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十九)

2021-02-27 俟爾拾光

第十九章  太后恩寵

      蘇東坡總是得到歷朝皇后的蔭庇。在他受審時,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現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勢。甚至在他一生中較晚的歲月裡,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攝政事,他就客死蠻荒了。

      新皇帝現今才九歲,攝政的是他的祖母。宋朝特別幸運,能接連有賢德的皇后出現。在偉大的漢唐兩代,幾個皇帝的后妃不是奪取帝位、借有權勢的太監或內戚擅權統治,就是在別的情形之下弄得朝代覆亡。在蘇東坡時代,四個皇后當政,都極賢德,並且有的十分出色。也許她們是女人,所以能明辨是非,在朝中能判別善惡。因為她們生長在宮廷之中,並不能常聽到儒臣們論辯國家的政策,聽得繁亂到得失難分莫知所從的地步,但是所聞所見,正足以判別清議所趨的主要方向。現代普選的民主制度就是根據一般常人的判斷,這些人連《紐約時報》的社論還看不懂。皇太后的判斷也就是一般常人的判斷。神宗皇帝最後那些年,已經開始簡化政令,但仍做不到他母親老太后今日這般清靜無為的地步。皇帝一去世,太后即召司馬光當政,立刻將政令改弦更張。王安石的一切政令全予中止,或徑於廢除。元祐年間這一段開始了。

      蘇東坡現在急劇得勢,在他到達京都八個月之內,朝廷將他擢升三次。依據古制,官位分為九級。在此短短一段期間,他由第七級上升,經過第六級,跳到第四級,最後止於第三級翰林,為皇帝草擬詔書,那時他正是四十九歲。

      在蘇東坡升任翰林之前,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他官居四品中書舍人,實為一重要職位,因他參與朝廷各部官員的挑選與任用。擔任此一職務時,他草擬了幾次聖旨,頗為有趣,內容與他頗有關係。一道聖旨是褫奪李定的官職,命他將過去隱瞞未報的母喪三年重新依禮居喪。第二道聖旨是貶謫呂惠卿。內容的決定者不是蘇東坡,但聖旨的措辭結構則是他的手筆。在貶謫呂惠卿這個奸佞小人時,蘇東坡說「始於知己,共為欺君,喜則摩足以相歡,怒則反目以相噬」與「黨與交攻,幾半天下」。不過最有趣的事,是四月王安石死後蘇東坡必須草擬一道聖旨追贈榮銜。這道聖旨的措辭必須十分巧妙,寓貶於褒。依照法制,當以皇帝名義發布,讚美其生活與品格,並頒贈「太傅」榮銜。蘇東坡只是讚美王安石富有巧思,同時使人知道正是指他的妄自尊大欺人欺己。蘇東坡說他「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陳述,作新欺人。」這篇聖旨很巧妙地發展下去,後來蘇東坡說:「胡不百年,為之一涕。」讀者不知道自己所讀的到底是誇大的頌讚,還是反面的誹謗?

      「翰林學士知制誥」,一個職位永遠是名氣最高的學者擔任,往往是擔任首相的前一步。蘇東坡這時已經接近頂點。在宋朝,「翰林學士知制誥」是三品,宰相是二品,在宋朝一品幾乎沒有頒贈過。再者,為皇帝草擬聖旨,就使蘇東坡得以親密接近兒童皇帝和太后。這項任命是由宮廷親自派人送到蘇東坡家中的,同時頒贈官衣一件、金帶一條、白馬一匹,附有一套鍍金的韁繩鞍韉路上的零配搭。宰相辦公的中書省與皇宮西面相連,翰林院則在靠近皇宮北門,算是皇宮中的一部分。翰林的工作通常都是在晚上。翰林在院中辦事時,也是稱之為「鎖禁深夜」。習慣上是,翰林單日夜裡在宮院值班,草擬聖旨,在雙日發布。在黃昏時,翰林順宮中東牆進去,直到內東門,那兒為他留有一間屋子,接連皇帝的住處。有時長夜漫漫,他無所事事,只有凝望紅燭,靜聽宮漏,以遣永夜。有時夜間寒冷,皇太后會差人送來熱酒。關於要發布的詔令,都是由皇太后口述,他再用極為典雅莊嚴的文體寫出來,以備第二天頒布之用。

      在蘇東坡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期間,他擬了約有八百道聖旨,現在都收在他的全集中。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聖旨的文字往往引經據史,富有例證譬喻,這類文字,蘇東坡寫來輕而易舉。蘇東坡去世後,另一個人,姓洪,接他的職位。他對自己的文才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伺候蘇東坡的老僕,他比蘇東坡如何?老僕回答說:「蘇東坡寫得並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一天晚上,蘇東坡正在此一小書齋中坐著,他對政客的嫉妒已是十分厭惡,已經請辭此一職務。皇太后宣他進宮草擬詔命。年輕的皇帝正坐在祖母身旁。蘇東坡在一旁畢恭畢敬地立著聽記吩咐。在告訴蘇東坡草擬聖旨任命呂大防為宰相之後,皇太后突然問他:「有一件事我想問你。幾年前你官居何職?」

      「常州團練副使。」

      「現在身居何職?」

      「翰林學士。」

      「你為何升遷如此之快?」

      「仰賴太后的恩典。」

      「這與老身無關。」

      蘇東坡只好瞎猜:「一定是皇上的恩典。」

      「與皇上也無關。」

      蘇東坡又猜道:「也許是有老臣推薦。」

      太后說:「與他們也沒關係。」

      蘇東坡立著呆了片刻。然後說:「臣雖不肖,但從不運用關係求取官職。」

      太后最後說:「這是我老早就想對你說的。這是神宗皇帝的遺詔。先王在世之時,每當用膳時舉箸不下,臣僕們便知道是看你寫的文字。他常說起你的天才,常想用你,但不幸未及如願便遽爾崩逝。」

      提到先王,三個人不覺一齊落淚。太后於是賜東坡座,賜茶葉一包,又對他說:「你要盡忠輔保幼主,以報先王之恩遇。」蘇東坡要鞠躬退出時,太后從桌子上拿起一個刻有蓮花的金燭臺當禮品賞與東坡。

      在蘇東坡升任翰林學士不久,司馬光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逝世。那天正好是神宗靈位送入太廟的齋戒之日,靈柩停在靈堂,司馬光的朋友本當前去拜祭,並且弔喪者應當哭幾聲。但是偏巧全體官員都要遵禮去齋戒,反倒沒有時間去向去世的宰相弔祭。九月初六,依照古禮在盛大肅穆樂聲悠揚的典禮中,將神宗的靈位安置在太廟裡。朝廷舉行大赦,罷朝三日。文武百官都參與大典。但是一件有趣而重大的事發生了。

      事有湊巧,司馬光的喪禮由理學大師程灝的弟弟程頤主辦。這位理學家,話往最輕裡說,也不是個和藹可親的人,那副自命不凡的樣子更使蘇東坡煩惱。這位理學家完全遵古禮來辦這件喪事。當時死者的親人要站在靈柩之側向靈前弔祭的客人還禮,這種風俗已流行數百年。但是程頤認為不合古禮,於是禁止司馬光的兒子站在靈柩一旁還禮接待客人。他的理由是,孝子如果真孝,應當是悲痛得不能見客人才是。那天朝廷百官在太廟中的大典完畢之後,蘇東坡正要帶領翰林院及中書省同仁前往故相國司馬光府去弔祭,程頤也有事要去,他就向大家說這違背孔子在《論語》中的話:「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因為那天早晨大家曾在太廟唱過歌,至少聽過奏樂,怎麼同一天還能去弔喪哭泣呢?大家到了司馬府門前,小程想攔阻大家,於是大家爭得面紅耳赤。

      程頤說:「你們沒念過《論語》嗎?『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蘇東坡立刻回答道:「《論語》上並沒說子於是日歌,則不哭。」

      蘇東坡十分氣惱,不顧程頤的反對,率領大家進了門。每個人都站在靈柩前面行禮,在離去之前都依照習俗以袖拭目。蘇東坡一看司馬光的兒子沒出來接待客人,問過別人,才知道程頤禁止,說是於古無徵。於是蘇東坡在全體官員之前說道:「伊川可謂(左米右奧)糠鄙俚叔孫通。」大家哄堂大笑,程頤滿面通紅。這句評語極為恰當,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不論程頤或蘇東坡自己,對這句挖苦話都是畢生難忘,誰也不願一生背著這個標籤。在蘇東坡和二程這一派之間,這粒仇恨的種子算播下了。

      不久,他們看見皇帝和太后的龍車鳳輦來了,都是朱紅的輪子。他們是來弔唁故相國的,並在靈前哭泣,以盡君臣之禮。司馬光之喪是國家賦予大臣當得的最高榮耀。他在棺木中的遺體上都蓋以水銀龍腦,是皇家的賞賜。皇家又賜白銀三千兩,綢緞四千匹,又派宮廷官員二人護衛靈柩還鄉,家中十人賜予官職。

      次年,蘇東坡除去翰林學士之外,皇帝又於七月畀以侍讀之職。皇帝如今只是一個孩子,不過即便皇帝是中年人,為了對皇帝有益處,仍然是在每單日子要給皇帝講課。計分兩學期,春季期自二月到五月節;冬季期從中秋節到冬至。大臣中以學識淵博出名者,輪流為皇上講解經史及為政之道,以過去歷史上的得失為殷鑑。早朝之後,膺選的官員便由文德殿出發,順著西面走廊到邇英殿。在蘇東坡時代,講學的人站立,其他旁聽的官員則可坐著聽。王安石充任講席時,他想讓講師坐下而旁聽的官員站立,但因有一個官員反對,此議作罷。在這期間,浮誇傲慢的理學家程頤,因精研經典也參與講學,但是他所列之等級為低級之侍講。但是他也請求坐著講學,如此合乎儒家尊師的道理。他向年輕皇帝哲宗諄諄告誡,要提防惡魅的力量與女人的誘惑力。當時皇帝尚未成年,還感覺不到女人的吸引力,但是他偏偏決定將來成年後要歡樂一番。這位年輕皇帝後來廢了他的皇后,二十四歲時駕崩。

      就蘇東坡的家庭而論,住在京都確是大有益處。蘇東坡賣了那棟老房子之後,而今的住宅是在百家巷。即使以前沒把那棟老房子賣掉,若住在那兒,也離官衙太遠。新住宅離東華門很近,黎明之時,文武百官從此門進宮早朝。所以此一地區就是官員喜愛的住宅區,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城中區,最貴的商店和飯館子都開在那裡。

      蘇家全家現在開始享受京都的生活,和黃州的農家生活大不同了。他們差不多十五年沒住在京都,只有蘇東坡在京都監獄的那三個月來過,另外是他不能進城住在城外郊區的那一次。孝順的兒子邁,他已經到江西去做一小官,現在不知回來團聚沒有。但是兩個小兒子,迨和過,一個十六,一個十四,是在家中。蘇夫人和朝雲現在都能安享快樂的生活,不過看著京都生活的奢華,有點兒害怕。住家的四周都是珠寶店、綢緞店、藥鋪,兩三層堂皇雄壯的高樓。

      中國所能產的百物的精華都陳列在東華門一帶,價錢會令一個鄉下女人嚇一跳。不管東西賣得多貴,像背乎節令的鮮花、水果,總是有人願意買。有一件事很方便,就是從傭工介紹所僱用僕人。附近處處是酒館、飯館。晚上,一進入酒館,歌伎在走廊下站一排,等候顧客召喚去侑酒。男孩子隨同父親進去時,眼睛得向前直看,不然就得一直望著地。吃飯時,小販和求施捨的人按房間去串,賣糖果、乾果、滷肉、醃菜等物。在飯館,據說有四五十種菜,由跑堂的帶著在各屋裡串,由顧客選合口味的買。那菜單子上的菜若是有的短缺,飯館就會喪失顧客。

      蘇東坡喜歡在家裡宴客,飯館都爭著做外會生意。這些做外會生意的館子,都用銀制的餐具。即便窮館子也派得出一個廚子和全套的銀酒壺、酒杯、碟子、湯匙,以及銀頭兒的象牙筷子。當時的風俗是,一家叫了幾次外會之後,那些飯館子照例把那些值四五百兩的銀餐具放在顧客家過夜,第二天再去收,並不以為有什麼重要。等後來汴梁陷入金人之手,當時有一個作家以無限嚮往的筆調兒記載當時的京都,他說當地的老百姓都頗以此京都為榮,並且他們對外地人十分大方慷慨。有時看見外省人被奸詐人欺負,他們會打抱不平前去幫助,甚至不惜與地方警官衝突。若有新住戶遷入,鄰居會帶著酒茶等物去拜訪,告訴他本地商店的情形,以免上當。也有人終日無所事事,只帶著茶壺到每家去串門子閒談。

      在這種氣氛的生活裡,蘇東坡還是照常練他的瑜伽和養生之道。每隔一夜,他就要睡在宮中。但是不論在宮中或在家中,他總是黎明即起,梳頭髮一百次,穿上官衣官靴,然後再躺下小睡。他說,那種小睡之美,無物可比。等該出門上朝時,他已衣冠齊整,於是出門騎上鍍金鞍韉的白馬,往東華門而去。

      早朝最遲十點鐘完畢,這時,除非有特別公務,他照例可以自由了。他若沒有交往應酬,就帶著妻子孩子去逛商店買東西。相國寺只在附近,院內擠滿了賣扇子、刀剪、珍品、古物、字畫、拓片等東西的商販。有時,全家在東城的商場去逛,可以理髮、買盆花、買鳥、買籠子,一天的工夫在不知不覺中混過去。有時穿過朱雀門到外城去,那兒還有一大片住宅區,孔廟和國子監都在南外城,再往遠處就是各式各樣的道士觀。他們倦遊歸來,有時在「臺樓」吃飯,那是汴梁最好的酒館,或是走南門街,去逛著名的唐家珠寶店,挑選幾件溫州的漆器,或是在報慈寺街的藥鋪買點兒上好的草藥。

      事實上,在奢侈豪華的生活和簡單樸質的生活之間,論幸福,並沒有多大不同。高職顯位的榮耀,只有在沒有那種能力資格的人眼裡,才值得羨慕。一般的道理是,在人不需要一個職位時,人家才找他去擔任,人要求取某職位時,那個職位往往不需要他。一旦官癮過足之後,做高官的快樂不見得比做個成功的鐵匠的快樂大。蘇東坡在《論樂與苦》的一篇短文裡,即表示此種看法。

     

     樂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時心爾。及苦樂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況既過之後復有何物?比之尋聲捕影系風邇夢爾。此四者猶有仿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對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樂處。當以至理語君,今則不可。

                                                 元裕三年八月五日書

      還有人對京都的生活持一種很世俗的看法。他的朋友蒲宗孟就極盡奢侈享樂的能事。蒲家的兒媳終日不做別的,只教丫鬟做各式圖樣的「酥花」,加糖凝結,以備做飯後小吃之用。他一個兒媳婦,不許以同樣的「酥花」教客人第二次再吃到,而丫鬟們晝夜忙著做那些「酥花」。蒲宗孟有些特別的習慣,其中包括「大洗面」、「小洗面」、「大洗足」、「小洗足」、「大洗浴」、「小洗浴」。他每天洗臉兩次,洗腳兩次,每隔一天正式洗澡一次。在「小洗面」時,他只洗臉,臉盆中換水一次,由兩個僕人侍奉;「大洗面」時,要換水三次,由五個僕人侍奉,要洗到脖子和肩膊。在「小洗足」 時,換水一次,由兩個僕人侍奉,只洗到足踝為止。在「大洗足」時,換水三次,由四個僕人侍奉,要洗到膝蓋。在「小洗浴」時,他用二十四桶水,由五六個僕人侍奉;在「大洗浴」時,也用二十四桶水,但由八九個僕人侍奉。在「大洗浴」時,他用藥膏洗,衣裳要放在金屬網子上,下有稀奇的香料點燃慢燻。他寫信給蘇東坡說,此種洗澡法對他益處甚大。蘇東坡回答說:「聞所得甚高,固以為慰。然有二,尚欲奉勸,一曰儉,二曰慈。」

      做高官在社交和物質上,還有兩種絕無可疑的好處。在那種年月,讀書人只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是做官,一是隱姓埋名,也就是甘於貧賤。人做學問可以得千秋萬歲名,但對很多人而言,不朽的盛名,即便可以得到,也無以搪饑寒。在蘇東坡時,有個笑話挖苦科考得意做了官,卻自稱是為國犧牲的人:

      從前有一個讀書人,窮得沒錢買饅頭。因為餓得慌,想出一個辦法吃饅頭。他走到一個饅頭店外頭,突然大驚而逃,但是沒人理會。他到另一家饅頭店,門口有一大群人。他看見饅頭,大喊一聲,做大驚狀,拔腿就跑,跑不遠,跌倒地上。一大群人圍過來,問他怕什麼。讀書人說:「怕那些饅頭!」人都大笑,從來沒聽說此等事。饅頭店老闆不相信,想試試他。他把讀書人引進放有好多饅頭的一間屋子,暗中從門上的鎖眼裡往內看。讀書人一看妙計成功,大喜,兩手抱著饅頭狼吞虎咽。老闆頗受感動,推開門很客氣地問他:「你還怕什麼?」讀書人說:「我還怕一杯好熱茶。」

      一天,韓維——他屬於一個曾出過幾個宰相的富貴之家——有兩個女婿去拜謁蘇東坡。東坡問他們的嶽父近況如何。

      一個青年人回答說:「他老人家近況很好。他告訴我們說,他已到老年,他要以聲色美酒自娛,否則不知道何以度日。」

      蘇東坡說:「我想他做錯了,正因為他只剩有晚年。我告訴你們一個故事,回去告訴令嶽丈聽。」

      年輕人說:「是,當然。」

      蘇東坡說出下列的故事:    

頃有一老人未嘗參禪,而雅合禪理,死生之際,極為瞭然。一日置酒大會親友,酒闌,語眾曰:「老人今且去。」因攝衣正坐,將奄奄焉。諸子乃惶遽呼號曰:「大人今日乃與世訣乎,願留一言為教。」老人曰:「本欲無言,今為汝懇,只且第一五更起。」諸子未諭,曰:「何也?」老人曰:「唯五更可以勾當自家事,日出之後,欲勾當則不可矣。」諸子曰:「家中幸豐,何用早起。舉家諸事,皆是自家事,豈有分別?」老人曰:「不然,所謂自家事者,是死時將得去者。吾平日治生,今日就化,可將何者去?」諸子頗悟。

      蘇東坡接著說:「令嶽丈以為餘年無多,所以想儘量享樂。你們倆給我帶個話兒去好不好?說我要他只注意他自己的事,不要把日漸消弱的精力費在醇酒婦人上。他最好想想,到了人生旅程的末端他能帶什麼走。」

      在他敬重的朋友範鎮死後,蘇東坡說:「範景仁平生不好佛,晚年清慎,減節嗜欲,一物不芥蒂於心,真是學佛作家,然至死常不取佛法。某謂景仁雖不學佛而達佛理,雖毀佛罵祖,亦不害也。」

      蘇東坡現在名氣之盛,達於極點。他受所有的文人、朋友崇敬,在朝廷上又官居高位。他為堅持己見,飽受其苦,因此也更為人所佩服,在這方面,朋友輩都望塵莫及。司馬光死後,當代學者之中,無人能望其項背,雖然他並不十分適於宰相之位,但大家公認,以人品論,在整個官場之中,他是巍然高出於眾人之上的。有一度他的兩個朋友居朝廷最高的官位,一是呂公著,一是範純仁。他弟弟子由在哲宗元裕元年也已回到京師,任御史中丞,次年,升為尚書右丞。所有當年貶謫到南方的朋友現在都回朝官居津要,包括駙馬王詵、王鞏、孫覺、範祖禹。他在黃州的老友陳慥也到了京都,不是來做官,而是來看蘇東坡,享受友人歡聚之樂。大詩人黃庭堅,原已與蘇東坡通信有年,現已來京相交往,並正式拜在他門下。有數年期間,蘇東坡在通信中,屢次讚美他的「蘇門四學士」,因此大為提高了四人的名氣。這時「蘇門四學士」已是人盡皆知,他們就是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後來,又增加兩個,一是李廌,一是陳師道,共為「蘇門六學士」。

      蘇東坡之深孚眾望,卻破壞了一門婚事。原來學者章元弼對蘇東坡素極崇拜。他本人長得並無足觀,卻娶妻甚美。婚後,妻子發現丈夫整夜讀蘇東坡的詩,對妻子不甚理睬。後來妻子終於不能忍受,對丈夫說:「那麼你愛蘇東坡勝過了我!好吧,把我休了。」丈夫便把她休了。這位丈夫章元弼告訴友人說他妻子遺棄他,全是為了蘇東坡。

      這時蘇東坡之受人歡迎,竟致好多文人模仿蘇東坡的帽子。蘇東坡戴一個特別高的帽子,頂上窄而微向前傾,這樣帽子後來叫「子瞻帽」。一天,他陪聖駕到醴泉遊玩,當地正由宮中的伶工演戲。一個丑角頭戴「子瞻帽」在戲臺上自誇道:「我這個作家諸位比不了!」別的伶工說:「怎見得?」丑角兒說:「難道你們看不見我戴的帽子?」這時皇上微微一笑,向蘇東坡看了一眼。

      在這種情形之下,蘇東坡和朋友們則恣情笑謔。在他官居禮部尚書又兼主考官時,他和幾個朋友和幾個考官入闈幾十天。在辦公時間都忙著閱卷,蘇東坡則不停地在各屋裡轉,閒談笑謔,簡直教人無法專心做事。到了夜晚,他才自己做事,看試卷,評等級,迅速之至。

      有好多逸聞,說他如何當場捏造笑話。那些笑話裡包括雙關語,尤其是他和另一個富有機智的才子劉邠說話的機鋒相對。有些笑話是可以譯成英文的。

      有一次,蘇東坡去拜訪宰相呂大防,呂極胖,蘇東坡到時,他正在午睡。蘇東坡等了好久,非常煩惱。最後呂大防出來了,蘇東坡手指向客廳中一個大瓦缸裡背長綠苔的烏龜。

      他向主人說:「這種東西沒有什麼稀奇,難得的是一種三對眼睛的烏龜。」

      呂大防眼睛瞪得圓圓地說:「是嗎?會有六個眼睛的烏龜?」呂大防心想不對,自己一定被捉弄了,但是蘇東坡學問如此淵博,定在什麼書上讀到過。

      蘇東坡回答說:「當然,在唐中宗時,有一個大臣向皇帝進獻一個烏龜。皇帝問他六個眼睛的烏龜有什麼好處。大臣說六個眼睛的烏龜有三對眼,普通烏龜只有一對。所以,你看,六眼烏龜午睡時,他要睡三個普通烏龜的覺呢。」

      蘇東坡常向朋友錢勰得意揚揚地誇大,說他多麼喜愛他在鄉間過的那種簡樸生活。他說吃飯時只有米飯、蘿蔔、一個清淡的湯,可是他十分快樂滿足。一天,錢勰送給他一個請帖,請他吃飯。請帖上說:「將以三白待客。」蘇東坡從來沒見過那種東西,不知三白為何物。那天他一到,只見錢勰為他準備的只是很簡單的一餐,只有三件白東西擺在桌子上:一碗白米飯,一盤白蘿蔔,還有一碗無色的湯。蘇東坡忽然想起自己的誇大,知道是受人愚弄了。蘇東坡等過了一些日子,他送給錢勰一張請帖,請吃「三毛餐」。錢勰去赴席,發現桌子上一無所有。蘇東坡請他坐下,兩人都坐下。過了好久,還沒有菜上來,錢勰抱怨說餓了。蘇東坡大言不慚地說:「咱們開始吃吧,不用等了,快吃『三毛餐』吧。『三毛餐』就是毛米飯、毛蘿蔔、毛菜湯。」(毛讀如沒)蘇東坡這樣報復之後,他也寬恕了那個朋友,二人開懷吃了一頓盛餐。

      做翰林學士時,蘇東坡常在夜裡深鎖宮中。有一個極為崇拜蘇東坡的人,勤於搜求蘇東坡的字。蘇東坡每一個短簡便條若由蘇東坡的秘書交給他,他就給秘書十斤羊肉。東坡已經風聞此事。一天,秘書對友人的口信請蘇東坡回復,東坡已經口頭回復了。秘書第二次又來請求,蘇東坡說:「我不是已經告訴你了嗎?」

      秘書說:「那人一定要一個書面的答覆。」

      蘇東坡說:「告訴你那位朋友,今天禁屠。」

      《論語》裡有個司馬牛,是孔子的弟子,與司馬光同姓。一天,蘇東坡為國事和司馬光爭吵得很厲害,而司馬光仍是堅持己見。蘇東坡回到家,把長袍扔在躺椅上,向朝雲嘆了口氣說:「司馬牛!司馬牛!」

      這幾年,蘇東坡在他的政論文字裡,時常申論「慎思」與「公正」二義為賢臣之所必備。但是慎思與公正實為黨人之所憎惡。一天,一頓豐盛的晚餐之後,蘇東坡在屋裡欣然捫腹而行。他問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在中文裡是慣於說「一肚子學問」。一個女人說是「一肚子墨水」,一個女人說「你是一肚子漂亮詩文」。蘇東坡都搖頭說:「不是。」最後,聰明的侍妾朝雲說:「你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東坡大呼曰:「對!」遂大笑。

      一次,一個素不相識的文人去拜訪蘇東坡,攜帶他寫的詩一卷,請蘇東坡指教。那個可憐的文人自己高聲朗誦,抑揚頓挫,鏗鏘有聲,顯然是頗為自得。他問:「大人,不知尊見以拙作為如何?」

      蘇東坡說:「百分。」

      那個文人臉上欣然色喜。蘇東坡這時又說:「誦讀之美七十分,詩句之美三十分。」


相關焦點

  • 蘇東坡傳:感嘆人生起與落,不如讀讀蘇東坡
    如果要在歷史裡尋找一人,這人要才華橫溢且樂觀豁達,即使際遇不佳也依舊能談笑風生,那非蘇東坡莫屬。他不是苦中作樂,更不是委屈隱忍,他真的是在享受人生,紅塵中歷練一生肝膽,詩詞中體味快意江湖。電視劇《蘇東坡》他的才華,堪比莊周陶淵明宋仁宗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四川眉州的蘇家喜得一子,起名蘇軾。
  • 林語堂《蘇東坡傳》 第十二章
    往期回顧:1.林語堂《蘇東坡傳》   第一章(1)2.林語堂《蘇東坡傳》 第一章(2)3.林語堂《蘇東坡傳》 第一章(3)4.林語堂《蘇東坡傳》 第一章(4)5.林語堂《蘇東坡傳》 第二章(1)6.林語堂《蘇東坡傳》 第二章(2)7.林語堂《蘇東坡傳》 第三章(1)8.林語堂
  • 《蘇東坡傳》| 林語堂傾心之作,你也會愛上的蘇東坡
    《蘇東坡傳》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女同事說:林語堂寫過:「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詩詞,他的一生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蘇軾少年得志,而中年以後,從北到南,接連貶謫。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他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林語堂《蘇東坡傳》-文忠公
    編者:《蘇東坡傳此等小簡偶記,人皆珍藏,傳之子孫後代,有時也以高價賣出。這些偶記題跋中,往往有蘇東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書簡約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跡題跋約六百件。實際上,是由於蘇東坡受到廣泛的喜愛,後來才有搜集別的名人書札題跋文字印行的時尚,如黃山谷便是其一。當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蘇東坡去世之後,立即開始搜集蘇東坡的墨跡書簡等,刻之於石、拓下榻片出賣,供人做臨摹書法之用。
  • 蘇東坡傳好詞好句摘抄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好詞:  知根知底、浪漫風流、驚奇可喜、名落孫山、真知灼見、刮目相看、古道熱腸
  • 《蘇東坡傳》讀後感優秀範文5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評蘇東坡傳書還沒看完,慢悠悠的翻著.林語堂這本書原是用英文寫的,張振玉譯筆還算不錯,但粗糙之處也隨處可見,比如卷一第一章處:一天,蘇東坡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
  • 《蘇東坡傳》第一章 文忠公
    此等小簡偶記,人皆珍藏,傳之子孫後代,有時也以高價賣出。這些偶記題跋中,往往有蘇東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書簡約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跡題跋約六百件。實際上,是由於蘇東坡受到廣泛的喜愛,後來才有搜集別的名人書札題跋文字印行的時尚,如黃山谷便是其一。當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蘇東坡去世之後,立即開始搜集蘇東坡的墨跡書簡等,刻之於石、拓下榻片出賣,供人做臨摹書法之用。
  • 蘇東坡,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傳》說明了這些道理
    蘇東坡是北宋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是一位傳奇人物,近乎於神一樣,有著數不清的傳奇故事,留下了大量經典的詩篇。在中國古代文人中,可以說蘇東坡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沒有人能超越他。蘇東坡帶給人們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勵了很多人。
  • 現代太史公:《蘇東坡新傳》作者李一冰
    現代太史公:《蘇東坡新傳》作者李一冰蘇軾和司馬遷是我最愛的兩位作家。關於他們的著述,我都會買來看。昨天開始看《蘇東坡新傳》,在序言中驚訝地發現:原來這本書是作者李一冰在獄中所寫!李一冰可以說是現代版的太史公了!
  • 《熹妃Q傳》蘇東坡陣容搭配推薦
    傳說蘇東坡前生乃是天上的「文曲星」,所以在《熹妃Q傳》宮廷中重生,理所當然是一位紅色品質的特級詩人,定位為群體輸出,在局勢膠著時威力更強,對治療的有效壓制可配合隊友進行強襲。那麼,適合這位大才子的陣容有哪些呢?主動技能:詩酒年華醉酒狂歌,莫負年華,蘇東坡揮動捲軸,對敵方所有前排和額外隨機一位後排進行攻擊,造成傷害,並降低治療效果,持續2回合。
  • 《蘇東坡傳》書評:蘇東坡,一個永遠值得你去了解的中國士大夫
    在讀《蘇東坡傳》之前,我對他的了解僅僅來自於課文教材裡的詩詞及相關的介紹,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他是一個豪放派詩人,一生著作頗多,筆耕不綴。這種有限的材料展示出的蘇東坡是割裂的,而非飽滿的、有血有肉的,那麼蘇東坡的生平如何?他是如何做官的?他的生活方式以及待人處事是怎樣的呢?
  • 《蘇東坡傳》,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一語中的,後來蘇東坡和蘇轍果然位居宰相同列,二十年後,蘇東坡的文字傳遍神州,人人爭相傳誦,那時果真再無人熱議歐陽修了。那年意氣風發的蘇家父子正準備大幹一場,可是蘇東坡的母親病逝,按照傳統,三蘇必須回鄉服喪三年。蘇東坡也因此從人生的第一次巔峰突然跌落,進入人生時運下降的通道。
  • 《蘇東坡傳》千古流芳的「斜槓」者
    尤其喜歡被稱為20世紀五大傳記之一的《蘇東坡傳》,這部書共分為四卷、28章。掩卷沉思時依然讓人心潮激蕩、久久回味……藉此機會把這本我喜歡的書《蘇東坡傳》推薦給大家。鄭重推薦——傳記中的主人公蘇軾(1037—1101),字子瞻,眉山人,因公元1079年被流放黃州為維持生計在東坡種田而號東坡居士,在世64年卻流芳百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所有世人的共識。
  • 《蘇東坡傳》⑧ | 樹大好乘涼,樹大也招風
    文 | 《蘇東坡傳》 · 主播 | 楊帆
  • 醉後仗劍歸 熹妃Q傳蘇東坡陣容搭配推薦
    傳說蘇東坡前生乃是天上的「文曲星」,所以在《熹妃Q傳》宮廷中重生,理所當然是一位紅色品質的特級詩人,定位為群體輸出,在局勢膠著時威力更強,對治療的有效壓制可配合隊友進行強襲。那麼,適合這位大才子的陣容有哪些呢?
  • 蘇東坡傳(十五)
    家眷到達之後,蘇東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來,不過等他的錢用完之後,日子要如何過,他還沒想到。他的兩個小兒子迨和過,一個十二歲,一個十歲。由於太守的禮遇,他們還能住在臨皋亭,此地後來因蘇東坡而得名。此處本是驛亭,官員走水路時,經此可以在此小住。蘇東坡給一個朋友寫道:「寓居去江無十步,風濤煙雨,曉夕百變。江南諸山在幾席,此幸未始有也。」
  • 《蘇東坡傳》卷四.感悟交流一
    鶴壁市實驗學校 李瑞芹    交流前指導讀書且思考:1.蘇東坡在流放歲月中遭遇的家庭變故和政治打擊?2.蘇東坡在嶺南的生活狀況?3.蘇東坡在惠州的「仙居」生活?4.蘇東坡被遠謫域外的主要事件和晚年形象特點?5.蘇東坡與世長辭的基本情況?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大多數人不過是浪花一朵,生命是平凡普通的;有的人卻猶如滔天巨浪,整個人生都在跌宕起伏。蘇東坡就是這樣的命運,他的一生起起落落、顛沛流離,歷經繁華與坎坷,甚至於晚年生活都是在流放中度過的。《蘇東坡傳》最後一卷——卷四的主題,就是「流放歲月」。
  • 蘇東坡傳(十二)
    蘇東坡也不能一直放聲大笑縱情高歌,一直演獨角醜兒戲,一直月夜泛舟湖上,因為還有一萬七千囚犯,因無力還債,因販賣私鹽正待審判,有蝗災尚待撲滅,有鹽渠尚待疏浚,有饑饉尚待調查。在蘇東坡這一段生活中寫的數百首詩裡,很難找到何者是主要的情調。他寫戲謔諷刺詩,啟人靈思的山水詩,盪氣迴腸的愛情詩,有的詩輕鬆愉快惹人大笑,有的詩辛酸悽苦令人落淚。
  • 書評丨《蘇東坡新傳》:人生到處知何似
    近讀李一冰(1912—1991)《蘇東坡新傳》,夜不能寐,連宵達旦,為之痴迷,為之嗟嘆,屢屢心旌搖曳,遙想東坡先生的魅力,千載月華,如何照亮後來人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