫時在國內上網課。「曾經很擔心和憂慮過,有點前路茫茫的感覺,但後來想通了,因為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把握的,能做的就是好好活在當下。」
雖然還沒開學,但吳雨松的暑假很繁忙,「跟朋友合作,整理和創作了17首歌曲,下個月準備錄製專輯,錄專輯要花錢,正多方設法籌措」。對於音樂,吳雨松有自己的想法,他最想做的事情,是想用音樂記錄生活、見證生活、見證歷史。
吳雨松分享個人經歷
「被逼迫」是學琴的必要過程
音樂有成的小朋友總被好奇,是否完全自願學習音樂。吳雨松對鋼琴的自覺自愿,也並非與生俱來。「工作中跟嫌疑人鬥智鬥勇,都沒有在家跟兒子鬥智鬥勇那麼辛苦。」媽媽揭「老底」,吳雨松小時候練琴也經常貪玩、偷懶。但從音樂中體會到的成就感,成為了他堅持的動力。
吳雨松持續多年,每周六5點起床,趕到香港學鋼琴,「被老師罵得很厲害的時候,也焦慮過,想過放棄」,但老師也教會他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認識和理想。
吳雨鬆通過回顧自己的經歷,回答其他家長和孩子們,「小孩子都是不自覺的,學音樂都有一個被逼迫的過程,回頭來看,這個過程是必要的」。
吳雨松現場演奏
鋼琴、文化課「兩條腿走路」
跟一般有藝術特長的孩子不同,吳雨松一直沒有決定,未來是否走職業音樂道路。他很有想法和主見,不放鬆文化課學習,給自己留下更多選擇的空間和可能。
因此,中考時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廣州市執信中學,而不是作為一名藝術特長生。在執信,練琴之餘,他也從未放鬆文化課的學習。申請國外大學的資料中,他在校成績亮眼,SAT1500,託福108分。
備考期間,他參加過美國大學考試,宏觀經濟一門拿到滿分5分,「用統計和數據知識,從日常生活中找到經濟規律、精準分析、抓住規律,很有意思」。他決定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學學習之後,再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呂航
審籤 | 呂航
實習生 | 何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