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要在最後十天發威?發射核武無人能擋!官方解釋道出真相

2021-01-13 大國觀

鬧了整整一年的美國大選,在今年年初終於正式落下帷幕。隨著美國國會宣布拜登正式當選,川普時代將就此成為歷史。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川普團隊可謂是機關算盡,用盡一切辦法,想要奪回總統寶座,甚至還在網絡上煽動狂熱粉絲,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舉動:攻佔美國國會大廈。雖然最後被姍姍來遲的特種部隊鎮壓,川普本人的社交帳號也被全面封禁,但這並不妨礙川普再次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在美國當地時間周五上午,美國眾議院議長,民主黨大佬佩洛西召開了記者發布會,面對媒體的質疑,她首次正面回應了有關川普發動核武器可能性的問題。在最後十天的任期中,人們都在紛紛猜測,川普會不會選擇孤注一擲,做出發射核武器這樣慘無人道的事情來。

先不說川普自己有沒有這個打算,我們先從可行性角度來分析,川普是否能夠擁有,隨心所欲發動核打擊的能力。來自美國的軍事專家保羅稱,根據目前美國的憲法制度,唯一擁有核武器發射權的人便是美國總統,而且實行權力之前無需任何人進行監管。跟在總統後面的保鏢,會隨身攜帶一個特殊的通信工具,一旦按下按鈕,就可以直接連線核武器發射總部,隨時隨地發起核打擊。

這一個特殊的機制,最早誕生於上世紀的古巴飛彈危機時期,當時的蘇聯,擁有能和美國正面叫板的核武器能力,且隨時都有向美國發射核彈的可能,為了確保總統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對隨時有可能到來的核打擊做出回應,美國核武器所便研發了這一裝置,只要總統按下按鈕,發起核打擊的信號便會直接傳給國防部長,而國防部長所能做的,也僅僅是對總統身份進行核實,無法再做出其他的舉動。而之所以美國總統擁有至高無上的核打擊權,是因為在美國的核打擊法案中寫到:核打擊系統必須假設「總統是稱職且不會隨意發動核打擊」的。事實上,這樣的假設是合理的,但誰也沒有預料到,幾十年後的美國總統,竟然會輪到一個瘋子來當。

但從另外幾家大型媒體的報導中,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答案,如果總統下達了非法且不理智的決定,軍方便有拒絕總統的權力。在一般情況下,由總統發出的命令並不會直接實施,而是一層層向下傳達,最終再到核武器按鈕的控制者。在這個漫長的傳達環節裡,無論是國防部長,還是底下任何一層軍方人員,都有權利拒絕總統的無理請求。最好的例子便是前任美國司令部司令,四星上將海德將軍,曾在2017年川普用核武器來威脅朝鮮時,進行公開表態:如果總統越過司令部的決策系統,下令對朝鮮進行核打擊,那麼他便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幹涉。

川普會不會在任期的最後十天裡,對美國的老對手們,發起最後的報復,沒人知道答案,也沒人能猜透這位狂人總統的真實想法,但無論最終做出什麼決定,似乎都無法改變,他被趕出白宮的慘澹結局。

相關焦點

  • 【毒舌來了】川普上任首日發推拼錯詞,網友:核武發射密碼輸錯可咋辦?
    新官上任三把火,川普上任首日發推拼錯單詞,網友驚呼:核武發射密碼輸錯可咋辦?川普就職演講抄襲《蝙蝠俠》反派臺詞?網友:英語專八無用武之地美國當地時間20日,川普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山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當天,川普發表了長約20分鐘的就職演講。
  • 佩洛西稱已獲得美軍高層保證,防止「精神失常的」川普下令發射核...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 川普大選失敗已成定局,但他在國會騷亂中「煽動暴力」的表現又讓一些美國政客和民眾擔心,川普會不會在下臺前的最後關頭挑起戰爭,甚至動用核武器。不過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宣稱,她現在已經解決了這項後顧之憂。
  • 核武
    此外,大首領建立的兩個軍事政權都不像後續3D作品中的反派那樣威脅要發射核武器,核武在這兩部作品中的身份其實是相當模糊的,甚至MG的基本理念都沒有得到很清晰的闡釋,什麼是雙足步行戰車?難道只是因為看起來酷嗎?
  • 川普在線的最後十天:蔡英文忙著「捧臭腳」 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2021年開年之初,距離拜登上臺只剩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川普的「末日政府」向世人表演「最後的瘋狂」,先後拋出「臺美軍事對話」、「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
  • 川普一家人白跑一趟,美國載人龍飛船為何推遲發射?
    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再也沒能實現本土載人航天的發射,每次執行國際空間站任務,需要花費數千萬美元購買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船票」。同時,任務一旦成功,也將標誌著世界航天發射中,首次有私人公司負責將太空人送入軌道。對馬斯克而言,離他將人類送入火星的目標將再進一步。
  • 川普和佩洛西,合夥演了一齣戲!
    舉個例子,請看一條新聞信息: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周五(8日)去信全體民主黨眾議員,表示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通電話,表達對總統川普可以下令使用核武的憂慮,雙方討論可行預防措施,以免"精神失常的總統"取得發射密碼發動核攻擊。消息指佩洛西向黨友宣稱,米利向她保證正採取措施,防止川普下令核攻擊。
  • 擴充核武力量新思路
    中國核彈頭數量目前並無官方數據,不過從很多側面渠道我們也了解到,中國核彈頭數量明顯要比美俄小太多。所以在核彈頭數量明顯不對等的情況下,若真的發生核戰爭,是否核彈頭數量小的國家就只有被「吊打」的份呢?其實不然。
  • 擴充核武力量新思路
    中國核彈頭數量目前並無官方數據,不過從很多側面渠道我們也了解到,中國核彈頭數量明顯要比美俄小太多。 適當提升核彈頭數量及性能是提升核武力量的手段之一,但並非唯一。
  • 防止川普啟動核武器!這場談話觸及五角大樓最高層
    本文轉自【央視軍事】;美國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 持續發酵 美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就防止川普啟動核武一事諮詢軍方高層佩洛西諮詢軍方高層 如何防止川普啟動核武 川普卸任最後時刻,「核恐懼據美聯社8日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當天向軍方高層諮詢「如何防止美國總統川普在卸任前下令啟動核武器」,並得到了軍方的回覆。▲ 佩洛西(資料圖) 據報導,佩洛西8日致信其民主黨同僚表示:當天上午,她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討論了有效的預防措施,以防止不穩定的總統發動軍事敵對行動,或是獲取發射密碼下令進行核打擊。」
  • 美伊關係劍拔弩張,川普不給自己留後路,一場腥風血雨要來了
    川普之瘋狂在於其「不留後路」,無論是處理其本國事務還是處理國際關係。2020年年初,川普直接下令「獵殺」伊朗革命衛隊司令蘇萊曼尼,導致美伊關係劍拔弩張,差點引發血雨腥風的國際戰爭。 伊朗原以為2020年的國之「劫數」不會再有,卻未料想對伊朗核武發展極為重要的關鍵人物法赫裡扎德會被暗殺。
  • 以色列核潛艇來到波斯灣,伊朗核武研究邁出關鍵一步,鋌而走險
    當地時間1月4日,伊朗官方媒體公開聲稱,伊朗核武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在德黑蘭南部的伊朗秘密核設施中,伊朗新的提煉濃縮鈾豐度20%。這也就意味著,伊朗的核武研究邁出了關鍵一步。提煉濃縮鈾豐度20%意味著什麼?
  • 川普:中國幹的!網友:麻煩對一下臺詞
    其中,就連美國最重要的核武實驗室之一——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網絡中也發現了可疑活動。該實驗室是美國第一個參與核武器的設計和發展的國家實驗室,上世紀40年代初開始秘密運轉,當時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大名鼎鼎的「曼哈頓計劃」。
  • 川普表示拒絕出席總統交接儀式,美政要和媒體擔心「核手提箱」
    美國總統川普8日發推稱,他不會參加1月20日舉行的拜登就職典禮。川普此舉將打破美國歷史傳統,使他成為150年來首位不出席繼任總統就職典禮的現任總統。這也讓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凸顯出來:川普手裡的「核手提箱」怎麼轉交給當選總統拜登呢?
  • 川普住院也要拎著的包,裡面到底裝了啥?
    其中一人,是負責給川普「拎包」的美國海岸警衛隊少校、白宮軍事辦公室成員麥卡隆(Jayna McCarron)。麥卡隆的確診,也讓大眾將視線投向了她手中那個神秘的手提包。只要川普出現的公開場合,身邊總會跟著拎包的麥卡隆。美國媒體曾經調侃,這個包出現的頻率比第一夫人還要高,它才應該是總統夫人。
  • 川普「最後瘋狂」恐致臺當局「最後滅亡」
    [新聞頁-臺海網] 據大公報報導 正當各界以為「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是美國總統川普卸任前處理臺海問題的「最後瘋狂」時,美國國務院昨天再拋出「震撼彈」:取消美臺交往限制。這可謂近年華府對臺政策的最大調整。
  • 【花熊原創】妄稱"能搞核武卻沒搞"?臺灣真有能耐"擁核"嗎
    :有核材料、技術理論和完整的藍圖,不等於能輕鬆造出堪用的核裝置;有了核裝置不等於能將其提升至生產威力足夠的核武器;有了威力足夠的核武器,不等於能輕鬆將其轉化為可供戰機、潛艇和飛彈搭載的核彈頭;即使到最後有了實用的核彈頭與可搭載這種核彈頭的核載具,也不代表擁有可靠的核打擊與核反擊能力……
  • 面對核動力魚雷和飛彈,川普特使:移動的車諾比
    為此俄羅斯必須要採取一些"具有性價比"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裝備水平,他們自然走上了發展非對稱武器的道路。(攜帶"匕首"飛彈的米格-31K)在2018年年初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的國情諮文中,就提到了他們正在發展6款殺手鐧武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以及"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除此之外還有"匕首"高超音速飛彈以及"鋯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等裝備,不過相比於之前提到的兩款沒那麼"暴力"),俄國人發展這兩款武器的思維依然是"保證相互毀滅",要知道在俄羅斯的核武器使用規則中
  • 天公不作美,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被迫取消延期,川普白跑一趟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5月27日下午,受惡劣天氣影響,美國宇航局(NASA)和美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最終取消了原定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乘坐空軍一號親臨現場的美國總統川普,這回也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