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1日消息(記者唐國榮 孫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往年,春節剛過,就進入了各用人單位的春招時期,眾多應屆畢業生和社會求職者頻頻往返於各大招聘會,投遞簡歷、參加筆試和面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類招聘會紛紛改在線上,「雲招聘」成了今年最熱門的求職模式。
不論是對求職者還是用人單位而言,雲雙選、雲招聘、雲籤約都是一種新鮮的體驗。網絡招聘實際效果如何呢?
南京審計大學的王同學今年本科畢業,學的是對外漢語專業,受疫情影響,4月份才開始在線投簡歷,投了十幾家單位,最終找到了北京的一家事業單位,應聘上了新媒體運營崗位。王同學說:「我在招聘軟體上投遞簡歷,那邊就會先在軟體上聯繫我,說可以再進一步聯繫,然後發了我微信,我再添加人力的微信,在微信上先進行一些簡單的問答,電話聯繫,問了我的基本情況,過了幾天之後進行了一個視頻面試,在視頻面試之前還會有一個小的類似於測試,就是給了我文件,讓我進行簡單的編輯排版,相當於筆試的狀態,通過之後再進行面試,有兩輪視頻,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情況。」
相比於往年跑招聘會、去用人單位筆試、面試的過程,王同學覺得在線求職的好處在於自己的表現會更自然放鬆一些。王同學說:「我覺得線上面試更好,首先環境是在自己家裡,某種意義上比較放鬆,沒有到現場的緊張感,因為我應聘了很多公司,它們距離都很遠,如果視頻面試,因為有網絡,所以比較方便,不用到處跑,省下了很長的路程。效率也挺高,從投簡歷到面試一周多,而且收消息也挺快,沒有拖很久,還是蠻好的。」
3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方面啟動了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通過搭建全國統一、多方聯動的網絡招聘平臺,集中開展線上招聘活動。企業把招聘現場搬到了網上,北京的一家民營企業組織發展經理李博說,藉助「雲招聘」極大地增加了招聘信息的曝光率,提高了招聘的效率。李博表示:「因為我們的招聘規模很大,所以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同學。線上有一點好處,就是把招聘的信息高度集中化,現在線上招聘所有信息可能都會聚合在幾個有限的平臺,因為到春招已經臨近畢業,同學們為了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肯定會不斷刷信息,所以企業招聘信息的閱讀量會比較高,這是比較大的一個優勢,確保企業招聘信息的曝光率。另一方面對於招聘工作人員來說,的確省去了很多花在路途上的時間,效率也會更高。」
作為疫情下的新嘗試,雲面試是不少企業的被動選擇,在線招聘在優化流程、宣傳推廣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但今年首次大規模使用,還是暴露了技術和用戶感受等方面的問題。華中師範大學就業處處長王茂勝表示:「因為首次大規模這樣做,它還是有些擁擠,導致不流暢。在觀念上也還有一些問題,有些單位始終覺得要線下面對面直接談可能感覺好一些。還有一些擔心這裡面有作弊,不放心。學生主要是說都看不見,如果過去在現場一看,大部分是哪些學校的,現在等於說是隱蔽的,不知道還有一些什麼樣的人,他自己可能這種壓力感覺不一樣。」
今年華中師範大學有畢業生8700多人,除了保研、出國深造、自主創業等,截至5月15日,實際籤約3300多人。受疫情影響,學校從2月份開學後組織的多場聯合招聘會都在網上進行。王茂勝介紹:「我們2月11日開學,所以2月11日我們就出臺了一個方案,準備全部採用線上(的形式)。我們跟伯樂校招中介公司聯合開發了一個系統,那是最早的,總共當時邀請到將近300家這樣的單位,崗位是1400左右。學生進去瀏覽投遞簡歷,可能是2000人左右。」
此次疫情中,除了用人單位與高校方面積極組織雲端招聘,不少求職平臺也都推出了線上直播招聘活動,幫助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更好地匹配。某求職平臺工作人員郭箐一說,視頻面試的數量是去年的10倍以上。郭箐一表示:「春節以後累計舉辦的直播場數已經超過了百場,服務的企業有上百家,累計已經有上千萬的求職者觀看直播。我們僅視頻面試來看,每天都有超過35萬以上的企業,提供超過175萬個以上的崗位使用視頻面試的功能。其實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整個使用視頻面試的僱主數量是去年的10倍以上,平均每個僱主每天會在線面試5個以上的候選人。」
從該求職平臺的統計來看,90後、00後更加樂於進行視頻面試,雲招聘加速了就業服務的迭代升級,也在不斷磨合、完善中。郭箐一說:「從行業上來看,前期參與雲招聘更緊迫的行業,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零售這樣的行業上。在疫情的第二個階段,也會發現像醫藥、防護服、醫療物資生產這樣一些生產類的企業也開始大量加入進來。雲招聘的形式,其實就是讓招聘雙方在傳統的簡歷投遞效率和效果上更進一步。它整體其實是對招聘效率有明顯提升和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