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臺灣「防長」馮世寬在參加一研討會時的發言可謂「一鳴驚人」。他稱,「臺灣不是沒有能力發展核武,但絕不會像朝鮮一樣窮兵黷武」。他還強調,「關心東亞和平的國家都該為我這樣宣示感到慶幸,這些國家也該給我們稱讚的掌聲」。
在研討會上發言的臺灣「防長」馮世寬
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馮世寬的這段話無異於證明臺灣距離「擁核」僅一步之遙,其已經同日本等國家一樣處於「準有核」階段。而眾所周知的是,「準有核」是日本長期使用的「模糊性威懾」手段之一,即具備擁核能力,但外界不清楚其是否已經擁核,或何時可擁核。正因為拿不準,所以也不敢輕易對其發起打擊。
來自臺灣媒體的相關報導
那麼,臺灣真的有能耐「擁核」嗎?若臺灣真的離「擁核」僅是近在咫尺,外界又會有怎樣的反應?請看花熊的分析:
誰給你的自信揚言「有能力發展核武」——臺灣在核武研發每一環節都有「硬傷」
我們都心知肚明的一點是,臺灣擁有多座民用核電站,且臺灣對民用核電站的使用時間並不短。換句話說,臺灣在核技術方面並非完完全全的一張白紙。但在花熊看來,如果僅從這個角度就認定臺灣具備研發核武器的能力,甚至同日本站在同一水平,即到了「擁核」門檻的地步,那確實有些過於武斷了。
臺灣地區的核電站設施
從技術和操作的角度來說,花熊以為臺灣恐怕在核武研發的每一環節上都有難以避免的「硬傷」:
在核武器的研發過程上,我們首先應明確這樣幾個無法迴避的過程與限制:有核材料、技術理論和完整的藍圖,不等於能輕鬆造出堪用的核裝置;有了核裝置不等於能將其提升至生產威力足夠的核武器;有了威力足夠的核武器,不等於能輕鬆將其轉化為可供戰機、潛艇和飛彈搭載的核彈頭;即使到最後有了實用的核彈頭與可搭載這種核彈頭的核載具,也不代表擁有可靠的核打擊與核反擊能力……
核武器的研發之路需要各方面傾盡全力的投入
畢竟,對於任何國家和地區來說,研發核武器都是一條需在人力、物力、財力、科技力等多個方面長期且密集投入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即使你已經傾其所有地投入,也並不能保證結果如預期般那樣美好,即很可能最後依然沒能做出核武器,一事無成。原因很簡單,核武器的研發生產拼的是整體的輕重工業體系,任何一項的絲毫缺失都意味著失敗。
現代計算機已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擬核爆炸效果和威力
對於臺灣來說,若拋開政治和經濟制約不談,其研發核武的第一道門檻大概就是缺乏大量的原始實驗數據……誠然,現代計算機模擬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計算出核爆炸的威力和範圍等數據,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其計算所用到的原始模擬值都是在最初的試驗中積累下來的。再強大的計算機也無法在缺乏原始實驗數據的基礎上,準確地模擬出核爆效果。
鈾濃縮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離心機
其次,我們從樂觀角度來假設,臺灣通過某些渠道搞到了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這其實近乎不可能),也憑自己的努力開發出了核武器基本構型,甚至擁有完美無缺的理論設計藍圖。那麼好吧,請問您是否有製造核武器的原材料?武器級鈾或武器級鈽的豐度和純度皆要達到90%以上,根本不是純度為3%就能為核電站發電的低濃縮鈾可以相比的,二者完完全全不是一個概念……
馬紹爾比基尼島海上核試驗
第三,我們再樂觀一些,現假定臺灣擁有充足的武器級核材料,甚至順利地造出了核武器。於是很快其就會面臨下一個問題,該怎樣對核武器進行測試?臺灣島是一個人口極度稠密的小島,且離大陸的距離又很近……
搞地下或空投核彈實驗?那無異於是自殺。搞海上核爆實驗?不是不可行,但肯定要距離臺灣和大陸都較遠的海域才行,畢竟要考慮到對海洋環境的汙染和引發海嘯的可能。但那樣的話,臺灣就必須出動一定數量的船隻和飛機進行數據採集。從公開可查的資料中來看,臺灣現役各種軍用或民用船隻中,並沒有可在核輻射條件下進行數據採集的科研船隻。
地下貯藏的小型化核彈頭
第四,如果臺灣連核武器試驗都成功進行了,那也並不代表著大功告成。原因很簡單,有了核武器總不能只會放在家裡當擺著看,其總要具備扔出去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如何發射。提及發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核武器小型化,即可裝到飛彈彈頭上,這又是一個需大量投入且耗費時間巨大的工程,其難度絲毫不亞於從零開始研發核武器……
可攜帶W87型核彈頭的美國洲際飛彈
事實上,以上都是簡單地文字表達的過程,真正的核武研發與製造之路的艱難過程絕非寥寥數筆能夠寫明白,其中的大小門檻也絕不止這麼一點點。不難看出,在這一過程中,花熊已經對臺灣進行了種種「優待」,但即使分析到最後,我們都不敢確保臺灣能順利地自行研製成功核武,天知道臺灣「防長」馮世寬的這份自信到底是哪來的。
「擁核」之路根本走不通——美國或將「首當其衝」制止臺灣
提到核武器,我們首先想起的往往是那個著名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事實上,這份於1968年7月1日在華盛頓、莫斯科和倫敦開放籤字的條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美國下了大力氣推動促成的,其宗旨就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
美蘇兩國代表籤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原因很簡單,美國不希望除它以外的任何國家輕易地擁有核武器,這是美國人的明確態度。如果是已經擁有的了,也儘可能不要傳播。因為不是每個國家都是安定且團結的超級大國,也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一個知輕知重、頭腦理性的領導人。
如果這兩條中的哪怕一條被不幸言中,都有可能挑起地區乃至世界級的核戰爭……臺灣也是一樣,誰也不敢保證核武器是否會被臺灣正常使用,一旦真的「攤牌」,其連鎖反應根本無法預測!
更可怕的是,臺灣發展核武,不僅會破壞美國在全球推動的反擴散工作,其更會對外傳遞出「具有與大陸不惜一戰的能力」的信息。一旦大陸方面將其視作是一種嚴重挑釁信號,必將使得兩岸關係空前緊張,甚至一觸即發。
對於美國來說,這很容易令其被捲入戰火,從而損害自身利益。這樣一來,美國要麼會永遠失去臺灣這一西太平洋上的重要棋子(或者說是據點),要麼就會被迫將全球戰略重點轉移到此處,投入大量資源並陷入同中國直接面對面的軍事對抗。顯然,這兩個結果對於美國都是難以接受的,若不想如此,那就只能從根本上打消臺灣「擁核」的野望。(花熊)
您的點讚、評論與轉發,是對花熊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