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經濟時代,如何撬動粉絲?

2021-02-06 廣電獨家

文|劉秋娜


財經作家吳曉波經常會在講課時說「知道鹿晗的請舉手」,但無論是五六十人的MBA課堂,還是一兩千人的大講壇,舉手的人從來沒有超過5%。2012年鹿晗微博創造金氏世界紀錄已過去三年,當時那條微博的評論數高達1316萬條,發布的微博數量僅為5條。


在小眾化、分眾化日益到來的當代,少部分狂熱粉絲在商業價值和傳播效果上相比於大眾普遍的青睞來說毫不遜色。對偶像的迷戀,意味著某個具有同一特質的群體對自身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粉絲」的形成:從大眾青睞到小眾狂熱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媒體呈現出去中心化的特質,粉絲對於偶像的追逐也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趨勢——今天不會再有全民追捧的明星。對於不同偶像的選擇,是基於興趣而聚集在一起的社群的一種外化表現。」伯樂營銷CEO張文伯告訴「廣電獨家」。


「明星紅不紅是相對主觀的標準,無法徹底量化,但不意味著不能衡量。藝人的曝光量、有多少工作,媒體話題量,和什麼樣的品牌、平臺合作等都可以參考。過去曝光平臺有限,主要是以電視、報紙等為代表的大眾媒體,現在還可以看藝人微博粉絲數、微博話題量、訂閱號人數、微信朋友圈相關文章、貼吧粉絲量和活躍程度、視頻平臺播放量等。『偶像』現在更加細分,除了大眾偶像,還有很多在特定領域、社會生活某個圈層中認知度極高的偶像。」天娛傳媒品牌管理中心劉貞告訴」廣電獨家」。


這種現象不得不說與90後、00後們的個性化需求有關。相比於80後來說,90後、00後們首先追求的是對自我的認知,這種認知是否能夠獲得外界的贊同反而居於其次。「比如華晨宇在90後中認知度非常高,他的熒幕形象是一個孤僻、有才華、不太愛跟人表達、有點『孤獨症』感覺的人,契合了90後們認為自己有獨特的才華,覺得他們的才華不被長輩看到,不被親朋友好看到的自我定義。」劉貞說。




能夠讓90後醉心的偶像是符合他們的價值觀的人,但卻並不一定要被大眾所普遍認可。「以前我們喜歡的偶像是高於自己的,但是90後喜歡的偶像不是這樣的,他們本質上是喜歡他們自己。」劉貞說。而他們恰恰是消費意願強烈並且極具傳播效果的一群人。


「粉絲」的傳播動力:鐵三角


在《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一書中,在粉絲營銷領域堪稱翹楚與典範的小米手機描述其所採用的「口碑鐵三角」是:產品——發動機;社會化媒體——加速器;用戶關係——關係鏈。


於傳媒領域,或可這樣類比:產品——文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社會化媒體——傳播中媒體的參與;用戶關係——官方推動粉絲的自發行為。


由粉絲經濟所構建的產品,其主打的消費人群是對某個人和某種文化IP具有狂熱追求並為之消費的某一部分人,並非要獲得所有人的讚賞。對於這部分產品來說,從策劃到營銷所要做的是把握住特定人群的持續關注,產品的藝術價值、思想價值和社會價值反而並非是他們最需要考慮的因素。這部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偶像們的形象與粉絲們期望值的符合程度。「藝人本身就是一種娛樂產品,人和產品是合二為一的,粉絲們是偶像們的上帝,你一定要知道他們喜歡什麼。」劉貞如是說。


同時也應該看到,並不是偶像們所有的文化產品粉絲們都會進行消費,粉絲們對不同領域的偶像的消費內容也有所不同,這受諸多因素影響。「文化產品的專屬性越強越容易被消費,粉絲與偶像的距離越近越容易被消費。比如說唱片被消費的可能遠高於電影,因為粉絲支持的偶像並非電影的全部。


「電影《重返20歲》的宣傳主導策略之一就是『去粉絲化』,因為這是鹿晗參與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無法判斷他的粉絲能夠帶來多少票房,如果強化影片的鹿晗特質,很可能會被大眾認為這是一部粉絲電影,那麼不是鹿晗的粉絲就可能會放棄觀看這部電影。當然,因為鹿晗粉絲的大體量和高活躍度,在宣傳期的社交傳播中帶來了很大的聲量。」張文伯說。




在粉絲營銷時代,媒體在承擔宣傳營銷工具的作用之外,更是粉絲們與偶像們溝通的渠道和橋梁。「藝人的行程和活動會被經紀人拋到貼吧上,粉絲們也有自己的微博帳號,偶像們的動作都會被粉絲會的官方帳號轉載。」劉貞說。


網際網路因為其雙向的互動性,能夠成為粉絲們與偶像們直接溝通的媒介,因而成為了粉絲營銷的重要陣地,也保證了媒體的新聞內容與粉絲們的需要所產生的貼合度。「以新浪為例,這個平臺聚集了新浪娛樂、新浪微博、新浪視頻、樂庫等各種娛樂產品,在符合產品玩法的前提下,我們會儘量多和產品合作,相應的我們會釋放產品需要的資源、權益。比如新浪微博的微訪談能提供不錯的曝光,藝人就需要配合微博轉發,文字回答網友提問。」劉貞說。「微博因其比朋友圈更加開放,可參與性更高,因此是粉絲活躍度最高的社交媒體。」張文伯對此表示認可。


觀察鹿晗、TFboys、吳亦凡、華晨宇等新生代偶像們所生產的文化產品的擴散途徑及擴散過程,其特點之一就在於由粉絲所聚集的平臺進行自發傳播,引起官方注意後進行有效推動來擴大傳播效果。「粉絲會自發創造內容和話題,也會因為偶像生日或作品發布而刷話題,我們看到有意思、有傳播性的話題也會在官方渠道回應、推廣,也常會為鼓勵粉絲而作線上活動,即所謂『官方發糖』。」劉貞說。


90後甚至00後的消費特徵導致了部分文化產品的創造與傳播方式的不同,「小米」式的粉絲營銷也日漸擴展到娛樂與傳媒行業,或在未來形成娛樂產品宣傳營銷的「新常態」之一。


「粉絲」式營銷法則:參與感


據介紹,去年「2013快男演唱會」舉辦前,工作人員的郵箱裡收到了粉絲為偶像所撰寫的企劃案,詳細地規劃了如何為偶像造勢,包括粉絲會內部分工、要在什麼平臺曝光,偶像什麼特質適合什麼媒體……對於演唱會邀請的媒體,粉絲會非常有經驗地為記者們準備小禮物、自家偶像詳細簡介、貼有偶像照片的小零食,甚至粉絲會會服。「粉絲準備的偶像資料往往比媒介準備的更為詳盡,看著就能感覺到溫度。」劉貞說。


粉絲們的需求也日趨多元化,比如要求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主導權。粉絲們已經能夠順暢地與藝人及其經紀團隊聯繫,經紀團隊則以放出決策權、建議權來保證粉絲們的持續熱度。「藝人或藝人的經紀團隊都認識粉絲會的會長,而且與他們有良好的溝通。」劉貞透露。


目前雖然自上而下的「媒體宣傳、粉絲跟隨」的營銷方式仍佔主流,但是粉絲深度參與、與經紀公司共同進行營銷的行為也已屢見不鮮。依靠上娛樂頭條、媒體的頻繁轟炸來獲得大眾關注度並為之買單,仍然是娛樂產品宣傳營銷的主流方式之一。粉絲們則以明確的分工和一定的組織性參與到偶像們的宣傳營銷中。甚至自下而上的「粉絲髮起、媒體報導」的案例也時有發生。粉絲們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越來越多地參與報導,甚至成為新聞的發起者,粉絲們自發組織的活動也成為了娛樂新聞的組成部分。


鹿晗的粉絲被稱為「鹿飯」,據澎湃新聞報導,在《重返20歲》上映前夕,「鹿飯」在新浪微博上發起了「百城包場挺鹿晗」活動,超過100個城市的影院被「鹿飯」包場。參與組織包場活動的負責人「蛋糕」介紹說:電影包場從去年10月底開始計劃,11月初開始準備;首先確定包場的城市、時間和影院,然後跟影院談具體事宜;接著發出公告,告訴大家包場的時間、地點和參與方式;最後聯繫媒體,邀請媒體同粉絲一起觀影,為電影宣傳造勢。


時至今日,更深層次的粉絲參與也已初現端倪:粉絲們因為對偶像的喜愛,自發為偶像尋找資源,從而從相對下遊的營銷層面介入到了更為上遊的生產層面。這種參與意味著粉絲營銷從文化產品的籌備就已經開始,並與文化產品的生產同步進行。


如胡歌的粉絲在看過小說《琅琊榜》之後,認為胡歌很適合其中的主角,就主動剪輯了胡歌為主角的視頻放到了《琅琊榜》的貼吧,兩者的粉絲因此而產生了極高的關聯度。粉絲們將小說推薦給了山東影視集團和胡歌,最終山東影視集團籌拍了這部電視劇,並確定胡歌作為主角。


粉絲營銷並不僅僅意味著一種宣傳營銷方式,也意味著粉絲、偶像、媒體之間關係的重塑,以及文化產品在推出過程中從籌備到營銷都體現出的粉絲自主參與的機制轉變。


作者介紹:劉秋娜,《中國廣播影視》實習記者。

微信號:qingyuelxbzsh

郵箱:liuqiuna1990@sina.com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新版微信長按二維碼圖可直接訂閱


相關焦點

  • 粉絲經濟時代,如何找到更理想的品牌代言人?
    後臺回復「寶典」免費獲得《50本營銷必讀書+營銷工具包》作者 | 李東陽來源 | 首席營銷官(ID:cmo1967)隨著粉絲經濟的興起和網際網路線上商業的發展,借勢明星影響力的娛樂營銷越來越常見。而此時入局的QQ瀏覽器明星熱搜榜,正在打開一個榜單2.0時代。QQ瀏覽器明星熱搜榜基於全網信息的多維評估榜單既然是明星榜單,自然是要反應全網的意願。
  • 粉絲經濟時代,愛豆當如何自處?
    如今是粉絲經濟時代,如果一個愛豆有流量,或者說是有粉絲,尤其是有活躍度高且願意付出真情實感的粉絲,那麼,在粉絲經濟時代,愛豆當如何自處,如何才能保持長遠發展呢?1.保持好顏值顏值是圈粉(吸引新粉絲)的基礎。人都是喜歡美好的事物的,長得好看的人,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地多看上幾眼,因為賞心悅目。
  • 以電影《小時代》為例,淺析粉絲電影的粉絲經濟特點與文化爭議
    的粉絲經濟特點《小時代》的粉絲經濟特點之一:以粉絲為中心的多元化經營郭敬明是以作家的身份出道的,他本人是一位知名的青春校園小說家,而且有眾多頭銜加身,是一枚妥妥的成功人士,也是眾多文學青年的心中偶像。:利用明星效應促使更多粉絲走入影院如果單靠郭敬明的粉絲要想撬動電影市場,那顯然有些自不量力。
  • 中國聲優的偶像化能否撬動粉絲經濟?
    在國漫逐漸爆紅的這幾年,不少聲優或聲優社團已經憑藉其代表作脫穎而出,並通過微博、B站、KILAKILA等社交、直播平臺的發酵、沉澱,積累了一批忠實粉絲。各類大小的配音工作室也應運而生,他們同時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脫離以往「師徒」的傳承模式、「棚主制」的製作模式以及「接活」的商業模式,真正的進行規範化的市場經營。
  • 泛娛樂時代,粉絲經濟升華文學價值
    這個源於日本國民偶像AKB48商業模式的團隊,是典型的粉絲經濟產物。決選冠軍是17歲的上海高中生,她的得票約7.4萬票,按一張電子票50元計,粉絲們的投入接近400萬。《小時代》系列在豆瓣的評分不高於5.0分,但4部電影票房累計18億元,撐起這系列IP的是導演、原作者郭敬明的粉絲。
  • 如何撬動5億+粉圈大軍?
    5億群體、900億市場規模,這一群體不僅延伸出了獨特的「粉圈文化」,形成了「粉圈用語」、應援會等一系列「文化產品」,還推動了粉絲經濟的崛起一定程度來說,誰能更好地玩轉明星營銷,誰就能撬動粉圈大軍。如何撬動粉圈大軍?撬動粉圈,需要慧眼。最近誰最火?「四字弟弟」易烊千璽絕對榜上有名。《這!就是街舞》裡他對街舞的熱愛和專業水準,獲好評如潮。《長安十二時辰》裡,「眼裡有戲」的大男孩,讓大眾看到了「夠可以」的演技。
  • 校園粉絲群體是什麼?如何去利用好校園粉絲經濟
    隨著大眾消費的升級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粉絲經濟領域有了更豐富的展示形式。國內的粉絲市場經濟在開始發展階段存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受到了韓國的影響,他們的綜藝輸出、韓劇明星、飯圈文化等等。2000年-2008年之間,以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等電視選秀節目為代表,出現了一批人氣明星,如今許多成為今天行業內的大咖,在此階段粉絲的作用也僅僅體現在輔助投票上,是展現人氣的主要形式。2008年之後,國內開啟綜藝時代,引進大量國外綜藝模式,打開各路明星的粉絲市場。
  • 粉絲經濟浪潮下,騰訊看點的長期主義
    而對於偶像的強烈認同感,正是構成「粉絲」之所的社會心理基礎。由此在網際網路時代,從明星網紅,到大V頂流,無不享受著「粉絲經濟」的流量紅利。而粉絲經濟,不只是作為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在更廣義的範疇下,還涵蓋了粉絲關注對內容價值和質量要求的反哺,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引流來源和覆蓋面。
  • 流量時代下的粉絲經濟
    在傳統的媒體時代,電視報刊都是中心化的大眾傳播,而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體是去中心化的圈層傳播,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一個傳播節點,具備長尾的擴散效果,相互共鳴的同好被賦予了發聲的權利和義務。變革的媒體時代改變了整個社會的傳播屬性,從人們需求的角度來看,新時代的粉絲群體力爭發揮圈層的力量主導輿論導向,為自己支持的偶像發聲。
  • 粉絲經濟,一門經營人心的生意
    粉絲一詞雖然隨著偶像產生,但顯然現在各行各業、大小品牌,都有可能擁有一批屬於他們自己的粉絲,並轉化成經濟利益。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到目前為止,粉絲經濟撬動的國內資本量已達到百億級別。早在今年4月初,愛奇藝《偶像練習生》風靡一時,曾以粉絲集資超2000萬元、決賽門票炒至1.8萬元的消息震驚娛樂圈;近期,騰訊《創造101》的集資金額翻倍,粉絲自主集資金額超過了4000萬元。
  • 自媒體時代 粉絲經濟被玩壞了?
    自此,依賴平臺提供基礎設施和各項政策扶持,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自媒體」拔地而起。在這種強有力的「造富夢」的誘導下,使得很多從業人士衍生出了多樣化的營銷策略,以最大限度的俘獲粉絲經濟的紅利。⊙ 標題黨  內容與標題差異化太大,標題寫的很玄乎,內容呈現的很淺白,完全就是一種以忽悠的姿態面對用戶群體,在這種慣用的手法背後葬送了很多有真情流露的真情獨白。
  • 光明日報:如何引導粉絲經濟
    原標題:如何引導粉絲經濟   近期,顏值崇拜、拜金、攀比、暴力等粉絲追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與價值觀相關的亂象不斷浮出水面,引發社會輿論爭議——粉絲們創造出了成百上千個專用術語,形成了一套獨有的語言體系,其中不乏「坐地排卵」「白嫖」之類的低俗詞語;這個群體戾氣叢生,掐架不斷
  • 粉絲經濟是什麼意思?粉絲經濟為什麼成了圈錢遊戲
    在一些人看來,從早年購買偶像的專輯海報,到如今參與偶像的成長之路,粉絲經濟似乎變成了一個圈錢遊戲,參與其中的粉絲是狂熱還是理智?平臺藉助明星營銷有沒有邊界?《工人日報》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粉絲爭相「破費」  追星2.0時代,一個流量明星的變現能力總是超乎想像。
  • 如何看待粉絲經濟?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以前聞所未聞的事情,正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過去,很少聽說為偶像一擲千金的事情,但是現在卻經常出現這樣的事情。比如說,一年前出現了範丞丞賣照片事件,一張照片居然要賣六十元?然而,這看似奇葩的操作,還真有不少腦殘粉買帳。最後居然有足足8萬粉絲買帳!
  • 粉絲數量最多的90後女明星,她們是誰?如何看待粉絲經濟?
    現在是一個「無流量,無明星」的時代,上面這些女明星,尤其是90後女明星,她們還是將流量和作品結合得比較好的明星藝人。冷絲不想在這裡列舉那些流量女明星名單,這樣畢竟會得罪一些明星,也會得罪她們背後的粉絲群體。但是,不得不說,她們的作品並不多,流量大,所得到的經濟收益也很大。
  • 「西街觀察」粉絲經濟,在愛與妖魔化之間
    面對粉絲們的盛情難卻,收禮物的人將此視為「甜蜜」還是「負擔」就因人而異了。四五千的理光GR3、高檔刷頭的剃鬚刀,幾千塊的奢侈品羊毛圍巾和袖口,故宮合作版kindle、新款平衡車……這些早就超出略表心意的程度了。隨著粉絲文化大行其道,粉絲用真金白銀打點劇組、節目組已經看到讓人驚詫。
  • 未來已來,粉絲經濟帶來的時代新機遇
    那麼,我們作為從事網際網路的創業者,必須也得緊跟發展方向和時代潮流,順應當下。不管是實體經濟還是網際網路經濟,這兩年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粉絲經濟」,這意味著,粉絲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在全哥看來,粉絲經濟將再持續至少十年,至於十年後是什麼模樣,又將發生怎樣的天翻地覆的改變,暫且不用去過於擔憂。
  • 在全民造星的娛樂時代,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粉絲經濟行穩致遠?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星傳媒黃牛頻出、數據造假……繁榮的粉絲經濟背後藏匿的是一張張交易」暗網「,在全民造星的娛樂時代,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粉絲經濟行穩致遠?事關國人精神層面的「娛樂」,粉絲文化在物質和資本的煽點中站上了風口。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粉絲」這個特殊群體日益壯大,「粉絲經濟」一詞也逐漸跳入了大眾視野。2019年「雙十一」,讓人們再次見識了粉絲經濟的力量。
  • TFBOYS和SNH48成功背後,粉絲如何撬動了整個造星工業
    它們的成功也預示著在這個明星與粉絲距離前所未有扁平的時代,粉絲正在撬動著整個造星工業。現階段的國內娛樂行業,由於行業基礎設施與創作力的不健全,沒有人能夠在內容上樹立壁壘致力於打造第一男子偶像團體,上海鉑熠文化董事長單旻靚早在2015年就有了製作男團的想法,但直至2016年下半年,才最終成立了公司,並推出男子偶像團體X-TIME。
  • TFBOYS和SNH48成功背後,粉絲如何撬動了整個造星工業-虎嗅網
    它們的成功也預示著在這個明星與粉絲距離前所未有扁平的時代,粉絲正在撬動著整個造星工業。比如公司知道了細分市場的概念,為組合定位宅男市場,公司卻不知道如何去找受眾;再比如公司設計了性感手指舞的MV,卻並不懂得如何利用新媒體傳播。易家揚表示,團體打造頭兩年是有盲點的。很多人以為只要找個日韓導師團隊,全部引進中國,團員集中訓練三個月或半年,就可以迅速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