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星巴克全國開賣「植物肉」新品,記者探訪:用於嘗鮮者不少,兩款產品已售罄
東方網記者程琦、劉昊4月22日報導:你想嘗嘗人造肉是什麼味道嗎?繼肯德基宣布在中國公測「植物黃金雞塊」後,今天星巴克在中國區的菜單上也首次亮相了BeyondMeat人造肉產品,並在中國大部分門店售賣。
記者了解到,此次人造肉產品包括植物牛肉製成的青醬意面、千層面和美式酸辣醬大卷以及2款植物豬肉製成的沙拉和穀物碗。那麼他們的味道如何呢?價格怎麼樣呢?東方網記者今天實地探訪。
消費者勇於嘗鮮,兩款產品已售罄
下午3時,走進位於上海思南公館的星巴克門店,記者在現場看到,寫著「100%高蛋白植物肉」的推廣廣告牌赫然擺在門口,而店內新上市的產品也擺在了貨架明顯的位置上。
青醬意面、千層面的價格在69元/盒,美式酸辣醬大卷、豬肉製成的沙拉和穀物碗價格為59元/盒……新上市產品的價格也很醒目。記者看到,儘管價格並不低,但是購買的消費者還真不少。
阿叔張先生今天和三個老朋友一起下午茶小聚,聽說有新口味也忍不住嘗鮮。「還是能吃出肉味的,挺清淡的,不膩。」張先生購買了一份穀物碗和老友們一起分享,但是老友邵先生卻忍不住打趣到,「我口味比較重,新事物品嘗一次就行。」
中年老看法不一,可是年輕人卻很喜歡。消費者陳小姐,在星巴克官網上看到推出食物肉產品,忍不住當天就來線下體驗。「非常符合我對於植物肉的期待,減肥期想吃肉又怕太油膩,這種食物最合適了。」
星巴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儘管是新產品銷量還不錯。今早7點開門,第一位客人就勇於嘗鮮購買了青醬意面,目前門店的千層面和美式酸辣醬大卷兩款已經售罄。
「人造肉」市場達百億,各大品牌搶佔中國市場
事實上,人造肉進入中國並非今年才有,去年雙塔食品的人造肉月餅就引發一波熱度,吸引了不少嘗鮮者,「人造肉」的消費需求也呈現增長趨勢。有研究機構稱,2019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約121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
人造肉分為「植物肉」和「細胞肉」兩種,目前進入消費市場的BeyondMeat、Omnipork等人造肉商品,都是以植物來源的蛋白為原料,通過物理方法改變蛋白質結構,從而模擬真肉的外觀和口感的植物肉。
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北美、歐洲等地,麥當勞、漢堡王品牌都推出了植物肉漢堡等產品。如果進口植物肉能夠在本地建廠生產,或者規模化進入餐飲渠道,未來成本會大幅降低,達到與進口牛肉差不多的價格。
薛巖同時表示,英國的Quorn、美國的BeyondMeat等人造肉品牌都在加快動作緊急搶佔中國市場。國內人造肉企業應練好內功,才能與國外品牌分羹。
專家:「植物肉」產業尚在導入期,暫無標準
那麼人造肉吃起來是否安全呢?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少偉表示,植物肉含有較高蛋白質含量和較低脂肪含量,可以豐富人們的餐桌,提供更多膳食選擇。植物肉原料資源豐富,且處於食物鏈上遊,有利於解決傳統肉製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和動物保護問題。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植物人造肉有一定市場規模和消費人群。
對於消費者而言,「人造肉」對偏愛素食或醫囑不宜吃動物肉,但又不愛吃傳統豆製品的人群來說是福音。
不過,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認為,「植物肉」若想健康、快速地發展,需要形成相應的國家標準,才能更好地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幫助消費者更好地接受。
「目前餐飲企業推出「植物肉」更多是一個』嘗鮮』的過程,而在資本端和產業端的推動下,未來將會成為一個風口。如今星巴克、肯德基這類大企業的加持對於該行業會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整體來說,植物肉還屬於導入期的初級階段,目前植物肉產業還沒有相關的標準制定出來,在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沒有經過認證,仍會存在一定風險和質疑。」朱丹蓬說。
(責編:嚴遠、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