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傳奇大片《琅琊榜》承包了整個第三季度的電視小銀屏,而憑藉著在該劇中的精彩表現以及《偽裝者》中的忠犬明誠,王凱瞬間成為觀眾最想撲到的男神。就在大家依依不捨地揮別靖王、梅長蘇、藺晨、霓凰等人的時候,《琅琊榜》將拍第二部的消息就這麼猝不及防地向觀眾走來。
梅長蘇不死,琅琊榜還能在賺一筆
在第一部《琅琊榜》的結局中,梅長蘇披上戰甲一騎絕塵再不回頭,平定北境之後毅然與世長辭。給各位看官留下了絕美而悲涼的印象。讚嘆此劇之餘大夥不禁唏噓,如此麒麟之才最終卻悲劇收場。
按道理說,梅長蘇的結局其實不算悲劇。有句話說得好:「人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自由,最自由的事情莫過於能夠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梅長蘇在劇中也說:「沒有人是自由的,只要還有情感和欲望。」要去赴死的人還能有什麼欲望,所以他徹底自由了。
這是故事發展的脈絡,也是海宴所表達的核心思想。
但是各位看官別忘了,收視率一向都是每個劇本的重中之重。所以,梅長蘇如果不死,嘿嘿,琅琊榜還可以再賺一筆。
這就是現實啊,而且如果梅長蘇沒有戰死,對於大部分看官來說,應該都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不過為了避免網友吐槽,梅長蘇的復活一定要給到充分伏筆的。
一個人跟一群豬鬥智鬥勇的戲你看麼?
《琅琊榜》其實是一群智商情商都超級高的人在博弈的過程。除了梅長蘇,很多人都非常聰明。當然了,如果只有梅長蘇一個人聰明絕頂,其他人都蠢得掉渣,這部戲肯定沒啥看頭。
勢均力敵才好看,一個人跟一群豬鬥智鬥勇的戲你看麼?
這些聰明人裡面,有兩個人是絕頂聰明的那種。
不是藺少閣主。他雖然聰明,但是他的情報是靠琅琊閣搜集出來的,很多判斷也是基於江湖經驗,推理的情商還沒有在劇中充分體現。
不是言侯。雖然年方二十逼退三方大敵,有膽魄,有智慧,但是他蠢到要去炸祭壇,這種行為太莽撞。
不是夏江。懸鏡司多年的薰陶肯定能燻出一個多疑的探長,從各種線索抽絲剝繭找到真相已經成為他的本能,但他發現真相之後冒進的做法實在與他的身份不匹配。這叫城府太淺。
當然也不會是皇帝,這個皇帝除了猜疑之外其他一概不會。
劇中除了梅長蘇麒麟之才,有兩個人洞察先機,反應飛快,並且懂得深藏不露。這兩個人是智慧不亞於梅長蘇的人。
靜妃和太監總管高湛
首先來看靜妃。這個女人實在不一般。忍辱負重,心思縝密,格局宏大。前面兩句大家在劇中都能看出來,那憑什麼說她格局宏大呢?她在深宮多年,其實只盼自家兒子平平安安,也知道靖王性格執拗,不是帝王之才,所以沒有奢望靖王能登至尊之位。
但是在靖王說自己要參與奪嫡時,靜妃只低頭思緒了片刻,便表示絕對支持。這絕對不是一般婦人能做到的。在她心裡,若不是認為這件事鐵定能成,她是絕對不會如此果敢讓靖王去做的。這就是靜妃的格局。
而靜妃的機智就不用贅述了,從一本《翔地記》就能判斷梅長蘇就是林殊,從小新的言行便能判斷她是其中譽王的臥底,從回答皇帝的各個問題滴水不漏,這些一切,都讓各位看官對這位女人敬佩萬分。
林殊是他救命恩人的兒子,對於林殊的感情甚至不亞于靖王。這種感情一定會讓靜妃希望林殊長命百歲,平平安安。雖然靜妃機智過人格局遠大,但她畢竟是女人。
女人的感情永遠都是凌駕於理智之上的,不管有多麼理智。因此,在最後梅長蘇出徵之前,竟然沒有靖王去諮詢母親意見的鏡頭,也沒有靜妃依依不捨的鏡頭。
這實在不合情理。林殊對於她來說跟靖王一樣,如若己出啊,哪裡捨得看著他去送死。
而到最後靜妃成了皇太后了,那種幸福的表情中各位可曾看見半點憂傷?按理說,她應該會說一句「可惜林殊看不見了」。還是那句,在這麼注重細節的戲裡,這實在不合情理。
接下來說說高湛。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小學生都懂。位高權重人身邊的,一定不是一般人。但是能夠韜光養晦獨善其身的沒幾個。
至尊之位身邊的人,一句話的力量甚至遠大於普通人埋頭苦幹50年。這種人雖然權力不大,但影響至深。尤其是在這位多疑皇帝身邊的高公公,想致誰於死地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想發財那更是易如反掌。但他竟然懂得收斂,黨爭當中沒有幫任何人說過一句話。
這位高公公有作惡的機會,有作惡的本領,但是卻沒有助紂為虐。高公公深知皇帝多疑,他站在哪一邊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在這個前提下明哲保身是高公公的第一要義。
不過到最後為什麼高湛還要冒險幫助靖王?是因為高湛看見太子大勢已去,加上他知道譽王是滑族女人的兒子,根本不可能做下一個皇帝,所以他深知靖王最後登基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人看破是非,看破善惡,還會適當裝傻,這種境界已經接近佛境了,實在厲害。而高湛只會服務皇帝,現在的皇帝和將來的皇帝。如若不是對於將來局勢洞若觀火似的洞察判斷,高湛這麼謹慎的人絕對不會冒險。
高湛是一個《琅琊榜》中非常關鍵的角色,這個角色在劇中幾次都是三言兩語扭轉乾坤。
大家認為的最後一次扭轉乾坤之舉,是他在知道梅長蘇身份的前提下,在皇帝面前有理有據紅口白牙地否認梅長蘇林殊的身份,徹底給靖王一個踏踏實實登基的底座。但他最後一句話卻藏著深深的伏筆:「在這宮牆內,這風從來就沒停過」。
霓凰的信很可疑
那重點是什麼?靖王揭開了林殊靈位的紅布?霓凰收到了梅長蘇的親筆信?如果這樣去理解這麼嚴謹的導演和編劇,這部戲就真的白看了。
這兩個所謂的重點,還真的挺有疑點的。
我們來看看霓凰這封信信封上的字:「吾妹霓凰親啟」。
而且還委託宮羽帶著淚水親自送過來。這封信有什麼問題嗎?這梅長蘇是鐵定已經駕鶴西去的節奏啊。無非就是梅長蘇臨死之前寫的一封告別書,安慰霓凰好好過日子,不要對他心有掛念,再找個人嫁了過下半生之類的。
內容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信封上的字體。大家回想一下霓凰在懷疑梅長蘇是林殊的時候,拿著筆跡對過的。
很明顯,霓凰收到的這最後一封信的字體和年少時的林殊字體是相符合的,但是跟梅長蘇的沒什麼力氣的字體是完全不吻合的。
如果這封信是梅長蘇將死的時候寫的,那為什麼字體還如此蒼勁有力呢?是不是梅長蘇在還有體力的時候預知自己要死,提前寫好的告別書?照梅長蘇思慮深遠的個性,這是能解釋得通的。
嘿嘿,光看字體肯定是還不夠了。大家注意一下送信人:宮羽。霓凰吃宮羽的醋可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既然梅長蘇要死了,而且他至死都愛護著霓凰,為什麼在死了之後還要叫宮羽去送信?
唯一的解釋,梅長蘇身體安好,而且已經和常人無異。但是出於某種原因,不得不再次隱匿身份。而宮羽的那顆眼淚,完全是醋意的眼淚又或者是擔心宗主還沒有擺脫風雲變幻。
這塊狗血的紅布只是障眼法
紅布蓋上林殊的靈位,那是為了避諱還沒有死的林殊。揭開紅布,那就是說林殊已死,不用避諱了唄。沒錯,這塊狗血的紅布就是這個作用。
但是那塊鴿子蛋這麼大的珍珠為什麼還放在靈位面前?
另外,梅長蘇拿走這枚鴿子蛋的時候說了一句「這是你欠我的」。既然是欠到底,那靖王在安葬梅長蘇的時候,自然會把鴿子蛋一起送進墳墓陪葬,還拿出來做什麼?
只有一個解釋,鴿子蛋是梅長蘇送回給靖王的,既然是欠的,幹嘛還要送回去給他。人都死了,你還不讓我把鴿子蛋帶走?意思只有一個:你先留著,我會自己回來取。
所以,紅布只是編劇的障眼法,鴿子蛋才是關鍵線索。
最後一個關鍵伏筆應該就是藺晨和冰續草了。
首先要說一個前提,就是藺晨經常說的,我保你不死。藺晨是絕對不會讓他去死的。有這個前提在,我們才能往下分析。
第一,藺晨隨軍一起出發。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隨身大夫只是一個表面的理由。既然梅長蘇已經服下冰續丹,而且如藺晨所說服下冰續丹之後的三個月,梅長蘇將毒發身亡,神仙都救不活。
那藺晨還跟著去幹嗎?真是像他所說,要陪伴他到最後一天麼?好,即使這個理由成立,藺晨的話也是值得懷疑的。大家都看過醫生,醫生的話都是嚇人在前面的:「手術之前要先聲明,這個手術可能有生命危險,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藺晨這個優秀的江湖郎中是有把握治好梅長蘇的病的,關鍵是病人不能亂來。所以藺晨隨軍是要隨時觀察梅長蘇的身體狀況,隨時進行調理。有可能還真被這個神奇的江湖郎中治好了。
第二,冰續丹為什麼要做?
既然藺晨說冰續丹要十命換一命才管用,冰續草有沒有對梅長蘇的身體來說沒有任何區別。但最後他為什麼要造冰續丹呢?
兩個原因,一,藥性太強,梅長蘇的身體可能頂不住。二,這個冰續丹可能只是緩兵之計,用冰續丹來換治療的時間,等藺晨想到了治療方法,才用冰續丹來做藥引治癒梅長蘇。所以藺晨才遲遲沒有把藥給他。
第三,火寒毒是個什麼東西?
有點像是糖尿病。聽起來可笑,但是看看糖尿病的治療矛盾:如果針對腎來下藥,則心臟受不了;如果針對心臟下藥,則腎受不了。
火寒毒也一樣,調理不好人就會衰竭而死,而不是被毒死。所以不能去打仗勞心勞力。但只要用心調理,長命百歲不是沒有可能。
第四,火寒毒化解了烏金丸。
火寒毒在梅長蘇的體內救了他一命,化解了烏金丸的毒。那也就說明,毒蠍和毒蛇的毒對於梅長蘇的身體,也並非是致命的。
第五,飛流和藺晨的熬藥戲。
飛流這個角色很有意思。如果按照偶像劇的思路,這個角色是騙小美眉開心的。但是按權謀劇思路,思維縝密的梅長蘇怎麼會允許一個心智不全的護衛貼身在自己身邊。
縱使飛流武功高強,但是一旦發生錯誤那是致命的。其實飛流一點都不傻,他其實像一條忠誠的八公犬,每時每刻陪在主人身邊。
而藺晨跟飛流的關係,則是玩鬧的兩個小朋友,藺晨越是緊張的時候,越是喜歡跟飛流玩鬧。但是在熬冰續丹的時候,藺晨對飛流說,「有我在,不死」。那語氣相當篤定,一點不像哄飛流小朋友的。不是玩鬧。
藺晨這顆赤子之心也不會對梅長蘇的這顆赤子之心撒謊。所以,藺晨一定有辦法救活梅長蘇,像前面所說,只是需要時間和一點點運氣。
所以在梅長蘇出徵的這三個月時間裡面,藺晨治癒梅長蘇的概率還是有的。從戲劇性的角度出發,越小的概率事件越是有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