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我年輕的時候,人們最崇拜「流氓」

2021-02-07 鳳凰網讀書


從小在大院兒裡生活,高曉松對北京老炮兒再熟悉不過了。在他年輕的時候,人們不崇拜當官的,也不崇拜有錢人,卻崇拜包裡揣著板磚、上街打架的流氓。在成長過程中,他對那些流傳著的有關老炮兒的故事倒背如流,也神往不已。

於是,他在上高中的時候,終於迎來了一次重大「掐架」的機會……

看了《老炮兒》這部電影之後,我跟今天的年輕人討論了一番,當然主要是知識階層的年輕人,我問他們,為什麼一個國家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整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崇拜老炮兒這樣的人?

在我年輕的時代,沒有人崇拜當官的,也沒有人崇拜有錢人,更沒有人崇拜知識分子,人們就崇拜這些流氓。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每天出門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的軍挎包裡應該有一塊板磚,胳膊上也應該綁一把刀。

這其實非常像美國的大蕭條時代,大家可以去看美國大蕭條時代的電影,比如《美國往事》,在那種清貧的年代,年輕人確實就崇拜那些草莽英雄,崇拜那些能打能殺、仗義、講義氣的人。

在經濟蕭條的年代,窮人沒有什麼向上爬的社會階梯,底層的人們沒有途逕往上爬,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只有成為這樣的「戰士」和英雄,才能受人尊重,這也就是窮人階層的希望所在。我想,這大概就是那個時代的人都崇拜老炮兒,崇拜流氓的最重要原因。

即便是我們這些生長在知識分子大院兒裡的孩子,也避免不了這樣的風氣,因為我們總得去上學啊,在學校裡到處都充斥著這樣的氣氛。所以我小時候也跟千百萬的北京年輕人一樣,每天都在做夢,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一個「戰士」一樣衝鋒陷陣,打完架以後往老莫餐廳或是哪個小餐館一坐,弄幾扎啤酒,跟兄弟們喝酒聊天,大家都敬佩我,混到老了,就成了老炮兒,一生受人尊敬。

電影《老炮兒》劇照

後來我到美國,無意中發現了一本教美國人學中文的書,書裡的第一篇對話叫《在公共汽車上》,一方先開口說:「你丫看我幹嗎?」太搞笑了,居然連北京話裡的「丫」字都出現了,然後對方回:「我看你怎麼著?」一方再說:「你丫再看我,咱倆下車比畫比畫!」然後兩個人就下車碼架去了。

我猜這本書的編寫者,說不定就是個北京老炮兒,因為這對話內容根本不符合美國國情。如果在美國的公交車上,你問一個美國人:「你丫看我幹嗎?」估計對方十有八九回答:「我覺得你長得特別漂亮。」接下去兩個人就化幹戈為玉帛,非常友好地聊起天來。

由此可見,北京老炮兒如果來了美國,肯定水土不服。

總而言之,我上高中的時候,就天天預謀著能有一個機會,讓我也能跟誰瞪瞪眼睛,碼上一架。終於有一天,這個機會來了。

那是元旦前夕,每個班都要排一出元旦晚會節目,都需要錄音機,但是學校裡只有一臺錄音機,我和班上的一個同學去借,於是就跟另一個班的同學發生了矛盾。一開始大家都沒動手,只是用言語互相挑釁。

在打架這件事兒上,北京人和東北人還不太一樣,東北人是一言不合上來就直接開打,北京人則不然。北京人在打架之前,一般都是先用語言「盤道」。這個「盤道」的意思,就是大家先口頭上商量好打架的地點和規矩等。

就這樣,為了一臺錄音機,我們倆就跟另一個班的同學盤起道了,對方問,咱們碼哪兒啊?(咱們在哪兒打架呀?)我們倆說,咱們碼後海(咱們在後海打)。

我估計對方的心情一定也跟我們倆一樣,既害怕又興奮,因為我讀書的學校是北京四中,那是當時北京城裡排名第一的中學,在北京四中讀書的孩子都是好學生,用現在的話講都是學霸,根本都沒有打架經驗。但就是我們這群學霸,心裡的夢想也不是當什麼教授和科學家,而是當老炮兒,當流氓。

於是我們倆和另一個班的學生商量好,雙方各帶二十個人,在後海碼架。

回到家之後,我心裡無比激動,夜裡根本睡不著,整個人都被一種豪邁的英雄主義情緒所籠罩。但激動歸激動,該做的準備也得做起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倆上哪兒去找二十個人來幫我們碼架啊?我們班上的男生肯定不行,那都是書呆子,哪兒能上戰場啊?

所以我們倆絞盡腦汁想了半天,最後決定去外交部大院裡搬救兵。在我們所認識的圈子裡,數外交部大院裡的孩子最能打架,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基本都不在國內,他們的父母都是些駐外大使、駐外一秘和駐外參贊,這幫孩子從小就沒有父母管,一個個無法無天。於是我們倆就到外交部大院找人去了。

結果我們倆到了外交部大院,一進屋還是看傻眼了,當時我們倆都是十七歲,外交部大院的那幫孩子頂多也就十七八歲,最大的也就高中剛畢業,但光從外表上看,我們倆和人家就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外交部大院的孩子舉手投足全都社會氣十足,男生全都抽著煙,姑娘們一個個都打扮得很漂亮。

最讓我們倆震驚的是,有一個外交部大院的孩子,特別自然地對一個姑娘說:「你今天晚上就跟某某某回去吧。」在北京四中,男生和女生之間還是挺有距離的,大家相互之間還處在暗戀和懵懂的階段,雖然總想像老炮兒一樣交個女朋友,但誰也不敢真的去跟女生搭訕,沒想到人家外交部大院的同齡人都直接帶姑娘回家了。

電視劇劇照

但我們震驚歸震驚,這次來的目的還沒忘,就原原本本地把碼架的事兒跟外交部大院的孩子們說了。對方聽完特別豪爽地說,就二十個人?小菜一碟,哪天碼?到時候我們肯定按時到,你們倆放心回去等著吧。

於是我們倆就帶著震驚的心情回家了,晚上肯定還是睡不著覺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想,正式開戰的那天,我該怎麼表現啊?我是不是得先衝上去啊?因為架是我碼的,人是我約來的,我不能躲在後面拖後腿啊,然後就在腦袋裡幻想出了各種英勇拼殺的場景,最後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睡著了。

到了約定碼架的日子,我們二十幾個人,雄赳赳氣昂昂地到了後海。結果在後海等了半天,對方居然沒人來。

外交部大院的孩子們當場就氣壞了,一個個感覺好像被人戲弄了。但其實我心裡是暗暗鬆了一口氣的,隨著事情的不斷發展,我確實是怕了,約了這麼多人來,這一旦打起來,絕對不是小架,萬一捅出什麼婁子,我真承擔不起後果。

雖然我心裡挺竊喜的,但是外交部大院的這幫孩子不答應了,怒氣衝衝地質問:「怎麼回事兒啊?玩兒我們呢?」我趕緊跟他們道歉,安撫他們的情緒,說對方可能是怯場了,不敢來了,這次就算了吧,不打了。

結果外交部大院的孩子不肯罷休,小鋼炮有小鋼炮的規矩,說碼架就一定要碼架,哪有人到了最後不碼的?不行,他們不來,我們就去北京四中找他們!

進了學校,我頓時就威風了,身後跟著一群流氓,雄赳赳氣昂昂,從來也沒那麼厲害過,見到人就問,某某班的某某某在哪兒呢?不是說好了跟我碼後海嗎?結果我們找的那幾個人一看這陣仗,頓時嚇壞了,根本不敢見我們,直接躲到教導主任辦公室去了。

就在我暗自著急的時候,一件令我更加措手不及的事兒發生了。在北京四中,跟我們同屆的學生裡,其實也有一群挺能打架的孩子,這些人每天都蹲在學校牆根底下抽菸,我跟他們沒有什麼來往。我正帶著外交部大院的孩子在學校裡亂轉,偏巧就遇到我們學校的這群痞子了。

大家都是年輕人,血氣方剛,腎上腺素旺盛,看誰都不服,整天想找人打架,結果我們學校的這群痞子一看,外交部大院的孩子手裡都拿著各種傢伙,比如自行車鏈子等,顯然是來北京四中鬧事打架的,兩夥兒都不是善碴兒,沒盤幾句道,就叮叮噹噹打起來了。

我當時就傻了,這是什麼情況啊?我領來的外交部大院的孩子,跟我們學校最能打的一伙人打起來了,雙方都有二十多人,從教學樓的牆根底下一直打到樓頂,又從樓頂踹到樓下,打得滿地亂滾。

整個局面完全失控了,最後教導主任也來了,學校裡的保安也來了,還報了警。其實沒等警察趕到,仗就已經打完了,外交部大院的學生心滿意足地走了,因為他們覺得今天沒白來,說打架就打了一場,他們也不管打的是誰,最重要的是他們跟我也不是特別熟。

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不理解,既然是不熟的人,他們為什麼這麼痛快地就答應來幫我打架?其實那就是老炮兒的一種光榮,大家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到去找老炮兒幫忙。

就這樣,我稀裡糊塗地在北京四中導演了一場群架,外交部大院兒的孩子打完架一拍屁股就走了,只剩下我沒地方可走,只能老老實實地等著接受學校的處分。

但那個時候的年輕人,還有一種特別不可思議的虛榮心,一般情況下,比較大的處分都是在學校的大操場上公開宣布,讓全校的學生都聽到。殊不知那些被處分的孩子心裡並不覺得害臊,反而會特別高興。

因為當廣播喇叭裡高聲公布道,某某某因為打架而受到某某處分,你會感覺到全校女生火辣辣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她們都喜歡能打架的男生,那種感覺就像自己是接受人們崇敬和愛慕的英雄一樣。

曉松奇談•情懷卷

作者: 高曉松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編輯 | 王白白

相關焦點

  • 譚維維:高曉松叫我「女流氓」幾度放棄當歌手
    譚維維表示由於自己偏愛搖滾,兩人未熟絡前,高曉松還一度透過她寫的詞,搞笑的稱她為「女流氓」。在聊天過程中,譚維維表示和剛開始和高曉松合作時,自己有點兒逆反心理,由於自己偏愛搖滾,兩人未熟絡前,高曉松還一度透過她寫的詞,搞笑的稱她為「女流氓」。聊到興起之處,她也透露稱高曉松私下是「話嘮」,兩人的現在的關係像亦師亦友。而對於和汪峰的合作,譚維維大讚對方個性很爺們兒,專輯裡的那首曾被稱為汪峰個人「壓箱之作」的歌曲《石頭在唱歌》也是她連哄帶騙後拿到的。
  • 周杰倫這首被高曉松高度崇拜的歌,到底厲害在哪裡?!
    讓高曉松「聽傻了」的一首歌讓高曉松「聽傻了」的一首歌:「之前我覺得在內地,寫詞方面我是最牛的,作曲自然仁者見仁。」可是周杰倫的出現,讓「獨孤求敗」的高曉松終於找到了對手:「我聽了那首《娘子》,我都聽傻了!
  • 年輕的高曉松像吳亦凡?誰還沒有個年輕的時候:老明星的青春年華
    現在天天都在罵流量,罵小鮮肉演技渣,不妨也來看看老藝人們的年輕照吧。吳孟達首先我們來看看吳孟達,達叔的年輕靚照。達叔年輕長得不但英氣,還很硬氣,還有種很man的感覺,如果不是看了這圖,估計誰也沒想到年歲大的達叔完全是跟年輕時反著來的。不過其實就我而言,如果不是歲數大了的達叔不是圖左這般,估計也不會喜歡上他吧,畢竟他跟周星馳,劉德華他們演的電影,早已刻在了腦子裡。
  • 高曉松26天減重26斤,如今年過半百,比年輕時候還要帥氣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高曉松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上說過自己在年輕的時候長相和吳亦凡是十分相似的,從這次高曉松發布的這組照片看來,似乎確實有那麼一點味道,畢竟臉部瘦得已經有了一些輪廓,而且肚子上也是毫無贅肉。看以前的高曉松老師的照片,確實是有一些邋遢的樣子,頭髮很長,臉部發福油膩,還有一些鬍渣,雖說確實是有一種音樂人的氣質,不過和吳亦凡比起來可就相差太遠了。
  • 高曉松與徐粲金離婚——真實的婚姻啟示錄
    他認為老婆的年輕反而是他們相互融洽的關鍵:她跟我一起的時候還很年輕,甚至還沒進入社會,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觀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個年齡比較大的、被周圍圈子的人塑造出來後你再去改的妻子,後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產生分歧。我老婆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甚至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都是受我影響的,所以我們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覺得這樣很幸福。
  • 高曉松50歲生日:「坐牢那半年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因此高曉松才會說,碩士在他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天生就是個學霸,中學上的是北京最牛的四中,高三下學期就獲得保送浙大的資格。高曉松滿心歡喜,自小他就嚮往江南風光,因為那裡風景如畫,美女如雲。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被父母澆了一盆冷水,媽媽找他談話。
  • 大叔高曉松與「小前妻」徐粲金為什麼走不到最後?
    就此之前,高曉松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提出一個獨特的觀點來證明夫妻之間的和諧。他認為老婆的年輕反而是他們相互融洽的關鍵:她跟我一起的時候還很年輕,甚至還沒進入社會,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觀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個年齡比較大的、被周圍圈子的人塑造出來後你再去改的妻子,後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產生分歧。
  • 李敖去世,最「流氓」的真男人再也沒有了
    他還狡詐的說:「他們找不到我的墳,因為我死無葬身之地,我的屍體捐給了醫院。」更說過一些諸如「希望自己做姦夫而死,跟別人通姦的時候被人丈夫幹掉。」「所以有一天我就暴斃,就死在我的書房裡。」...這些在常人、名人眼裡要呸呸呸嫌晦氣的話。
  • 高曉松和樸樹,他們的歌聲比其愛情更有持久力,友誼更值得稱頌
    ,同時,也湧現出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校園歌曲,也讓許多青年喜歡上了這樣風格的作品,老狼、高曉松成了那個時代,許多年輕人的偶像,喜歡流行歌曲的年輕人們,在哼唱《同桌的你》的時候,也把老狼和高曉松常常掛在嘴邊,那種痴迷而又崇拜的神情,往往連整個時代都對他們記憶深刻,這些特殊的元素,成了那個時代的標誌,也成了那個時代的一個特徵。
  • 高曉松的音樂作品裡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搜索Plus計劃第三期#高曉松在第一次直播節目裡,說他達到「天花板」的音樂作品分別是——《萬物生》、《彼得堡遺書》、《殺了她餵豬》、《如果有來生》。於是,我把這幾首歌又重新聽了一遍。終了,我最喜歡的《如果有來生》。一般來說,聽歌時,旋律大於歌詞。
  • 高曉松心中的作家,麥家對他非常崇敬,魯豫:「他喚醒了我」
    王小波曾對一個朋友說過:「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晦的東西。」高曉松心中第一作家,麥家非常崇拜他,魯豫:「王小波喚醒了我」高曉松曾經在節目中曾言:「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 《我和我的家鄉》高曉松戲份被全刪:國籍問題最諷刺
    而且,在《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之前,其實很多人就已經看出來,這部電影是最有「冠軍範兒」的電影。有心的觀眾可以發現,這個單元的客串明星非常多,其中包括《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和最後戲份被全刪的高曉松。 不錯,最開始高曉松在《我和我的家鄉》中是有鏡頭的,觀眾在電影院沒看到高曉松,是因為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高曉松的戲份全部被刪掉。只不過,電影刪除了高曉松的鏡頭,卻沒有刪除高曉松的聲音,給他留了幾句臺詞。
  • 高曉松最窮時找樸樹「借」15萬樸樹兩字回答,高曉松記了十幾年
    有一個高贊的答案是這樣的:她讀初一的時候,崇拜湖南電視臺的主持人,一個周末下午,就跑去七裡廟的湖南經廣電臺去「偶遇」他們。那個時候何炅還沒有火,和一個女主持人在湖南經廣搭班主持一個節目。他們出來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何炅看到一個小姑娘,黑燈瞎火的不安全,於是就提議送她一程。
  • 高曉松丨我進監獄那一年,最感謝韓寒
    「其實我當時,還給上海另外幾個腕兒也打了電話,但只有韓寒一個人去了,而且,韓寒是幾個人裡面,最不喜歡社交的那一個。」高曉松最窮的時候,想找樸樹借15萬,樸樹不愛說話,只回了他兩個字:帳號。過一段時間,樸樹也沒錢了,又給高曉松發了兩個字:還錢。
  • 高曉松前妻是現實版羅子君?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和你萌一樣,諾哥剛聽說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沉魚落雁貌美如花的大緊,竟然會做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表示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夕又米說自己剛離婚的時候,很多人建議她去看《我的前半生》這本書。因為那些人認為她的經歷和羅子君很像。
  • 中國什麼時候的「流氓」最猖狂?這一時期的女子,根本就不敢出門
    先是近身用語言調戲,然後,在走到四景園茶室門前,與其擦肩而過的時候,竟然直接伸手摸少女的胸部!少女見此二人做出這種孟浪行為,直接大聲呼喊,兩名男子看見少女呼救馬上逃跑。街上的眾人看見女子呼救就急忙上前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在眾人聽聞之後,就幫助少女將那兩人擒獲送入官府。最讓人生氣的是,這兩個無賴居然只是眾多拉幫結派的流氓中的兩個。
  • 竇唯的歌詞為何越來越少,高曉松說出了原因
    竇唯當年有多酷、音樂成就有多高,從高曉松的評價裡看一目了然。同樣是才子的高曉松,到了竇唯面前都覺得汗顏,高曉松曾經描述竇唯的演唱會,稱:「他們才是主角,我只是個熱場的」,高曉松也十分羨慕竇唯年輕時候的顏值,多次感嘆「什麼時候我才能像他一樣帥?」竇唯年輕的時候飄飄欲仙,再看看如今的竇唯,他似乎是越來越接地氣了。
  • 時代的聲音:羅大佑、高曉松、許知遠的人生中局
    高曉松骨子裡一直湧動著「反精英」的叛逆血液,他打小就特別崇拜自家大院裡的大小流氓,他們不同於教師子弟一般打扮斯文、言行規矩,通常是燙髮配大喇叭褲,再加上一副蛤蟆鏡,通身帶著股痞氣。 「我就管人叫大哥,然後跟人結拜,最後他們都上了職業高中,當飯店服務員或者練攤兒,我特別崇拜人家打架仗義,滿嘴黑話。」
  • 「才女」徐靜蕾:高曉松、王朔為她著迷,現今活得瀟灑
    王朔果斷選擇了更年輕漂亮的徐靜蕾,拋棄了髮妻。從這開始更是為了捧紅徐靜蕾不遺餘力!於是徐靜蕾總覺得自己的才華無處施展,這個時候她萌生了想做導演的想法,自己來拍電影。>但這個時候,徐靜蕾已經準備好要離開王朔了!
  • 有一種青春叫《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高曉松、老狼24年兄弟情,就是我會站在你最需要的地方!
    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高曉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他們將校園民謠推向了巔峰。 高曉松和老狼▼從來沒有聽過這樣溫情歌曲的人們,被迅速感染了。 高曉松的歌也將老狼推上了校園偶像的寶座。大街小巷響徹《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這兩首卻又代表著截然不同的兩種青春情感。前者,將青春期懵懂的愛情、對初戀的遺憾刻畫的入木三分,後者則用最平實的語言訴說了同窗情兄弟誼。