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粉絲群體是什麼?如何去利用好校園粉絲經濟

2020-12-23 校果

隨著大眾消費的升級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粉絲經濟領域有了更豐富的展示形式。國內的粉絲市場經濟在開始發展階段存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受到了韓國的影響,他們的綜藝輸出、韓劇明星、飯圈文化等等。

2000年-2008年之間,以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等電視選秀節目為代表,出現了一批人氣明星,如今許多成為今天行業內的大咖,在此階段粉絲的作用也僅僅體現在輔助投票上,是展現人氣的主要形式。

2008年之後,國內開啟綜藝時代,引進大量國外綜藝模式,打開各路明星的粉絲市場。

2012年起,偶像團體的熱度開始走向高潮,EXO的歸國四子,個個都是頂級流量,綜藝、劇集、廣告接到手軟;新生代的低齡少年組合TFBOYS也開始嶄露頭角;SNH48大型團體也層出不窮。此時人們已經意識到新時代的粉絲經濟,已經遠遠超乎他們的想像了。

2018年,國內推出《偶像練習生》及《創造101》兩款節目,更是把粉絲的地位推向高潮,給粉絲「養成偶像」的觀感,自此粉絲經濟進入了爆發期。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社會或者要改為:得粉絲者得天下,如今中國無論是對於明星偶像,還是一個企業文化品牌,都需要通過粉絲的支持。作為企業品牌運營的一環來說,粉絲不僅是一個目標市場消費者,也是忠實的消費者。

大學校園的粉絲群體是什麼?

當考慮大學生的時候,他們的名人奉承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支柱,也許是對一種能力,一種品質,或者一個夢想的認可。在自己喜愛的明星上,一定影響程度能彌補企業自身的短板和遺憾,從而能夠滿足內心的期待,甚至我們可以通過獲得一種激勵,作為一種教學目標鼓舞自己。

據《2018年中國青年人興趣社交白皮書》顯示,近89%的年輕社交用戶追星,79.6%的人願意積極為偶像應援打榜或投票,約50.3%的追星族願意購買偶像代言的產品。而在2019年大學生平均每月可支配的收入超過了2000元,在北上廣深地區更甚,作為粉絲經濟的主要群體之一的大學生,也成為當下商家爭相搶奪的目標。

如何利用好校園粉絲經濟?

從產品進行運營的思維去看,粉絲經濟運營和用戶管理運營有許多企業相似之處,基本信息可以劃分成三個發展階段:獲取粉絲、粉絲留存、粉絲裂變。

獲取粉絲:

首先,大學校園營銷具有相對封閉的環境特徵,信息傳輸和促銷在線取決於社交平臺的溝通,以及根據學生之間的歐元的溝通。所以企業在校園營銷中,在線和離線需要結合起來,以確保覆蓋範圍更廣的最大限度獲得大量的關注,成為粉絲的追隨者。

粉絲留存:

其次,大學生是一群有鮮明個性的群體,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事物買單。因此,對粉絲培養的忠誠尤為重要。無論是營銷方法還是營銷內容,有必要找到一個定位。例如,通過線下活動,做數據,找到一個明星的認可等,將粉絲轉移到意願,注意,時間,能量,金錢等。

粉絲裂變:

粉絲的自擴張也是企業品牌運營的關鍵階段,比較可以有效的方法主要就是我們尋找校園內的KOL進行安利,比較直觀和高校的進行分析品牌植入,從而能夠獲取具有一定比例的有效新增粉絲。

如今,在網際網路上,粉絲經濟和網際網路的結合是一般趨勢。未來很多中小企業管理可以沒有我們自己的知名品牌,但是他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粉絲會員,否則難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網際網路市場競爭。

相關焦點

  • 從《少年的你》看媒體如何報導校園霸凌
    那麼豆瓣評分8.4分的《少年的你》,如何做到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口碑票房雙豐收呢?《少年的你》是一部關注校園霸凌的電影,在開頭不久,就出現了一名高中生因不堪校園霸凌而選擇自殺的場景,而女主角因為報警提供線索成為了下一名被霸凌的對象。電影中的「灰暗」場景對於部分人來說或許僅僅略有耳聞,並未經歷,但不容置疑,校園霸凌已經成為當代校園安全「隱形殺手」。
  • 校園KOL營銷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校園KOL即校園關鍵意見領袖,是指在學生中擁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人。校園KOL營銷是一種新型的社交媒體營銷方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這種較為新奇方式的營銷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手段被人們推向了風口浪尖。
  • 聚焦「粉絲經濟」:向粉絲群體賣娛樂、內容、服務
    「粉絲」一詞伴隨著偶像產生,已風行多年,又因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有了新內涵:今天,即使不追明星名人,只要關注一個微博、一個微信公眾號或者一家網店,你就成了他們的「粉絲」。「粉絲」群體的出現不僅是社會現象,更是經濟現象。自媒體、「網紅」以及IP(知識財產)都有極強的「吸粉」能力,在網際網路上被熱捧。粉絲經濟究竟是一種什麼經濟?它對百姓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未來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 光明日報:如何引導粉絲經濟
    原標題:如何引導粉絲經濟   近期,顏值崇拜、拜金、攀比、暴力等粉絲追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與價值觀相關的亂象不斷浮出水面,引發社會輿論爭議——粉絲們創造出了成百上千個專用術語,形成了一套獨有的語言體系,其中不乏「坐地排卵」「白嫖」之類的低俗詞語;這個群體戾氣叢生,掐架不斷
  • 國內首部飯圈生態網絡劇《惹上妖孽冷殿下》將拍 女強校園都市豪門文展現不一樣的青春校園
    在現在網絡發達的時代,由粉絲的小圈子稱為飯圈,這個圈子可以是在線上也可以是在線下。但無論是以哪種形式呈現,粉絲這個群體也是讓資本家們無法忽略的一個群體,因為「粉絲經濟」已經是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一個經濟模式。小說中的女主陳青青逃婚離家出走到學校後,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微博上做起網紅,擁有很多的粉絲,通過接各種廣告代言來掙錢,這些都是作者根據微博上的飯圈生態環境去寫的。
  • 校園營銷過程中如何利用滑梯效應寫出校園廣告文案?
    做營銷的小夥伴們絕大多數應該聽過滑梯效應,在校園營銷時,滑梯效應同樣適用。當你開始從滑梯上向下滑的時候,動能就開始產生了。你試圖抓住扶手來停住,但卻失敗了。儘管你竭盡全力來阻止自己下滑,但還是無休止地滑下去。用一句話總結滑梯效應就是:好的文案就像做上了滑梯,一滑到底,根本聽不下來!
  • 粉絲經濟: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國內的飯圈生態是如何形成的?其狂熱甚至非理性特徵,是否獨有?對比歐美粉絲文化(這裡並非指中國的歐美飯圈),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一些答案。這些粉絲群體名稱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種身份標識,意味著這個群體比普通樂迷更加「硬核」。
  • 什麼是智慧校園
    1、智慧校園是什麼?如何定義?智慧校園的定義:是指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化的校園學習、生活一體化的環境,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教學、教務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2、智慧校園與傳統校園的區別如今智慧校園已成未來趨勢,我國的校園環境經歷了巨大的改變,智慧校園和我們熟知的傳統校園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讓我們來下智慧校園「智慧」在哪裡呢?
  • 粉絲經濟是什麼意思?粉絲經濟為什麼成了圈錢遊戲
    一些購買了該服務的粉絲認為,「明星V+會員」是筆划算的買賣,「60元錢半年,也就是10元錢1個月」。  對更多粉絲來說,在追星過程中體驗到的群體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以及成就感是他們參與其中的動力。一位王源的粉絲這樣寫自己的心路歷程:「作為小湯圓,入圈4年,從一無所有到自學PS做廣告,線下雜誌投放會和商家談合作,在不知不覺中,因為喜歡王源,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 網易雲音樂第六屆校園歌手大賽 發掘校園好聲音
    最終經過袁婭維、隔壁老樊、顏人中等明星導師、專業鑑音團以及大眾評審團現場打分,楊念慈、駱鬱嫻和王子牛獲得了網易雲音樂第六屆全國校園歌手大賽全國三強的榮譽。校園歌手大賽作為網易雲音樂的傳統賽事已連續舉辦六屆,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賽設置了大眾鑑音、人氣PK雙晉級賽道等全新賽制,只為發掘真正具有潛力的校園好聲音,為選手積攢粉絲流量。
  • 無解的「校園欺凌」,動畫能幫上什麼忙?
    《三月的獅子》第二季動畫中的校園欺凌背景發生於日向的班上,日向的好朋友千穗遭遇了孤立,像是教師打掃、日常小組的任務都推到了千穗一個人身上。被視為討好男生、在老師面前裝好學生,僅僅因為這些不明所以的理由被同一群體中的同學疏遠。千穗變得畏手畏腳,群體中的同學就愈加疏遠她。其他同學都很害怕那種群體,都採取遠離的姿態。日向當然不可能這麼做,因為她最喜歡這個從小學開始就是好朋友的女孩子。
  • 粉絲經濟時代,如何撬動粉絲?
    在小眾化、分眾化日益到來的當代,少部分狂熱粉絲在商業價值和傳播效果上相比於大眾普遍的青睞來說毫不遜色。對偶像的迷戀,意味著某個具有同一特質的群體對自身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於傳媒領域,或可這樣類比:產品——文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社會化媒體——傳播中媒體的參與;用戶關係——官方推動粉絲的自發行為。由粉絲經濟所構建的產品,其主打的消費人群是對某個人和某種文化IP具有狂熱追求並為之消費的某一部分人,並非要獲得所有人的讚賞。
  • 校園經濟突圍,學圈鋪會否成就靠「鋪」人生?
    根據國家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未來5~10年,中國教育市場潛在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尤其是中小學的教育輔導,超出3000多億的市場,並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長……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是,面向學生、依託校園發展起來的校園經濟已成「現象級」故事。一場校園經濟正在全國蔓延,因為名校圈定的不僅是優質教育資源,更是催生區域繁榮升級、優質資產聚焦的熱點投資板塊。
  • 基督徒藝人鄧紫棋為粉絲髮聲,呼籲大家關注校園暴力問題
    1月15日,基督徒藝人鄧紫棋在微博上為一名受到校園暴力的粉絲髮聲,呼籲大家關注校園暴力問題,同時也鼓勵該粉絲堅強站起來。這位名叫「蔚藍深處的魚」的粉絲向鄧紫棋分享了她遭受的經歷:「這幾天被班裡的一些女生帶頭校園暴力了(言語上的),這幾天哭了5次左右吧,我有找班主任,班主任也找她聊過,但她被聊完,估計是不爽,反而更過分了。
  • Red Velvet姜澀琪涉嫌校園暴力?細心粉絲發現了貓膩
    隨著校園暴力以及學校霸凌事件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曾經深受其害的網友們開始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進行申訴。而對於大部分知名的藝人們來說,一旦被曝出在校時期曾經涉嫌過校園暴力事件的話,那麼這對於一個人的演藝生涯將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不得不說這些在網上進行爆料的真實性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核實。
  • 粉絲經濟進入發展新拐點,國產偶像男團如何把握「脈搏」,實現「獨立上分」?
    在需要藉助大眾媒體來實現明星IP傳播的時期裡,粉絲大多沉溺於對偶像的幻想之中,粉絲社群以及群體歸屬感往往基於對偶像的認同。粉絲經濟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社群型」經濟,而進入到網際網路時代的中國,無疑為粉絲經濟提供了養料更加肥沃的土壤。
  • 評論:校園追星應援之風不可助長,流量明星要防止不良粉絲的反噬
    我20年前就做媒體記者,見過也接觸了太多類似的所謂粉絲應援的方式,但,就現在來說,有些應援方式過於極端化,甚至為了應援不惜一切代價,這種方式在飯圈可能還比較多,但當飯圈的力量不斷擴大,甚至影響到飯圈之外的群體時,粉圈之外的人會對此非常反感,這也是導致藝人招黑與粉絲反黑進行拉鋸戰的根本原因。尤其是飯圈中的「舉報文化」,其實這根本不是文化,而是一種打擊報復的手段。
  • 28歲年入千萬的李佳琦告訴你:如何玩轉粉絲經濟?
    李佳琪一個把網絡銷售,粉絲經濟運用到極致的人,能夠從月薪3000到今天的年薪千萬,就是玩轉了粉絲經濟的套路。什麼是粉絲經濟?舉個簡單的例子。小米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用手機引流了2.6億的米粉,小米就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一個社群平臺。因為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小米不僅可以賣手機,即便是賣個小米的插線板,也能賣出實體店的上萬倍。
  • 粉絲數量最多的90後女明星,她們是誰?如何看待粉絲經濟?
    文|冷絲欄目|粉絲經濟粉絲群體龐大,年齡稍大的女星有謝娜、範冰冰、林心如、趙薇、姚晨等等。根據最新統計數據,而擁有幾千萬甚至過億粉絲量的90後明星,她們是鄭爽、迪麗熱巴、楊紫、鄧紫棋、關曉彤、周冬雨、古力娜扎、張天愛等等。
  • 從歌手IP到粉絲經濟,看愛奇藝如何深度詮釋「音樂的名義」
    作為一檔從開播開始就持續聚焦大家目光的節目,《歌手》如何在眾多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搶佔粉絲市場,最大化釋放IP的生命力和活力,愛奇藝可謂是高招頻出。粉絲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何藉助炙手可熱的明星鎖住人們的視線,挖掘全民G點,最大化發揮粉絲效益,讓一場音樂綜藝成為全民狂歡,愛奇藝這次無疑奉上了一劑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