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和嘗鮮的佔大多數,美國人造肉的95%客群不是素食者!

2021-01-18 網易

2019-11-28 17:25:59 來源: 八鮮過海

舉報

  人造肉絕對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性食品,在美國2家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超越肉類)」與「Impossible Food(不可能食品)」推動下,以植物性蛋白為原料的人造肉品正走入主流市場。夯到不行的人造肉更受到投資者的喜愛,比爾蓋茨、李嘉誠等都參與投資;Beyond Meat於2019年5月掛牌上市時,首日盤中飆逾190%,創下全美近20年來的紀錄。

  

  受到投資者歡迎的人造肉,消費者會買單嗎?究竟,人造肉市場的主要客群是誰?

  人造肉客群除了素食者還有誰?

  聽到人造肉以植物性蛋白為原料,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是「素肉」。的確,以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等植物性原料混合製成的擬真人造肉是素肉無誤,但市場調查公司「NPD Group」的分析師指出,儘管素食主義者為美國植物基市場的成長做出了貢獻,但這群人只佔了美國人口的2~6%,不可能作為推動市場的助力。在英國,素食主義者雖然仍呈快速成長,但是也只佔據總人口的1.16~3%。

  根據NPD Group最新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4月,購買人造肉漢堡的消費者中約有95%的人也吃肉。這說明,人造肉的客群並不局限於素食者!

  

  近年來,歐美一些餐廳開始提供人造肉食品,尤其是在速食中,將人造肉運用於漢堡、炸雞的品牌越來越多,也進一步炒作起更多熱潮!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這些餐廳共賣出2.28億份人造肉漢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無可否認,人造肉風潮引來許多好奇的人嘗鮮,但這95%購買人造肉的非素食者中,也有人是來尋求替代方案的。

  除了口感外,消費者選擇人造肉,因為它更健康、環保與人道?

  美國老牌研調公司「DA Davidson」分析師Brian Holland指出,在美國約有50%購買過植物奶的人同樣對人造肉感興趣,但與牛奶相比,正尋找動物肉替代方案的人更少。這是因為飲用植物奶的人很大比例是患有「乳糖不耐症」,植物奶成為他們的替代解方,有12%的人每周會購買一到多次,佔整體銷量的62%。但人造肉的市場缺乏這群「必須、或只能」食用人造肉的客群來穩定且持續消費。

  2017年,市調公司Mintel曾針對美國民眾對於選擇植物性產品的原因作出研究,儘管52%的人仍然視「口感」為選擇的主因,但是也有人選擇植物性產品,是因為認為它更健康、更環保、更人道,分別佔據39%、13%與11%。2018年,Mintel的分析師Patty Johnson進一步透露,會購買肉類替代品的消費者很在意標示的成分列表,他們想要以蔬菜為基礎的可識別成分,而且擬真的人造肉產品更受市場的歡迎。

  關心環境、動物福利議題的人正在尋找替代品

  綜上所述,人造肉的主要消費者包括下列幾種:

  一、過去曾經吃過肉的素食主義者:大多數的素食主義者都是從小吃肉長大的,不含任何動物成分,且口感與記憶中肉類相符的植物性人造肉成為這群素食者的肉類替代品。

  二、追究更健康飲食的人:根據Mintel的研究,近60%的美國民眾表示想少吃一點肉,人造肉為這群人提供了新選擇,這些人認為人造肉含有更高的蛋白質、較低的脂肪,是更優質的蛋白來源。但是也有營養師出面駁斥這樣的論述,認為人造肉本質是加工食品,並不代表比較健康。

  三、關注環境與動物福利議題:大規模畜牧業被認為是引起全球暖化的的元兇之一,此外工業化養殖之下,動物也常爆出虐待等醜聞。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需要畜牧,甚至不需要養殖動物的人造肉似乎成為了更好的可能,這也成為人造肉公司最常使用的營銷手段,宣稱「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減少了碳排放」等來銷售產品,但是一些科學家對於這是否屬實,保持謹慎的態度。

  美國頂尖的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y)預測,2040年人造肉將會成為市場上的主流,其中基於植物性蛋白的替代品將佔25%。眼下雖然許多速食品牌如漢堡王、肯德基都推出人造肉產品,但這其實是呼應整體環境的風潮而推出,當這股風潮退去,消費者對於人造肉的熱情與好奇能維持多久,也要打上一個問號。

  

  2019年8月,肯德基於亞特蘭大推出與「Beyond Meat」合作的人造肉炸雞,開售5小時被一掃而光。

  轉載聲明

  本文轉載自美食大百科,如需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人造肉股票香嗎?
    各家圍繞人造肉,發揮著創造力:棒約翰用「黑椒植物肉丸」做出了國內第一款用到植物肉的「未來肉比薩」;奈雪的茶推出了「黑椒植物肉三明治」;新元素上線了植物肉通心粉、漢堡和烤串,GAGA鮮語一邊推出黑椒素肉漢堡、川味素肉牛肝菌管通粉、香辣茄汁燴素丸菜品,另一邊推出植物肉意粉半成品包,降低消費者的嘗鮮成本事實上,李嘉誠、巴菲特、比爾蓋茨都投資了人造肉。
  • 專訪美國「不可能食品」創始人:人造肉的難題是解釋肉的美味
    「勸說人們不吃肉是很難的,如果我們能從分子的角度去理解是什麼讓肉這麼美味,那麼我們就能解決地球上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美國人造肉龍頭企業「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的創始人、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系退休教授派屈克·布朗(Patrick Brown),在日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2019 EAT Forum」會議間隙,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時如是說。
  • 星巴克全國開賣「植物肉」新品,嘗鮮者不少
    「人造肉」市場達百億,各大品牌搶佔中國市場 事實上,人造肉進入中國並非今年才有,去年雙塔食品的人造肉月餅就引發一波熱度,吸引了不少嘗鮮者,「人造肉」的消費需求也呈現增長趨勢有研究機構稱,2019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約121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 人造肉分為「植物肉」和「細胞肉」兩種,目前進入消費市場的BeyondMeat、Omnipork等人造肉商品,都是以植物來源的蛋白為原料,通過物理方法改變蛋白質結構,從而模擬真肉的外觀和口感的植物肉。
  • 肯德基推「人造肉」雞塊,多隻概念股上漲
    多隻概念股上漲4月20日,肯德基在官微宣布,將於4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廣州和深圳三地指定餐廳公測新產品「植培黃金雞塊」,嘗鮮價19.9元/5塊,需要預約後憑券兌換。消息一出,包括雙塔食品、愛普食品、金字火腿在內的多隻「人造肉」概念股紛紛上漲。
  • 豬肉上漲,人造肉是不是迎來了春天?
    近期國內的人造肉市場紛紛推出新品,這次的素肉不像是以前的素雞,素火腿那樣只有外表,而是真實的模仿了真肉的口感。因為獵奇,大部分新品剛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巨大反響。而在星巴克,肯德基這些餐飲巨頭推出新品的時候,大家都開始注意到這背後有一家美國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
  • 「人造肉」入華急行軍:熱錢洶湧 市場遇冷
    「前來購買『人造肉』漢堡餅的顧客,以嘗鮮居多。我們門店差不多每天也只能賣一兩個。」上述盒馬鮮生門店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這沒有阻擋Beyond Meat在華擴張步伐。 來中國建廠 成立11年的Beyond Meat所售產品包括「人造肉」製成的漢堡、香腸、絞細牛肉和肉碎等。因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美國肉類供應鏈受到影響,Beyond Meat加大推廣力度,趁機搶佔市場。
  • 素食者必吃、非素食者必嘗鮮的素食港式茶餐廳,簡直是另一片世外桃源!
    現代素食者越來越多,許多明星也開始推崇或崇尚蔬食、無肉飲食。但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素食總難和美味連結在一起,你也有朋友認為「食草何不食肉」嗎?快看這家素食者必吃、非素食者必嘗鮮的素食港式茶餐廳——養心茶樓,什麼無肉不歡,素食世界簡直是另一片世外桃源!2013年,養心茶樓拋開素食既有的口味與模樣,結合港式飲茶,成為臺北第一家全蔬食港式飲茶主題餐廳。
  • 從百草味入局人造肉,看品牌如何佔領細分人群和場景的高地?
    縱觀國內人造肉市場,第一代產品在去年9月才開始面市。在試水階段,星期零、金字火腿等大部分涉足植物肉的公司,都是以品牌合作引入美國技術的形式在推新品。目前中國傳統素肉企業中,只有寧波素蓮食品、深圳齊善食品和江蘇鴻昶食品三家真正涉及到人造肉產品。而且都是在2019年BeyondMeat上市後,才進入轉型期。相比之下,商業性的人造肉產品在美國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
  • 人造肉,香不香?
    8月8日,美國漢堡王正式開始在全美7200多家門店售賣人造肉漢堡「Impossible Whopper」,該漢堡中人造肉餅的供應商就是Impossible Food。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造肉在「結果」上更接近真正的肉。當美國人民已經可以在每一家漢堡王門店裡買到「人造肉皇堡」時,現在,中國大眾和第一口人造肉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 植培雞肉、人造三明治、素牛肉堡……這些「肉」,你想吃嗎?
    4月20日,肯德基宣稱,首款「人造肉」開始接受線上預定,本月底正式上架試水,先在上海、廣州和深圳3個特定餐廳開售,然後視公測情況逐步向國內其他城市推廣。 無獨有偶,星巴克也剛剛宣布,將於近期在中國市場推出一份新的「基於植物的午餐菜單」,擬推出5款人造肉食品。
  • 人造肉背後是爆火的植物性飲食潮流,蔬食餐廳「青苔行星」怎樣吸引...
    前不久,美國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IPO 首日股價暴漲 163%,是金融危機以來最佳 IPO 首日表現。其後幾天,BM 的最大競對 Impossible Foods 宣布完成 3 億美元融資。
  • 比爾·蓋茨和李嘉誠追捧的人造肉真的有那麼神嗎?
    而人造肉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誕生的,就連比爾·蓋茨和李嘉誠也接連大手筆投資相關企業。那麼,人造肉真的有那麼神嗎?人造肉「入侵」世界2019年人造肉的熱潮始於Beyond Meat(超肉)。截圖來源:Beyond Meat官網今年5月2日,有著「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 Meat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
  • 人造肉爆紅一周年:肯德基、麥當勞都用了,培養肉成本每公斤仍數萬...
    而人造肉相對於真實肉類所擁有的一個優勢,即在於在養殖和銷售過程中,不會出現如真實肉類所有的病毒和檢疫風險等安全問題。並且在營養含量上,可以減少各類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從某種程度上評價,目前的植物人造肉的健康程度,會更勝真實肉類一籌。
  • 豬肉貴,吃「素肉」?美國「人造肉」盯上中國內地市場,你會接受嗎?
    豬肉貴,吃「素肉」?美國「人造肉」盯上中國內地市場,你會接受嗎?前文提到的Impossible Foods用於製作「人造肉」的關鍵色素添加劑大豆血紅蛋白(血紅素),已經獲得美國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其「人造肉」產品將於9月在美國各大超市上架,並獲得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比爾.蓋茨、瑞銀集團、淡馬錫等資本市場頭部玩家的支持。
  • 當人造肉上了中國餐桌|消研所盤點
    //相比國際市場的速食和炸物,人造肉上到中國餐桌後,內容和可能性明顯豐富了起來。不過出於技術、成本的考量,目前中國和國際市面上流行的人造肉都是第一種,也就是「植物肉」。消研所(ID:trendmakers)探究人造肉火爆的背後,分析出幾點原因:一是人們對其有強烈的新奇感,抱著想要「嘗鮮」的態度去消費。
  • 肯德基、星巴克叫賣「人造肉」,網友:別叫雞塊!
    ,原料是大豆蛋白、小麥蛋白和豌豆蛋白,這也是常見的人造肉產品的蛋白來源。在中國,人造肉產品也逐步進入大眾視野,試點推出人造肉的品牌越來越多↓↓↓比如中國首推人造肉的供應商雙塔食品和珍肉食品,去年9月先後推出了人造肉月餅並迅速售罄;此後奈雪的茶也試點推出人造肉漢堡,成為首個在門店嘗試推出人造肉產品的餐飲品牌;今年4月,棒約翰和星期零(Starfield)
  • 星巴克開賣「人造肉」,69元千層面賣光,網友:真肉不香?
    植培黃金雞塊在公測階段售價1.99元/5塊,在上海、廣州和深圳三地特定的肯德基餐廳購買到。目前只接受用戶預購,且每人限購2份。然而,等著嘗鮮的吃貨們太踴躍,4月20日首批400張測評體驗預售券在肯德基APP上被秒空,隨後21日、22日的券也早早被搶購一空。
  • 「原創」肯德基推出「植培黃金雞塊」堪比人造肉 概念股要high?
    來源:財聯社肯德基官方今日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布,正式推出「植培黃金雞塊」,基本可以理解為在國外已經大火的「人造肉」。A股人造肉板塊方面,截至收盤,新開源和登海種業漲停,雙塔食品漲超7%,京糧控股漲逾5%。
  • 是肉又不是肉?肯德基「人造肉」漢堡正式上線
    同時植物肉產品的價格也相對親民,僅略高於同類普通產品。未來人造肉有可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副食品。豬肉產業鏈上遊包括飼料加工、生豬養殖,中遊為屠宰及肉類加工業,豬肉屠宰後一部分經初加工形成生鮮凍品,另一部分轉入肉類加工企業經深加工形成肉製品,最終通過下遊冷鏈物流和銷售渠道到達消費者的餐桌上。
  • 人造培根和牛排將面世,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
    BeyongMeat近日宣布,繼人造牛肉和豬肉之後,該公司正在開發新產品:人造培根和牛排。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人造肉和天然肉有什麼區別?人造肉上市,你敢吃嗎?   人造培根和牛排將面世  美國人造肉製造商Beyong Meat近日宣布,繼人造牛肉和豬肉之後,該公司正在開發新產品:人造培根和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