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與河童

2021-02-08 穆爾登格

日本短篇小說巨擘芥川龍之介大名如雷貫耳,大概地球人無人不知曉改編自芥川龍之介小說的黑澤明電影《羅生門》。不過有趣的是,電影《羅生門》借用了小說《羅生門》的名字,故事內容其實卻是取自他的另一個短篇《竹林中》,山賊、男人的鬼魂、女人各執一詞,撲朔迷離,結果羅生門一詞被賦予了多方各執一詞無從找尋真相的意義,而「竹林中」依舊沒有什麼意義。

不害臊地坦白,本人從未讀過芥川龍之介的日文原版,也不知為何我那一屆的大學日語教材裡居然沒有收錄過芥川先生的小說。不過,即使是從譯文中,讀者也能感受到芥川龍之介那種洞察一切,嘲笑而又憐憫的情懷。比如《芋粥》中眾人一齊欺負五位(主人公的官職),這個五位就這樣被物化成了靶子,隨便誰都可以理所應當地欺負他。比如《鼻子》中,內供(和尚)鼻子縮短為正常長度後,「人心裡有兩種相互矛盾的情感。當然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然而當對方好不容易脫離不幸以後,旁人忽然就有些悵然若失,不知不覺中這股念頭消極的化為一股對當事人的敵意。」


大概所有好的作家都應該是哲學家,而哲學家想得太多,超然出世往往就不好了,因為看穿一切之後,世間沒有什麼值得追求和努力的東西,那麼這些人往往就自殺了。這種事在日本戰後似乎成了常態,那些大作家在自己的著作裡留下蛛絲馬跡,借書中人物預演了自己死亡情節後,就按著同樣的套路同櫻花一般飄散了。

芥川龍之介之死在他的《河童》一篇中就有預演。河童國裡,詩人託克總是形單影隻,後來他用手槍解放了自己,「前往淨土的山谷」。想像出一個全然不同現實人類社會的架空世界非常有趣,河童的世界與人類世界非常不一樣,我們覺得嚴肅的事情他們覺得滑稽,他們認真的事情我們覺得莫名其妙。在河童國裡,為了「撲滅壞基因」,應該跟不健康和貧窮的河童男女結婚(跟我們的優生正相反,這樣就可以中和掉壞基因了)。河童的戀愛與人類大異其趣,一旦母河童找到心儀的公河童,她會不擇手段去抓公河童,抓到之後就可以喜滋滋地掛在公河童的脖子上了,從此公河童就多出一大堆負擔。當河童國發生工業奇蹟,勞工過剩時,根據勞工屠殺法,他們將被做成糧食,而河童資本家說,這跟你們人類社會四等女人當妓女一樣呀。

也許芥川龍之介是在反諷人類社會那些天經地義又並不一定合理的事。不過,當一個人不遵從社會規範時,要麼被排斥,要麼會被當成精神病,因此在小說中講述了河童的故事的主人公就被設定成了精神病院患者——「二十三號」。我們可以看到小說第一敘述者與作者的影子的重疊,當時的芥川龍之介已經飽受神經衰弱與失眠症困擾,移居湯河靜養。大概就是在這個地方他想像出整個了河童的社會運行規範,並對人類社會深深失望,《河童》發表的同一年,芥川龍之介吞下大量安眠藥自殺,時年三十五歲。



而河童是種什麼怪物呢?河童本來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居住在河流中的妖怪,流傳到日本後,在百鬼夜行以及很多日本神話傳說中不斷形象豐富,也帶上了日本式的悶騷冷喜感。我的大學有過各種關於神話和怪談的ゼミ(選修課),那時我天天想像著日本人想像中的「尻子玉」究竟長得什麼樣,伊長在肛門處,豈不是坨坨,或是痔瘡?然後人溺水淹死了,遊來一個被稱為河童的藍色生物拔走此小球,倒也不明白他們玩這尻子玉究竟有什麼樂趣。河童這東西的形象也怪猥瑣的,他們身上有黏液,頭頂著盤子。想來芥川龍之介構建想像中的河童世界時也是自得其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捧腹大笑吧。有點幼稚的惡趣味。每每從想像世界回到現實世界,就像主人公「二十三號」一樣,覺得人類的臉長得很噁心,這成了一種厭世思想。


《河童》是芥川龍之介留下的完成的最後一批小說之一。作家更年輕的時候的作品更多為詼諧的寓言故事或是諷刺小說,無從知道在短短十年間,世界是怎麼樣讓他失望至此的。谷崎潤一郎有言:「老實說,對於他的自殺,我不能理解。我總覺得,再過兩三年,他或許能過得悠然自得。無論學問和智慧,我這個不學無術的前輩都常常請教他,因此他與世長辭,對我實在是無法估計的莫大損失。」

借用俄劇《紈絝子弟》裡伊戈爾小哥的話,死就是有那麼一瞬間,沒挺過去。不過芥川龍之介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有趣短篇小說,包括這篇《河童》,各有些醍醐味。

 

 


相關焦點

  • 十一月的此刻丨書評:芥川龍之介與河童
    ——芥川龍之介小說《竹林中》日本短篇小說巨擘芥川龍之介大名如雷貫耳,大概地球人無人不知曉改編自芥川龍之介小說的黑澤明電影《羅生門》。這種事在日本戰後似乎成了常態,那些大作家在自己的著作裡留下蛛絲馬跡,借書中人物預演了自己的死亡情節後,就按著同樣的套路同櫻花一般飄散了。芥川龍之介之死在他的《河童》一篇中就有預演。河童國裡,詩人託克總是形單影隻,後來他用手槍解放了自己,「前往淨土的山谷」。
  • 芥川龍之介-鬼才的世界
    ——芥川龍之介2. 人生像一盒火柴,特別重視它感覺很荒唐,如果不重視它那就很危險。——芥川龍之介3. 撒謊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數時間裡我們甚至都不能對自己誠實。——《羅生門》4. 天才的悲劇在於被小而舒適的名望所束縛。——芥川龍之介5. 刪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個瞬間,我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芥川龍之介6.
  • 【茄子的廢話】逛逛芥川的「河童」國
    「地獄變「這幅畫的概念是來自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地獄變》,小說講述了名為良秀的畫師,這個畫師呢,平時最喜歡畫的就是一些恐怖啦,離奇的東西,在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裡這樣形容這個畫師的作品:「能聽見天人嘆息和抽泣聲,甚至還聞到了死屍腐爛的味道。」
  • 芥川龍之介和河童
    本想著寫一篇關於河童這一神秘生物的科普文,可一講起河童,便想起芥川龍之介的《河童》。以前讀芥川龍之介大名鼎鼎的《羅生門》,並無他感,名不見經傳的《河童》卻讓我牽掛了多月。今天來聊聊河童這一日本神秘生物,特邀嘉賓芥川龍之介。
  • 【唐某人曰】芥川龍之介的河童
    >黎明時分,少年的思緒沉浸在讀《河童》有感裡:讀過芥川龍之介小說的人都知道他究竟有多麼天才。這不,最近有一首曲子引發了我的好奇心,其名為「芥川龍之介的河童」。芥川龍之介是我所熟悉的一名日本小說家,而這首曲子竟然與這位名作家有所關聯,不得不令人對其產生幾分興趣。伴隨奇妙的旋律,我緊盯著那怪異的曲名陷入沉思,而那時我還不知道所謂《河童》其實是芥川龍之介先生的一部小說。於是乎,我便去閱讀了芥川龍之介的《河童》。
  • 芥川龍之介與在華日本「戲通」
    芥川龍之介(右)在北京  ▌秦剛  1921年3月至7月間,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受大阪每日新聞社派遣訪問中國回國時,他帶回了十二卷本的《繪圖綴白裘》和三十冊的戲曲總集《戲考》,可見對中國戲曲的興趣之濃與理解之深。在日本文學家中,有資格自稱京劇「戲通」,唯有芥川龍之介一人。  上世紀二十年代,「京劇」之稱尚未確立,國人通稱其為「戲」,日語中的名稱,可將其譯為「中國劇」。梅蘭芳1919年訪日公演,在日本引發了較大的反響。但芥川龍之介提到梅蘭芳,是在他訪華之後。
  • 橘子/ 作者:[日] 芥川龍之介 編譯:袁建軍
    在這篇小說中芥川放棄了已經成功經營歷史小說的獨樹一幟的寫作手法,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去記錄一段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從此走上人文主義小說創作的通路。《橘子》是芥川龍之介的代表作,因感情真摯曾入選日本小學國文課本。
  • 夜讀北外灘|芥川龍之介與萬歲館(上)
    芥川龍之介與萬歲館(上)在今天上海虹口北外灘地區的東長治路(以前稱為熙華德路Seward Road )與閔行路街頭,仍然佇立著一幢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三層紅磚建築(頂部帶有「老虎窗」,裡面實際有四層樓)。
  • 芥川龍之介:地獄變——恐怖之美學
    芥川龍之介喜歡和善於使用宗教的故事來說明現實,或者說用宗教的理想來照亮現實的黑暗和殘酷,看見惡,我們才能看到善,或者退一步說,看見惡,我們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不過芥川龍之介有時候也不會絕對,因為善與惡根本難以分辨。因為大多數時候,人並不是處於羅生門的境況之中,或者也不像大盜健陀多那樣純粹和絕對。
  • 芥川龍之介與《南京的基督》
    少女金花很美。纖弱透明、敏感嬌脆、不曉世事的女子,獨自邁入未知對抗已知的荒謬世界,終於直面殘酷之時,唯有死亡,小心翼翼將她的純潔加以封存。電影將兩篇小說及芥川龍之介的真實生平巧妙融合,不落痕跡,功力可見一斑。本片配樂是日本大師梅林茂,其作品包括《臥虎藏龍》《2046》《花樣年華》《一代宗師》等華語經典,可惜時隔二十年,已經找不到相關的音樂資料,只能在電影中感受了。和演技界硬角色梁家輝演對手戲,富田靖子毫不遜色,更憑此劇斬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 芥川龍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因為母親發瘋,舅父芥川道章將龍之介接回芥川家撫養,十年後母親去世,又過了兩年,十二歲的龍之介正式成為芥川家的養子。芥川家是士族舊家,世代掌管江戶幕府的茶會庶務,養父曾任職東京府土木科長。養父母都對龍之介甚為疼愛,姨母和他的感情則最為親厚,龍之介日後對三位老人都孝敬有加,但他的作品中時常流露出身為養子的壓抑和家庭給予他的束縛感。其實平心而論,他所受到的限制拘束並不比同時代的青年更深重多少,不得不說此種感覺與他生來的文藝氣質有關。龍之介自幼體質孱弱,敏感而富於感性,早早便顯露文學偏好。
  • 芥川龍之介:我最同情的是神不能自殺
    1927年初,發表《玄鶴山房》,通過老畫家之死,揭露家庭內部的糾葛,反映了人生的慘澹和絕望心情,暗示舊事物的衰亡和新時代的來臨。寫這篇作品時,芥川龍之介已經萌生自殺的念頭,使以後的作品如《海市蜃樓》等充滿了陰鬱氣氛。《河童》(1927)通過虛構的河童國,抨擊人吃人的資本主義制度。
  • 三國小說推薦芥川龍之介中短篇小說集在線閱讀
    三國小說推薦          章節錯誤/報告得到獎勵]*> / g,''));}});「」 rel =「 nofollow」 style =「 color:#333;」>建議投票]*> / g,''));}});「」 rel =「 nofollow」 style =「 color:#333;」>添加到書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集
  • 芥川龍之介與黑澤明
    芥川龍之介:日本小說家。他寫過非常多部短篇小說:竹林中,羅生門等均集結出版。
  • 池上遼一改編芥川龍之介名作《地獄變》:令人心生恐怖的屏風
    1918芥川龍之介《地獄變》1997年,53歲的日本時代劇漫畫大師池上遼一創作了一系列根據日本近代小說改編的漫畫,其中一篇就是芥川龍之介1918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地獄變》。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地獄變》創作於1918年,是根據日本13世紀的作品《宇治拾遺物語》中的《繪佛師良秀》改編而成,連載於當時的《大阪每日新聞》和《東京日日新聞》這兩份報紙的5月間連載了20天。
  • 新番動畫《文豪與鍊金術師》復播,芥川龍之介親眼見證書毀人亡
    這是兩個少年經歷的悲劇,芥川龍之介從旁觀者的角度,見證了整個過程。一個名叫陽司的少年,享受著現代校園生活,沒有多麼刻苦學習,也沒有差到要重視學業的地步。他身邊有一群經常一起玩的同學,在男生中很普通,唯一與眾不同的就是沒有過女朋友,也不像其他男生那麼渴望女朋友。
  • 百年經典《羅生門》探求人生意義與價值必讀,芥川龍之介名篇
    芥川塑有短篇小說「鬼才」之稱,一生著作150餘篇,篇篇經典。他慣於在細碎平常的事物中,挖掘出人性的利己本質,無情鞭撻著人世間的醜惡現實。何為人性?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人要怎樣活過一生?透過他細膩的筆觸、簡潔的文字、精巧的架構,令人拍案叫絕,又猝不及防地聲聲擊扣著心靈。代表作《羅生門》、《鼻子》,曾被魯迅於1923年譯介,收入《日本現代小說集》。
  • 今日讀書—芥川龍之介短篇《蜘蛛絲》
    當我了解到《蜘蛛絲》是芥川龍之介在兒童雜誌發表的童話短篇作品時,是十分吃驚的。因為《蜘蛛絲》講述的是一個作惡多端的江洋大盜在墜入地獄後,佛陀念在他在世時救過一隻蜘蛛而垂下蜘蛛絲助他逃離地獄,卻因他一心只想著自己活下去而被佛陀收回了蜘蛛絲,最終再度墜入地獄的故事。怎麼看它都與童話相去甚遠。
  • 說起河童,便是《河童之夏》.
    說起河童,便是《河童之夏》。
  • 說起河童,便是《河童之夏》
    說起河童,便是《河童之夏》。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和我一樣,看完《河童之夏》這部動漫才開始了解河童。圖 | 《河童之夏》影片中,在現代社會甦醒的河童「小咕」頭頂著「小盤子」,喜歡吃小黃瓜,擅長相撲和遊泳。作家芥川龍之介曾寫過短篇小說《河童》,民俗學家柳田國男在《山島民譚集》裡研究過河童把馬拉進河裡的傳說。河童也是一直存在於日本民間故事中的妖怪。在日本民間信仰中,河童是一種近似兩棲動物的水妖,形如稚齡的孩童,會傷害人畜,喜歡相撲和黃瓜,與《河童之夏》裡面的「小咕」別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