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在這個春節檔,用一部《飛馳人生》交出了一份成功的答卷,風格與《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一脈相承,其本人也因此成為具有個人影像特色的導演。郭敬明,則先以四部《小時代》為"作家商業電影"提供思路,後以電影《爵跡》開了國內真人CG技術拍電影的先河,雖風評不佳,但仍曾大出風頭,在電影行業有了姓名。
如此看來,在大家戲言的"8090後中學閱讀的三座大山"——韓寒、郭敬明和安妮寶貝中,安妮寶貝筆名有點兒非主流,在大家紛紛身體力行地投身影視行業的藍海之時,也特立獨行地拒絕主流。當然,也並非沒有作品在影視化改編後與大家見面,如許多人不知道,那部讓周冬雨和馬思純一同捧得金馬獎影后的《七月與安生》,就改編自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但顯然,陳可辛和曾國祥的名字,或許是比安妮寶貝更強大穩妥的票房保證。
除了電視劇版《七月與安生》,接下來安妮寶貝的影視作品存貨,還有改編自《八月未央》,的同名電影和電視劇各一,同樣講述親密無間的閨蜜,與一個男人的情感糾葛,歷經愛情、死亡、離別和流浪,播出之路卻坎坷重重。
原著作為安妮寶貝的第一本小說散文集,於2000年出版,至今已約20年,對安妮寶貝本人和讀者粉絲,都有著特別的意義。它用清冷的文風闡述愛情、命運和死亡,其中關於孤獨的段落更是打動很多人,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影版《八月未央》,在2008年就曾網傳開機,當時曾稱"周迅是最適合的未央",導演由擔任過《滿城盡帶黃金甲》《臥虎藏龍》副導演的李凱擔任,後該片杳無音訊。時隔10年,於去年再次宣布開機,主演官宣為鍾楚曦、羅晉和譚松韻,導演不變。劇版《八月未央》則在2016年開機,由王小康導演執導,Rain、宋茜、付辛博等擔當主演,影版《八月未央》女主譚松韻也曾參演。
不熱衷影視改編,這些年安妮寶貝都在忙些什麼呢?2014年《春宴》出版後,安妮寶貝在個人微博上宣布,筆名由"安妮寶貝"改為 "慶山",微博名字改為"慶山-安妮寶貝",此後安妮寶貝的作品均署名慶山。
而且之後的作品,大多涉及佛教密宗、佛陀及道德經等宗教哲學題材,文字中更是充滿了禪意。如在最新作品《夏摩山谷》中,安妮寶貝布局開放錯綜、相互影響的時空結構,並非僅糾結於三生三世纏綿悱惻的愛情,而是深度解讀婚姻、生死和佛學等哲學命題。
從《八月未央》、《素年錦時》,到如今的《夏摩山谷》,總有不少讀者說安妮寶貝的書晦澀難懂。安妮寶貝在新書中,借角色抒發自己對寫作的感懷,"寫作只是一種個體的生命表達,彼此無法比較。每個人按照獨特的生命質地和生命方式去書寫。每個人只能表達他的心"。如此個性,果然是那些年我們粉過的安妮。你還記得那些年你摘抄在筆記本裡的金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