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峰:聽到流水的聲音,能感受到生命之靜美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胡竹峰 文學報

流 水

胡竹峰 | 文

暮春去山裡,經過一條小溪。陽光下,流水幽幽剔透。紅花已經謝了,綠葉越見蒼綠。松針之綠,杉木之綠,槐葉之綠,柳條之綠,楊枝之綠,櫟樹之綠,楓林之綠,菖蒲之綠,蘆葦之綠,觸目皆綠。偶爾綠裡一片紅,是未謝的映山紅,妍妍開著,略見頹然,在綠中躲躲閃閃。

映山紅紅得正豔,這豔不是風情的豔,豔麗中有樸素。映山紅獨獨開來最好,其美在孤寂。紅得孤寂,人才生出憐憫心。我見過一大片山場驀然盛開的映山紅,熱熱鬧鬧,驚心動魄。風吹來,竟有狐鬼氣。想起《源氏物語》裡,高高的紅葉林蔭下,四十名樂人繞成圓陣。嘹亮的笛聲響徹雲霄,美不可言。和著松風之聲,宛如深山中狂飆的咆哮。紅葉繽紛,隨風飛舞。恍恍惚惚,記憶中的紅葉幻化成了映山紅。

泡桐也開花了,紫色的花,一朵朵高高如雲在河堤上。車搖晃著前行,一層層的綠,風一吹,新綠老綠嫩綠蒼綠淺綠深綠疊在一起。乾淨碧青的草一撥撥在眼前湧動,山風清涼,松樹杉樹挺立壯美。春日陽光穿過,深邃靜謐。人淹沒了,在春綠中,化入深山。

通體翠綠的山,流水逶迤而來,白亮亮自山頭到谷底,冰潔如月光一樣流下,引得人停車佇步。遠山的樹,河岸的草,山野的風,田園的茶,一切的一切,剎那寂靜,如同溪灘邊的石頭,靜默無有言語。岸邊那些不知名的野草溼漉漉的,莖是溼的,葉是溼的,在流水的汩動下,瑟縮搖擺。花是流水今世,葉有明月前身。流水裡也有葉的夢,春夢夏夢秋夢,還有寒夜裡的冷夢。

那水流在河裡,人覺得柔軟,掬一把入手,水順指縫淅淅瀝瀝淋下來,柔軟中又多了輕嫩,掌心清涼,手背清涼。

老家也有這樣的流水。每回雨天,對門流下白亮的山水。田畈溪流不絕,兩岸的樹竹,映在水裡。綠色的水,藍色的天,青翠的樹影竹影交融一起。水中遊魚很少,常見麻蝦。麻蝦不好動,如一滴墨凝在水底。人伸手想捉,指頭剛到河面,那蝦才觸電般閃開。

夏天,河裡熱鬧些。浣衣人提著籃子剛回家,三五個孩子又來了,捲起褲腳撈蝦子,用玻璃罐裝著。偶爾還能撈到泥鰍,粗且長,腮邊幾根灰須,長而細,隨身子擺動。有人穿了布鞋,不好下河,岸邊目光灼灼地看著。

到了晚上,小河越發好看。星星一顆一顆一跳一跳地冒出來,漫天星火冷冷璀然。月亮鑽出山嘴,斜斜掛在天上,像大家閨秀款步從容走出月亮門。

點滴,淅瀝,潺湲,滴答,譁譁,涓涓,淙淙,咕嚕,咚咚,譁啦,一切流水柔情,宛然其中。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滂沱洪峰,聽覺上總有美感。即便是洪水,過了平灘後,也變得安安靜靜,流過一個村子又一個村子,進入深流。

山與水感覺不同,水是公安性靈,山是竟陵文章。袁宏道在《敘小修詩》稱其弟之作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從胸臆流出,有時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魄,文章的瑕疵是本色也是獨造之語。性靈如此,沒得說的。

肉身沉重,需要性靈來舒緩。

山有俊醜險奇惡,水一律斯文漂亮。窮鄉僻壤的水與鬧市喧囂的水一樣,一樣有靜氣。江南小橋流水載動烏篷船漂過浮萍飄來漁歌聲,皖南秧田流水蛙鳴不絕。秦淮河的流水,脂粉氣消退了,只有六朝古意。黃土高原的流水,性靈依舊,映照著藍天,還有光禿禿又瘦又幹的山。皖南的流水,打溼了山中的鳥啼,打溼了行人的衣擺。

人在水邊待得久了,思想也是溼潤的,夢裡亦水氣瀰漫。那年在江南,曲折走過迷宮式的長巷短巷,走過小橋流水,走入霏霏也想入非非。

閒散時候,去看流水。水流在那裡,如同時間,任你看或者不看。河道一脈輪迴的流水,生命的過程一覽無餘。坐在流水旁,人有種易碎感。像沾滿露水的花不斷飄下來,地面殘紅一片。時間如水,生命如水,孔子站在水邊才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滑入低谷的流水,不像西下的太陽,明日清晨還會從山間冉冉出頭。

古中國詩文,常常有水氣,杏花春雨是水,過盡千帆是水,泉眼無聲是水,洪波湧起是水,更有一江春水,桃花流水。承天寺內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還有竹柏之影。那是最淺的水,不能流動的水,中有閒情。

積水有閒情,流水隱隱是仙氣。蘇軾泛舟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亮自東山升起,徘徊東南星辰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接天際,小船如一片蘆葉浮越流水。人有馮虛御風,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之感。

水是萬物之源。水有靈氣有靜氣,水為財,聚水則生財。自洪荒以來,人皆逐水而居。先是為了飲用灌溉,遠古先民部落旁水聲潺湲。近水而居,洗了多少塵世浮躁,獨得一片清涼一片清淨。

有一日在流水旁,踏著松影,踩著苔痕,山高樹大,水落石出。遮天蔽日的樹枝,青藤,老樹,葛根,還有金銀花、石蒜、車前子,像煉丹的草藥。山石頭,流水,又像入定的所在。譁譁的水響與呼呼的山風交織一起。偶爾飄來一片殘葉,零落成宋詞的婉約。人躺在流水邊,陽光在頭頂閃爍搖曳。心底也隱隱生出乘風歸去的仙氣。

聽到流水的聲音,能感受到生命之靜美,這聲音讓人聽來忘我。那日過橋,水邊浣衣女手起槌落,一槌又一槌。手起槌落,乾脆簡約如晚明散文。

搗衣聲中,幾個鄉人安然路過。流水的氣息湧來,細微而龐大的氣息包圍著人,幽僻,質樸,入得靈境,肉身仿佛消融了,如同古人墨跡。筆尖的流水,緩緩在宣紙上流動,蕭疏的墨色靜靜延伸,有此岸的守候也有彼岸的眺望。從滾滾紅塵到一心入洗,線條越來越平緩,進入清寒枯瘦的秋水期,水流聲越來越低,越來越平,幻化成深山一泓清泉自言自語。

稿件編輯、新媒體編輯 何晶

圖自攝圖網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原標題:《胡竹峰:聽到流水的聲音,能感受到生命之靜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靜!(很美)
    01 靜,是一種平和靜,有一種無以倫比的美。它如春日驕陽,夏日清風,秋日楓葉,冬日白雪,時時展示著生命的活力,卻從不肆意張揚。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茫茫沙漠,滔滔流水,於世無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高坡後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從寂靜中,方能發現生活深處的歡喜;於自在處,方能頓悟靈魂真正的豐盈。靜到深處,方能俯瞰人間煙火。
  • 8.05合肥同城丨胡竹峰:《閒飲茶》新書分享會
    胡竹峰《閒飲茶》新書分享會活動嘉賓:胡竹峰活動時間:8月05日 15:00活動地點:合肥大摩「紙的時代」書店胡竹峰嘉賓簡介:生於1984年2月,在《人民文》學》《安徽文學《天津文學》《廣西文學》等刊物上發表了五十幾組散文,筆名就是本名,為的是對自己的文字負責。
  • 靜下來 讓靈魂呼吸生命的純靜....
    品香文化讓人們感受到世間任何有形的收穫和掌握其實都是無常的,在似有似無之間,靈動之美的把握亦可永恆。 在唐代,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及富裕人家就經常在聚會時,爭奇鬥香,使薰香成為一種藝術,與茶文化一起發展起來。至宋,我國的焚香藝術,與點茶、插花、掛畫一起,被作為文人「四藝」。古人對焚香的要求是無煙卻香味低回悠長.書齋庭院裡,千古文人佳客夢,紅袖添香夜讀書。
  • 靜以生慧,生命的至高享受
    生命的魅力在於寧靜。外表的寧靜給人以美,內心的寧靜給人以慧。外表寧靜,因安穩而給人靜穆之美,因無爭給人以祥和之美;內心寧靜,因淡泊而不受誘惑,因凝神而思遠,因鎮定而從容,因而智慧常在。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寧靜,不是單純的平靜,而是人生沉澱在靈魂深處的智慧,是人生最美的狀態。一念苦,一念樂,一念得,一念失,我們的心在苦樂得失間無數次的來與去,會有疲倦的時候,我們要時常護理好自己的內心,心平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
  • 散文:秋葉之靜美
    此刻,我不嘆離殤,只說秋葉之靜美。——題記我喜歡秋天的落葉,於是,就是去刻意欣賞一枚剛剛飛過眼眸,觸碰眉心的飄零,是葉,也是魂。我之所以刻意,是因為,我不想看見卷邊、腐爛的殘葉,因衰敗而心生悽悽的感傷。
  • 情感| 八首靜美詩詞:願光陰含笑,許你歲月靜好
    ↓點選「設為星標」加上星標 ★我們馬上向你發送愛的光波 每個人心中都會把生活憧憬成一幅畫,或小橋流水,或峰巒疊翠,或漁舟唱晚,歲月靜好,你我安然。 繁華過處皆如煙,淡淡人生靜靜過。生命的長廊中,有你,有我,有花香,有陽光,足矣!
  • 【詩經之美】《詩經·邶風·靜女》
    《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而《易林》有「季姬踟躕,結衿待時;終日至暮,百兩不來」、「季姬踟躕,望我城隅;終日至暮,不見齊侯,居室無憂」、「躑躅踟躕,撫心搔首;五晝四夜,睹我齊侯」之句,則反映齊詩之說,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遂謂「此媵俟迎而嫡作詩也」。宋人解詩,能破除舊說,歐陽修《詩本義》以為「此乃述衛風俗男女淫奔之詩」,朱熹《詩集傳》也以為「此淫奔期會之詩」,他們的說法已經表明此詩寫的是男女的愛情活動。
  • 在寂寞而靜美的夜空裡,讓愛情不再蒼白,讓生命活出真我
    窗外的夜色越來越深了,喧鬧的聲音越來越靜了,而我對你的思念卻越來越濃了。在這個沒有我陪伴的夜晚,親愛的,你是否想穿過夜的走廊,輕輕地站在我的身後,用有力的臂膀攬住我的雙肩,吻著我的秀髮?然後和我一起靜靜地看月亮在銀河裡漫步,聽清風在林間歌唱。我多想那水面上泛起的銀色波光,就是你呢喃在我耳畔蕩漾,就是你的輕語在我的心頭吟唱。
  • 早讀丨如夏花之燦爛,如秋葉之靜美
    作者丨襄楚雁麗 泰戈爾有詩云: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人生苦短,草木一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生命有終點,季節有更迭。人生是一程沒有回程票的旅行,唯有認真行走,也只能認真行走。生當如夏花燦爛,死亦如秋葉之靜美。韶華知味,光陰有序。秋就這樣在一浪接著一浪的蟬聲裡,在一片風吹葉落裡被驚醒,只是夏還傲嬌的站立於歲月枝頭,葳蕤豐盈,綠意縱橫。一場季節的較量,秋在夏的尾聲裡拉開序幕,迫不及待。
  • 胡竹峰:幸有戲臺陳年歲月的傳奇慰情,人間萬事有了寄託
    在作家胡竹峰看來,「儺」匯聚了多個歷史時期的文化信息,有古樸、粗獷的原始風貌。在此之外,黃梅戲、梆子、二夾弦、花鼓戲……以近期推出的散文集《擊缶歌》中的一個個篇章,胡竹峰勾繪戲曲之美,重現古典中國霜籠月罩的山水氣韻。壹正月去池州東山村吳家、韓家兩姓祠堂看儺戲《章文顯》。舞臺上熱鬧得很,臺下人頭攢動。
  • 現在的樓房隔音都差,入住之後,能聽到樓上各種聲音!
    辛辛苦苦裝修的房子,入住之後,你們能聽到樓上走路的聲音麼,隔音真差。樓上按開關我都能聽到,平時很吵人,說了還不自覺,我每次早上起來到小房間把衣櫃門使勁一乓。樓上就稍微老實幾天。我現在特別後悔,不如樓上裝修時給他5000塊錢,讓他家把地面鋪上厚厚一層水泥,省得晚上總聽到聲音。
  • 生命之美,在於心存希望,追逐幸福
    希望,是黑夜裡的一盞明燈,能讓在黑暗中踽踽獨行的我們,感受到可以觸摸的美好。希望,是前行路上的一道曙光,不斷的指引著我們,努力前行的方向。希望,是發自內心的一股力量,是我們心甘情願,為之持續奮鬥終身的目標。
  • 琴的聲音大小正好適中,體現了「中和」之美
    在古人眼中:「琴之大小得中而聲音和,大聲不喧譁而流漫,小聲不湮滅而不聞,適足以和人意氣,感人善心。」古琴的聲音大小正好適中,體現了「中和」之美。 相對文人古琴藝術所奉的「正中平和」的審美理想是為導向儒家人格為宗旨。
  • 梧桐葉之靜美
    衢高校園的美景是遠近出了名的,美得幾乎有點逆天,有點不講道理。單單用處處是景、步步入畫來形容,總感覺太委屈了它,只能說身處仙境又遠勝仙境該是它應得的美譽。我敢保證凡是來過衢高的人,肯定一輩子都忘不了校園那攝人心魄的美,反正我是幾乎天天被校園美醉美哭的其中一個。校園的美景太多,我就以梧桐大道為例稍做說明。
  •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可「生死歸一」,死亡早已是生命哲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人云有「有含氣之倫,有生必終,蓋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數」,正是此意。所以,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菩提下,泰戈爾在風中低語:「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命的意義在於熱愛,且不止於生,還在於死。該怎麼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是人們熟知的領域。
  • 忽然,我聽到遠方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依稀有人在喊我的名字
    靜,靜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忽然,我聽到遠方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依稀有人在喊我的名字。這是個陌生的聲音,可是聽起來又那麼的親切,就像母親當年的親切的呼喚。這是我父親的聲音嗎?我沒有聽到過父親的聲音,他在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幾個月,就遠離了家鄉,從此再也沒有回來。臨走時,卻留下了我的名字。
  • 時光靜美,清秋情深
    時光靜美,清秋情深作者 | 林夕 攝影 | 趙小輝 來源 | 雨滴微刊倚窗看雨簾,側耳聽雨聲,衝去煩心事,細細品香茗。淅淅瀝瀝的雨不停的敲打著玻璃,又緩緩落下,打溼了夏日的感傷,又平添了些許憂愁。夏天的悄然離去,怎麼也無法將它那份炙熱的深情挽留,只在轉瞬之間帶走了它痴痴的守候,帶走了它七彩的夢幻,只把靜美的時光留給了清秋。站在秋天的渡口,聽風、看水、看大地,由滿目青翠開始換上金黃色的嫁衣。看秧蔓在枝頭掛滿了成熟與希望,看幾隻南飛的大雁傳來幾聲鳴叫,不由得會想到宋代詩人範仲淹《蘇幕遮》中的詩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 泰戈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一生一死,兩種不同的狀態,兩種不同的方式。青春充滿著朝氣,很多人在步入社會之前,面對著眼花繚亂的世界,不斷地追逐,習慣用地位和經濟實力等宣誓自己的成就。曾經彷徨過、迷茫過,恐懼過,想要達到夏花絢爛的水平,需要苦難的磨礪,漸漸地,我們在成為了理想中的自己時,也失去了很多。
  • 生命的美,來自平靜!
    ,各自芬芳,守心自暖; 讓年華走過素色流年,安暖陪伴,歲月靜好。 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絢爛,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動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靜。惟平和,才見生命的廣大;惟平靜,才見生命的深遠。
  • 2020都江堰夜啤酒美食節撞上流水的聲音—初見的怦然心動!
    2020都江堰夜啤酒美食節撞上流水的聲音,初見的怦然心動?我們的深情為您守候!8月15日晚,在壹街區,將迎來流水的聲音草坪音樂會第期! 這一次,你不能再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