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發現了甲狀腺結節,不痛不癢,要手術嗎?這是很多人都會躊躇的問題。
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高達49%-67%,但其中僅有5-15%為惡性,良性結節並不會增加甲狀腺癌患病風險。
只是,因超聲診斷對結節的定性能力有限,出於對癌的恐懼,手術切除成為常規選擇。過度醫療,在甲狀腺結節的應對中十分常見。
有何破解之道?跟隨廣東衛生在線,一起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尋找答案。
6小時直播100例培訓甲狀腺結節精準診斷
2020年9月18日,一場長達6小時的直播培訓在廣州上演。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甲狀腺腫瘤精準診療中心多學科團隊、逸仙甲狀腺博士團、花都區人民醫院穿刺團隊,用100餘例細針穿刺與細胞分子診斷實操,展示甲狀腺結節的精準診斷。
「甲狀腺細針穿刺是目前全球公認的診斷方法,可以精準判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惡性程度等,有效避免目前該領域普遍存在的治療過度和治療不足的問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細胞分子診斷中心副主任歐陽能太介紹。
他談到,甲狀腺細針穿刺牽涉到超聲科、外科、內科、病理科等多學科協作,希望通過直播,讓更多醫生掌握技術的關鍵點,也具備甲狀腺結節規範診療的意識。
從穿刺技術要點到併發症的防治,從細胞液基製片到細胞蠟塊切片,從細胞閱片到分子檢測,直播培訓顯示了全流程作業,最終獲得7.5萬視頻點擊量。
「不斷重複穿刺動作,讓更多的臨床醫生活學活用,掌握甲狀腺個體化診斷的關鍵技術,讓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穿刺骨幹、甲狀腺外科副主任醫師羅定遠談到,甲狀腺結節穿刺活檢是甲狀腺腫瘤診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成為「穿刺能手」需要勤學苦練和掌握一定的技巧,直播培訓具有重要意義。
你知道嗎?甲狀腺結節也會披「馬甲」
為什麼強調甲狀腺結節要先明確診斷,再決定怎樣治療?直播培訓上,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黎洪浩講述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
一名患者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約1cm大小,橢圓形,沒有鈣化,唯一的異常是內部回聲不均勻。按照超聲結果看,應屬良性,但出於對實性結節的謹慎,醫生還是為其進行了細針穿刺。
結果顯示,這是一個披上了小結節「馬甲」的甲狀腺癌,且惡性程度很高,已經有淋巴結轉移。
另一名患者則是看起來危險。頸部左右側查出兩個甲狀腺結節,內部回聲不均勻,結節伴鈣化,左側還有淋巴結。如果只按超聲結果,這很有可能是惡性,應該手術切除。但通過細針穿刺診斷,她的甲狀腺結節惡性腫瘤風險<2%。
考慮到有細胞輕度不典型性改變,醫院還是做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所有甲狀腺癌相關指標都是陰性,淋巴結穿刺結果也是陰性。
「醫生,你還是給我切了吧,我天天擔驚受怕,睡不著覺。」患者坦誠了自己的巨大精神壓力。手術切除左側病區,並做了冰凍病理切片,結果證實了這名患者的甲狀腺結節就是良性,不用淋巴結清掃,更不用再切除右側結節。
「甲狀腺細針穿刺,除了能通過細胞病理診斷,在結果存疑時還能進一步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查和基因測序診斷。」黎洪浩談到,當前醫學水平已經可以對甲狀腺結節精準定性,戳破它身上的重重偽裝,避免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
細針穿刺會增加癌變擴散風險嗎?
對於許多患者而言,難免有些顧慮:如果是甲狀腺癌,穿刺,會增加癌細胞擴散風險嗎?對此,廣東衛生在線也請專家進行了解答。
「跟穿刺技巧有關,醫生要學會看超聲影像,選擇合適的穿刺角度和穿刺路徑。穿過正常甲狀腺組織,進入結節部位,就不會導致擴散,若操作不規範則可能給患者帶來傷害。」黎洪浩談到,這也是此次舉辦直播培訓的原因之一。
他談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於2012年開始細針穿刺,2015年大規模展開,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技術處於省內頂尖水平,希望能將經驗分享給同行。
「有些人因為認為服藥可以替代甲狀腺功能,輕忽了過度治療的問題。」黎洪浩感慨,甲狀腺切除手術帶來的終身服藥、內分泌紊亂等,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也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和麻煩。
這點在基層醫院表現尤為明顯,此次直播培訓邀請花都區人民醫院加入,也是想用事實證明,基層醫院也可以成熟掌握該技術。
據了解,今年10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還將開設第三屆細胞病理診斷培訓班,助力更多醫院培養細胞病理人才,解決推廣甲狀腺細針穿刺的關鍵掣肘,從而更好地推動甲狀腺腫瘤個體化、精準化、規範化診治。
細針穿刺,有風險嗎?對此,醫院超聲科主任羅葆明也進行了回應。
「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出血,不過一般通過局部加壓就能解決,絕大部分不用特別處理。」他談到,在選擇穿刺路徑時,應注意避開大血管,女性患者要避開生理期。「很多人擔心的神經損傷,其實在醫生技術過硬的時候,發生率非常低。」
細針穿刺會不會很痛?羅葆明談到,因為穿刺針很細,除極少數對疼痛特別敏感的人可能會暈針,對一般人而言,疼痛程度都在耐受程度內,醫生也會通過使用局麻藥減輕患者的痛感和緊張。
記者|嶽超群
編輯|周豔梅 責編|張秀麗
通訊員|張陽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