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這樣一群和死神賽跑的人,他們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女……但在疫情面前,他們是身著白衣戰袍的「天使」。中國之聲《天使日記》第七篇,記錄「白衣天使」們的工作日常,捕捉「戰疫」最前線的點滴感動。
2020年2月3日 武漢 晴
我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醫務處主任餘芳,我們投入抗擊疫情戰鬥已經30多天了。這幾天,我一直忙著為醫院組建的雷神山醫療隊做準備工作,我們需要從前期的一線人員中抽調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電話一一通知。我還記得,心內科的範鴻儒醫生在電話中泣不成聲,我以為他身體不適,建議他繼續休養。
沒想到他告訴我,前期有個患者病毒肺合併上消化道出血,沒能救治成功,他每每想起就無比難受。他說自己不能停下來,停下來就會想,聽到同事的聲音也會想,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淡忘一些。武漢是他的家鄉,他要儘自己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家鄉。平淡的話語從電話裡傳過來,我也抑制不住的淚流滿面。
太多太多的堅定,鼓勵著我,在每一位戰友出徵前,我都會給他們發送一條簡訊,請於某時到某地向某某報到,加油,我的戰友!請務必做好自身防護!
2020年2月3日 武漢 晴
我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肖雅君,今天是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支援的第31天。來這邊支援後,工作很累這是實話。一來支援就分配去了ICU,管床的病人幾乎都是氣管插管,三級防護的裝備讓我們行動變得遲緩,但是治療及護理卻從沒停下腳步。
但我每天很開心,這也是實話。我從不覺得我是一個人在這裡戰鬥,領導同事經常關心我,詢問身體情況。前天是我的生日,讓我沒想到的是,護士長悄悄組織大家,一起打視頻電話給我送祝福,掛斷電話看見大家提前錄好的視頻的一剎那,我忍不住哭了。往常生日都是和家人、好朋友一起過,平淡溫馨。今年雖然就我一個人在酒店,但是卻倍感溫暖和幸福,這可能會是這輩子最難忘的生日了。
2020年2月3日 溫州 陰有小雨
我是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臨床一線的護士,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王阿靜,也是從1月17號凌晨開始第一批進入院區隔離就是點的醫護人員之一。有人問我說你面對疫情你怕嗎?我就跟他們說我們不能因為害怕而去裹足不前呀!這個時候只有真正的衝上一線,才是我們每個醫護人員應該有的樣子。
我也經常會在病房裡被一些小小的瞬間感動到。我覺得有時候病人真的是挺可愛的,我就記得那時候那個96年的那個年輕小夥子就看著我們的隔離服,他說我每天都看你們全部的人穿成這個樣子,我都分不出來你們誰是誰啊,然後他就拿那個記號筆在我們衣服後面寫「平安喜樂」。他還給我們拍照,然後隔著那個隔離病房從窗戶裡透過來給我們點讚,你知道嗎?真的讓你覺得很溫暖吶。
2020年2月3日 武漢 晴
我是河北省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醫生邵東風,今天是我們到武漢市第七醫院支援的第八天。這幾天在我治療的病人當中,有一個三口之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夫妻倆已經五十五、六歲了,旁邊的床上躺著他們二十多歲的女兒。母親症狀一直比較輕,只有咳嗽,沒有發熱。女兒入院後持續了三天高熱,經過積極治療,病情也明顯好轉。但父親的病情卻逐漸加重,今天已經到了病危的程度。這位父親跟我們醫護人員一直說:希望女兒和他的妻子儘早出院。但母女倆卻擔心他的病情,希望在醫院陪著他,照顧他。
說真的,這種一家三口表現出來親情,讓我特別感動。因為我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從我來到武漢,每天一到晚上,他們就拿著媽媽的手機想跟我視頻,每天要是不看一眼……有一次我夜班,女兒沒看到我,都著急得哭了。也正是因為來自孩子、家庭的這種親情給我了很大的動力。不僅僅是我,其實對於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隊員來說,一直很有信心打贏這場戰鬥。也相信,很快,很快,大家就會見到勝利的曙光。
2020年2月3日 武漢 晴
我是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的護士李抒墨。今天是我支援武漢的第8天。在我值班期間,有位叔叔需要輸液,而我這是第一次帶著這麼多層手套給患者做穿刺。由於戴著多層手套,摸著血管的手感會變差,第一次,我穿刺失敗了。我很抱歉地對著叔叔說對不起,而叔叔卻反過來安慰我,他說:「我知道,你們穿著這身裝備很不舒服。不要緊,再扎一次。」我當時很感動,第二次穿刺我成功了,叔叔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真的很感謝他們對我的理解。
我和同事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看到患者臉上的笑容。他們樂觀向上的精神也感染著我,讓我忘掉了身穿防護服的不適。厚厚的防護服並沒有隔住我們的熱情,我們的心是一直都在一起的。
總臺央廣記者:凌姝、張國亮、 王志達、 苑競瑋
武漢臺記者:王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