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街鎮靠山吃山,大力發展林下產業,在魯黑、肖家營、三家、甸頭4個行政村下轄的9個村小組率先實施「包山拾菌」,承包林地1.8萬畝,共增加集體收入77.72萬元。村民承包山林「養」起了野生菌,待成熟時再去採收,林業資源得到了最好的保護,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生態本身就是一種財富,保護生態,生態會給予人們更多的回饋。從6月底開始,雨水落了地,茂密山林裡的野生菌就密密地冒了出來。楊柳箐村民蔣發興這一個多月來,每天早出晚歸,在自家承包的山林裡,採拾成熟的菌子。蔣發興家以50塊錢一畝的價格在離家很近的水庫邊承包了150畝山林。蔣發興特別看中這片山林出得最多的乾巴菌,那可是菌子中的「貴」族。
好水好山才能出好菌,雨水一遍遍下,菌子一茬茬出。蔣發興把冒出的乾巴菌用松枝搭了一個家,慢慢的養了起來,一朵又一朵的乾巴菌連成了一片,看著著實讓人心裡歡喜。這一朵還有一個星期就可以採收上市了,那一朵還得來個十多天不老不嫩味道剛剛好,蔣發興養菌就跟養個孩子一樣。
二街鎮有著較為豐富的林地資源,降水充足,光照條件較好,每年都有大量的野生菌產出,以乾巴菌、牛肝菌、松露為甚。傳統「放養式」拾菌,容易破壞菌群的正常生長,野生菌往往尚未成熟就被採摘,不利於可持續發展。二街鎮在走訪學習宜良小哨及石林等地包山拾菌項目成果後,制定了《二街鎮發展林下經濟推行包山拾菌的指導意見(試行)》辦法,從去年年末開始,經過半年時間的探索,包山拾菌在二街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中終於發揮出了強有力的作用,也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
推行包山拾菌,既能對現有林地資源起到保護和利用,也為黨建引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來新機遇。截至目前,二街鎮通過該項目,使王家莊、幹海孜、楊柳箐等村小組終於打破集體經濟為零的歷史,邁出了盤活集體資源,增加集體收入的第一步,包山拾菌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好山好水好空氣,二街鎮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將產業與生態融合發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凸顯。山林保護好了,野生菌長得更旺了,村集體有了收入,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記者 馮蔓 吳豔濤 張紫舟 通訊員 賀晶華)
主流聲音 權威發布
審核:段正祥 方維林 排版:李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