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熱播翻篇了,梅長蘇披上戰甲一騎絕塵再不回頭,平定北境之後毅然與世長辭。給各位看官留下了絕美而悲涼的印象。讚嘆此劇之餘大夥不禁唏噓,如此麒麟之才最終卻悲劇收場。
按道理說,梅長蘇的結局其實不算悲劇。有句話說得好:「人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自由,最自由的事情莫過於能夠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梅長蘇在劇中也說:「沒有人是自由的,只要還有情感和欲望。」要去赴死的人還能有什麼欲望,所以他徹底自由了。
這是故事發展的脈絡,也是海宴所表達的核心思想。
但是各位看官別忘了,收視率一向都是每個劇本的重中之重。所以,梅長蘇如果不死,嘿嘿,琅琊榜還可以再賺一筆。
原諒小編這麼市儈,但這就是現實啊,而且如果梅長蘇沒有戰死,對於大部分看官來說,應該都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不過為了避免網友吐槽,梅長蘇的復活一定要給到充分伏筆的。接下來,請聽小編細細道來。
《琅琊榜》其實是一群智商情商都超級高的人在博弈的過程。除了梅長蘇,很多人都非常聰明。當然了,如果只有梅長蘇一個人聰明絕頂,其他人都蠢得掉渣,這部戲肯定沒啥看頭。
勢均力敵才好看,一個人跟一群豬鬥智鬥勇的戲你看麼?
這些聰明人裡面,有兩個人是絕頂聰明的那種。
不是藺少閣主。他雖然聰明,但是他的情報是靠琅琊閣搜集出來的,很多判斷也是基於江湖經驗,推理的情商還沒有在劇中充分體現。
不是言侯。雖然年方二十逼退三方大敵,有膽魄,有智慧,但是他蠢到要去炸祭壇,這種行為太莽撞。
不是夏江。懸鏡司多年的薰陶肯定能燻出一個多疑的探長,從各種線索抽絲剝繭找到真相已經成為他的本能,但他發現真相之後冒進的做法實在與他的身份不匹配。這叫城府太淺。
當然也不會是皇帝,這個皇帝除了猜疑之外其他一概不會。
小編以為,劇中除了梅長蘇麒麟之才,有兩個人洞察先機,反應飛快,並且懂得深藏不露。這兩個人是智慧不亞於梅長蘇的人。
靜妃和太監總管高湛。
首先來看靜妃。這個女人實在不一般。忍辱負重,心思縝密,格局宏大。前面兩句大家在劇中都能看出來,那憑什麼說她格局宏大呢?她在深宮多年,其實只盼自家兒子平平安安,也知道靖王性格執拗,不是帝王之才,所以沒有奢望靖王能登至尊之位。
但是在靖王說自己要參與奪嫡時,靜妃只低頭思緒了片刻,便表示絕對支持。這絕對不是一般婦人能做到的。一般的母親都會說,「算了吧,你還是安安分分做你的王爺,奪嫡之路太兇險,你會死在路上的」。
但是靜妃沒有,在她心裡,若不是認為這件事鐵定能成,她是絕對不會如此果敢讓靖王去做的。這就是靜妃的格局。
而靜妃的機智就不用贅述了,從一本《翔地記》就能判斷梅長蘇就是林殊,從小新的言行便能判斷她是其中譽王的臥底,從回答皇帝的各個問題滴水不漏,這些一切,都讓各位看官對這位女人敬佩萬分。
小編心想,如果這個女人落在敵方陣營,後果不堪設想。正是由於她個性慈善,所以她才會有一個靖王這樣的兒子。正因為她懂得感恩,在第一次給梅長蘇把脈的時候,才會忍不住在靖王面前痛哭流涕。
林殊是他救命恩人的兒子,對於林殊的感情甚至不亞于靖王。這種感情一定會讓靜妃希望林殊長命百歲,平平安安。雖然靜妃機智過人格局遠大,但她畢竟是女人。
女人的感情永遠都是凌駕於理智之上的,不管有多麼理智。因此,在最後梅長蘇出徵之前,竟然沒有靖王去諮詢母親意見的鏡頭,也沒有靜妃依依不捨的鏡頭。
在《琅琊榜》整部劇中,拍攝細節是非常考究的。最令人稱道的就是古人的這些個禮儀。細心的看官都會發現,劇中的男性作揖時左手在前,女性則是右手在前,整部劇沒有一處錯漏,這就是導演厲害的地方。
執著的人成功只有一條原則,就是執著。就是因為對細節這般執著,才有了《琅琊榜》的成功。
在這麼注重細節的一部戲裡,靜妃最後竟然沒有出面救林殊。這實在不合情理。林殊對於她來說跟靖王一樣,如若己出啊,哪裡捨得看著他去送死。
小編以為,這就是沒有鏡頭的伏筆其一。
而到最後靜妃成了皇太后了,那種幸福的表情中各位可曾看見半點憂傷?按理說,她應該會說一句「可惜林殊看不見了」。還是那句,在這麼注重細節的戲裡,這實在不合情理。
這是伏筆其二。
接下來說說高湛。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小學生都懂。位高權重人身邊的,一定不是一般人。但是能夠韜光養晦獨善其身的沒幾個。中國政治中的秘書文化自古就有,而在當今的政治文化當中秘書文化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尊之位身邊的人,一句話的力量甚至遠大於普通人埋頭苦幹50年。這種人雖然權力不大,但影響至深。尤其是在這位多疑皇帝身邊的高公公,想致誰於死地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想發財那更是易如反掌。但他竟然懂得收斂,黨爭當中沒有幫任何人說過一句話。
柏拉圖的《理想國》有個寓言,講魔戒的故事。這個寓言裡面有句總結的話小編特別喜歡:人之所以正義,是因為他沒有作惡的本領。
這位高公公有作惡的機會,有作惡的本領,但是卻沒有助紂為虐。是因為他正義嗎?小編以為不是。高公公深知皇帝多疑,他站在哪一邊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在這個前提下明哲保身是高公公的第一要義。
不過到最後為什麼高湛還要冒險幫助靖王?是因為高湛看見太子大勢已去,加上他知道譽王是滑族女人的兒子,根本不可能做下一個皇帝,所以他深知靖王最後登基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種關鍵時刻一定要表明態度站對立場。不管是明面上的幫忙,還是跟皇帝說的悄悄話,都是在為靖王登基推波助瀾。高湛只為自己,並沒有善惡之分。
這個人看破是非,看破善惡,還會適當裝傻,這種境界已經接近佛境了,實在厲害。而高湛只會服務皇帝,現在的皇帝和將來的皇帝。如若不是對於將來局勢洞若觀火似的洞察判斷,高湛這麼謹慎的人絕對不會冒險。
高湛是一個《琅琊榜》中非常關鍵的角色,這個角色在劇中幾次都是三言兩語扭轉乾坤。
大家認為的最後一次扭轉乾坤之舉,是他在知道梅長蘇身份的前提下,在皇帝面前有理有據紅口白牙地否認梅長蘇林殊的身份,徹底給靖王一個踏踏實實登基的底座。但他最後一句話卻藏著深深的伏筆:「在這宮牆內,這風從來就沒停過」。
如果入戲去說,高公公說這句話有點滄桑的意思。他輔佐過至少兩朝皇帝,見過不少大場面,風雲變色對於他來說是家常便飯。所以高公公的這最後一句對白,可以理解成是他在感懷自己的身世,感嘆滄海桑田的變換無窮。
可是從戲的編排角度上說,有兩個疑點:
第一,高湛不是主角。雖然他的作用非常關鍵,但畢竟不是主角。既然戲裡最後要安排大團圓結局,何必畫蛇添足讓一個配角感懷一下身世呢,何必要他說出這一句不痛不癢的對白?
既然是大團圓結局,風雲應該在靖王之後暫且淡定,又何必在靖王登基之後這些年還要攪動呢?又是誰在攪動,針對的又是誰?
第二,在靖王未登基之前,大家何曾看過皇帝不在的時候,高公公單獨陪在皇后和皇太后身邊的?他一直都在皇帝身邊。而在最後這個鏡頭裡,當朝的皇后和皇太后都在,皇帝卻不在。
這個場景還要安排他出現。在細節這麼考究的電視劇裡,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對白,這是什麼用意?只能說靖王知道高公公是自己人,所以讓他伺候母后理所應當。
靜妃也知道高公公智慧過人,留在身邊有利於擺平宮內的事情。既然高湛不在皇帝身邊,那是誰在呢?
而高公公卻說,宮牆內,風雲還在動。是什麼風雲在動?
這是伏筆其三。
好了。說到這裡,大家都會說沒講到重點。那重點是什麼?靖王揭開了林殊靈位的紅布?霓凰收到了梅長蘇的親筆信?如果這樣去理解這麼嚴謹的導演和編劇,這部戲就真的白看了。
這兩個所謂的重點,還真的挺有疑點的。
我們來看看霓凰這封信信封上的字:「吾妹霓凰親啟」。
而且還委託宮羽帶著淚水親自送過來。這封信有什麼問題嗎?這梅長蘇是鐵定已經駕鶴西去的節奏啊。無非就是梅長蘇臨死之前寫的一封告別書,安慰霓凰好好過日子,不要對他心有掛念,再找個人嫁了過下半生之類的。
內容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信封上的字體。大家回想一下霓凰在懷疑梅長蘇是林殊的時候,拿著筆跡對過的。
很明顯,霓凰收到的這最後一封信的字體和年少時的林殊字體是相符合的,但是跟梅長蘇的沒什麼力氣的字體是完全不吻合的。
有些較真的看官會說,梅長蘇出徵之前是吃了藥的,藺晨給他配的那個藥。關於這個藥我們稍後再說,先說藥效。藥效就是能夠恢復常人的體力,但是三個月之後就可能不行了。
如果這封信是梅長蘇將死的時候寫的,那為什麼字體還如此蒼勁有力呢?是不是梅長蘇在還有體力的時候預知自己要死,提前寫好的告別書?照梅長蘇思慮深遠的個性,這是能解釋得通的。
嘿嘿,光看字體肯定是還不夠了。大家注意一下送信人:宮羽。霓凰吃宮羽的醋可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既然梅長蘇要死了,而且他至死都愛護著霓凰,為什麼在死了之後還要叫宮羽去送信?
這不正是在對霓凰說:我死的時候有個宮羽美女陪在我身邊,而你不在。他為什麼死了還要去傷霓凰的心呢?完全沒有必要呀。
唯一的解釋,梅長蘇身體安好,而且已經和常人無異。但是出於某種原因,不得不再次隱匿身份。而宮羽的那顆眼淚,完全是醋意的眼淚又或者是擔心宗主還沒有擺脫風雲變幻。
霓凰的信,這是伏筆其四。
再說這塊狗血的紅布。
紅布蓋上林殊的靈位,那是為了避諱還沒有死的林殊。揭開紅布,那就是說林殊已死,不用避諱了唄。沒錯,這塊狗血的紅布就是這個作用。
但是那塊鴿子蛋這麼大的珍珠為什麼還放在靈位面前?!
林殊如果已經死了,按照古代墓葬的禮儀,這些貴重的東西一定要陪葬。況且林殊死的時候身份是將軍,將軍的死自然是厚葬,況且林殊還是靖王的兄弟。
另外,梅長蘇拿走這枚鴿子蛋的時候說了一句「這是你欠我的」。既然是欠到底,那靖王在安葬梅長蘇的時候,自然會把鴿子蛋一起送進墳墓陪葬,還拿出來做什麼?
只有一個解釋,鴿子蛋是梅長蘇送回給靖王的,既然是欠的,幹嘛還要送回去給他。人都死了,你還不讓我把鴿子蛋帶走?意思只有一個:你先留著,我會自己回來取。
所以,紅布只是編劇的障眼法,鴿子蛋才是關鍵線索。
鴿子蛋大的珍珠,這是伏筆其五。
最後一個關鍵伏筆應該就是藺晨和冰續草了。
首先要說一個前提,就是藺晨經常說的,我保你不死。藺晨是絕對不會讓他去死的。有這個前提在,我們才能往下分析。
第一,藺晨隨軍一起出發。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隨身大夫只是一個表面的理由。既然梅長蘇已經服下冰續丹,而且如藺晨所說服下冰續丹之後的三個月,梅長蘇將毒發身亡,神仙都救不活。
那藺晨還跟著去幹嗎?真是像他所說,要陪伴他到最後一天麼?好,即使這個理由成立,小編認為,藺晨的話也是值得懷疑的。大家都看過醫生,醫生的話都是嚇人在前面的:「手術之前要先聲明,這個手術可能有生命危險,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很多病人都是被嚇病的,哪有真病。其實醫生只是在說一個概率。現代醫學況且說不明白人的潛能有多大,中國古代研究陰陽調和的中醫當然在概率方面算得更模糊了。
因此可以斷定,藺晨這個優秀的江湖郎中是有把握治好梅長蘇的病的,關鍵是病人不能亂來。所以藺晨隨軍是要隨時觀察梅長蘇的身體狀況,隨時進行調理。有可能還真被這個神奇的江湖郎中治好了。
第二,冰續丹為什麼要做?既然藺晨說冰續丹要十命換一命才管用,冰續草有沒有對梅長蘇的身體來說沒有任何區別。但最後他為什麼要造冰續丹呢?
而且冰續丹製作的方式是跟蠍子、毒蛇的毒液、甲蟲等等藥物一起製成,中藥裡面這些藥材全是重口味的,也就是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但是這樣的藥能治好梅長蘇的病嗎?顯然不能,如果可以的話藥做好了馬上就給梅長蘇吃下就完了。
有兩個原因,一,藥性太強,梅長蘇的身體可能頂不住。二,這個冰續丹可能只是緩兵之計,用冰續丹來換治療的時間,等藺晨想到了治療方法,才用冰續丹來做藥引治癒梅長蘇。所以藺晨才遲遲沒有把藥給他。
還有一個關鍵鏡頭,就是藺晨坐在門邊拿著冰續草端詳許久,而梅長蘇看他的眼神好像在說「他想到救我的路子了」。雖然還沒有想出來,但是一定有辦法。只是需要時間和一點運氣。
第三,火寒毒是個什麼東西?小編覺得有點像是糖尿病。聽起來可笑,但是看看糖尿病的治療矛盾:如果針對腎來下藥,則心臟受不了;如果針對心臟下藥,則腎受不了。
用中醫的話來說,這兩個東西水火不容,但這水火卻又共同折磨著身體。滅了火,水災;擋了水,火災。所以糖尿病只能用胰島素長期維持體內血糖的穩定,沒有其他治療的辦法。火寒毒是先被火燒,然後被雪化開,再被蟲咬。
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體內的氣已經亂了。寒氣和火氣同時存在,同時不調,時陰時陽,而且隨時怕冷。糖尿病都怎麼致死的?內臟衰竭而死。
火寒毒也一樣,調理不好人就會衰竭而死,而不是被毒死。所以不能去打仗勞心勞力。但只要用心調理,長命百歲不是沒有可能。
第四,火寒毒在梅長蘇的體內救了他一命,化解了烏金丸的毒。那也就說明,毒蠍和毒蛇的毒對於梅長蘇的身體,也並非是致命的。
這一點作為一個優秀的江湖郎中藺晨,他是肯定知情的。之前藺晨在梅長蘇身上用了一次險招,結果成功了。接下來,他應該還會再用一次。
第五,飛流和藺晨的熬藥戲。飛流這個角色很有意思。如果按照偶像劇的思路,這個角色是騙小美眉開心的。但是按權謀劇思路,思維縝密的梅長蘇怎麼會允許一個心智不全的護衛貼身在自己身邊。
縱使飛流武功高強,但是一旦發生錯誤那是致命的。其實飛流一點都不傻,他其實像一條忠誠的八公犬,每時每刻陪在主人身邊。
而梅長蘇為什麼選擇他,是因為梅長蘇除了有算盡人心、陰險狡詐的天蠍座個性之外,還有一份當年射手座一般的赤子之心,跟飛流如出一轍。所以飛流這個角色,是梅長蘇一顆赤子之心的完美側寫。
而藺晨跟飛流的關係,則是玩鬧的兩個小朋友,藺晨越是緊張的時候,越是喜歡跟飛流玩鬧。但是在熬冰續丹的時候,藺晨對飛流說,「有我在,不死」。那語氣相當篤定,一點不像哄飛流小朋友的。不是玩鬧。
藺晨這顆赤子之心也不會對梅長蘇的這顆赤子之心撒謊。所以,藺晨一定有辦法救活梅長蘇,像前面所說,只是需要時間和一點點運氣。
藺晨的存在,這是伏筆其六。
所以在梅長蘇出徵的這三個月時間裡面,藺晨治癒梅長蘇的概率還是有的。從戲劇性的角度出發,越小的概率事件越是有戲劇性。
所以,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概率,在戲劇裡面,都是百分百會發生的。這是匠人講故事的鐵律。要不然說那些大概率事件的故事又有多少人樂意看呢?人性不都是這樣麼,希望看見奇蹟,不然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相信宗教那套把戲。
梅長蘇的復仇戲是典型的基督山伯爵類型,深入人心,跌宕起伏。真心好看。收視率自然也是高的離譜。作為商人,是會不惜一切代價把這個續集寫下去。所以總體來說,梅長蘇的復活,是大概率事件。
那他去哪了呢?
為什麼又要裝死呢?
為什麼高湛說宮牆內還在颳風呢?
又是誰在攪動什麼風雲呢?
帝王在帝王之位的時候,難免心裡發生一些變化。而在登基之後,無論之前如何赤子之心,在極度的權力之下就會有極度的不安和心理變態。這個是《資治通鑑》類的歷史告訴我們的。
而輔助帝王上位的這些個謀臣,在帝王登基之後,往往沒有好下場。比如李斯,比如韓信,血跡斑斑的歷史裡這種案例俯拾皆是。作為深諳政治潛規則的梅長蘇又豈會不懂。他願意相信蕭景琰,但是他也畏懼帝王的權力會使得蕭景琰質變。
而一旦蕭景琰質變,殺的第一個人就是梅長蘇。所以梅長蘇還是更願意銷聲匿跡,至少做一個背後的謀臣,而不願意走到前臺。
金陵朝局再怎麼動蕩,也不會像奪嫡這麼動蕩了。梅長蘇也要養身體。而且梅長蘇的林殊身份在金陵已經暴露,再待下去沒有必要。只能離開。但是又不能走得太遠,以防萬一有事可以隨時趕到金陵。
梅長蘇選的地方,一定是要適合養生。氣候要好,不能太遠,而且還不能在山裡,因為城市的便利有利於情報的集散。照這個條件,最近的城市就是杭州了。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人間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梅宗主是江左盟的老大,當然要住在江邊。
要在城市中心,大隱隱於市的同時,要交通便利,要配套完善。
而且蘇先生再選宅子,園林自然要有與眾不同的品味,中西合璧的中國味道自然與眾不同。
在杭州的錢塘江邊選來選去,蘇先生終於找到了個好地方。
中海·御道!錢塘江邊上,享受錢江新城CBD國際性配套,交通便捷,江面景觀400米,玉帶環腰的風水格局,50萬㎡大社區,多種戶型選擇!蘇先生仰天長笑,「這下我再也不用擔心江左盟兄弟們住哪了!」
而且,只要28000元/㎡起哦!
(註:以上劇照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