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俞單穴治療膽道蛔蟲症、膽絞痛、膽囊炎
來源:《單穴治病選萃》
組稿 中國針灸學會腧穴研究會
主編 呂景山 何樹槐 耿恩廣
副主編 王曉蘭 黃建軍
編委 康慧 張紅林 任軍 解秸萍 李瑞
膽俞穴
【取法】俯臥,第十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線旁開1.5寸處。(如圖)
【主治】(1)膽道蛔蟲症 (2)膽絞痛(3)膽囊炎
【機理】膽俞穴為膽的背俞穴,具有調理膽經之氣,解痙鎮痛之功。
【刺灸法】斜刺,可灸,點刺出血。指壓
【治療經驗】
1、 喻喜春 主任醫師 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針灸醫院
用刺絡放血法治療膽道炯蟲症、膽絞痛、膽囊炎,其效甚佳。膽絞痛及膽道蛔蟲症於發作時放血1-3次即可,每天1次,膽囊炎則隔天放血I次,共5-7次即止。
操作:以細三稜針點刺雙側穴位皮膚,拔罐各吸出血液5-10ml ,膽道蛔蟲症以小兒為多,雙穴放血共約2-5ml。
病典型例 宋xx,男,9歲。1961年7月10日就診,診斷,膽道蛔蟲症。患兒右上腹陣發性疼痛已3天,嘔吐,不燒,曾大便排蛔蟲多次,腹璧柔軟,大便蛔蟲卵(卅),腹部有數個團塊出現。用細三稜針點刺雙膽俞,拔罐29分鐘,吸出血約6ml,當即痛止。以後未發。給以苦楝樹新鮮白皮25克煮水服2次,驅下蛔蟲200餘條,腹亦不痛。
2、吳旭初 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針灸科
用本穴治療膽絞痛10餘例,均能即時緩解症狀,安全有效。
操作:在膽俞穴處導找壓痛點,用指揉壓3-5分鐘,必要時隔5-10分鐘後重複1次。
典型病例 張x x,女,29歲。1976年7月在郊區長途汽車上,上腹劇痛,兩手緊按,面色蒼白,全身大汗淋漓,嘔吐黃綠色食物殘渣,當時因未帶針具,遂指壓兩側膽俞穴1-2分鐘後疼痛級解,車到終點時,症狀完全消失。
3、 王耀斌 副教授 遼寧中醫學院針灸系
筆者用本法治療慢性膽囊炎效果較佳,治以清熱化溼利膽為宜。
操作:用三稜針點刺右膽俞及其周圍7-9針出血,再拔火罐約5分鐘後起罐。拔出血液約5mL。
典型病例肖xx,女,28歲。1974年10月14日來診。主訴.右協下疼痛已7年餘。自1969年秋因吃飯不及時,經常吃涼飯,遂覺胃脘部疼痛,每因生氣後病情加重。1971年10月因膽道蛔蟲症住院月餘。今年因著涼舊病復發,自覺右下脅下脹痛、胃脘不適,連及右肩胛區疼痛,吸氣頻頻,時有嘔吐,口苦,飲食減少,前來就診。查: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右脅下壓痛,可觸到膽囊邊緣。膽囊造形,膽囊增大、膽璧厚,油食後膽囊收縮功能不良。舌淡紅苔膩,脈弦。治宜疏肝理氣、清利少陽。取膽俞。
經用上法後,隨即感到兩脅舒暢,疼痛消失,第3天按上方治療臨床告愈,隨訪2年未復發。
注意事項及禁忌:孕婦慎用。有出血性疾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